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 >

第14部分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权与刘备争三郡时以巧计劝降零陵守将郝普,217年在濡须坞之战率军坚守,击退曹操。鲁肃死后接替其东吴军总指挥之位。219年十一月趁关羽攻曹,荆州空虚之机,令将士穿白衣化妆成商人,夺取荆州,并善待百姓,以攻心计瓦解了关羽军,十二月,击斩关羽。不久病死。
  评分:统率C,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B,综合C。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父母早亡,跟随叔父诸葛玄去荆州。叔父亡后,居隆中十年,专注治国用兵之道。207年,屯兵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亦倾心筹谋,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先占荆、益,和抚边裔,内修政治,外结孙权,待时机成熟,分兵两路,令得力将领从荆州取宛、洛,主力出益州攻秦川,进图中原,以成霸业。诸葛亮从此辅佐刘备。208年秋,曹操率大军进逼荆州,刘备兵败长坂,退驻樊口。诸葛亮赶赴东吴,同周瑜等劝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随后,又辅助刘备取荆州四郡,任军师中郎将。214年,率张飞、赵云部溯长江而上,夺取江州、江阳、犍为、巴西等地,同先期进入益州的刘备会师,攻下成都。222年,刘备兵败夷陵,次年病亡。诸葛亮辅佐刘禅。他深知欲图中原,必固后方,遂与吴修好,休养生息。经过充分准备,225年进军南中,采用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略,平息了南中动乱,对部族首领孟获等委以官职,蜀汉后方得以稳定。为恢复中原,226年春,诸葛亮统军进驻汉中,密谋策反原为蜀汉将领的魏新城太守孟达,以威胁南阳,牵制魏军,次年正月出师攻魏,一举攻占三郡。孟达事泄,被司马懿率军击歼。诸葛亮率军出汉中,天水等三郡皆响应归顺,魏国大震,魏明帝曹叡亲自率兵进驻长安,派张郃率兵5万拒战,击溃镇守街亭的蜀汉将领马谡,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十一月,诸葛亮再次攻魏,出散关进围陈仓,魏将郝昭据城坚守,强攻20余日不下,粮尽退还汉中。229年,诸葛亮第三次攻魏,派陈式出阳平关攻占武都、阴平二郡,自率主力进至建威,逼退魏援军后,撤回汉中。231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攻魏,再出祁山,北趋上邽,以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率军拒守,坚不出战,双方相持四月,适逢雨季,因军粮运输困难,中都护李严假传诏令,命蜀汉军撤回。途中,诸葛亮设伏射杀追击的魏将张郃。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攻魏,出斜谷,屯兵五丈原,同时遣使者约吴出兵协同攻魏。司马懿率军在斜谷外渭水南岸据险设防。五月,吴军应约三路出兵攻魏。魏明帝曹叡采取“西守东攻”战略,亲率大军反击吴军。吴军奉命主动后撤。两军相持百余日,蜀汉军无隙寻机决战,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卒军中,蜀汉军只得退往汉中。诸葛亮善于治军,用兵谨慎,赏罚严明。他重视革新军械、装具,当时创制的一发十矢的连弩,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改进的钢刀,增强了蜀汉军战斗力。他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他的用兵经验,后人集成兵书多卷,大都失传。《将苑》等篇据说是他所著,但真伪难定。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A,综合B。
  
陆逊
  陆逊(183~245):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士族,孙策婿。21岁从孙权,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后进兵丹阳等郡,得精兵数万,升偏将军。219年助吕蒙奇袭江陵,擒杀关羽,夺取荆州,升右护军、镇西将军。221年刘备大举攻吴,陆逊以大都督率兵5万相拒,先避蜀汉军锐气,主动后撤,集中兵力于夷陵一带,坚壁不战。次年,待其疲惫,利用火攻,大败刘备。228年,魏大司马曹休举兵10万入皖,陆逊率军击败魏军,追至石亭,歼万余人,缴获甚多。236年,奉命取襄阳,因军机泄露,又遇沔水骤减,进军不利,便佯示进攻,暗中攻下安陆等地,乘魏军惊疑不定,安然还师。后久镇武昌。官至丞相兼上大将军。245年因为孙权所忌,忧愤而死。陆逊长于谋略,治军严而待卒宽,用兵慎而变化多。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B,综合B。
  
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出身士族。23岁入仕。219年,向曹操献计,诱使东吴出兵袭取江陵,解襄阳、樊城之围。曹丕称帝后,受到重用,升为丞相长史、抚军大将军。227年十二月,受命平新城太守孟达的反叛,率军出宛县,八天疾进千余里,克上庸,斩孟达。231年至234年,统兵抵抗诸葛亮,据险坚守,使诸葛亮师劳功微。不久升太尉。238年率军4万进攻叛魏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先出疑兵于辽隧南牵制其主力,自率军突然北向,抢渡辽水,进围公孙渊于襄平,待其粮尽兵疲,一举克城,斩公孙渊父子,辽东四郡遂定。249年正月,司马懿先以假痴不癫之计麻痹政敌、与其共辅曹芳的大将军曹爽,随后发动兵变擒杀之,独揽朝政。251年,击败对抗司马氏的太尉王凌,奠定了以晋代魏的基础。不久病逝于洛阳,后被追尊为晋宣帝。
  评分:统率C,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B,综合C。
  
