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 >

第70部分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豫对金封自己为傀儡感激涕零,所以他和张邦昌不同,一称帝就公开与宋为敌,大肆搜捕宋宗室,收编了许多流寇和宋廷叛将,不断引诱金军南侵。1133年正月,宋襄阳镇抚使李横率军北攻伪齐,攻占颍昌府,直逼汴京。刘豫向金求救,完颜宗弼亲自率军支援,金齐联军开始反击。宋朝廷对义军出身的李横并不信任,刘光世和韩世忠也只是扬言要支援,却按兵不动。李横孤立无援,一路败退到洪州(今江西南昌)。齐军乘势收复旧地,还顺手占领了襄阳府等六郡之地。伪齐此时达到了自己势力的顶峰,即可以西向攻巴蜀,又可以顺流而下取吴越,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刘豫又配合金军向华北各地迁移屯田军,在各地征乡兵十余万作为“皇子府十三军”,金齐军无恶不作,发掘坟墓,征收重税,使得民不聊生。
  1134年五月,赵构命岳飞出师收复襄汉,还在行前恬不知耻地命令岳飞只许收复李横的旧地,如果越界到伪齐领地就“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岳飞不到三个月就连败金齐联军,收复六郡。不久岳飞就被封为清远军节度使,年仅三十二岁就成为了南宋第五个建节的武将。刘豫深知对抗南宋是自己唯一的存在价值,九月,他再次南侵,金将讹里朵和挞懒率5万金军支援。赵构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张俊和刘光世也畏敌不前,只有韩世忠在大仪设伏大败金军。金军转向淮西,又被岳飞大败,年底,金太宗完颜晟病危,金军北归,刘豫也孤掌难鸣,也只得退兵。1136年十月,刘豫又征发大军30万进攻两淮,刘麟统领中路军,刘豫之侄刘猊统领东路军,孔彦舟统领西路军,结果被韩世忠、杨沂中击败,仓皇逃走。
  刘豫在华北的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抗暴起义此起彼伏,加上对南宋的战争屡战屡败,不但没有起到对金的缓冲屏障作用,反而成为了金的一个累赘包袱,金朝廷基本上对他已经丧失了耐心,而且齐的存在还对金朝廷的集权统治形成了障碍,于是金朝廷起了废刘豫之心。刘豫也嗅到了这股味道,于是就立儿子刘麟为储嗣之事上书试探金朝廷的意思,金熙宗完颜亶冷冰冰地说:“朕会派人咨询河南百姓来决定。”刘豫看到自己被废已经在所难免,向南投宋廷,又怕得到张邦昌一样的下场,只好苟且偷生,听天由命。1137年,金熙宗完颜亶除掉了完颜宗翰和高庆裔,刘豫失去了自己在金朝廷中的靠山,金朝廷指责刘豫“论其德不足以感人,言其威不足以服众”,十一月,下诏废其为蜀王,在汴京设立尚书台,直接对华北进行统治,然后将刘豫一家安置在临潢府。1141年,赐刘豫钱一万贯、田五十顷、牛五十头。1142年,又改封他为曹王,1146年死于流放地。刘豫的儿子刘麟字元瑞,在遭流放后不久又被启用,官至兴平军节度使、上京路转运使、开府仪同三司,封韩国公。
  刘豫背叛南宋,当了不到8年的儿皇帝,一度对南宋形成了巨大威胁,但是自己没有过人才能,只是依靠背叛登上高位,人以群分,其下属也多为李成、孔彦舟那样的鼠窃狗偷之辈,结果只能是在失去利用价值后被主子一脚踢开,惨淡收场,成为日后汉奸的典型之一而已。 
 
第十篇、狡兔三窟:李全
   
 
