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 作者:张爱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㈡只有诗联戚、全、庚5;戌、全、庚6;全、庚7;8 庚17…18,19 庚69
㈢套语加诗联戚6;戚、戌7 13 戚、庚21,23戚64
(“戌”代表甲戌本。“全”代表全抄本。只有数目字的是各本相同的。“17…18”是第十七、十八合回。)
甲戌本头五回与第二十五回是废套语期的产物,此外庚本还有七回也属于这时期,散见全书。第六至八回有诗联──各本同──属于下一个时期,诗联期。庚本第十七、十八合回也属于诗联期,因此是在诗联期注“(亻狂)”字。同期稍后,把这注解移到第六回。
前面提过,第五回回末删去媚人的名字,上半回仍旧有媚人,因为改的都在末两页,前面就没注意。同样的,废套期与诗联期也只影响各期间新写、改写诸回。废套期未触及的各回仍旧保留回末套语,到了诗联期,如果改写这一回,就又在套语下面赘上一副诗联。这是表上“套语加诗联”几回的来源。但是内中第六、第七回是怎么回事?第六回只有戚本属于这一类,其他各本都只有诗联。第七回戚本、甲戌本同是回末套语加诗联,全抄本、庚本只有诗联。
第六至八回这三回仍旧是甲戌本异文最多,如第六回开始,宝玉梦遗,叫袭人不要告诉人,多“要紧!”二字(戚本同),不像儿童口吻,反而削弱了对白的力量。同回平儿称周瑞家的为“周大嫂”,不够客气──连凤姐还称她“周姐姐,──他本都作”周大娘“。第七回薛姨妈说宫花”白放着可惜旧了,何不给他姊妹们带(戴)去?“(戚本同)全抄,庚本作”白放着可惜了儿的“,是更流利的京片子。第二十一回脂批”近日多用‘可惜了的’四字“(庚本第四六六页,戚本同),可见这句北方俗语当时已经流行,不是后人代改的。而且”白放着可惜旧了“不清楚,仿佛已经旧了,使这十二枝宫花大为减色,其实是说”老搁着旧了可惜“。同回焦大骂大总管赖二:”焦大太爷跷起一只脚(戚本作‘腿’),比你的头还高呢“,似带秽亵,戚本更甚。全抄、庚本作”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比较含糊雅驯。第八回宝玉掷茶杯,”打个(上艹下齑)粉“,当指”打了个碎为(上艹下齑)粉“。他本作”打了个粉碎“。以上四项与甲戌本第五回的异文性质相仿,都是较粗糙的初稿,他本是改笔。又有俗字甲戌本写法较特别,如”一扒(巴)掌“(第六回),他本作”一把掌“:”(扌奴)嘴“(第六、七、八回)他本作”努嘴“。
甲戌本其他异文大都是南京话,如第六回“那板儿才亦(也才)五六岁的孩子,”他本缺“亦”字;第七回“亦发连贾珍都说出来”,戚本同,全抄、庚本作“越发”。也有文言,第六回给刘姥姥开出一桌“客馔”,戚本同,全抄、庚本作“客饭”。'13'
这些异文戚本大都与甲戌本相同,有几处也已经改掉了,与他本一致。但是戚本第七回有吴语,“尤氏问派了谁人送去”──全抄本第五十九回第一页下也有“这新鲜花篮是谁人编的?”他本无“人”字。弹词里有“谁人”,近代写作“啥人”,第六十六回戚本特有的一段又有吴语“小人”(儿童)──第九页上,第五行。全抄本吴语很多,庚本也偶有,'14'显然是此书早期的一个特色。
第六回只有戚本有回末套语,回目也是戚本独异,作“刘老妪一进荣国府”。第三十九回回目“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戚本作“村老妪是信口开河,痴情子偏寻根究底”,全抄本作“村老妪谎谈承色笑,痴情子实意觅踪迹”。前面提起过,全抄本此回几乎全部用“僚(”亻“换为”女“,下同)僚”,显然是可靠的早本,回目也是戚本回目的前身,“村老妪”这名词是书中原有的。
第四十一回回目,戚本也与庚本不同,作“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老妪醉卧怡红院”(程本同,不过“老妪”作“老老”)。显然戚本“刘老妪”的称呼前后一贯,还是早期半文半白的遗迹。
第七、八两回回目纷歧。第七回戚本作“尤氏女独请王熙凤,贾宝玉初会秦鲸卿”,称尤氏为“尤氏女”,仿佛是未嫁的女子。甲戌本作“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谈肄业秦钟结宝玉”,称周瑞家的为周瑞,更不妥。下句“秦钟结宝玉”,其实是宝玉更热心结交秦钟。庚本“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上句似乎文法不对,但是在这里“送宫花”指“当宫花送来的时候”,并不是贾琏送宫花。但是称白昼行房为戏凤,仍旧有问题,俞平伯也提出过。
第八回戚本作“拦酒兴李奶母讨恹,掷茶杯贾公子生嗔”,“贾公子”与“尤氏女”都是此书没有的称呼,带弹词气息。
甲戌本此回回目作“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芸轩”。全抄、庚本作“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似乎是后改的,因为第三十五回才透露莺儿原名黄金莺,那一回回目“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绾梅花络”,显然是现取了“黄金莺”的名字去对“白玉钏”。
统观第六、七、八回,这三回戚本、甲戌本大致相同,是文言与南京话较多的早本,戚本稍后,已经改掉了一些,但是也有漏改的吴语,甲戌本里已经不见了的。庚本趋向北方口语化,但是也有漏改的地方,反而比戚本、甲戌本更早。全抄本的北边话更道地。例如第七回焦大说:
