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 >

第33部分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辖区内少数民族武装。蒙古准噶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攻袭西藏,清廷以大军西征,又遣兵入藏。年羹尧以定西将军衔率军征剿,平定西藏。他才气凌厉,治事明敏。雍正帝即位后,颇得倚任。
  1723年青海蒙古台吉罗卜藏丹津反叛,他被授抚远大将军,率师进讨。时各路清军尚未聚齐,罗卜藏丹津攻破西宁附近几处要点,进攻西宁。西宁守军凭城固守,年羹尧指挥部下用大炮将叛军击退。初战得胜后,年羹尧一面令清军继续肃清西宁附近叛敌,收复失地;一面全面部署平叛作战:以总兵周瑛率兵一部,截断叛军由青海入藏之路;派穆森驻防吐鲁番,阿喇纳驻防噶斯,防叛军与伊犁之策旺阿拉布坦会合;命孙继宗驻防于布隆吉尔,就近策应。年羹尧还奏请朝廷增派兵马调往甘州,会同作战。年底,清军先后在镇海、南川、申中、北川、奇嘉等堡击败叛军,西宁附近形势基本稳定。年羹尧又奏请朝廷:选陕西、甘肃、四川、大同、榆林绿旗兵及蒙古兵,共1。9万人,由岳钟琪率领,分别由西宁、松潘、甘州和布隆吉尔四路进剿;防守西宁、永昌、布隆吉尔、巴塘、里塘、黄胜关、察木多等重要关口,以保证后方与进军路线的安全;除归化与张家口购买马、骆驼;贮备军粮;请拨发优质火药100骆。以上计划,得雍正帝旨准,并加拨战马1000匹,增发火药1倍。1724年正月,雍正帝授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命其随年羹尧进兵平叛。年羹尧将陆续到达的6000清军分作三路,吴正安出北路,黄嘉林和宋可进出中路,岳钟琪和达鼐出南路,准备二月进兵。时,西宁东北郭隆寺喇嘛忽然齐聚操演,又传令东山一带藏民于正月十一日叛乱。年羹尧即派岳钟琪和苏丹,统兵进剿。十二日,叛军1万余人在哈拉直沟拦截,清军奋勇冲杀,攻占3座山岭,捣毁叛军10座营寨。随后乘胜向郭隆寺方向开进,沿途又捣毁叛军7座营寨。十三日,抵郭隆寺。其时,千余名叛军于寺后山洞中,负隅顽抗。清军施放枪炮,堆柴焚烧,挥刀肉搏,将叛军6000余人全部消灭。罗卜藏丹津自西宁附近败走后,退踞于青海柴达木以东的敖拉木胡卢。郭隆寺之战后,清军分三路大军于二月下旬进至伊克喀尔吉,捕获叛军头目阿尔布坦温布;三月,岳钟琪部进抵布尔哈屯,直逼罗卜藏丹津驻地额母纳布隆吉;并分兵一路向北,加强柴达木兵力,截断叛军逃往噶斯之路。罗卜丹津无力组织反攻,先逃往乌兰穆和尔,又逃往柴达木。清军在岳钟琪率领下,一夜间驰行160里,于黎明时抵罗卜藏丹津驻地。叛军于梦中惊醒,仓皇逃溃,罗卜藏丹津易妇人服逃走,后投伊犁策旺阿拉布坦。清军此次追剿,出师15日,歼敌数万,平定青海。他因功进一等公。朝廷准年羹尧议,定青海善后事宜,青海诸部编置佐领,三年一入贡,各庙喇嘛不得过三百,开市于那拉萨拉,于西宁、大通河等处设兵、建城堡,于陕西、四川、云南之少数民族住区增设卫所。因是,清中央政府对青海等地之统治得以加强。
  年羹尧既居高位,乃恃功骄纵,威权自恣。至京师,王大臣郊迎,不为礼。后遭雍正帝猜忌,1725年三月,以他在章奏中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责其有意倒置。旋以其“怠玩昏愦”,调任杭州将军。又因众官交章劾奏,罢将军任,尽削其职爵,逮至京师问罪。1726年1月,以九十二款罪被勒令自尽,其一子处斩,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边。著有《治平胜算全书》、《年将军兵法》。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C,综合C。从已有的事实来看,年羹尧之死,他自己是很有责任的,但有没有雍正等伪造史实记载的可能呢?
