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天眼 作者:彭见明 >

第14部分

天眼 作者:彭见明-第14部分

小说: 天眼 作者:彭见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回到家,郭如玉就来打听她儿子的情况,她问得很仔细,很具体。郭如玉一来,半音便拿着钓鱼杆出去钓鱼,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不感兴趣的话题,他便躲到一旁去干他的事,从来不委屈自己。 
  老何陪着郭如玉说话,老何很详细地介绍了他所看到的郭向阳,其中当然要谈到心宜。郭如玉对心宜最感兴趣,话后她埋怨老何没有好好地看看这个女子。老何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太想多了。 
   
  第十七章头炷香 
   
  以前过年,要请裁缝进门做新衣服,要杀年猪、打豆腐、烧压岁蔸,要互相串门拜年、通宵达旦守岁、邀春饭宴请亲友。但这些令人陶醉的美好传统,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很快都消失了。衣服、肉和豆腐是买来的,烧的是藕煤和电炉子,大树蔸看都看不到了,也没有人串门拜年了…… 
  自从修建了阳山寺后,这个本就不该冷落的节日重新焕发了它的光芒和魅力,使广大百姓重新认识到:春节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那么重要。在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阳山寺落成后不久,在既没有人提倡也没有人号召的情况下,突然生出一个不朽的、能够被所有人都接受和参与的活动来,叫做“给菩萨拜年”。 
  这个活动很快便改变了了丁县千百年来的习惯,把各家各户互相串门拜年的方式化零为整,改作集中去阳山寺给菩萨拜年,从大年三十晚上零点以后到正月初七机关干部上班的这些天,了丁县城最热闹的地方是阳山寺。一天到晚路上不断人、香炉里不断火、寺内寺外不断爆竹声。长途汽车站的上空整天硝烟弥漫,一辆辆满载着旅客的汽车驶进烟药味浓郁的车站,又让欢度春节的人们带着一肚子的烟药味儿离开。屋檐下的算命先生和周边所有的小贩要花大于平时一两倍的力气叫喊,才能够让他们的顾客听清说的什么。了丁县的每一个家庭都会安排出合适的时间,邀齐全家老少以及来家拜年的亲戚,在这个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里去寺庙里走走,烧把香、放挂炮、抽张签、给菩萨作个揖、磕个头、拜个年。许多同事、同学、朋友、街坊一般也就可以在这里碰到,就在这条人挤人的麻石台阶上互道一声新年好,就算是拜过年了。在这样的气氛中感受过年的欢喜,体会新年的重要,别有一番味道,因而要形成气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因这一新民俗的悄然降临,一个为拜神运动而生的服务体系很快形成,长途汽车站附近的小店子几乎都改成了出售香烛鞭炮和敬神用品的专店,据说一个春节期间,在这小山包上变成烟雾的爆竹不下百万元。 
  而另一个具有爆炸性效应的动作也自天而降,使了丁县的春节过得更加风光靓丽,使得给菩萨拜年的运动更加瓷实,也使得了丁县的名声大震,这便是阳山寺烧的闻名省内外的“头炷香”。 
  “头炷香”是每年最早孝敬给菩萨的第一炷香,这炷香是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快进入零点时,亿万人民同声跟着主持人倒数,迎接新的一年降临时的第一秒钟点燃的。 
