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将周瑜-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和我的抱负,将统统付诸东流了。
但是,诸葛亮苦思数日,都因为时间关系,无计可施。刘备还在江东,诸葛亮投鼠忌器,而伐蜀的准备工作远远落后于周瑜。
半个月后,密探再报:周瑜率领十万大军伐曹,行到江陵时,果然急转向西,杀向蜀地。
周瑜拖着重病之身,踏上了伐蜀之路。
人生苦短,能搏几回。曹操平定了马超和韩遂等人,一定会攻打汉中和巴蜀。囚禁刘备,只是权宜之计,若真杀了他,江东和刘备就会两败俱伤。刘备和诸葛亮在荆州立稳脚跟之后,必然是图谋巴蜀。此时是江东壮大的最良时机,稍纵即逝啊!
于是,周瑜就不分昼夜地操劳忙碌,听任病魔缠身。他还要装出一副不断病愈的姿态,以欺骗小乔和孙权。
只要能攻下巴蜀,挫败诸葛亮,我就是死也会含笑。大丈夫轰轰烈烈,威震天下,留名于后世,何等快哉,何必在乎多苟活几年。
这次出征,两员副将一个是甘宁,一个是奋威将军孙瑜。他是孙坚的侄子,身经百战,深得军心。孙权和周瑜决定,攻占巴蜀之后,他就是益州太守。
一路行军,周瑜都在马上和病魔搏斗,饭一天比一天吃得少,好在孙权请了一个名医做随军郎中,时刻不离他的左右。
众将劝他乘车,他觉得乘车会影响士气,坚决不肯。
每当晚上,随军郎中就会替周瑜诊病,孙瑜都会守在帐外。
“先生,都督的病到底怎样了?”
随军郎中的头一次比一次摇得厉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都督的病根是二十多年前种下的,无法根除,只是靠小心调养来维持。可是,这么多年,都督一直是操劳过度,生活经常没有规律……”
“都督还能活多久呢?”
“都督血热气盛,意志坚强,非常人可比,这是都督还能支撑到现在的主要原因。下官会稳定住都督的病情。”
“我们打败刘璋和张鲁,要三个月。”
“将军放心,只要都督不再绞尽脑汁地操劳,注意休息和调养,下官保证让他攻下巴蜀,完成大业。”
大军将至巴丘县时宿营。
这晚的夜色很浓,就像一团化不开的墨,只是一点星光闪耀,那是北极星。
周瑜不顾孙瑜的反对,将众将召集起来,鼓舞士气,作战斗总动员。
刘璋懦弱无能,巴蜀的贤能之士和士族豪强无不思念明主。江东这几年迅速崛起,各地豪强无不侧目,尤其是赤壁一战,更是威震天下。吴兵所到之处,必然会有摧枯拉朽之势。只要打好头两仗,巴蜀兵马就会望风而逃,彻底失去抵抗的信心。众多的江东密探潜伏到巴蜀各地,各就各位,他们所策动的巴蜀的有识之士,正准备接应江东的大军。
种种迹象都表明,伐蜀之战将十分顺利。
其实,伐蜀之战早就开始了。孙权稳定了江东之后,江东的密探就一批批地潜入蜀地,刺探情报,策反有识之士,伐蜀计划不断地在周瑜的脑海里酝酿、修改、再修改,直到天衣无缝为止。
众将退出后,周瑜正在喝随军郎中亲手煎的药,一个亲兵进来禀告。
“都督,荆州诸葛亮的使者求见。”
“快请。”
来人是松儿。
信一共有两封。
周瑜屏退随军郎中,打开了第一封信。这是一封公信,开头就劝周瑜退兵,然后告诉了他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成功地说服了孙安,帮助刘备逃离了吴郡。
第二件事,诸葛亮给张鲁和刘璋各写了一封信,说明巴蜀和汉中齿唇相依,他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和周瑜一拼。赤壁一战,周瑜一跃而成天下名将,令张鲁和刘璋十分惧怕,他们马上放弃前嫌,共谋抗周之计。
第三件事,诸葛亮将亲自入蜀,帮助刘璋,指挥蜀军,与吴军决战。
周瑜看到这里,大惊失色。
刘璋身边多了一个诸葛贤弟,伐蜀计划的很多环节都将要重新考虑了。
如果我身体强健,能日夜思考,指挥作战,当然可以和诸葛贤弟大战一场,一较高下,可如今体弱少食,一半性命已经被老天爷握住了,还能经得住旷日持久的大战和竭心殚虑吗?也许能,也许不能!万一我在大战中因病倒下,岂不误了江东大业?又损了一世英名。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我是诸葛贤弟的手下败将呢。
即刻退兵,更不行,不战而退,岂不让天下英雄笑话。我若在激战中出了意外,甘宁和孙瑜绝不是诸葛贤弟的对手。难道江东的大业,就因为一个诸葛贤弟而成了水中花镜中月?