  
石达开
  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人。少时慷慨有志,喜读《孙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谋举义;金田起义后,被封为左军主将,旋封翼王。在太平军由广西向金陵进军途中,任开路先锋,围长沙,克武昌,占金陵,一路当先,所向有功,被清方称之为“石敢当”。1853年春,太平天国建都金陵,称天京,同时遣军北伐、西征,石达开留京协助洪秀全、杨秀清处理军政要务,卫戍天京。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湘潭为曾国藩的湘军所败,节节后撤,武汉失守,九江危急。他奉命率援军前赴湖口,1855年一月三日,湘军水师进泊鄱阳湖口、八里江等处。太平军东宫正丞相罗大纲鉴于湘军水师优势,难以力胜,乃于八日夜,出小船百余只,三五一联,纵火下放,两岸布兵千余人呐喊助威,并兼放火箭火球,对其施行火攻。后常以类似战法对敌袭扰,使其夜不安枕。太平军还在鄱阳湖口设置木簰数座,严密封锁。二十三日,击退进攻梅家洲的湘军陆师,但设于鄱阳湖口的木簰被湘军水师焚毁。为阻止湘军水师攻入湖内,太平军当夜用大船载以沙石,凿沉堵塞航道,仅在靠西岸处留一隘口,拦以篾缆。二十九日,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120余只轻便战船乘陆师攻梅家洲之际冲入湖内,直达大姑塘以上。石达开等把握战机,将隘口堵塞。湘军水师被分割成外江和内湖两处,在外江者均为长龙快蟹等笨重战船,运棹不灵,难以独立作战。当晚,石达开派小划数十只冲入湘军水师大营,焚湘军船40余只,其余败退九江。二月二日,罗大纲率军渡江占九江对岸之小池口。十一日夜,太平军从九江、小池口以轻舟百余只复攻泊于江中的湘军水师,焚毁大量船只,曾国藩座船亦被夺获。曾国藩投江自杀,被左右救起,狼狈逃往陆营。由此西征军扭转战局,进行全线反攻。重占武汉后,他又挥师南下,横扫江西,困曾国藩于南昌。
  1856年春,奉命回援天京,五月下旬抵天京南秣陵关一带。时向荣分兵四出,江南大营存兵不满5000人。为调动清军,石达开采取声东击西战法,于六月十三日分兵攻取东进苏、常的要道溧水。向荣闻讯,急派总兵张国梁往救,江南大营兵力更加空虚,东王即令秦日纲会石达开进攻。十七日,秦日纲部由燕子矶移营仙鹤门,天京太平军一队数千人越过龙脖子,另一队七八千人自神策门、太平门出城,占据大小水关及冯家边一带,与秦日纲部对清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向荣急派副将王浚率2000人前往仙鹤门防堵。十八日,石达开部亦赶到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筑垒数十处,前锋抵达紫金山东黄马群,切断江南大营与仙鹤门之间的联系。向荣见大营危在旦夕,急令张国梁由溧水星夜赶回,并从丹阳、秣陵关等处调兵回援。十九日天未明时,石达开、秦日纲派四五千人攻仙鹤门王浚营盘,稍后出兵数千包抄,激战至晚,大败清军。是日张国梁率1200人赶回大营,连夜在青马群筑营,欲堵太平军西攻之路。二十日晨,太平军十数路猛攻青马群。与此同时,杨秀清派兵数千出通济等门,直扑七桥瓮。向荣亲率1200人自孝陵卫大营往援,实则作南逃准备。午后,秦日纲分军四五千人自灵谷寺翻紫金山攻破清军马队营盘,直逼孝陵卫;洪武、朝阳门太平军分路出击,攻破孝陵卫附近清营20余座。接着各路太平军合攻孝陵卫,鏖战数时,攻破向荣大营,毙清军千余人。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二十一日又经句容逃往丹阳。至此,威胁天京达3年之久的江南大营亦被太平军攻破。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摧毁清军江南大营,共解天京之围。1856年秋,天京爆发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奉诏回京辅政,合朝拥戴。