  金人在占据了中国北方后,不可避免地像他们之前和之后的少数民族一样,开始被汉文化同化,而且腐化的速度比汉族还快。尤其是政治,在经过号称“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短暂的清明政治后,金章宗完颜璟推行的括地运动使得大批以汉族为主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去生机的农民们没有选择,只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另一方面,蒙古人在不世的天才领袖铁木真的率领下,开始向自己从前的主子大举进攻,铜墙铁壁般的长城也无法阻止蒙古铁骑一次次蹂躏黄河两岸的土地。繁华似锦的中原地区,在从女真铁骑一百年前的烧杀抢掠中恢复过来后没多久,就再次陷于与以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烧杀抢掠中。此时,金宣宗完颜珣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为了避开蒙古如火如荼的攻势,于1214年五月将首都从中都(今北京)迁往四战之地南京(今河南开封),同时也放弃了中都附近的大片土地,等于把自己置于百年前靖康之难时北宋的位置上,而把自己百年前的优势位置拱手让给了蒙古。这个举动其实只有负面意义:因为南京根本无险可守,这次大踏步后退非但不能使金朝廷得到丝毫的安全保证,更令自己的将士们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抵抗的决心。蒙古军也没有客气,不久就再度南下,在山东、河北等地大肆掳掠。金朝统治者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无力抵御蒙古军南下,依然对境内的人民,横征暴敛,加重剥削。在这种情况下,在山东、河北一带爆发了规模很大的民变,由于变民武装多身穿红袄,所以人称“红袄军”。乱世出英雄,同样也出枭雄,本文的主角李全就在这样的局势下登场了。
  早在金章宗完颜璟统治期间,山东就有益都(今属山东)人杨安儿领导的民变。杨安儿本名杨安国,因为出售鞍材为生,所以人称“杨鞍儿”,他则自号“杨安儿”。杨安儿在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年间发动侵宋战争,统治力量较弱时就起兵反金,金宋议和后,他马上就投降了金朝,官至刺史、防御使。1211年,蒙古大军对金发起进攻的时候,杨安儿奉命戍边。他看出苗头不对,结果没到防地就逃回自己的根据地山东,和张如楫一起聚众起事。他以青、潍、密、莒诸州为中心,活动地区扩展到整个胶东半岛。
  李全(?~1231)是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在家中排行第三,锐头蜂目,身长八尺,弓手出身,喜习武,弓马矫捷。据说他一次在河里洗刷牛马时,突然在泥泞中发现一条七八尺长的铁枪杆,重达四五十斤,他在上面打成枪头,每日苦练,枪法过人,所以人称“李铁枪”,而且有领导才能,颇为众人推服。1213年,蒙古军进攻山东,李全之母和长兄都被乱兵所杀。李全为复仇,遂与仲兄李福聚众数千起兵,响应杨安儿,攻打临朐,进取益都。杨安儿的实力迅速发展,李全也因为智勇双全而颇受重用,刘庆福、国安用、郑衍德、田四、于洋、于潭等都归他指挥。他与杨安儿、泰安人刘二祖领导的部队,成为当时红袄军的三支主力。1214年,杨安儿称王,置官属,改年号天顺。
  蒙古军像往常一样大肆抢掠后北撤,金朝廷压力顿减,于是派遣世代名将之后、宣招使仆散安贞率重兵镇压山东、河北红袄军。仆散安贞以号称“赛张飞”的猛将完颜霆(原名李二措)和黄掴阿鲁答率金朝精锐部队“花帽军”3000人来攻,杨安儿抵挡不住,所占州县相继失陷。十二月,杨安儿又在阑头滴水战败,乘船入海。船员曲成贪图千金的悬赏,引金军袭击杨安儿。杨安儿坠水死,其余部由其妹杨妙真(人号四娘子)与母舅刘全统领,并奉杨妙真为首领,称“姑姑”。杨妙真貌美,有谋略,善骑射,武艺过人,一手梨花枪法出神入化。后世所传的“杨家枪”其实并非北宋杨家将的枪法,而是杨妙真的枪法,连武艺高超的明朝名将戚继光也对其推崇备至,他在《纪效新书》中写道:“夫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用惟杨家之法,手执枪根,出枪甚长,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故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信其然乎!”还将其改进后教授士卒,其精妙可见一斑。
