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注疏-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疏'注“以下”至“曷而亡”。○解云:即下十五年冬,“楚人败徐于娄林”,注云“谓之徐者,为灭杞,不知尊先圣法度,恶重,故狄之也”;文七年“冬,徐伐莒”,彼注云“谓之徐者,前共灭王者后,不知尊先圣法度”。今自先犯,文对事连,可以起同恶,莒在下不得狄,故复狄徐也。一罪再狄者,明为莒狄之尔是也。
曷为不言徐、莒胁之?为桓公讳也。曷为为桓公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也。然则孰城之?桓公城之。曷为不言桓公城之?不与诸侯专封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诸侯之义,不得专封也。诸侯之义不得专封,则其曰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力能救之,则救之可也。辄发传者,与城卫同义。言诸侯者,时桓公德衰,待诸侯然后乃能存之。外城不月者,文言诸侯,非内城明矣。○为桓,于伪反,下“为桓”“为天下”并注“臣为”同。
'疏'注“外城”至“明矣”。○解云:正以隐七年“夏,城中丘”;襄十九年冬,“城西郛”,“城武城”之属,是内城不月。外城月者,即上元年夏六月,“城邢”;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之属是也。今外不月,正以文言诸侯,非内城可知,故省文。而昭三十二年冬,“城成周”不月,盖以城天子与内同。
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鄫子曷为使乎季姬来朝?据使者臣为君衔命文也。内辞也。非使来朝使,来请已也。使来请娶巳以为夫人,下书归是也。礼,男不亲求,女不亲许。鲁不防正其女,乃使要遮鄫子淫泆,使来请已,与禽兽无异,故早鄫子使乎季姬,以绝贱之也。月者,甚恶内也。○要,一遥反。遮,诸奢反。泆,音逸。恶,乌路反。
'疏'注“下书归是也”。解云:即下十五年“季姬归于鄫”是也。○注“礼,男不亲求”。○解云:即《昏礼》不称主人之属是也。○“女不亲许”。○解云:即致女之礼是也。○注“以绝贱之也”。○解云:谓绝而贱之,不以为诸侯也。○注“月者,甚恶也”。○解云:正以遇例时,即隐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庄三十年“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之属是也。今此月者,甚恶内也。范氏云“鲁女无故远会诸侯,遂得淫通”,此亦事之不然。《左传》曰“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不朝。遇于防,而使来朝”,此近合人情。何氏以为鄫、鲁相近,信使泆通,男女之情,风流应合,未世无礼,容或有之,若姜氏如莒之流,宁可然问也。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沙鹿者何?河上之邑也。此邑也,其言崩何?据梁山言崩。
'疏'“沙鹿者何”。○解云:欲言是邑,邑无崩道;欲言其山,文无山称,故执不知问。○注“据梁山言崩”。○解云:即成五年夏,“梁山崩”是也。
袭邑也。袭者,嘿陷入于地中。言崩者,以在河上也。河岸有高下,如山有地矣,故得言崩也。
'疏'注“袭者”至“地中”。○解云:谓嘿然而陷矣。
沙鹿崩,何以书?记异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据长狄之齐、晋不书。
'疏'注“据长”至“不书”。○解云:即文十一年传云“狄者何?长狄也。兄弟三人,一者之齐,一者之鲁,一者之晋。其之齐者,王子成父杀之;其之鲁者,叔孙得臣杀之;则未知其之晋者也”,“何以书?记异也”。然则长狄之齐、晋皆不书之,是外异不书也。
为天下记异也。土地者,民之主,霸者之象也。河者,阴之精,为下所袭者,此象天下异,齐桓将卒,霸道毁,夷狄动,宋襄承其业,为楚所败之应。而不系国者,起天下异。
'疏'注“宋襄”至“天下异”。○解云:即下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是也。
狄侵郑。
冬,蔡侯茫ё洹2皇樵嵴撸5本病2辉抡撸浔承」礁个牛事灾跻病C'立不书者,父献舞见获,留卒於楚,茫б源瘟ⅲ谴垡病!鹈',许乙反,注同。背,音佩。
'疏'注“不月”至“篡也”。○解云:正以大国之卒,例合书日,即隐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之属是也。今此反不月者,故言略之甚也。其父者,即蔡侯献舞,庄公十年为楚所获,而卒於楚,故谓楚为父雠。上四年齐侯巳下“侵蔡,蔡溃,遂伐楚”,是其背中国附父雠之事。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月者,善公既能念恩,尊事齐桓,又合古五年一朝之义,故录之。
'疏'注“月者”至“齐桓”。○解云:即上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彼注云“月者,僖公本齐所立,桓公德衰见叛,独能念恩朝事之,故善录之”故也。○注“又合”至“录之”。解云:何氏以为古者天子五年一巡守,诸侯亦五年一朝,天子分天子诸侯为五部,部朝一年,五年而遍,其小国事大国亦然,故以十年朝齐,今又往朝,是为合古。桓元年传云“诸侯时朝乎天子,天子之郊,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注云“缘臣子之心,莫不欲朝朝莫夕,王者与诸侯别治,势不得自专朝,故即位比年使大夫小聘,三年使上卿大聘,四年又使大夫小聘,五年一朝。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孝经》曰‘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尚书》云‘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是也。
