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

第9部分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第9部分

小说: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阁下的实力与智力,你能做得了代汉之当涂高吗?”

  “现神器已定,非人力所以挽回,阁下本非乱臣贼子,希望你能好自为之!”

  《资治通鉴》里说,公孙述接到刘秀的“通电”后“不答”。可能是自知理屈,不好意思回复。

 7、宣图谶于天下
7、宣图谶于天下

  
  因《赤伏符》称帝,所以《赤伏符》对刘秀而言,是一道吉祥符,他对《赤伏符》及其它谶学著作特别迷信。《资治通鉴》记载说:“帝好图谶。”

  一次,与一位叫郑兴的大臣商量确定举行效祭的日期。刘秀说:“我们是不是应到谶书里,查查相关资料?”

  不懂就问,是一个好习惯,但皇帝要求查证的资料是谶记类的书。文化人受孔子影响,不语怪力乱神。郑兴是一儒者,他不信这个世界会有《赤伏符》这档子实事儿,对所谓的谶言,郑兴认定是一种迷信,所以他对刘秀说:“臣不喜欢谶言!”

  这郑兴也太不知好歹,当时的地球人都知道,刘秀是靠谶言称帝。他居然公然对刘秀说,自己不喜欢谶言?

  而且在刘秀的大力推动下,谶言其时已经不再是一家之言,已经上升为谶学,当时的国教。许多刘秀王朝时期的社会精英人士,在推荐自己的介绍信中,用的最多的话是:精通谶学。

  刘秀听到郑兴的话以后十分生气。皇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对郑兴说:“你说自己不喜欢谶学,是不是也认为谶学是异端邪说!”

  当时朝臣之中,是有一些儒家弟子认为谶学是异端邪说。但因为皇帝在大力提倡,所以他们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郑兴却触犯了皇帝的圣讳。

  他看到皇帝生气了,十分惶恐地向皇帝认罪说:“臣智力卑劣,没有机会学习谶学,绝对不是敢非议谶学,请皇上恕罪!”

  这话合了刘秀胃口,在刘秀心里,谶学是一门高级别的学科,非一般人所能通透。他不能容忍有人攻击谶学,但说自己对谶学无知,这是允许的。所以“帝意乃解。”

  建武三十年。刘秀称帝三十年,也是刘秀版的汉帝国创建三十年。这三十年对于刘秀来说,也是风风雨雨的三十年。先是新国大乱,“刘秀发兵捕不道。”终于天下平定,而且国家与社会的形势越来越好。

  平民百姓,碰到大事、喜事,还有摆宴庆祝的作法。而刘秀创建的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经过他三十年的精心治理,老百姓的生活已经达到了温饱。所以有许多大臣上言,希望刘秀能借创国三十周年之际,大大庆祝一下。

  有一位大臣上书建议:“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

  对封禅泰山一事儿,刘秀却表现出伟大的谦虚,他下诏说:

  “联虽即位三十年,可百姓还是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

  同时他还下令,如有地方郡吏借国家创建三十周年搞形式主义,“盛称虚美”者,剃光了他的头发胡子,发配边疆!如此一来,没有谁敢去搞什么花架子形象工程!  

  几个月后的某一天,刘秀学习《赤伏符》。此时刘秀虽然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但还学习不倦。他在工作之余,还喜欢学习国教经典著作《赤伏符》。而且每一次学习,刘秀也是带着问题学习。所以有收获是经常的事儿。

  这一次学习,刘秀看到一句话,让他大受触动:

  “赤刘之九,受命岱宗!”

  赤刘,是指汉高祖刘邦。赤刘之九,是指赤帝刘邦九世孙;受命岱宗,会到泰山,接受天命。  

  刘秀知道自己的身世,他正好是赤帝刘邦的九世孙!大臣们建议,封禅泰山,原来是《赤伏符》早有的预示!《资治通鉴》说,“上感此文!”所以他下令封禅泰山。后,又宣布图谶于天下。

  刘秀因《赤伏符》称帝后,他对谶言的热情异乎于常人,在他的提倡下,谶言变成了谶言学。他也怕谶学会被自己的敌人利用,所以于东汉中元年秋,刘秀把谶言当做一门学说,宣图谶于天下。  

  一时间,不懂点图谶之事儿的人,在当世的社会上无法生存。

  

谶评:古版的“许三多”
谶评:古版的“许三多”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在过去的上一个一千年里(公元0年到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只有两个王朝的人口,达到五千万以上:

  一、刘秀版的东汉王朝。汉永和十年,公元140年,东汉王朝经过七八位皇帝的精心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人口达到五千三百八十多万。

  二、李唐王朝。公元754年,唐天宝十三年,李唐王朝经过十多位皇帝的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人口达到五千二百八十八万人。

  在古代中国,看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民众生活得好不好,国家强盛不强盛,人口是一个硬标准。《赤伏符》里的主角刘秀创建的东汉王朝,按人口的硬标准来衡量;算量一个相当不错的的王朝。而这个王朝的首创者刘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的刘秀,其出生、性格、能力都是一个很一般的人,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是一个能承受大任的人物。

  据史书里记载,刘秀不但能力一般,打起仗来,还是一个胆小鬼,“遇敌而怯”是常有的事儿。其人带兵也好,搞行政管理也好,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

  但世事如棋局,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能轻言胜负!刘秀,居然在决定起义军命运的昆阳大战中,成长起来。然后他的路越走越顺。为人处事,特别是心胸城府,越来越像一个做大事的人儿!

  更始皇帝因为权力之争,杀死了刘秀的大哥刘縯之后,此时的刘秀背地里,不知多少个晚上,哭湿了多少条枕巾,但一但工作起来,却能装得像没有事儿一样!

