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求凰-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圣明,我等自然愿意为皇上鞠躬尽粹,只是会试兹事体大,还望王妃三思而后行!”礼部资历最深的丁侍郎目光炯炯地开口道。
“也对,我在来之前已经了解过,以往会试内容无外乎两大部分,赋诗,经义,今年我想再加一部分内容上去。”我淡淡地道。
“那怎么行?那样做岂不是要破坏早已定下来规矩?”一名官员嚷道,仿佛我的提议非常大逆不道似的。
“可是各位大人拿不出一个具体的良策,我便只能自行决定了——我以为,天日经过了数年战争,皇上登基不及三年,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我指的人才,不是只会因事赋曲,钻研旧纸堆里废话的人才,而是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朝堂上辅佐皇上的人才——不,应该称作真正的人臣。”我扬起来到礼部的第一个笑容。
清歌和我一走,皇上往后的处理国事时会倍加辛苦,我会尽量为他挑选出几名在各方面能够为他分忧的人才,这是最后一次,我和清歌为他做的。
文化,经济,建设,国防等等,我不需要他们会吟诗赋曲这样的小聪明,我只要他们具有大智慧,能够辅佐皇上治理天日,为百姓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生存环境。
“我决定,就选择赋诗,经义,策论三大部分作为今年会试内容!我要知道每个考生的真实斤两!而策论虽然有纸上谈兵之嫌,但总比吟词赋诗和经义考证更能直接显露考生的治国才华和政治才华!”我静静地盖上茶盖,轻声地道。
此言一出,顿时厅堂内乱成一片,考官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我就这么轻易地拍板决定了一次重大的会试的考试范围,我甚至几乎没有跟他们认真商量,只是把我的决定告诉他们而已。
突然之间,他们似乎事先商议好一般爆发开来,既然我没有给足他们面子,他们当然也不必给我一开始他们就不愿意给的面子,杂乱的反对和尖声尖气的指责接踵而来,足以追上火药的威力,越来越响,几乎要掀翻屋顶!
我看了周太傅一眼,自始至终他都不动声色,却粗粗地看了我一眼,老眉一挑,无言地撂下战书——丫头,我早就知道会这么混乱,老夫倒要看看你怎么收场!
“胡闹!赋诗,经义,考的是学问,考的是文采,考的是品行态度,这是老祖宗经过千百次考试的经验教训成功保留的精髓。两大会试内容早已深入人心,也决定着考生十年寒窗苦读的方向,如今平白无故加上策论,考生从未熟悉,岂不是拿他们的仕途开玩笑?王妃不懂就要多问,岂能装懂?”丁侍郎袍袖一拂,老眼一瞪,花白的胡子一吹,怒气冲冲地道。
其实,他的话倒是实事求是的成分居多,我如果没有考虑过就不会保留着两部分内容,我含笑看了他一眼,他见我若无其事地微笑,眼中顿时火星直冒,真正是为了会试而怒火冲冠了。
“王妃应该在家照顾王爷和琳琅小王,何必涉足自己陌生的恩科徒惹笑谈?下官建议王妃早点回去休息,试题下官等人会尽快拟定完毕,明日送去王府给王妃过目!”
另一个不认识的中年侍郎朗朗接口,看似十足恭敬,说话却毫不留情——该不是他以为我笨到连这么直白的讽刺都听不懂吧?回家等着他们拟好题目,那我岂不成了最亮晶晶的花瓶?
果然啊,这群读书人傲气是有一点,自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怎么会把我这个一身富贵气、俗不可耐的武将出身、又经商有年的王妃看在眼里?他们是清高的文人学士,应该视富贵如粪土、视富贵人也如粪土才对,就算我是主考官也是因为皇上偏爱和睿王撑腰,所以连一个小小的侍郎也敢给我脸色看。
按说当日外国使节到来时,我也有过很出色的表现啊,就算这些考官因为职位够不上一二品而没有在场,起码也听过其他一品大员的转述吧,怎么这些考官仍然一副我是乡下土包子的义愤神情?
“丫头,某些格外自信的人,通常很难接受自己不愿接受的事实,他会选择相信那是谣传!”太傅在人语喧闹中,传来一句,在这种耳膜几乎被炸穿的情况下,居然也被我听到了。
我高高地挑起一边修长的眉毛,我今天特意穿上男装找他们商议,就是很有尊敬他们的诚意了,要知道,就算我被婚姻生活磨去了锐气,可是骨子里那股气未消,穿上男装依然很有英姿,这样说不定会让他们产生一点错觉,免得他们太明显地感受到被一个女儿指挥来指挥去而伤透了的自尊(清歌说我是好久没穿男装,有点心痒,想趁机再重温旧梦一下,我坚决不承认),可是现在看起来,他们不但不领情——还伤了我的自尊!
“王妃硬要如此做,请允许老臣辞去考官一职,老臣决不能容忍天日老祖宗制定的规矩被无知者如此践踏!”一个老头气得雪白的胡子几乎倒竖起来!
啊,无知者!是说我吗?