江东兵强马壮,且有内应,但远道而来,将士疲惫,巴蜀山川险要,以逸待劳,又有诸葛贤弟挂帅,将是一场恶战。
三日后,大军就到了巴郡,和蜀军短兵相接。一定要在三日之内,制定出新的攻蜀计划。我和诸葛贤弟是当世双雄,迟早要比个高下。
主意打定,周瑜振作精神,铺开地图,思考起来。不知不觉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一夜未睡,新的伐蜀计划在他的脑海里初具雏形了,他的精神很兴奋,但身体却极不舒服,腹内饥饿,肠胃似乎粘到了一起,但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连一点温水下肚,都想呕吐出来。被清凉的晨风一吹,就觉得冰冷彻骨,寒不可挡。
忽然一阵旋风吹过,卷着沙尘向马上的周瑜扑来。他急忙伏在马上,等到沙尘过后,再挺身时,觉得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再醒来时,已经躺在车上了。
奋威将军孙瑜和随军郎中守在身边。
“公谨,你怎么样了?”
周瑜不答反问:“车怎么停下来了?”
“公谨,你晕倒了,郎中说你不宜颠簸……”
“怎能因为我一人的安危,就误了伐蜀大计呢!”周瑜一发怒,头就一晕,一阵剧烈的咳嗽,过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说:“你好糊涂!快令大军继续前进,严密封锁我病重的消息。”
于是,大军继续前行,直到夜色低垂时,才安营扎寨。
周瑜喝了三碗不同的药才上床。
难道苍天不愿意看我成大业?偏偏在这关键时候让我病倒,十几年的策划付诸东流。有人说,一个人太伟大了,苍天都会嫉妒你,难道真是如此?
刘璋宽厚仁慈,没有威信,其下的能人志士纷纷出走,另投明主;汉中的张鲁迷信鬼神,用天师道的宗教形式来治理属下的百姓,狂妄自大,一心想称王称霸,在二百多名密探和一大批内应的配合下,诸葛贤弟最终也无法力挽狂澜,难道上天是想让我数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吗?
