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热血男儿★与狼共舞:祖上光荣 >

第13部分

热血男儿★与狼共舞:祖上光荣-第13部分

小说: 热血男儿★与狼共舞:祖上光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一个蔫了吧唧的小个子,也能翻起浪头来。
  太阳升已起老高了,除了散乱的枪声,整个西风庄孤寂得就像一个战场,朱家大院区域,墙里墙外对峙了快一个时辰。
  目前双方的情势是:太爷爷一方暂时没有人员伤亡;日伪军一方,鬼子兵三死一伤,那个伤的,不知是哪个躲在碉堡里的弟兄瞎猫碰死耗子打中的,那三个死的,当然都是太爷爷的杰作。太爷爷打死第一和第二个鬼子兵还是很轻松的,那两个鬼子兵守着一挺重机枪,曾一度压得他抬不起头来,他抽个冷子就让它变哑巴了。可太爷爷打第三个时就费劲了,日伪军都见识了他的枪法,一看他再抬手就卧倒一大片,那些躲在障碍物后面的鬼子兵,更是连头都不敢抬,太爷爷好不容易才瞅准机会结果了第三个。
  这时,躲在民房后面的马宝库又开始扯着嗓子喊话了:
  “杨玉红,你别敬酒吃罚酒,再顽抗下去,皇军就会对你不客气了!”
  “放你妈的屁,有能耐你别做缩头乌龟,给老子站出来说话!”
  太爷爷忽然动了气,马宝库就愣了一下神儿,他没想到太爷爷会回应,而且,他觉得这个声音似曾相识,一时间还没联想到曾给高队长当跑腿的那个小个子。马宝库当然也不知道,太爷爷这句话,让身经百战的高队长惊出一身冷汗。主观上,高队长还是不希望院墙上有太爷爷的身影,可还是传来了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太爷爷喊完那句话后,忽然就看见墙外隐蔽的一个鬼子兵露出了半拉脑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想都没想就抬起了手,扳机扣动的声音很清脆,谁知却没听到枪响,太爷爷愣了愣:
  他手上的那只“盒子炮”竟没了子弹。
  


