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新爱洛伊丝 >

第105部分

新爱洛伊丝-第105部分

小说: 新爱洛伊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忧忧愁愁,过于平淡,那肯定会成为导致孩子们不循规蹈矩的主要原因。
    就朱莉来说,她唯一用来指导她的行动的,是她的心;她还没有发现过其他比心更
为可靠的指针,因此,她毫不迟疑地听从她的心的指导,她的心要求她做什么,她就做
什么。它对她的要求不多,因此,她比谁都更珍视生活的情趣。这么一颗易动感情的心,
能对感官的享受不感兴趣吗?不,她很喜欢感官的享乐,她追求这种享乐;凡是能使她
的感官得到愉快的东西,她都不拒绝。我发现她善于领略其中的乐趣;不过,这里所说
的“乐趣”是朱莉心目中的乐趣。她既不忽略她自己的舒适,也不忽略她所爱的人即她
周围的人的舒适。凡是对一个明智的人的生活有益的东酉,她都不认为是多余的,然而,
凡是用来向他人炫耀的东西,她便一律视之为不必要的,因此,她的家里虽有供感官享
乐的物品,但这些物品既不太精致,也不太奢侈。至于炫耀豪华和虚荣的奢侈品,她除
了不能不按照她父亲的爱好而必须有的东西以外,其他的东西就一样也没有;此外,我
还注意到:她的东酉,光彩夺目的少,淡雅大方的多。当我和她谈到巴黎和伦敦天天都
有人发明使四轮马车的车厢更加舒适的办法时,她也甚表赞赏;然而,当我告诉她马车
的油漆要花多少多少钱时,她就有点显得不明白,并一再问我上了漂亮的油漆,马车坐
起来是不是一定更舒服。她当然相信我的话并非夸大:人们花很多钱在马车车厢上涂上
花里花哨的油漆,而不像从前在马车上只装饰一些纹章,因此,这种做法,无异于向过
路的人宣告车上坐的是一个行为浪荡的人,而不是一个行为规矩的人!最使她感到厌恶
的是,有些女人还公然采用或支持这种做法,而且,她们的马车还比男人的马车多画上
几幅挑逗色情的图案。在这个问题上,我只好引用你那位著名的朋友所说的一句话来向
她解释。不过,这句话,她很难领会。有一天,我到你那位朋友家里去,正好碰见有人
给他看这种类型的两人对坐的马车。他把车厢扫了一眼之后,一边转身走开,一边对车
主说:“把这辆马车给那些宫廷妇女去坐吧,一个正派的男人是不敢坐这种马车的。”
    为善的第一步是不作恶;幸福的第一步是不吃苦。这两句话,如果真正让人懂了,
就可以少说许多有关道德的箴言,因此,德·沃尔玛夫人对这两句话十分欣赏。过苦日
子,她是极不愿意的;她自己不过,也希望别人不过。当她自己幸福而看着别人受苦的
时候,她心中的滋味,并不比那些自己一身清白但却不得不与恶人在一起生活的人好受。
在她可以帮助人家减轻痛苦时,如果她只把眼睛掉过去不看别人的痛苦,而不帮助人家
减轻,这种表面上心怀恻隐而实际上野蛮残酷的行为,她从来没有做过。她主动去找那
些受苦的人,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只要有穷苦的人存在,她就感到难过,而不只是在看
到他们受苦的那一刹那间才难过。对她来说,光是没有听到穷苦人受苦,还不够,而必
须确知没有——至少在她周围没有穷人受苦,她才感到高兴;当然,她把她的幸福与所
有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这样做法,也不一定合适。邻居是多么热情地关心她,她也多
么热情地关心邻居,积极打听他们有什么需要。所有的邻居,她都认识,可以说她把他
们都包括在她家的范围里了。为了使他们不遭到生活中常遇到的令人悲伤和痛苦的事,
她从来不吝惜她的精力。
    绅士,我要利用你的经验来观察她,不过,请原谅我一谈到她,我的兴趣就这么好,
而且,我想,你也有同样的兴致。世界上只有一个朱莉,上天关心她,凡是与她有关的
事情,没有一样是纯属偶然。上天把她生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好像是为了向世人展示
人的心灵可以达到何种美好的境界,并在不损害她自己的美德和荣誉的情况下,她在不
为人知的私生活中可以享受何种快乐。她的过错(如果那件事情可以算作过错的话)反
而有助于发挥她的力量和勇气。她的父母、她的朋友和她的仆人都很幸运,他们都是为
了爱她和为她所爱而具有那么好的天性。她的家乡,是唯一适合于她生活的地方;她落
落大方的言谈举止使她周围的人都受到感染;为了生活得很快乐,她使所有和她在一起
生活的人都快乐。如果她不幸生在遭受压迫和在贫困中苦苦挣扎而毫无出头之望的穷人
家,则饱受生活熬煎的穷人家的每一件令人痛苦的事都将使她感到悲伤,破坏她的生活
的宁静;她将把众人的苦难视为自己的苦难;烦恼和伤心的事将折磨她的心,使她不断
受到她无法减轻的痛苦。
    这些情况,不仅没有发生,恰恰相反,这里的一切,都有利于她善良的天性的成长:
她没有听说过什么使她伤心落泪的大灾难,也没有看见过什么贫困和绝望的可怕景象。
悠闲的村民①请她出主意的时候多于求她给予物质帮助的时候。对于不能自己谋生的年
幼的孤儿,对于孤苦伶什的寡妇,对于丧失了劳动力而又无子女照顾的孤老头,她不怕
她给他们的金钱帮助会变成他们的负担,让政府来课他们以重税,反倒让那些为富不仁
的人免交他们应交的税。她乐于做好事,看见她做的好事使人受益,她感到很高兴。她
得到的快乐愈来愈多,而且扩及到了她周围的人。她走到哪家,就把她自己家中的气氛
带到哪家;使人的生活安闲和舒适,这是她到任何一家都要起码做到的事;她挨家挨户
