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 作者:彭见明-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氏父子正是去给心宜谋利益而弄得家破人亡的,这个阴影,会笼罩何半音一辈子,他是再也不会接受如此的邀请了。
父亲死后,阴山寺的大释和尚送给了他几本书,都是他老人家用蝇头小楷抄写出来的,何半音打算安安静静的在十八里铺读一读大释的这几本书。这里没有半点干扰,好读书。生活上他习惯了丝姐的照顾,就像离不开父亲一样,特别是那种如涓涓细流一般的女性的细腻和柔情,他很需要这种安慰,这也是他打算在老家暂时住下来的原因之一。
在何了凡谢世不久,本寂和尚也宣布他不给人看相了,不知本寂的这个决定是不是受了何了凡事件的影响。关于何了凡的不幸遭遇,深居简出的本寂竟了解得很清楚。自此以后,他便取消了给人看相的节目。
本寂放弃看相之后,开始学看风水。他有一个佛学院的同学在这方面很有造诣,这个同学在西南一家有名的寺庙里当主持,他过去住了三个月,关门学艺,又带回来几大包他那同学用过的风水方面的书籍,昼夜研习,圈圈点点,还做了不少笔记,看那决心和钻劲,学成一个风水学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正所谓:夜路走得多,难免不碰鬼。连何了凡这样的高手,看相终究还是看出麻烦来了,本寂借前车之鉴,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可谓明智。
了丁县星相学界处于高端地位的本寂和面向大众的何氏父子相继改行和关门,令许多业内人士深感遗憾。
一年之后,本寂正式出山看风水。这时流传在民间的说法是他在四川峨眉山上得了百岁老道的真传,而不是佛学院同学的指点。时间不再是三个月,而是学道多年。
何半音离开百八十里街并无隐退的意思,他不像本寂那样能够出入随意、进退自由、左右逢源,他还是得依赖他的手艺来谋生,经此一难之后,他更加明白了父亲常说的“手艺钱万万年”的重要和可靠,不是靠自己的手艺赚来的好处是不可以白得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难怪父亲到了晚年,还要把那丢弃多年的篾匠活捡起来。他反复研究父亲的遗嘱,将父亲那意味深长并不通俗上口的句子浓缩成两个字:
求半
求半,是守本分,是知足,是随缘,是戒贪念,是拒奢华,是甘居中游,是不偏不倚。
当初外公赐他这么一个名字,把所有的人生道理都镶嵌在名字里了,也暗示了他的命运布局不过是一个手艺人,与大富大贵无关。
待何半音慢慢领悟过父亲临终遗言的良苦用心后,他就从无边的思念中解脱出来了,开始考虑应如何面对独自的生活,父亲这根拐杖,是不能再支撑他了。
于政委和郭向阳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和他们一起去生活……何半音委婉地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他怎么落魄也不至于寄人篱下。自由、独立、无拘无束、为所欲为的生活,是他最向往的。
何半音反复权衡利弊后,觉得住着自己的房子,享受着丝姐的照顾,是眼下唯一的选择。安下心来后,他准备做的第一件事是喂猪。
他问丝姐:你想不想赚点钱?
丝姐道:我现在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钱。
你会不会喂猪?
丝姐一笑:农村女子不会喂猪,那还会干什么。
那你怎么不喂几头猪?
如今喂猪没有钱赚。
不,你是不会喂猪,所以没有钱赚。
你跟我学喂猪吧,我包你赚钱。
你会喂猪?
会不会,到时候再看。这样吧,我出成本,出眼力,你出劳力,赚的钱,对半开。
慢慢,用眼力可以把猪喂大啊?
不会喂猪的人用手来喂,会喂的人用眼睛喂。
丝姐不再怀疑何半音:好的,我跟着你干,我还要送两个崽读书呢,就指望能跟着你赚点钱,我不怕出力,就怕没钱赚。
说干就干,当天就请了几个人开始整修猪栏,丝姐的猪栏只能喂两头猪,需扩大,便往半音屋后边的菜地里扩展,只一天半工夫就盖成一个能养三十几头猪的大猪栏。见半音要大干的样子,丝姐就觉得有希望了,凡喂猪的人都晓得,只有上了几十头的规模才能够赚到钱,一头猪要一个人喂,十几二十头猪,一个人也拿得下来,不光是人力、饲料会节约,大量的猪粪还可用来肥庄稼。
第三天是十八里镇赶大集的日子,丝姐很早就把饭做好了,她实在不忍心叫醒还在睡觉的何半音,却也不得不如此。在十八里铺到十八里镇的十八里路上,可以见到不少去赶集的十八里铺人,与他们同行的就有老孔等四五个。人人都肩挑手提自家特产去镇上交易,丝姐带去的是一筐鸡蛋,只有何半音一个人甩着空手,他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本就是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闲人。
何半音带着丝姐,在牲猪市场上转了一圈,进了两头母猪、十头仔猪。待把价钱算好了,准备到镇上的农业银行储蓄所取钱,这时老孔和丝姐就拦住了他,说他进猪的钱有人愿意垫付,待今后卖了猪再还。
显而易见,那个要报答他们父子俩的好人,还是锲而不舍、一如既往地在暗中关注着他并要支持他的。既然是这样,半音也就只好纳而受之。
暗中帮助何半音的这个人,不光给他垫付资金,还雇了镇上一个兽医,定期上门来给猪打预防针,这样他们的猪就没有喂不好的道理了。眼见得猪栏里的仔猪个个肯长又好养,母猪一胎要放十几只而且是个个成活,丝姐可是从来没有喂过这么顺手的猪,很是高兴,一天到晚喜气洋洋,唱着山歌打着跑子干活。何半音有时也到猪栏里看看,丝姐不让他去,怕他闻不得那气味。
见丝姐的干劲这么足,情绪这么好,半音问她:用眼睛喂猪强,还是用手喂猪强?