故事讲到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盒子炮”
  在中国的相关背景,据说,“盒子炮”的洋名叫“毛瑟冲锋枪”,由一位白俄军官最早推荐给了东北王张作霖。从此,一种连发手枪便在辽阔的中国扎下了根。此后的很多年里,正版的德国“盒子炮”有40万支到了中国人手中,成为装备中下级军官的佩枪,而散落民间的当然也不在少数。上世纪30年代起,中国的兵工厂也开始仿造盒子炮,其中汉阳兵工厂仿造的最为逼真,枪上仍铸刻有“德国造”三个字。
  “盒子炮”的射程约2000米,装弹10发或20发,可作步枪和卡宾枪用,威力很大——我想这也是那个时代太爷爷他们喜欢并衷爱之的理由。太爷爷从马大脑袋那儿弄到那几条长枪和这只“盒子炮”时,他并没有拿到多少子弹,马大脑袋的弹药也不太多,再说他一个人也拿不了多少。回到山上,没摸过枪的几个弟兄要练手,而他从长枪过度到短枪,也要适应一下,所以那一番热身下来,弹药也就消耗得差不多一半了。
  太爷爷来西风庄收拾朱疤脸,“盒子炮”里就剩下那足匣的20发子弹了,和朱疤脸一番周旋,也就剩下十几发了,这在院墙上和外面的日伪军射来射去的,他一时竟忘记了弹匣里余弹的数量。太爷爷抬手打枪发现没子弹后,有点儿心慌,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因为他想起了腰间还别着朱疤脸那把“盒子炮”呢,他就把自己的那把插在了腰上,抽出了朱疤脸的那把,可他没有马上抬手射击,犹豫着,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转身猫腰直奔左边的碉堡跑了过去。
  太爷爷跑进了左边的碉堡,不一会儿又跑了出来,跑到原地没有停,又直接奔右边的碉堡跑去。太爷爷从左边的碉堡出来后,左边碉堡里的那个弟兄打枪就频起来,“啪、啪”地就像发了疯,太爷爷进了右边的碉堡不一会也出来了,右边碉堡里的那杆枪就哑了,没了动静。太爷爷回到原地时,仍保持着隐蔽的姿势,但他的脸上的神色却很狡诘,这时,左边的碉堡里忽然“啊”的一声惨叫,里面那杆枪也哑了,听声音好像中弹了,就听院墙外有伪军兵兴奋地喊:“打中了,打中了!”,太爷爷向外看了一眼,忙抬手做了个射击的动作。
  这个射击的动作竟反常地慢,瞄准,手指勾动,可枪却没有响,难道朱疤脸的“盒子炮”里也没了子弹?于是太爷爷再次瞄准,手指勾了一个扣扳机的动作,可枪还是没有响。
  日伪军见太爷爷把枪管伸出来时,就忙隐蔽,枪却没响,他们抬头看时,见太爷爷又扣动扳机,于是他们又隐蔽,枪还是没响,他们就意识到了,几个伪军兵兴奋地嚷嚷起来:“他没子弹了!”“他子弹打光了!”那些鬼子兵当然也明白过来了,一个鬼子兵甚至还肆无忌惮地站了起来,兴奋地叽里瓜哇的喊,果然也不见太爷爷有什么反应。
  躲在民房后面的马宝库一听,也忙兴奋地对高森说:“太君,杨玉红他没子弹了!”高森当然也早就听到了,他得意的点了点头,来了一句:“有喜!”一带马,从民房后面闪了出来,马宝库当然也带马跟了出来。高森端坐在马上定了定神,得意地向院墙上看了看,然后就面带笑容,叽里瓜哇地开了口。
  高森哪里知道,他从民房后边一闪出来,太爷爷心中就一阵狂喜,太爷爷就等着这一时刻呢,所以等得意忘形的高森在马上端坐稳了,叽里瓜哇地刚开口,说时迟那时快,太爷爷抬手就是一枪,只听得“啪”的一声枪响——
  朱疤脸那把“盒子炮”里当然有子弹,左右两个碉堡里的弟兄也都安然无恙,那只不过是太爷爷急中生智设计的一个圈套。那把“盒子炮”里没了子弹,却给太爷爷提了一个醒,让他突然间意识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后果:如果再这样打下去,即使他和弟兄们每颗子弹都能消灭一个敌人,那他们身上再加上在朱疤脸家得到的弹药,也不足以把几百号的敌人杀光,何况除王老疙瘩外的几个弟兄都刚摸枪没几天,中看不中用,都是吓唬人的摆设,等弹尽粮绝,他们只能束手被擒,任人宰割。看来速战速决才是上策。
  速战速决,谈何容易,七个人面对几百号日伪军,还被人家铁桶一样包围着……想到这儿,太爷爷就很绝望,但情急之下,他忽然想起了小时侯听评书,老艺人们总爱用的一句话:“擒贼先擒王!”对呀,把那狗日的高森打死不就完了吗?群龙无首,自然就会乱了阵脚。太爷爷有些后悔,后悔战斗打响前,高森喊话时,他没一枪把高森打死。看来要想办法把高森引出来才行,可怎么才能把他因出来呢?他爷爷又想起了“盒子炮”里没子弹这个茬,于是就心生一计。
  当时,太爷爷是下了一次赌注,尽管没有百分百的胜算,但不赌他们就没有后路了,赌了他们或许还有生存的希望。
  真是太经典了,直到爷爷给我讲述了若干年后,我还一直认为太爷爷操作的那场战斗,是那个战争年代很成功的一个案例,你看太爷爷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也毫无指挥作战的经验,却把几个军事策略发挥的淋漓尽致:“兵不厌诈”、“引蛇出洞”、“擒贼擒王”、“以少剩多”。它应该被写进中国军事史,至少也应该被写进现在的军事院校的教材里,与一千多年前曹操PK袁绍的“官渡之战”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那一声枪响之后,马上的高森落地。
  