这等黑更半夜(庚本,半文半白──早本漏改)
这样黑更半夜(戚、甲戌本,普通话。南京话同)
这黑更半夜(全抄本,北方话)
但是戚本、甲戌本也有几处比他本晚,如第六回刘姥姥对女婿称亲家爹为“你那老的”,甲戌本有批注:“妙称。何肖之至!”全抄本作“你那老人家”,庚本误作“你那老家”。既然批者盛赞“老的”,作者不见得又改为“老人家”。当然是先有“老人家”,后改“老的”。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穿夹道,彼时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庚本第一六四页。全抄本次句缺“彼时”,句末多个“来”字。甲戌、戚本缺加点的十九字'指“彼时”和“隔着……睡觉呢”',批注:“细极。李纨虽无花,岂可失而不写,故用此顺笔便墨,间三带四,使观者不忽。”)别房的仆妇在窗外走过,可以看见李纨在炕上睡觉,似乎有失尊严,尤其不合寡妇大奶奶的身份,而且也显得房屋浅陋,尽管玻璃窗在当时是珍品。看来是删去的败笔。甲戌、戚本有批注,可见注意此处一提李纨,不会有遗漏字句或后人妄删。
周瑞家的送花到凤姐处,“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中门槛上”,摆手叫她往东屋去,“周瑞家的会意,忙蹑手蹑足往东边房里来,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周瑞家的巧(悄)问奶子道:”姐儿睡中觉呢?也该清醒了。‘奶子摇头儿。正说着,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庚本一六四页)全抄本同,甲戌、戚本作”’奶奶睡中觉呢?……‘……正问著,……“当然是后者更对,但是前者也说得通,不过是随口搭讪的话,不及后者精警。
同回秦钟自忖家贫无法结交宝玉,“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庚本第一七一页)。全抄本“窭”误作“缕”。甲戌、戚本作“可知贫富二字限人,”句下批注:“贫富二字中失却多少英雄朋友。”王府本批:“此是作者一大发泄处,可知贫富二字限人。总是作者大发泄处,借此以伸多少不乐。”“限人”比“陷人”较平淡,而语意更深一层,也更广。三条批语指出这句得意之笔的沉痛,王府本的两条并且透露这是作者的一个切身问题。
以上四点都是文艺性的改写,与庚本、全抄本这三回语言上的修改,性质不同。
二详红楼梦──甲戌本与庚辰本的年份(之三)
第七回的标题诗写秦氏,末句“家住江南本姓秦”,书中并没提秦家是江南人或是在江南住过。秦氏列入“金陵十二钗”,似乎只是因为夫家原籍金陵。第八回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壳殳)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第四十一回妙玉用“(分瓜)(爪色)斝”给宝钗吃茶,“旁边有一耳”──与茶盅不同──给宝玉用她“自己常日吃茶的那支绿玉斗”,“斗”似是“斝”字简写,否则“斗”仿佛是形容它的大。妙玉自己日常不会用特大的茶杯。而且她又找出“整雕竹根的一个大(上台下皿)出来,笑道:”……你可吃的了这一海?…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起先那绿玉”斗“一定也不过一杯的容量。
从第八回的标题诗看来,宝玉这次探望宝钗,用绿玉斝喝酒──后文当然不会再用这名色──而且没有黛玉在座,至少开筵的时候黛玉还没来。这两首标题诗都与今本情节不符,显然来自早本,比用“嫽嫽”的第四十一回更早。无怪第七回那首诗只有戚本、甲戌本有,第八回这首更是甲戌本独有,因为戚本已经改掉了一些早本遗迹。
甲戌本在废套语期把第六、七、八这三回收入新的本子,换了回目。第六回开始,宝玉“初试云雨情”一段,其实附属废套期新写的第五回,是梦游太虚的余波或后果。稿本都是一回本,正如现代用钢夹子把一章或一篇夹在一起,不过线装书究竟拆开麻烦,因此最简便的改写方法是在回首或回未加上一段,只消多钉一页。第六回回首添上“初试云雨情”一段,过渡到早本三回,又把此回刘姥姥口中的“你那老人家”改为你那老的“。戚本此回显然在这期间及时抽换改稿,因此回首新添的一段有秦氏进房慰问,又把”老人家“改”老的“,但是漏删回末套语;此后经过诗联期,在套语下加上一副诗联,又再抽换回首一段,改为秦氏未进房的今本,但是漏删”要紧!“二字。
甲戌本第七回改写三处──删李纨睡在炕上等等──戚本都照改,看来这三处与第六回的改写一样,都是废套期改的。戚本第七回也在这期间抽换新稿,但是这次甲戌本与戚本一样漏删回末套语。当然此回改写三处都不在回末,容易忘了删“下回分解”。但是第六回也不过回首加了一段,上半回又改了两个字,距回末还更远,怎么倒记得删回末套语?因为甲戌本头五回都删了回末套语,一口气删下来,第六回也还特为掀到回末,删掉套语,此后就除非改写近回末部份,才记得删。
庚本与全抄本这两个早本,在废套期都没有及时抽换,因此第六、七两回改写的四处与回首添的一段都没有。作者显然是在诗联期在这两个本子上两次修改这三回的北方话,方才连带的抽换改稿,所以第六回回首加的“初试”一段已经是今本,秦氏未进房。因为是诗联期改的,三回回末都只有诗联。第七回回目改来改去都不妥,最后全抄本索性删去再想。
第八回在废套期改写过──可能就是不符合标题诗的情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