周瑜觉得很闷,忽地想起了诸葛亮的另一封信,急忙打开看。
这是一封私信,口称贤兄,说伐蜀的事宜,千头万绪,周瑜能瞒天过海,必然是费尽心机,日夜操劳。如此一来,本来就身患重病的他,病情必将恶化,这令诸葛亮十分担心。请周瑜少思多食,清心静养,好好保重身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字字情真意挚,确是发自肺腑。
诸葛亮向周瑜推荐了一位名医,姓华名佗,字元化,沛国谯人,通晓养生之道,精于处方用药,治疗疾病,医术绝妙,堪称神医,许多被公认无法医治的顽症,都被华佗治愈了。
听说华佗就在蜀中行医。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华佗有点交情,诸葛亮就请黄承彦亲自入蜀,寻到华佗之后,即刻来替周瑜诊治。
贤兄若得华佗,大病无忧。今其在蜀地行医,贤兄可觅其踪,用密探亦不为过。若亮得此人,必将送至兄处,与兄诊治。亮之心,与贤兄之心通矣,祈盼贤兄长久。望垂暮之年,吾与贤兄比邻而居,共享太平。
弟:诸葛孔明叩拜。
周瑜看了,既感动,又感慨。
“诸葛贤弟无愧于刘备,也无愧于我,难啊!只是我怕是等不到华佗来的那一天了。”
当晚,周瑜的病情突然恶化,大口吐血,呼吸困难。随军郎中急忙赶来,经过一番抢救,仍无起色。
周瑜觉得浑身无力,就连那股精神气都慢慢地消散了,自知死期将至。
回到帐中,种种往事如潮水般地涌上心头。
非战之罪,天亡我也!我又能怎么样呢!我一生勤奋苦搏,没有虚度光阴,击败强曹,迎娶小乔,开拓江东基业,虽然未能攻占巴蜀,十分遗憾,总的来说,也算满足了。更重要的是,诸葛贤弟天下奇才,号称“卧龙”,这次也中了我的计,而且很可能由此定出胜负。如果我身强体键,诸葛贤弟能改变战争的进程,却改变不了战争的结果。我攻下巴蜀,和孙权东西夹击,北有强曹,南是大海,诸葛贤弟纵有天大本领,也救不了刘备。
这么一想,他的心情就平静了,很坦然地面对死亡。
曹操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以为天下无敌,却在赤壁一战中,被我烧个灰飞烟灭,否则,他攻占江东,再取巴蜀,天下就一统了。可以说,是我改变了天下。不管今后诸葛贤弟如何伟大,也都是我的身后事。天下有识之士一定会说,如果周瑜不死,诸葛亮就不会这么伟大。我的一世英名就此保住,死有何惧。只是苦了小乔,欢娱难再,只好和大乔一样,在无边寂寞、无穷追忆中消磨余生了。
伯符死时,大乔正值青春妙龄,身边只有襁褓里的儿子,真是何其凄惶。岁月悠悠,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灯,含辛茹苦,抚育遗孤。一代佳人,红颜暗消,竟不知何时凋零。小乔和她相比,还是好得多。难道红颜和英雄一样,很容易遭遇天忌,都是薄命的吗?
当夜,周瑜就给孙权写信:
人命之长短,皆由天定,半分不由人,吾之早逝,不足惋惜,只恨巴蜀在望,竟不能得,甚为遗憾。如今,北有强曹,刘备寄寓荆州,如同养虎。天下大势未定,可联刘抗曹,缓图中原;子敬为人忠烈,临事不苛,可以代我,所言能采,公瑾死不朽矣。
周瑜又给诸葛亮写了一封私信,做了情深义重的话别,他觉得僧人出家的目的,不是厌弃世间,而是舍弃常人所不能舍,忍受常人所不能忍,放下物欲、名利,把全部身心投入佛教的事业,施予佛、法、僧三宝及芸芸众生,使众生脱离苦难,得到安乐。而有的人说,世俗所谓“看破红尘”而出家逃避的说法是不对的。这和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如出一辙,殊路同归。所以,他勉励诸葛亮要积极入世,辅佐明主,挽救天下百姓于水火……
写到这里,他的笔滑落在地,伏于案上,就此长眠不醒。
孙权闻听周瑜去世,放声大哭:“没有公谨,哪里有江东,今后我依靠谁呢?”
周瑜的灵柩一到吴县,孙权亲自到芜湖迎接,并穿着孝服,泪流满面。孙氏宗人一律挂孝。文武大臣见此情景,无不感动。
孙权下令,丧事所有费用,皆由拨款供给,周瑜所有的田客,都不要征派赋税徭役。赤壁之战后,孙权把下隽、汉昌、刘阳和州陵四县赐给周瑜,作他的奉邑。
孙权慰问周瑜的亲人,将他的一女二子一一抱在怀里,流着泪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