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 >

第44部分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宝即位,是为陈后主。
  隋朝在消除了突厥的威胁后,加紧进行灭陈准备。时贺若弼镇守广陵。陈叔宝命萧摩诃前去抗御。588年十月,隋军集中水陆军51。8万,分8路攻陈。陈叔宝荒淫骄侈,政治腐败,又疏于防务。为了春节之庆,竟命镇守缘江重镇江州、南徐州的两个儿子率战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为薄弱。589年春节,陈叔宝又征萧摩诃还朝。初一,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初四,陈叔宝方察觉事态不利,下诏亲帅陈军拒敌,命萧摩诃等并为都督。陈在建康附近尚有甲士10余万。陈叔宝面对隋军压境,长期作不出应战决策。贺若弼至京口时,萧摩诃便请求出战,但陈叔宝不许。及贺若弼至进钟山,萧摩诃又建议:“贺若弼悬军深入,声援犹远,且其垒堑未坚,人情惶惧,出兵掩袭,必大克之。”陈叔宝又不许,致使建康附近10余万陈军无所作为。二十日,后主突然命陈军出战,并对萧摩诃说:“公可为我一决。”萧摩诃说:“从来行阵,为国为身,今日之事,兼为妻子。”陈叔宝多出金帛,颁赏诸军,于是鲁广达列阵白土冈,冈北由任忠及萧摩诃等部依次列阵,萧摩诃军居最北,陈军南北亘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率轻骑登山侦察,遂与所部7总管杨牙、员明等集中甲士8000,列阵以待。时陈叔宝和萧摩诃的妻子私通,所以萧摩诃虽有8000精兵,却并无意作战。只有鲁广达、田瑞奋勇作战。田瑞首先率部进击,被贺若弼军击退。鲁广达等军继进力战,贺若弼军曾被迫4次后退,死273入。贺若弼令施放烟幕,并在其掩蔽下稍事整顿,然后乘陈军胜而骄惰,猛攻陈军薄弱部分孔范军。孔范部一触即溃,其他各部受其影响,亦发生混乱,导致全线溃退,互相践踏,死5000人。萧摩诃无能为力。被员明所俘。当晚,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陈朝灭亡。萧摩诃被俘后,贺若弼要杀他,把刀压在他的脖子上,但萧摩诃词色不屈,使贺若弼非常佩服,便将其他释放,以礼相待。建康被隋军占领后,贺若弼将后主置于德教殿,令兵卫守。萧摩诃对贺若弼说:“今为囚虏,命在斯须,愿得一见旧主,死无所恨。”贺若弼哀而许之。萧摩诃见到陈叔宝,伏地号泣,并于旧厨取食而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杨坚知道后,感叹道:“壮士也,此亦人之所难。”四月,杨坚授萧摩诃开府仪同三司。不久,随汉王杨谅至并州。604年,萧摩诃随杨谅起兵反对其兄杨广称帝,兵败,与杨谅一起被杀。萧摩诃为人不善言辞,恂恂如长者,临阵对敌,所向无前。随侯安都在京口时,喜欢狩猎,每天都要出去。 
 
隋唐篇
   
 
  中国的历史,又翻过了一页(咦,怎么有点面熟?),来到了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猛将辈出,相信大家已经通过《隋唐演义》、《说唐》等演义小说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这些都是已被歪曲的。比如隋唐十八好汉大多数是子虚乌有。如果想要了解一下这些猛将的真正事迹,就接着往下看吧。
  