邓艾
  邓艾(197~264):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他喜欢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处所,遭别人讥笑也不介意,一直担任小官吏,一次上洛阳去呈报,见到太尉司马懿,受到赏识,被征召为太尉府的掾属。240年,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经过考察,邓艾提出: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都被采纳并实施。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太守。249年秋,蜀汉卫将军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依傍曲山筑两城。魏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吏陈泰统兵抵御。他料到姜维必袭取洮城,于是先往抢占,不久,姜维来袭,见魏军已抢占洮城,遂撤军退走。254年,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后,魏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恐受株连,于255年正月,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邓艾杀使者,兼程进军,抢先奔赴乐嘉城,建造浮桥,这样司马师到达后,才得以占据乐嘉。七月,邓艾与陈泰并力抗击蜀汉军,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汉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进至狄道东南山上,姜维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陈泰扬言截断蜀汉军退路,蜀汉军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此时,魏军多数人认为姜维已经力竭,不可能再出兵北向,邓艾却断言姜维还会伺机进犯,加紧备战。256年六月,姜维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攻南安。邓艾则率军抢占武城山据险拒守,与之相持。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不克,乃于当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路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邓艾大败蜀汉军。257年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邓艾、司马望坚守不出,次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只得引军而还。262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邓艾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设阵阻击蜀汉军,蜀汉军大败,损失严重。姜维只得退往沓中,此后,蜀汉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
  同年,司马昭制定先灭蜀再顺江灭吴的战略,任命司隶校尉钟会为镇西将军前往关中整军备战。263年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又在绵竹击斩诸葛瞻,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此战,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进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汉军的正面防御,直捣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但随后受到司马昭的猜忌被捕,与其子邓忠一起死于成都之乱。
  评分:统率C,战斗C,智谋B,战绩B,名气B,综合B。 
 
两晋十六国篇:五胡乱华
   
 
  西晋时期大型作战只有征吴和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政权时兴时灭,虽称十六国,实际上还未计及冉魏、西燕、代、北魏,吐谷浑、柔然等政权。各政权统治者素质多与三国时不同,故在谋略运用方面不及三国。少数民族多为全民皆兵、骑兵为主,所建政权,为保持民族特点,多实行两种军事组织体系。随着战争发展,中原地区到处建起坞壁城堡,使骑兵难以攻坚,加之需扩充兵力,步兵渐多,但骑兵仍是主兵。少数民族本为轻装骑兵,采用机动战术。但在坞堡林立的中原,与用传统方阵战术的汉族军队作战,加之此时已有了马蹬,所以两种战法开始结合,出现了以密集方阵作战为主的重装骑兵,并出现了以掠夺人口、物资、摧毁敌方战争潜力的破坏战略。东晋仍沿袭魏晋兵制,部曲私兵更为发展。因位于江南,水军发达。西晋时的马隆平羌人的战斗很有特点,但规模不大,所以没有将他选入。东晋十六国时代名将如云,可是多为君主,如后赵皇帝石勒、夏帝赫连勃勃、后燕皇帝慕容垂、后秦皇帝姚苌等,真正符合入选条件的反而不多。这一时期的名将还有:马隆、刘琨、陶侃、刘牢之、朱序、王镇恶(王猛之孙)等。
  西晋:
  
杜预
  杜预(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杜畿、父亲杜恕都是魏国名臣。自幼博览群书。在263年魏灭蜀汉之战中任钟会的长史,靠自己的才智从成都之乱幸免。司马炎代魏后,杜预曾向他提出一套官吏考核制度,虽受赞赏却并未实行。他任度支尚书数年,提出或实行了许多有利国家和百姓的举措。278年接任去世的羊祜都督荆州军事,开始为灭吴作准备,他选精兵袭击吴西陵督、名将张政,获胜,随又送还所获,以离间吴君臣(张政了隐瞒败绩),使吴主在晋大举进攻之前,将张政撤换,削弱了吴军守备。279年和张华等人力排众议,使司马炎决定伐吴。280年晋灭吴之战中担任总指挥。他陈兵江陵,派部将周奇等沿江西上策应王濬,为晋军水师东下,实施水陆并进计划起了重要作用。又派部将周旨等率精兵乘夜渡江,奇袭乐乡,俘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王濬至西陵,他即致书激励其取胜后顺流直取吴都建业,又令所部配合东进,一举灭吴。晋灭吴后,他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于是勤讲军备,严求戍守,交错屯兵于要地,以巩固安定局势。杜预号称“杜武库”,喜读《左传》,自称“左传癖”。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杜预的书保留到唐世,还有《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春秋释例》十五卷,《律本》二十卷,《杂律》七卷,《丧服要集》二卷,《女记》十卷以及《晋征南将军杜预集》十八卷(已佚)。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268年颁布的晋律,对后世的封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