地传播和谐与善良的风俗。在走出她家的时候,她看到的都是使人愉快的事物;在回到
她家的时候,她看到的情景更加令人喜悦,她到处都看到使她心里高兴的事情;这个不
太注意爱惜自己精力的人,现在也学会了在行好事的同时,要自己爱自己。是的,绅士,
我要再说一次,凡是朱莉过问的事情,没有一件不与美德有关。她的魅力,她的才能,
她的爱与憎,她的过错和悔恨,她的家人和亲友,她的痛苦和欢乐,以及她的整个命运,
这一切,使她的一生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典型;想学这个典型的妇女并不多,但她们都
不由自主地爱她。      ①在克拉朗附近有一个叫做姆特鲁的村子;该村相当富裕,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养活
所有的村民;它没有一寸土地是归私人所有的。和怕尔尼一样,要在该村取得城市自由
民的身分是很难的。为使姆特鲁的先生善于社交,使人不那么难于取得城市自由民的身
分,那里就找不到一个好的代理人帮他们办这件事;这是多么可借啊!——作者注
    在关心别人的幸福方面,最使我感到高兴的是:他们的做法很明智,因此从来没有
发生过做得过头的事情。一个人想做好事,但并不见得事事都做得好,而且,往往还出
现这样的情况:见到某事对别人有一点小小的好处,就去做,以为这样是帮了别人的大
忙,但结果是反倒给别人添了大麻烦,而自己还不知道。在一般的心地善良的妇女身上
很少见到而在德·沃尔玛夫人身上却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在对他人做好事方面,她
要很仔细地加以选择,一是要选择最有利于他人做好事的方式,二是要选择她为之做好
事的人。她制定了一些她自己绝不违背的原则。对于他人向她提出的要求,是答应还是
拒绝,她善于掌握其间的分寸;答应的时候不显得是由于心肠软,拒绝的时候也不显得
是由于一时的任性。无论何人,只要一生中做了一件坏事,就休想得到她的宽恕,如果
冒犯了她,也很难得到她的原谅。对于好人,她也绝不偏袒;我曾经看见她有一次就直
截了当地拒绝答应一个这种类型的人请求她办一件只有她才能办到的事。“我祝你好运,”
她对那个人说道,“但这一次我不想帮你的忙,因为我担心在帮助你成功的时候,会损
害别人的利益。世界上有为难之事的好人并不少,因此,我不能只是为你着想。”是的,
对她来说,采用这种生硬的态度的代价是很大的,因此她采取这种态度的次数并不多。
她的信条是:无论何人,只要她没有掌握他做过坏事的证据,她都认为是好人,而手段
高明到不露痕迹的坏人,总是极少的。有些富人行善的办法是懒办法,他们以为把钱给
了穷人,自己就有权可以不去做祷告;如果有人求他们做好事,他们以为施舍财物就行
了;她从来不采用这种办法。她钱袋里的钱并不是用不完的,自从她当了母亲以后,她
就更加精打细算地用她的钱了。在帮助穷人减轻他们的痛苦方面,施舍财物实际上是最
省事的办法,但同时也是效果最短暂和最不好的办法。朱莉绝不会撂下穷人不管,她要
努力做到对他们有所帮助。
    无论是给别人出主意或给别人办事,她都是要区别对待的,她总要考虑一下她出的
主意或办的事情,对方是否能用得合理,用得恰当。无论何人,只要确实需要她保护,
而且值得保护,她是不会拒绝对他提供保护的。然而,那些成天到处钻营,不安于他们
已很安适的环境的人,如果去求她帮助的话,那是很难成功的。大自然对人的要求,是
耕种土地,靠自己劳动的果实生活。平平安安地居住在农村的人,只要明白这一点,就
会感到很幸福。人的真正快乐,是完全能够得到的。谁都有与人生不可分离的痛苦;有
些人以为自己摆脱了这种痛苦,但实际上他们并未摆脱,只不过是换成了另外一种更严
重的痛苦而已①。农村生活,是居住在农村的人唯一需要的和有益的生活方式;只有在
其他的生活方式强烈地干扰他或用罪恶的坏榜样引诱他的时候,他才会觉得他不幸福。
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兴盛,要看它的农村;一个民族的力量和伟大,不依靠其他的民族,
而全靠自己;他们从不采用攻打其他民族的办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他们有可靠的自卫
的办法保护自己。在估量一个国家的国力时,文人学士去看国王的宫殿,去看他的海港、
军队、武库和城市,而真正的政治家则去看他的土地,深入到农夫的破茅屋去看他们的
生活情形;前一种人看的是已经成为事实的东西,而后一种人看的是它能够做什么事情
的潜力。      ①失去了纯朴之心的人,竟会变得如此之愚蠢,以致不知道他们还有更高尚的事物
可以追求。他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便感到很幸运,因而不再追求达到至福的境地。—
—作者注
    根据这个家庭奉行的原则,他们在这里,尤其是在埃丹治,都尽量使农民的生活条
件好一点,而不鼓励他们脱离农村的生活。生活富裕的和生活贫穷的乡下人,都拼命把
他们的孩子送到城市:前者是把孩子们送到城里去读书,以便有朝一日变成老爷;后者
是把孩子们送到城里去找个职业,以使他们的父母不再负担他们的生活。青年人都喜欢
离开家庭,到处去走一走;姑娘们都羡慕城里人的穿着打扮。到外国军队中去当兵的男
孩子,将来带回他们村庄的,不是对祖国和自由的爱,而是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