麦铁杖
  首先是麦铁杖。麦铁杖(?~612),始兴(今广东南雄)人。骁勇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追及奔马。生性好酒、喜欢结交朋友,重信义,不治产业,只以渔猎为生。后来聚众为盗被擒获,沦为官户(官府的奴隶),担任持伞盖的工作。但他盗性未改,每日早朝后,奔到南徐州劫掠财物,次日早赶回建康为陈主执盖。南徐州人发觉,上告朝廷。官吏认为都城离南徐州几百里,又见麦铁杖天天上朝执盖,都不相信,可是南徐州又多次上朝廷告发。尚书蔡征定计,悬赏送诏书到南徐州,须一日回来复命。麦铁杖不知是计,欣然应往,并按时于次日上朝复命。于是真相大白。陈主因惜铁杖勇捷,不予治罪,训诫后遣送回乡。陈亡,麦铁杖徙居清流县。
  隋初,江东大姓反叛,麦铁杖在杨素军中。杨素遣他头带草束,夜浮渡江,侦察敌情。第一次成功,第二次被俘。敌将派三十名士兵押送他。途中,士兵可怜麦铁杖肚子饿,松绑给他吃东西。麦铁杖乘机夺刀尽杀士兵(好心没好报啊),割下耳朵,逃回隋营,向杨素邀功。杨素大奇,但叙战功时无铁杖名。不久,杨素乘骑回京师,铁杖步行追随,每天晚上必宿卫于杨素馆舍。杨素被铁杖忠义所感动,特奏请隋主授铁杖仪同三司之职。因铁杖不识字,只好送其荣归故里。
  596年,成阳公李彻欣赏麦铁杖骁勇,征召入京,授车骑将军。不久,铁杖随杨素北征突厥有功,进上开府。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汉王杨谅反,麦铁杖又随杨素出征,每战身先士卒,进封柱国,迁莱州刺史。因政绩平平,转任汝南太守。铁杖乃注意学习法令,地方大治,群盗屏迹。一次他入朝,考功郎窦威嘲笑他:“麦是什么姓?”他说:“麦和豆也没什么区别,有什么好奇怪的?”窦威无言以对。
  612年,杨广亲征辽东。麦铁杖请缨为前锋。将要出发时,他对医生吴景贤说:“大丈夫命定于天,怎么能用药保命,而使自己死在家中!”又对三子说:“阿奴,准备浅色黄衫,今天是我以死报国的日子,我既被杀,你一定会得富贵,要记住诚与孝,努力吧。”在一次渡河战斗中,桥未架成而敌已大至,麦铁杖临危一跃登岸,与敌力战而死。杨广为之流泪,出重金购得他的尸体,下诏褒扬。
  
张须陀
  张须陀(565~616),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西)人。年轻时曾随史万岁南征,605年,又参与平定杨谅叛乱,都立有战功。后来担任齐郡丞。杨广征辽东,百姓流离失所,加上当年饥荒,粮价飞涨。张须陀准备开仓救济百姓,属下劝他应该报告上面批准,张须陀说:“陛下现在远征,遣使往来就要一年(为什么开一个郡的仓都要报告皇帝?想不通),而现在百姓有倒悬之急。如果我因此获罪,死而无恨。”于是先开仓后报告,杨广知道后并没有责怪他。612年,变民首领王薄率数万之众劫掠诸郡,屡败官兵。张须陀发兵抵挡,王薄转向鲁郡,张须陀率兵跟随其后,趁其不备突袭,大败王薄,斩首数千。王薄收拾残兵得万余人,准备渡河,被张须陀在临邑追上并击败,斩首5000,夺得数万牲畜。张须陀勇猛善战,又深受士卒爱戴。王薄不久又联结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张须陀先派水军阻断水上要道,自己率领2万兵马迎击,大破变民军,变民军溃散,逃到水边又被水军拦截,非常狼狈,张须陀缴获大量辎重。杨广听说后很高兴,派使者画张须陀作战的图回去给他看。
  变民首领裴长才、石子河率兵2万余人突然来到城下,纵兵大掠。张须陀没来得及集中兵马,就率五骑出战,变民军争相进攻,张须陀被围数百重,身被数创,越战越勇。城中兵马集合出战,变民军才稍稍退却,张须陀督军再战,变民军败退。变民首领秦君弘、郭方预率大军围北海,来势汹汹。张须陀认为敌军自恃强大,认为官军无法救援,现在率军突袭,必能获胜。于是率精兵快速行军,敌军果然没有准备,张须陀一战大破之,斩首数万。614年,又击降变民首领左孝友10万之众。被封为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又击败庐明月、吕明星等变民军。616年,张须陀进攻翟让军,中了李密设下的埋伏,张须陀冲出重围,但见到很多部下仍然被围困,又杀入重围营救他们,如此多次出入阵中,见到军队已溃散,他仰天长叹:“兵败如此,有什么面目去见天子?”于是下马战死。
  
