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最后一个夏天 [苏] 康斯坦丁·西蒙诺夫 >

第44部分

最后一个夏天 [苏] 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他出其不意地用高亢有力的嗓子准确无误地唱了起来:

  祈求万能主,拯救尔黎民,

  万物皆主造,愿主赐怜悯。

  克敌得胜利,全仗主指引……

  他刚开了个头,马上就中断了:“等你们赢得了胜利,我就唱给你们听,在哪儿唱都行——在教堂唱诗班里或者大会上唱都行!你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赢得胜利哪?”父亲忽然压低声音问,好象在打听什么秘密,而且谢尔皮林似乎也应该秘密地回答他。

  “敌人精疲力竭日,是我高奏凯歌时,”谢尔皮林用从小记得的赞美诗里的一句话来回答。

  “最好能在明年开春之前,”父亲说。“否则,又只能靠母牛和娘儿们来耕地啦。”

  谢尔皮林想起父亲说过干嗓子唱不出歌的话,于是打开箱子,把那瓶喝过的白兰地取了出来。

  “我们是不是喝点酒?”

  “有下酒的菜吗?”父亲问。

  “没有。到那边去才有。”

  “那就到那边去喝吧.”

  谢尔皮林把酒瓶放回箱子里,又在桌边坐下。

  “我们家里的生活情况,你问过副官了吗?”父亲问。

  “他把看到的和听到的都给我讲了。”

  “他能听到多少啊!他吃了一顿饭就去睡了,第二天又吃了一顿饭就走啦。你该象我一样,也去听听,咱们家里那些娘儿们哭得可厉害哪……”

  于是父亲开始讲述,三个女婿的阵亡通知书是在什么时候,又是如何一张接一张地送到他们家里来的。

  第一次接到的并不是阵亡通知书,而是小女儿写来的一封信。她嫁给一个铁路职工,从三九年起就跟他一起住在利沃夫。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她丈夫在把火车从车库里开出来的时候被打死了。她带了几个孩子逃难,在路上从塔尔诺波耳给家里寄来了一张明信片。可是,看样子她没能逃出来,因为从此以后一直就没有再来过信。

  “塔尔诺波耳在三月份就已经解放了。”

  “我在报上看到过,”父亲说,“可是信还是没有。也许是给赶到德国去了。报上说赶去了一大批人呢!”

  他又继续讲下去,语调平静,脸上毫无表情,仿佛他对这一切早已习惯,连想也懒得想了。

  嫁给合作社职员的大女儿接到了一份通知书,说她那个做准尉的丈夫失踪了。通知书是战地邮局寄来的,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却没有写明。

  “是在俄罗斯的某一个地方,可是俄罗斯大得很哪,”父亲忽然悲痛难忍地说。“通知书正好是在基督受难周的星期六收到的,咱们就流着眼泪,天天盼着,也许,他还能找回来。我们那条街上,是有过这样一个人的。”

  嫁给小学校长的第二个女儿,是在去年九月里收到阵亡通知书的。通知书里写得很详细:一级政治指导员是在什么地方阵亡、如何牺牲的,他的墓碑又在哪里。他就被安葬在离科马里契车站十公里的尤里耶夫卡村。

  谢尔皮林听到这里就想,如果是在科马里契车站南面十公里,那正是他的集团军原先的防区。那么,他的妹夫过去也可能就在他的集团军里服役。但是,现在去问尤里耶夫卡村究竟是在科马里契车站南面还是北面,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在提这个问题还有什么用处呢?

  他没有问这件事,而是问妹妹是否到墓地去看过。

  “看来你对我们的生活情况很不了解,”父亲说。“现在怎么能去呢!”

  谢尔皮林没作声。不,对于生活情况,他了解得并不差。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扫墓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的儿子葬在什么地方,而且那里还画了一张地形图给他寄来,这张图放在他的文件夹里已经一年多了。可是他没有到墓地去看过,因为分不开身。但是,妇女们有时会做出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他就这样问了一句。

  “小女儿音信全无,大女儿天天在我们身边唉声叹气,二女儿住在离我们家二十多公里的一个国营农场里,但也经常来哭哭啼啼……”父亲挥了一下手,继续说:“彼拉盖娅为三个女儿大哭大叫。幸好,她空闲的时间并不多。年轻的时候,她上教堂去只是为了讨几只红蛋,和娘今们闲聊一阵。现在她可成了一个虔诚的教徒啦。”

  父亲始终没有谈到自己和自己的痛苦。他用忧郁的语调来嘲笑女人的眼泪,却把自己的痛苦隐藏了起来。在他这种嘲笑别人而忘却自己痛苦的态度中,包含着一种骄傲和力量。尽管父子俩过去彼此疏远,但在此时此刻这种骄傲和力量却突然使谢尔皮林的心跟父亲贴近了。

  不管过去他和父亲的关系怎么样,但现在对他来说,父亲也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在整个俄罗斯,人们吃尽千辛万苦,过去和现在都终日操劳,耐心地期待着自己的儿子们,一心指望他们早晚结束这一场该死的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你自己怎么样?”谢尔皮林问。“阿纳托利对我说,你在战争爆发之后又开始工作了。”

  “不是在战争爆发之后马上就工作的。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考虑:已经七十五岁了,年纪不饶人哪。可是到了冬人,男人人得一个也不剩了,我才打定主意去给人家治病……”

  “工作很辛苦吧?

