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 >

第24部分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李愬平生主要战绩只有蔡州之战,但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所以用了较多篇幅。李愬后来分析:朗山初战不利,以强示弱,为使叛军轻视官军,疏于戒备;攻吴房而存之,是为分散敌兵,急于并力固守;风雪奔袭,攻敌不备,孤军深入,敌死必胜;这便是视远者不顾近,考虑大局而不计较细微,不矜小胜,不惜小败,方能建立大功的道理。 
 
五代十国篇:忠诚与背叛
   
 
  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后梁。从此,历史进入政权更迭、分裂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持续50余年,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在此期间,契丹复盛,不断攻掠中原。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在高平大败契丹与北汉联军,遂整饰军纪,裁汰老弱,加强禁军,并制定了先取南唐江北之地,再攻契丹夺取幽燕,然后攻取北汉的方略,着力进行统一战争。但当其准备攻取幽州时,却身染重病而班师。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称帝建宋,后周亡。后周开创的新局面为尔后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此时期勇将多而名将少。上档次的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周世宗柴荣都是皇帝。巧的是入选的两人均为后唐将领,不过也很正常,因为后梁为后唐所灭,后晋卖国且无良将,后汉寿命太短,后周的真正名将是皇帝。此时代的名将还有:李嗣昭、郭崇韬、刘鄩等人,其实郭崇韬的资格与李存审不相上下,地位还高于李存审,但多担任参谋的职务,所以只好屈就替补席了。
  
周德威
  周德威(?~918):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后唐名将。雄壮伟岸,笑时面不改色。勇而多谋,久在云中,谙知边事,据说见烟尘就能判断兵力。曾随晋王李克用攻王行瑜。899年,梁军围太原,闻周德威勇猛,曾明令生擒他者为刺史,梁军勇将陈章号称“陈夜叉”,主动请缨,并骑白马披红甲以挑战,周德威命手下士卒见到陈章只管逃跑,自己扮成普通士兵,趁陈章追击时绕到他背后,一铁锤将他打下马擒获。906年,与李嗣昭攻取潞州,迁检校太保、代州刺史、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908年,随晋王李存勖击败梁军,救出李嗣昭,解潞州之围,并亲自击斩敌主将符道昭,授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910年十一月,梁军进犯深、冀等州,晋军前往救援,于次年一月在距柏乡五里的野河北岸和梁军隔河对峙。晋军挑战,梁军以禁军天武军三万追击。梁军盔甲都是绸缎包裹,并饰以金银,看上去好像神兵。晋军有些畏惧。周德威就派人宣告众军:“这些人都是汴梁的贩夫走卒,虽然穿得很好,其实十不当一。捉住几个倒是能发一笔财!”于是亲率骑兵攻击,来回四次,俘获四百余人,梁军士气受挫。他回营后,向李存勖献计,指出敌强我弱,应退军高邑、诱敌离营、以轻骑袭扰,不过月余必破敌军。李存勖采纳其计,果然大败梁军,斩首二万余级,梁的禁军几乎全军覆没。913年领兵三万进攻在幽州的刘守光,历时一年多,灭燕,擒刘守光,尽取其地,授检校侍中、卢龙节度使。他作战常亲自冲锋陷阵,曾在阵中遇到幽州猛将单廷珪(当然不是水浒传那个圣水将军),他诈败引单廷珪追赶,(又是!)一铁锤将他打下马活捉,917年为契丹军所败后坚守幽州,契丹军围攻200日不能破,随后被李存审和李嗣源的救兵击败。周德威用兵持重,能攻善守,常出奇制胜,为开创后唐屡建功勋。918年,晋军与梁军战于胡柳陂,他建议李存勖按兵不动,自己率兵袭扰,待其疲惫再击之。李存勖不听其用兵之策决定出战,周德威只得随同出战,路上对儿子说:“我们死的不是地方!”(有疑问。既然觉得有危险,为什么不加倍小心防备?)当夜为梁军所乘,周德威与其子战死于乱军之中(有可能是死于王彦章部下的手中)。
  李存勖得知后,大为自责。
  评分:统率B,智谋B,战斗B,战绩C,名气C,综合B。周德威足智多谋而且武艺高强,堪称五代史第一名将,可惜李存勖不听其计,致使他死非其所。
  