杜伏威
  讲完了镇压变民的官军将领,现在讲讲反抗官军的起义军首领。杜伏威(?~624),齐州章丘(今济南章丘)人。农民出身,少时豪放,不治生产,和同乡是辅公祏刎颈之交。隋朝末年,炀帝杨广动用大批民力修长城,建洛阳,开运河,征高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伏威和辅公祏于613年率众起义,奔向长白山,不久又转战进入江淮一带,自称将军,屡败官军。617年正月,隋将陈棱奉命率8000精兵迎击杜伏威,但很惧怕他,不敢出战。杜伏威送给他女人衣服,称他为“陈姥”,激他出战。陈棱果然出战,杜伏威亲自出阵挑战,被陈棱手下将领一箭射中额头,杜伏威大怒说:“不杀你,誓不拔箭!”于是大呼冲阵,所向披靡,擒获射他的隋将,回阵拔箭后斩之,以其首级示隋军,再次冲阵,又斩杀数十人,隋军大溃,陈棱逃走。杜伏威军威大振,江淮一带的变民军纷纷投奔他。杜伏威选勇士5000,号称“上募”,厚待他们,与他们同甘苦,每次作战,这支部队必然先登。战后,杜伏威看他们背部,如果有伤的立即杀掉。所有缴获的战利品必然分给部下,部下有战死的就以其妻殉死,所以这支部队所向无敌。杜伏威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整个江淮地区,其实力在隋末起义军中仅在瓦岗军和窦建德军之下。
  后来杜伏威先是向杨广的孙子越王杨侗表示臣服,被封为东道大总管、楚王,然后又被唐高祖李渊招安。由于他的势力不断壮大,李渊放心不下,就把他调至长安。623年八月,辅公祏叛乱,伪造了杜伏威的诏令,声称是奉他的命令起兵。624年二月,杜伏威去世。史书上说是因为他想长生不老,服食云母所至,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被朝廷毒死的。后来辅公祏被讨平后,伪造的诏令到了李渊手中,李渊大怒,抄了杜伏威的家。直到李世民即位后,杜伏威才获得平反。
  杜伏威有三十个养子,都是勇士。但只有阚棱、王雄诞的名字为人所知。阚棱(?~624)是杜伏威的同乡。身材魁伟,好用一柄长一丈的两刃刀,名为“陌刀”,一挥杀数人(陌刀在唐朝中期成为流行的兵器,但在隋末唐初还比较少见,有人认为陌刀其实就是斩马剑)。他随杜伏威屡立战功。辅公祏叛乱,他随李孝恭征讨。在青山和辅公祏部将陈正通军相遇,两军对阵,阚棱出阵摘下头盔,大喊:“不认识我了?怎么还敢来战!”陈正通军中很多都是阚棱旧部,对他非常敬畏,乃至有很多人下马而拜。破辅公祏,阚棱立有大功。辅公祏被擒后诬告阚棱是他的同党,而且李孝恭战胜后没收了很多原属于杜伏威、阚棱、王雄诞的财产,阚棱前往辩解,触怒了李孝恭,竟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了他。这些罪名其实不值一驳,真正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当时杜伏威、王雄诞已死,辅公祏是砧板上的一块肉,江淮军的重要人物仅剩下阚棱一人而已,唐朝廷想借机除掉江淮军的剩余的所有势力,以绝后患。毕竟辅公祏这样的人造反都让唐朝廷头痛了好一阵子,更别说勇猛善战的阚棱了。
  王雄诞
  王雄诞(?~623),曹州济阴人。膂力绝人,而且有智谋,杜伏威作战常用他的计谋,所战多克。比阚棱年纪小些,军中称阚棱为大将军,称他为小将军。619年,杜伏威渡淮河与李子通联合,但李子通很忌惮他,派兵偷袭,杜伏威受伤堕马,他背负杜伏威逃到草丛中,聚集溃散的部众,但又遭到隋将来整的攻击,形势危急。杜伏威部将西门君仪的妻子王氏背负杜伏威逃走,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