  “嘿,难道整天躺在炕上唉声叹气就会轻松些吗?至于工作嘛——人们空着肚子,病自然也会少一些。只有外伤或皮肤病……别的病很少。生疖子的倒不少,都是身体虚弱引起的,”他回忆说。

  “如果生这种病,那只有黄油和面包才能治好,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治呢?即使是兽医给饿坏的母牛看病,他手里也得有草料,否则怎么能把它治好呢?我虽然老了,但工作还能对付过去。我还能治病。疖子啦,脓疮啦,都能给开刀,手不会发抖。如果需要的话,我还能拔牙……你要拔吗?”

  谢尔皮林笑了笑。父亲在他笑的时候看见他的门牙上装着钢制的齿桥,就问:“在哪儿装的?”

  “是在我过去待过的地方装的。”

  “现在这种齿桥即使到梁赞去也未必能装得到!牙医师说,他们没有这种材料,一点也没有……”

  “几个外孙长得好吗?”

  “大的一个不常见,和他娘一起在国营农场做工。快入伍了,已经十七岁啦。几个小的和我们住在一块儿……去年土豆收成很好,除留种外,还有两麻袋。还有一只母山羊,挤的奶足够冲茶吃。我不骗你,我们的生活比许多人家都好。而且,今年学校里也在尽力而为,不管是什么汤吧,但总能给孩子们每人喝上一盆。苏维埃政府对下一代总要比对行将就木的人关心。”

  谢尔皮林一时没有听懂,但后来领会了:“他大概是抱怨退休金少。”

  于是他问:“你的退休金有多少?”

  父亲冷笑一声说:“如果算现金,数目挺大,维持生活足够了。可是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算,那就只能买两只多一点面包。等战争结束以后,你的退休金大概总会比我的多。”

  “我还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先得活到那一天。”

  “战争快结束了,你会活到那一天的,”父亲说。“你们将军现在可真多啊!报上登的任何一个通报都会提到十来个将军。这些将军协助另一些将军……谁能想到你也会当上将军呢。军衔以前被认为是沙皇时代的遗物。你也不是一下子就取得军衔的……中间有过波折。”

  “对,是有过波折,”谢尔皮林说。

  “去年我从报上看到你当上了将军,还得到了勋章之后,一连两个星期,我把这份报纸给每个到我家来的左邻右舍看。我还带了报纸去过区执行委员会。没费任何口舌他们就批给我修屋顶用的铅皮。为什么突然把你抓了起来又突然把你放了出来?”父亲问。

  谢尔皮林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中,使他感到奇怪的并不是为什么要把他抓起来,而是为什么要把他放出来。所以他什么也没有回答。

  “那地方很远吗?”父亲问。

  “差点儿能看到美洲。”

  “真是一件花钱的事儿,”父亲说:“光旅费国家得花多少钱。而且还得送回来……”

  令人不解的是,他真的想到国家白花了钱呢,还是他惯于说挖苦话。

  “你已经当上将军了,你告诉我,”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你亲眼见过斯大林同志吗?”

  “见过。”

  “他长得怎么样?和画像上的一样吗?还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因为生过天化,脸上有麻斑。”

  “有一点儿。”

  “但他是个聪明人,可以说,比谁都聪明……”父亲说这句话的口气,好象斯大林比谁都聪明这—看法同他从前对斯大林的想法是互相矛盾似的。“是不是这样?”

  “是这样。可你为什么要问呢?据我看,这是不可言喻的事。”

  说这话的当儿,有人敲了敲门。谢尔皮林已经猜到这是巴兰诺娃,所以一面站起身来去迎她,一面喊:“请进来。”

  巴兰诺娃把门敞开,正想说话,看到一个背向她坐着的老头儿,就打住了。她猜想这是谢尔皮林的父亲,本来说他不来了,但现在还是来了。

  她立即随机应变,说了完全不是她本来想说的话:

  “将军同志,我把路上用的药品给您送来了。我本来想直接放到到吉普车里去,但不知为什么车子不在那儿……”

  父亲迅速转过身来,好奇地望着她。但谢尔皮林好象父亲并没有在场一样,对她说:“多谢你送来药品。但我还是想跟你说几句话。”

  他拉着巴兰诺娃的手对父亲说:“你坐一会儿,我马上就来。”

  他们走出屋子,在林荫道尽头的拐角处停了下来。林荫道很长,一直通向远处黄色的主楼。

  “是你父亲?”她问。

  他点了点头。

  “我可猜着了。为什么不给我们介绍一下?”

  “我怕花掉时间。我们现在时间已经不多了。回去以后我再告诉他。他反正要问的。”

  “那自然。他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他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谢尔皮林听她说话的语气,感到她不喜欢父亲。接着她又问:“现在你什么时候走呢?”

  “等车子回来就走。”

  “他来了,你不晚点走?”

  “现在已经不能再晚了?”

  “给你药盒。”

  她一直把药盒挟在腋下,现在交给了他.于是,他的手里拿着药盒,而她的手却空出来了。她拥抱住他,问道:“你现在离开了我,可怎么过日子呢?刚才我只想到自己,现在忽然想到你了。”

  谢尔皮林的眼梢瞟见有人在不远处走过。她也觉察到他看见有人走过。

  “没关系,”她说。“正象我儿子有一次在信里所说的那样:派得再远不会超过前线,做得再小不会低于排长。最多让人家说几句闲话、或者写信告诉别人,有一个女医生和一个好人搞上了关系。可我乐于承认:不错,是搞上了关系,你愿意承认吗?”

  但她止住了他,不让他回答。

  “你别说!我这是瞎说。我只是不能想象,离开你日子将怎么过。我现在真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