1857年夏,因受洪秀全疑忌,自天京出走,率10余万众,脱离皖、赣根据地,转战浙、闽,后折入湖南,进图四川,因在宝庆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部众纷纷离散,处境日益艰难。1861年秋,他重振队伍,沿湘黔边界北上,突入川东,在川南、黔北转战年余,屡战受挫。1863年夏,率部渡过金沙江,为大渡河所阻,又遭清军及士兵围困,粮弹告罄,进退无路,陷于绝境。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投入清营,后不仅部属惨遭屠杀,自己也在成都遇害。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太平天国五王中,除冯云山和石达开,余皆碌碌之辈,不足挂齿。石达开用兵,智勇双全,只是后因受洪秀全猜忌被迫出走,最终兵败,死前还要搞了个投降,真是不值(不过想保全部下性命的动机是好的)。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1838年进士,历任内阁学士,礼、兵、刑、吏等部侍郎。太平天国起义后,于1852年奉命帮办湖南团练,摈除清代八旗、绿营的旧制陋习,仿明代戚继光之营制,招募山乡农民,编练成一支新型的武装──湘军,开近世兵为将有的先河。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人,会师湘潭;他撰檄文声讨太平天国,誓师出战,向西征的太平军进攻。初败于岳州、靖港,他愤不欲生,第一次投水自杀,被左右救起。后在湘潭获胜,转入反攻,连陷岳州、武汉。继之三路东进,突破田家镇防线,兵锋直逼九江、湖口。后水师冒进,轻捷战船突入鄱阳湖,为太平军阻隔,长江湘军水师连遭挫败,曾国藩率残部退至九江以西的官牌夹,其座船被太平军围困。曾国藩第二次投水自杀,被随从捞起,只得退守南昌。其间,他上奏时有“屡战屡败”的话,幕僚建议改为“屡败屡战”。次序一颠倒,境界大不一样,颇得他的赞赏。此后曾国藩用兵更加稳慎,战前深谋远虑,谋定后动,“结硬寨,打呆战”,宁迟勿速,不用奇谋。
  1859年,与胡林翼共谋四路攻皖之策,定计围困安庆。1860年,授两江总督,自率一军驻安徽祁门,策应南岸;命曾国荃军围安庆,攻其必救,另以多隆阿军、李续宜军屯桐城外围拒援,屡败太平军于安庆、桐城间,终于1861年秋攻克安庆。1862年,曾国藩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率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率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率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于1864年六月攻占天京。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早年湘军使用之洋炮,大多购自外国。1862年,曾国藩特设军械所于安庆。后又和李鸿章在上海设置江南
  机器制造局,仿造外国军火,装备湘军、淮军。清代洋务运动自此始。1865年春,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在山东菏泽被捻军击毙,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北上镇压捻军。他驻营江苏徐州,制定重点设防,以静制动的方略,在临淮、济宁、周家口、徐州四处驻扎重兵,一处有警,三处支援。然捻军以走制敌,曾国藩地广兵单,仍不能阻遏其纵横驰骋。1866年,曾国藩改取“聚兵防河”方针,即在黄河、淮河间,东凭运河,西凭沙河、贾鲁河,辅以深沟高墙,兼立木栅,驻兵设防,围困捻军。同年秋,捻军自开封以南突破堤墙东去,曾国藩之计划又告破产。十一月,清廷命李鸿章继任镇压捻军的钦差大臣。1872年病卒。辑有《曾文正公全集》。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C,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