  如果把《赤伏符》里神奇的成分剔除,可能我们更可能看出,作为东汉王朝的创建者刘秀,刚开始并不是一个什么雄材大略之后,甚至连英雄好汉都算不上,但时势造人,最后西汉末期的社会大环境,把一个古版的“许三多”,煅造成一个开国皇帝刘秀!

  让所有人都觉得神奇!

  刘秀称帝之后,因为皇帝对谶言的相信,所以谶言之学盛行。但对谶言的理解与解释,却是各说各话,各唱各调。比如对于同样一则谶言,甲可以这样解,乙可以那样解。更有甚者,有一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可以擅自篡改谶言。如建武二年,真定人扬造,擅改《赤伏符》“赤九之后,瘿扬为主。”《资治通鉴》记载:扬欲以惑众,结果“事泄被诛”。

  像扬造这类伪造谶言的事件,在谶言学流行之后发生过很多起。蜀郡太守公孙述也做过类似的事儿。王莽称帝时,就意识到谶言是把双刃剑,所以王莽于建始元年秋,令王威将军王奇等人,把经认可的四十二篇符命传讲于天下。

  王莽目的是为了向全国人民宣示,自己受命于天,同时,他也怕许多意想不到的谶言出现,被自己的政敌所利用。

  王莽的新朝被刘秀等人推翻后,新朝人对谶言的心态,却被东汉王朝继承下来。王莽是用不良文人哀章,伪造金匮书称帝;刘秀是因儒生强华的《赤伏符》,登上帝位。不管是哀章的金匮书,还是儒生强华所献的《赤伏符》,是真是假,它们都同属谶言类的怪异学说。

  这种学说,刚开始单凭一两句神神叨叨暗示性的语言,作多面性、多方位解释。最后的答案,可能一样,也可能是完全相反。

1、 神秘的咒语
1、 神秘的咒语

  东汉末年,汉孝献帝刘协继位初期。洛阳的大街小巷;许多小朋友都会唱这一首童谣:

  千里草,

  何青青。

  十日卜,

  不得生。

  这则童谣里的歌词,读起来,有点古诗经的味儿,却被小朋友先唱起来。如果真是哪个小朋友原创出这首儿歌,这小朋友一定是位文学天才!

  “你看那连绵天涯的春草,是何等的青翠?而刚刚播种下十余天的罗卜,看上去是和青草一样碧绿青翠,但它却活不长久了。”

  童谣的词有诗经味儿,但意思却让人伤感,高兴不起来。而更厉害的是,把“千里草”、“十日卜”两句合起来,居然暗合了当时汉王朝权力的实际掌控者、老董同志——董卓的姓名!

  这则童谣最早见之于《后汉书&;#8226;五行志一》:

  “献帝践祚之初,京都童郑唬骸扒Ю锊荩吻嗲唷J詹罚坏蒙!�

  后来又被罗贯中引用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之中。

  对于童谣的出处,有一种说法是:董卓入朝后,军费不足,就打起了汉皇室陵墓的主意,他下令大肆盗挖汉王朝各个时期皇帝的陵墓,掠夺皇帝陵墓里的陪葬金银珠宝。董卓的军队盗吕后陵墓时,得到一卷黄绢,上书“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对盗墓者设定咒语的风俗,是世界各地方的民族都有过的行为。如我们许多人听说过的埃及法老们,在他们的陵墓金字塔里,设有各种各样的咒语。

  汉高祖刘邦死后,历史记载,吕后曾称制十年。除了没有变更汉王朝的年号、国号,在这十年时间里,吕后是汉王朝中国实质的法老。她怕自己死后,受到盗墓者骚扰,所以也请当时的巫师,设定了一个针对盗墓者的咒语。不过这则咒语也太神奇了,不但咒盗墓者死,而且连盗墓主使者的名儿都猜出来了。

  挖掘者都觉得奇怪,所以他们不但记住了这个咒语,还回家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孩子们听。没多长时间,洛阳的许多孩子,都把这则咒语当儿歌唱起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奸雄董卓之一
2、奸雄董卓

  
  董卓与当时许多的英雄、奸雄、枭雄一样,用很现代的说法,是靠*当时的农*动——黄巾起义起家。在数年的征战之中,董卓的军事指挥能力一般。但心眼儿却越来越“小二(而)黑”!

  如对于作战能力、战功高于自己的同志,汉代名将皇甫嵩,董卓恨之入骨。《资治通鉴》里说董卓“与嵩有隙,大惭恨”。

  他这时也十分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灵帝时,朝廷想“征董卓为少府”。当时董卓只能算是汉王朝北方一个边防军司令。而少府却是品位较高的京官。

  董卓却不愿干,他找了一个理由上书朝廷说:“我的部下们不让臣走啊,特别是一些出生胡地的手下,他们像狗一样趴在地上,拦着臣,臣说什么也禁不住他们!” 

  汉朝时期,地球也应是少了谁都转。但董卓变着法子让汉王室相信,国家少了他还真不行!

  后来朝廷又下令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州牧按现在的标准,应是省部级干部了。但董卓又上书说:“臣误蒙天命,管军队管习惯了,而且臣的手下,恋臣畜养之恩,都愿意和臣一起,为国家保卫边疆!”

  《资治通鉴》:臣误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日久,恋臣养命之恩……乞将之北州,效力边陲!

  朝廷两次正常的征召、调动,董卓因为怕失却了兵权,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孝灵帝中平五年,灵帝的舅舅,大将军何进想借助地方豪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