李存审
  李存审(862~924):字德详,原姓符,名存,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后唐名将。初在光州刺史李罕之部为小校,后归晋王李克用,被任为义儿军使,赐姓李,名存审。勇敢善战,屡立战功。889年随李克用讨云州的赫连铎,李存审拼死攻城,杀得浑身是血,李克用亲手为他处理伤口,早晚亲自慰问。894年一月底,晋军进攻妫州,李匡筹派兵在居庸关外迎战。李克用一面派精骑从正面牵制敌军,一面命李存审率步兵绕道从背后夹击,一战斩俘上万,进而攻克居庸关。十月中,李存审又跟随李克用讨伐邠州,亲率步兵趁夜攻入四面悬崖的龙泉寨,大破邠军一万精兵。912年,梁太祖朱全忠率大军救燕,围攻蓚县。李存审与史建瑭等赴援,用计以600骑袭击梁营,到处烧杀,并大声喊说晋王的主力将到,朱全忠畏惧,烧营夜逃,后来知道是李存审的计谋,气得重病一场。916年,击败梁智将刘鄩(号称“一步百计”的那位),收复邢、澶等五州,授安国节度使。917年,与李嗣源等领兵七万援助被三十万契丹军围困在幽州的周德威。抵达幽州后,李存审伐木作鹿角阻挡契丹骑兵的冲击,然后万箭齐发,重创契丹军。随后又用弱兵引诱契丹军进攻,精兵伏于后突击,又大破契丹军,斩首万余级,契丹军溃散,遂解幽州之围。918年,晋王李存勖与梁军战于胡柳陂,周德威战死,李存勖被围,李存审奋力血战,与其会合,重整阵势,击败梁军。920年,梁军攻同州,他用缓师示弱、伺机出奇之策,解同州之围。922年,率军平定成德镇将张文礼的叛乱。后唐立国之初,遭郭崇韬排挤,出任卢龙军节度使。他作为老将,没能参加灭梁之战,非常遗憾,又因郭崇韬的阻挠一直无法面见李存勖,忧愤成疾,叹道:“老夫事二主四十年,现在天下一家,连亡国之将都能亲见天子,而我却被弃置不顾,要死在这里,难道不是命吗!”郭崇韬估计他已经快不行了,才奏请许他入朝。结果诏书未到,他已病卒于幽州。临终时告诫其子说:“我年青时提一剑离开家乡,经四十年才有今天的地位,都是出死入生而得的啊。”然后以身上所中箭镞百余给他们看:“你们要引以为戒!”他临死时留有遗表,李存勖看后大为悲痛,废朝三日。
  评分:统率C,智谋B,战斗B,战绩C,名气D,综合C。李存审忠厚谨慎,生平大小百余战未尝败绩。宋朝名将曹彬号称名将,以优势兵力进攻辽军,结果大败而回,比之李存审以少数步兵大破辽军铁骑,真是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啊。 
 