  此时,另一支红袄军首领刘二祖也被金军击杀,霍仪、彭义斌先后领导其残部继续与金军作战。刘全、杨妙真等率万余人与李全会合。李全与杨妙真在磨旗山结为夫妇(不过也有野史说他们在杨安儿未死前就曾经比过武,因相互情投意合而结成夫妇,二人武艺相当、利益相符,倒是天造之合)。二人合兵一出,实力有所增加,但毕竟敌不过金军的精锐,李全在战斗中还险些被金军猛将张惠所擒,为保存余力,决定退保东海。不久,彭义斌率领的刘二祖余部也来归附李全。
  1217年,宋廷觉得有机可乘,下诏伐金,并招安各路变民武装。1218年正月,李全等人归附于宋。宋集中各路变民武装分两路攻金。李全袭破莒州,擒金守将蒲察李家,别将于洋攻克密州,其兄李福也克青州。宋朝廷给了李全武翼大夫及京东副总管的空衔,不久又给他们“忠义军”的名号。四月,金招抚副使黄掴阿鲁答又夺回密州,李全战败。接着李全又兵败莒州。九月,李全出兵围海城,反攻密州,擒黄掴阿鲁答、夹谷寺家奴,进而攻克寿光、邹平、临朐等县。解送黄掴阿鲁答于楚州。李全等人归宋后,受楚州节制。冬天,李全军徙屯淮阴的龟山。继李全之后,红袄军将领石珪、夏全、时青等相继率军附宋抗金,使金朝受到极大的威胁。1218年十二月,金宣宗完颜珣派开封府治中吕子羽联络,试探议和,遭到宋朝拒绝,于是下诏命左副元帅、枢密副使仆散安贞辅太子完颜守绪大举攻宋。
  宋兵仍然不是积弱的金兵的对手,1219年春,金兵攻下宋成州、凤州和兴元府。仆散安贞大军围攻宋安丰军及滁、濠、光三州。淮西告急。宋将李庆宗在濠州战败,损失兵马3000。金军前锋游骑到达采石杨林渡,建康震动。时宋淮东提刑知楚州贾涉负责节制忠义军,他命李全、李福断金兵后路,并报帅司调各路义军分头出击。李全率东海军与金兵在嘉山遭遇,获小胜,至涡口,正遇号称“卢鼓槌”的金将纥石烈牙吾答率军渡淮河。李全与鹿仙乘势突击,金兵溺死于淮水者数千,俘获甚众。接着又与金的四驸马阿海激战于化湖陂,斩金将数人,并获阿海的金牌,然后一直追击到曹家庄。在其他各处金军亦遭到沉重打击,只好退兵,自是金兵不敢至淮东,但李全损失也不少。战后,李全晋升领达州刺史,杨妙真封令人。
  秋天,李全回潍州扫墓时,闻知附金的益都府卒张林有归宋之意。于是李全只带数人入青州城与张林相见并劝说,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兄弟。张林遂附表将所辖山东青、莒、密、登、莱、潍、淄、滨、棣、宁海、济南等二府九州版籍归宋。宋廷无缘无故得了个大馅饼,当然兴高采烈,于是授张林为武翼大夫,京东安抚使兼总管,李全为广州观察使、京东总管,徙屯淮东军事重镇楚州。
  1220年八月,李全、张林合兵数万,北渡黄河袭击金东平府,因金将蒙古刚率军固守,不能下,二人夹汶水立寨,中间以浮桥往来。金东平副帅幹不搭决汶水攻之,李全没有防备,两军联系断绝。金军三百骑前来挑战,李全带着几个人就出阵应战,斩杀多人,追击时遭幹不搭围困,被部下救出,金军乘势进攻,李全和张林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楚州。
  当时南宋朝廷称附宋的北方武装为“北军”,虽然授以官号,只是利用他们抗金,但又行分化抑制的政策。尤其是宋朝制置使贾涉认为这些武装是“饥则噬人,饱则用命”,时刻防范他们“反噬”,将李全部众分为五砦,又遣散了3万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