高森的倒下,可吓坏了他身后的马宝库,他一下子呆住了,等他反应过来,小脸骇得煞白,一拢缰绳,两脚磕蹬,打马就跑,没跑出多远身子便软豆腐般地瘫在了马背上。
  那些日伪兵听到太爷爷的枪响,意识到了上当受骗,忙呼啦一下子卧倒一片,等听到马宝库逃跑的马蹄声,他们回头一看,我的妈呀!只见高森一动不动仰躺在地上,额头还汩汩地流着血,再看马宝库,已快跑到村口了。大官儿都死了,翻译官也跑了,他们还打个什么劲啊,赶紧撒丫子跑吧!日伪兵就像退潮的水般转身就往村口跑,夹在他们中间的高队长翻身上马,跑得也很狼狈。
  前门的日伪兵一跑,还在后门不远处守着的日伪兵就蒙了,不知道前门发生了什么,但寻思着人家大部队都撤了,咱这小股部队还等什么呀?几个伪军兵抬腿也往村口跑,其他伪军兵一看,得,咱也跟着跑吧!其中的十几个鬼子兵见日伪兵都跑了,急得叽里瓜哇地直叫,好像在喊:“没有命令,不许撤退!”伪军兵们哪管这个呀,再说他们也听不懂,顷刻间,就剩下那十几个鬼子兵在那儿发呆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也只好抬腿跟着往外跑。
  最发蒙的,要属北门院墙上的王老疙瘩和那两个弟兄,王老疙瘩心想:“这仗俺还没打呢,这帮狗日的咋就跑了?他们这是咋了?难道都疯了?”他哪里知道,此时此刻在前门院墙上的太爷爷是松了口气的,且还出了一身的冷汗。而当他知道了是太爷爷一枪制胜后,他心中对太爷爷原本的“不服气”就消弱了很多,太爷爷那一枪无疑坚定了他的威信和地位。
  那一仗,太爷爷他们的收获也不小,打扫战场时拾到了几支枪,其中包括高森的那只勃郎宁手枪,一挺重机枪,这两种枪太爷爷在当伪军兵时都见过,却没碰过,他几个弟兄都稀罕得不得了。还缴获一把战刀,也是高森的物品,一些手榴弹和弹药,还有两匹战马。这两匹战马对太爷爷他们来说才是最急需的,半夜里面对从朱疤脸家搜出的那么多东西,太爷爷还犯愁怎么运回山上呢,有了这两匹马他就不愁了。
  朱疤脸家的木头多,太爷爷就吩咐几个弟兄用斧头三砍两砍的,没用半个时辰就做了两个大雪爬犁。把所有缴获的物品和受伤的那个弟兄,分放在两个大雪爬犁上,套上了马,整装待发时,太爷爷又让手下的弟兄给关在那间西厢房的男女都松了绑,然后他就站在他们面前训话。太爷爷不会训话,他是模仿着高队长的架势来的,模仿得不像,说着说着总“卡壳”,脸就憋得通红,他罗嗦来罗嗦去的意思也无非是:朱疤脸已经死了,你们好自为之吧!
  太爷爷下令带着战利品返回奶头山,可看上去他手下那个叫柱子的弟兄却迈不动脚步,他还惦记着人家朱疤脸的小老婆呢,所以没走出院门几步,他又跑了回去,逮住一个下人就问朱疤脸小老婆的娘家在哪儿,那个下人刚得了大赦正美呢,被柱子闯进来这么一抓,又面如土色,战战兢兢地说:“就……就在本……本庄子!”柱子还想问什么,王老疙瘩忽然又进来,拽着柱子就往外走,还踹了他一脚:“你个王八羔子,还有点儿出息没有?”
  高森被枪杀,震惊南满,太爷爷一时间也威名大振。太爷爷的名字原本就在日本人四处张贴的布告上出现过,有了些名气,这次无异于又贴了一层的金,老百姓之间就传得更神了,有的说太爷爷那颗子弹是从高森的左眼穿进去,又从右眼穿出来的;还有的不知道“太爷爷带了弟兄”这一细节,就说太爷爷是个独行侠,黑衣蒙面,神枪无敌,却不打中国人,专跟鬼子兵的头头过不去……反正传得都挺邪乎。
  与上一次在布告上露脸不同,太爷爷这次可是十足的扬美名啊,上一次人们一看连日本人都重视这个杨玉红,都佩服他是个能人,可也存一份观望的心理,想看看这个能人最终会不会给日本人卖命,这一次倒让人们悬在嗓子眼里的那颗心一下子落了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