宋辽金夏篇:偏安一隅
   
 
  宋太祖赵匡胤生长于五代的乱世,耳闻目睹一幕幕武将篡权的教训,加上他自己本身就是以武将身份篡位,因此宋朝皇帝一直对武将掌兵权神经质式地害怕,坚持文官带兵,且经常轮换防地(轮戍制),使得兵将互不熟悉;养兵重量不重质,军队战斗力较弱,所谓八十万禁军基本上是乌合之众;加上立国之初就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后来随着西夏的崛起又失去河西之地,造成军马这种战略资源奇缺,所以后来总是窝窝囊囊地挨打也就不足为奇了。辽、西夏、金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刚兴起时都生气勃勃,天下莫能当之,在他们慢慢学习并接受汉文化之后,衰弱的势头却比宋还快。
  在这段时期,冷兵器与火器开始并用,大兵团骑兵作战与抗骑兵作战的战略战术均有发展,各种重砲、强弩相继出现,城池改制和山城筑城体系相应产生。武学制度的确立,拓宽了培养选拔军事人才的途径。步兵抗击骑兵,成为这时期的主要作战形式。骑兵的分进合击、迂回包围、穿插渗透、闪击奔袭以及连续突击、跟踪穷追等,成为常用战法。辽军以轻装骑兵为主,尚带有草原骑兵作战特色,对设防坚城常分兵抄截,避免强攻,使其孤立无援;对野战敌阵,则在切断其援军及后方交通后,进行机动进攻,“敌阵不动,亦不力战”,“俟退而乘之”。西夏惯于步骑协同,以重甲骑兵组成中原传统方阵,称“铁鹞子”。“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金军在建国初期尚保留草原骑兵习惯,与南宋作战时,有所发展。为提高进攻速度,增加突击力量,以多梯队逐次进入战斗,并强调队形严整。决战时,先以两翼轻骑(拐子马)进行包围,再以亲军组成的重甲骑兵(铁浮图)由正面投入战斗,实施中间突破。但在指导思想上,歼敌有生力量的企图不强。在宋蒙战争时期,南宋境内多河渠山地,难以实施广正面进攻,蒙古骑兵大兵团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加之南宋军抗击骑兵的战略战术亦有所发展,而蒙古军的残酷屠杀又必然引起人民激烈反抗,所以短时期内可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却在经过40余年的战争后才灭南宋。两宋抗击骑兵的战略,为消极防御。北宋在宋辽边境修塘泺水障,在宋夏边境筑堡寨堑壕,腹心地区则加强城防工事。南宋则利用江淮水系、川陕山城抗击金、蒙骑兵,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以步制骑战法。因抗击骑兵和攻守城垒战斗增多,强弩、砲兵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射程数百米的床弩、同时发射多箭的斗子弩、发射攀城用踏蹶箭的三弓弩和轻便有力的神臂弓、克敌弓等;出现了发射百余斤重石弹的十三梢炮,创造了改拉力抛射为重力抛射的新型襄阳砲。更为突出的是火器使用于战争。不仅有了燃烧性和爆炸性火器,如火球、飞火枪、震天雷等,而且出现了金属火铳,组成了火器部队,并产生了类似现代火力准备的步炮协同战术。这一切均对战争的发展影响甚大。
  这个时期的名将还有:曹彬、潘美、耶律斜轸、杨延昭、完颜宗翰、吴玠、吴璘、余玠等。堪称军事家的帝王则有:宋太祖赵匡胤、西夏帝李元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等。
  
杨业
  杨业(?~986):本名重贵,又名继业,并州太原人,一说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出身将门,有智谋,善骑射,治军严明,善待士卒。原为北汉将领,大多数时间在边疆防御辽军,屡立战功,官至建雄军节度使,北汉人称他为“无敌”。979年宋灭北汉,杨业归宋,任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刺史。不久,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980年三月,辽军10万攻雁门关,杨业率骑兵数百迂回至关北,与潘美南北夹击,大败辽军,斩三千,俘万余人,杀辽将肖咄李,俘李重诲等,从此辽军见其旗号就逃跑。986年,宋三路出兵攻辽,杨业为云应路行营副都部署,与都部署潘美、监军王侁等率兵出雁门关,连克云、应、寰、朔四州。由于东路军在岐沟关溃败,辽军乘胜在西路进攻。潘美、杨业等奉命掩护四州民众南撤,他力主分兵至应州,诱辽军向东,以保障民众沿石碣谷南撤,并建议设弓弩手千人于谷口,骑兵居中接应,扼阻辽军南下,潘美、王侁却逼其率军直趋朔州。杨业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