丝姐服气:手再勤快,不如你一眼的功夫。
丝姐这才明白了:猪长得好不好,关键不在会不会喂,而在于猪种好不好!人有几等,官有几品,聪明有种,富贵有根,寿有长短,命有贵贱,猪何尝不是这样?
何半音叹道:看人,不如看猪呵。
说这话时,他又想起父亲,要不是因看人惹出祸来,父亲如今肯定还会活得很好,看看年纪比父亲还大些的老孔,还去山上挑得百把斤东西下来,半音心里就痛。看猪多好,看准了,选好了,它就会乖乖地疯长。
老孔的儿子女儿都到广东打工去了,孙子们在十八里镇上学,周末回来住。老孔的老婆开着十八里铺唯一的一家小店,供应着十八里铺和阴山寺以及大红山林场百把个人的日常用品。老孔的店里装着一个固定电话,外面有什么事要找何半音的,便通过老孔家的喊一声。半音交代过老孔家的:如果是联系得比较多的几个朋友的电话,就请她给喊一声。如果是生疏的,就说不在。老孔家的很乐意为何半音服务,她喜好说话,可就是没有人陪她说话,巴不得有机会不断的接听电话。而且何半音决不白让她劳动,她每喊一次电话,他都要付钱的,不受也要给。
何半音很快习惯了这种半封闭的生活,他的生活内容是看看书、漫无目的地乱逛。他也偶尔去县里走一趟,他去县里,一般也就是买点书和报纸回来看,如果要住一晚,就去政委家。他去了,就是政委最高兴的时候,也是郭向阳最高兴的时候。政委高兴的是见到了半音就如同是看到了恩人何了凡。
第三十三章四两拨千斤
刘铁在何了凡过世后没几天,他就一个人悄悄地跑到十八里铺来看过半音。半音心情很不好,刘铁什么安慰的话也没有说,他只对何半音说:希望半音这一段时期不要出去,能够在十八里铺多呆些日子。
半音听不出来刘铁这话有什么意思。
刘铁走的时候,把丝姐叫到一边,说:听说你家的狗通人性?
只要有人谈到她的狗,丝姐的眼睛便放光,她说,县长你还不晓得我这条狗有多重情义,当年我丈夫死在山上,这条跟了他好几年的狗,守在他的坟上,不吃不喝,一定要跟着他去,怎么也叫不回来,后来是用绳子把它拖回来的,结果还是咬断绳子跑到山上去了……
你要告诉你这条狗,这一段时期,可要日夜跟着何半音,跟紧他,他需要保护,你听明白啦?
丝姐觉得县长交代的事一定不是小事,她就把狗抱在怀里,对它说了那番话。自这以后,丝姐家这条叫做花妹的狗,白天寸步不离半音,晚上就睡在他的床下。只有真正的内行,才能够看出来这条个头不高、通身长满花斑点、看上去还有几分斯文的母狗,是一条凶悍勇猛的猎犬。
刘铁还走到老孔的小店里,对老孔家的说:交给你一个任务,要请你帮忙。
老孔不在家,老孔家的忙倒茶递水拿烟:县长你有事尽管吩咐。
刘铁说:下山的路就在你眼皮底下,凡是进山的人,都要经过你的家门口,要是有不像上山干活的、也不像是去大红山敬菩萨的生疏人上来了,你要马上打电话给我。要是何半音往山下走,你更要打电话给我。
老孔家的脸上便有些紧张:县长,有什么事吗?
事不大,却很重要。
刘铁掏出五十块钱,交给老孔家的:我先把电话费预付了,少了以后再补。
老孔家的忙推辞:刘县长你这就小看我们了。
刘铁说:这是我私人的事,你帮我出了力,不能还要你出钱。不过这事,放在你心里就行了,不能对任何人讲,包括老孔,这个你做得到吗?
老孔家的说:别看我嗓门高,我心里还是藏得住事的。
刘铁说:我相信你。
刘铁来过十八里铺的第三天,流星巷面馆的老汤神色慌乱、一头一脸汗跑到十八里铺来找何半音。他一进屋,便找丝姐讨了一桶水,提到后面屋檐下的石板上,把衣服一把脱尽,从头到脚洗刷了一番,然后要了些草纸和三根草香,在老何的灵位下一边烧着,一边高喊着老何的名字,说:老何,面店的老汤来看你了。说着便虔诚地跪下去拜了四拜。
礼毕,半音把老汤请到屋里,问:你有什么急事啊?
老汤说:我晓得你这个时期没有心情办事,但我还是要你办一件急事,你要给我测一个字,我和你们父子俩相处也有十多年了,我可没有请你们办过一次这种事,是不是?
半音:好吧,不讲那些了,你随便说一个字。
老汤:就说一个“急”字吧。
半音便取出一张纸,信手写出四句话来:
说急也急
急也白急
东方白时
自可回归
半音将这纸条交给老汤。老汤没有什么文化,看不懂,便问:你给我讲讲。
半音道:不用,当事人一看便晓得的。
老汤小心收好,匆匆告别,跌跌撞撞便往外走。
这是何半音在他父亲满“五七”之前,接的唯一的一件活。懂这一行的都知道:这种时候,是不能上门去打扰那戴孝之人的。老汤的事也确实太急了。
在老何满了“五七”之后,人们才晓得:刘铁和老汤这么着急地上山来,办的是同一件事──原来“意大利”派出手下威胁过何了凡之后,知道老何已经作古,但生性多疑的“意大利”左思右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