楚人伐徐。
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
公孙敖率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言次者,剌诸侯缓於人恩,既约救徐而生事止次不自往,遣大夫往,卒不能解也。大夫不序旨,起会上大夫,君巳目,故臣凡也。内独出名氏者,臣不得因君殊尊省文,别尊卑也。○别,彼列反。
'疏'注“臣不”至“省文”。○解云:正以上言公会齐侯以下,是殊尊鲁之文。今若不举内大夫名氏,即因君乡者殊尊之经而省文。
夏,五月,日有食之。是后秦获晋侯,齐桓公卒,楚执宋公,霸道衰,中国微弱之应。
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月者,善录义兵。厉,葵丘之会叛天子之命也。曹称师者,桓公霸道衰,曹独能从之,征伐不义,故褒之,所以劝勉不能,扶助霸功,激扬解惰也。○厉,如字,旧音赖。激,古历反。解,古卖反。惰也,徒卧反。
'疏'注“月者,善录义兵”。○解云:正以侵伐例时故也。其例时者,即上十一年“冬,楚人伐黄”之属是也。
八月,公久出,烦扰之所生。○,之戎反。
九月,公至自会。桓公之会不致,此何以致?据柯之会不致。久也。久暴师众过三时。○暴,步卜反。
季姬归于鄫。
巳卯,晦,震夷伯之庙。晦者何?冥也。昼日而冥。○冥,亡丁反,又亡定反,注同。
'疏'“晦者何”。○解云:欲言月晦,例所不书;欲言昼冥,亦非常录,故执不知问。
震之者何?雷电击夷伯之庙者也。夷伯者,曷为者也?季氏之孚也。孚,信也。季氏所信任臣。
'疏'“震之者何”。○解云:欲言天震,文不言天;欲言地震,又无地称,故执不知问。加之者,以震有二种故也,且避问轻重两举。云云之说,在隐九年。
季氏之孚则微者,其称夷伯何?大之也。曷为大之?据阳虎称盗。
'疏'注“据阳虎称盗”。○解云:即是八年“盗窃宝玉大弓”是也。
天戒之,故大之也。明此非但为微者异,乃公家之至戒,故尊大之,使称字,过于大夫,以起之,所以畏天命。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何以书?记异也。此象桓公德衰,彊楚以邪胜正,僖公蔽於季氏,季氏蔽於陪臣,陪臣见信得权,僣立大夫庙,天意若曰蔽公室者,是人也,当去之。○去,起吕反。
冬,宋人伐曹。
楚人败徐于娄林。谓之徐者,为灭杞,不知尊先圣法度,恶重,故狄之也。不月者,略两夷狄也。○为,于伪反。
'疏'注“不月”至“狄也”。○解云:正以败例书月,即庄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是也。以其非两夷,故书月。
十有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据泓之战言宋师败绩。○泓,乌宏反。君获,不言师败绩也。举君获为重也。释不书者,以获君为恶;书者,以恶见获,与获人君者,皆当绝也。主书者,从获人例。○恶,乌路反。
'疏'注“释不书”至“人例”。○解云:正决二十一年“释宋公”之经矣。然庄十年“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传云“曷为不言其获?不与夷狄之获中国也”。然则秦、楚同类,得获晋侯者,正以爵称伯,非真夷狄,故与楚异。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据星霣后言霣。○十六年,本或从此下别为卷。案《七志》、《七录》何注此十一卷,《公羊》以闵附庄故也,后人以僖卷大,辄分之尔。霣,于敏反。是月,如字,或一音徒兮反。六鶂,五历反,水鸟。
'疏'注“据星霣后言霣”。○解云:即庄七年“夜中,星霣如雨”是也。
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是月者何?仅逮是月也。是月边也。鲁人语也。在正月之几尽,故曰劣及是月也。磌然,之人反,又大年反,声响也;一音芳君反,本或作“砰”,八耕反。仅,其靳反,劣也。逮,音代,又大计反,及也。几,音祈。
'疏'“是月者何”。○解云:正以言异常例,故执不知问。○注“是月”至“语也”。○解云:案上十年传云“踊为文公讳”,何氏云“踊,豫也,齐人语。若关西言浑矣”,是以《春秋》之内,於此乎悉解为齐人语,而此一文独为鲁人语者,以是经文孔子作之,孔子鲁人,故知鲁人语。彼皆是诸传文,乃胡母生、公羊氏皆为齐人,故解为齐人语。注在正月之几尽者,谓晦日乃在正月之欲尽矣。
何以不日?据五石言日。
'疏'注“据五石言日”。○解云:等是灾异,何故五石书言戊申朔,而六鹢不书日乎?故难之。
晦日也。凡灾异晦日不日,日食是也。日食尝於晦朔,不日,晦可知也。六鹢无常,故言是月以起晦也。
'疏'注“凡灾”至“不日”。○解云:即庄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之属是也。今此亦晦,故不书日。○注“日食”至“起晦也”。○解云:案隐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传云“日食,则曷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日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注云“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是也”;传又云“其或日或不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