“是啊,女人怎么能主持会试?”另一个老头红着眼大嚷,“简直是红颜祸水,睿王被她的美色迷住,连皇上也如此糊涂……”
“磕——”一声碎裂的声音尖锐地穿透一群三公六叔的呱呱叫,他们不由自主地边说边转过头,然后便移不开视线,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最后完全从嘴里消失。
我懒洋洋地坐在椅中,双腿交叠,一声不吭,手中的茶杯完好,茶盖却硬生生地被我一手压成干净利落的两半。
“来人,这茶冷了,给我换杯热的。”
我淡声道,面不改色地放下茶杯和茶盖,伺候的小太监颤抖着上前收拾,另一个迅速恭恭敬敬地送来一杯热茶,我试喝了一口,满意地点点头。
太傅抬起头,直直地盯着我,皱起眉头,我毫不掩饰的举动终于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我平静甚至随意地坐在那里,漠然得找不到一丝女人的阴柔,如同一头极端美丽的猎豹,慵懒而危险,巡视着眼前的猎物——所有的老头,都机灵灵地打了个寒战。
凤眼漫然扫过眼前脸红脖子粗的迂腐的考官——很难想象,是这样一群人长年累月地主持着天日庞大的人才选拔,他们连自己都不合格,还能给天日选出什么样的治国安邦的人才!
诗词?歌赋?我不懂诗词,不会歌赋,甚至毛笔字都写不好,可是我照样能够实现我的抱负,照样为天日贡献了一个隐形的财富王国,这群整天玩弄文字的老头,一条治国良策都想不出来,只会端着笔墨在背后伤人,干瘪得如同茴香豆的十八种写法,竟然敢骂我是红颜祸水?
红颜祸水——我承认,红颜祸水,是彻底惹恼我的四个字!
刚才还火爆得几乎拍桌翻板凳的场面,突然静了下来,一股冷飕飕的肉眼看不见的风在他们脊背上聚集成形——
“吵够了?”我慢条斯理地用茶盖拨开浮在表面的茶叶,轻啜一口,眼睛看也不看他们。
刚刚还争吵不休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的人,一个个像被点了哑穴——双目憋得赤红,却终于没有胆子再出恶言!
“你们那么不屑于考试策论,反应如此激烈,倒让我产生一种错觉,是不是身为考官的你们也不知策论如何下笔?”我懒洋洋近乎柔声地问道。
“你太狂妄了——”
“即使你是王妃,是主考官,也不能如此侮辱人!”
“无知狂妄!我们饱读诗书不会写,难道是你王妃会写?!”
“红颜祸水——”
……
争吵喝骂声再一次汹涌而来,这一次我没有再容他们放肆!
“啪!”一掌拍在脆弱的木桌上!
“哗啦”一声巨响,这张属于礼部的脆弱的桌子,便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化为一堆纷纷扬扬的木屑!
一只冒着热气的茶杯,狼狈地躺在废墟里。
开玩笑,对于一掌劈碎两块砖头的我而言,木桌当然十分脆弱,可是在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考官面前,这木桌却比他们的脑袋结实得多。
他们一下子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站成一排,用拼命压抑恐惧的眼神瞟我,却全部再也不敢吭声。
除了坐在一边、眼角开始堆积足以夹死老虎的笑纹的老太傅。
“这是第一次,我看到他们如此听话!”
我横了他一眼,当初还跟皇上保证会帮我到底,不让我被那群书呆子欺负,现在该帮我时不帮,净等着落井下石!
“你们不是不服气么?那好,我现在和你们比试一下,”我开口道。
他们都抬起头,似乎不敢相信似的,我,一个常年经商、习武的火爆王妃,要跟他们这群蛀书虫比学问?
单看他们一脸狂喜加轻视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懒得再说什么,我吩咐立刻摆上笔墨和香炉。
“以我的水平,我一柱香的时间便已足够,但是为了防止各位认为我预先有准备,对你们不公平,所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不规定,任由你们自由发挥,而比试的时间长短,也由你们定!”我淡淡地道。
要让一群读书人心服口服可比对付江湖人或者生意人难的多,所以我要尽量给他们优惠,让他们只觉占了便宜,还要用淡淡的激将把他们冲昏头脑,不能再开口与我斤斤计较。
他们惊疑地互相看了看,似乎还是不很相信我的话,老太傅终于站了起来,“老夫说两句。”
他地位超然,学识渊博,为人又素来刚直,那些考官虽然对我不敬,却一点也不敢在他面前张狂,大有蒙学小儿遇到孔圣人的心态,自然对他的话也完全听信。
“各位都是饱学大儒,王妃年纪轻轻,尚敢以一柱香为准,以各位的学识又岂能落后于王妃?但是,老夫也认为策论毕竟议论的是国之大事,岂能匆匆而就?一柱香时间太严苛,老夫逾距延长为两柱香,各位可有异议?”
考官纷纷摇头,不论是王妃还是太傅,都作了公正的规定,他们难道还怕区区一名女子?
我微微一笔,公正?只有天知道。论诡计,他们怎么能斗得过我这只狐狸?书生到底是书生,即使在官场打滚数十年,还是难改其迂直本性。
倘若我事先背好一肚子名留青史的策论,我当然能够在一柱香的时间完成,最重要的是,我的题目要与我的策论内容相合,所以,我需要自由发挥!
毛笔字不佳,没关系,我早已专门备好一支特制的毛笔,毫毛部分已经处理硬化,拿在手中,虽然没有钢笔和签字笔好用,即比西方那种羽毛笔好上太多,起码我一手颜体行草字可以在这支笔的帮助下潇洒成形,毫不吝啬地透出凝练浑厚,纵横跌宕的气派,连清歌乍一看到都眼前遽然一亮,赞不绝口。
颜体阳刚雄伟,大气磅礴,刚中带柔,方中有圆,却是我最爱的字体,前世我为此在颜体的硬笔字体上下过不少功夫,只是在信息网络的时代很难露上一手,没想到在这里派上用场。
至于策论嘛,那就多了,六国论,过秦论,甚至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个人偏好最后一篇,是当年我用来告诫身居高位的自己的。也罢,反正我也不是第一次盗用古人的才华,何况,这篇思疏正是我临别时想要告诫皇上的话。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