  新建的阳山寺里供奉着佛教的观音菩萨、弥勒佛、文殊菩萨,也供奉着道教的太上老君、关公和本地的钟大仙。本寂和尚根据师傅慧觉的旨意,不惜代价把供奉各路菩萨的大殿修得庄严夺目,舒适宽敞,诸神在此和睦相处,共同享受着香火。信徒们要拜佛的拜佛,要求神的求神,各取所需。这烧头炷香究竟是来自佛教还是起源于道教?这个事情要弄清楚,不然这头炷香就不晓得是烧给谁的,受主若没有搞明白,就不知应由佛教徒来烧还是由道教徒来烧。为这事信徒们派出代表专门请教了本寂和尚,本寂明确地回答说这个问题不重要,他说慧觉师傅说过:中国的宗教历来是儒、释、道一家亲,如兄弟般和平共处了几千年,至于头炷香归属哪一家,是烧给谁享用的,这样简单的问题还用得着解释吗?有了好处,好兄弟之间还用得着分个彼此吗? 
  这个解释好,大家都愿意接受。 
  其实在阳山寺落成后的头一年春节,就烧过头炷香。那时本寂穿着那只有在重大庆典上才穿戴的绣着金线的袈裟,为在大年三十晚零点过后来得最早的一位香客亲自主持仪式,所有僧众都穿戴一新跟着本寂高声诵经,迎接新的一年光临,其景象甚是感人。这个感人场面很快被有心人注意了,到第二年,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有一个叫做老万的生意人备了一担好茶叶、两百斤茶籽油、三百斤面粉、五百丈给僧众做衣服的灰色棉布,用一个汽车拖了送到寺里,老万亲自拜访本寂,报名申请要烧来年春节的头炷香。 
  这是看得起阳山寺,看得起寺里僧众,本寂满心高兴地接受了老万的请求。那年腊月二十八日本寂还把半音找去,让他的弟子把木炭火烧旺,泡上好茶叶,请何半音赶紧帮他抄一部经,他要在这次老万晋献头炷香的仪式上,把这部开过光的经卷作为寺里的礼品回赠给他,以示寺里对烧头炷香的重视。 
  这年本寂用了最隆重的仪式为老万主持烧头炷香。 
  本寂提前让他的弟子们向居士和香客作宣传,放出风去,鼓励人们来观看这场前所未有的表演。结果观众挤满了佛殿,达到了本寂的预期效果,这些观看烧头炷香的信徒,因有幸参加如此隆重的仪式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回家去无不要动情地描述给亲朋戚友左邻右舍听,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全县人民都晓得了阳山寺还保留着这么一个了不起的节目。 
  在这次盛典上,老万还请本寂当众给他求一张功名签,问的是他儿子明年高考的事。老万跪伏于菩萨座前,摇动签筒,本寂亲自替他问卦,求出一签来,乃上上签,签曰: 
  数载面壁吟诗稿 
  自将蓝衫换紫袍 
  再把经文勤读诵 
  连科及第姓名高 
  来年七月高考放下榜来,老万的儿子考取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果然高中!此事一时成为百八十里街的美谈。于是那头炷香的盛况再加上菩萨赐予烧香人的无上功德,几经传播,这头炷香便成了一个神话。 
  本寂是一个很敏锐、很有头脑、很懂世情的和尚,他从头炷香中看到阳山寺的宏远前景。果然到了第三年,阳山寺的头炷香就成了了丁县最难得到的荣誉。 
  待第二年的头炷香刚刚烧过不到三个月,就有人上门来预订第三年的头炷香。来人一出手便愿付十万元功德钱,支持寺庙建设,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但本寂没有急于表态,只是让人记下了施主的尊姓大名和联系方式,说这事一时还不能马上答应下来。此公急了,马上要付一半定金。本寂一见这情形,心里更有数了,便说六个月后钟大仙过生日,要到那个日子问一问大仙的意见,看他老人家是否同意收下这一笔钱。本寂眼下确实等着钱修学校,但他准备钓更大的鱼,没有急于收这笔也还算令人眼热的定金。 


  本寂预料的良好局面很快便出现了,一个月后,又有一个老板上门来,他愿出二十万,势在必得要烧来年阳山寺的头炷香。 
  本寂沉得住气,用同样的办法把这二十万暂且关在门外。 
  最后的结果是还没有等到钟大仙的生日来临,有人将三十万元现金拍在心念堂的红木桌子上,这样本寂也就不好再说什么要请钟大仙来决断的话了。 
  三十万元买下头炷香敬烧权的爆炸性新闻一下子传遍了丁县的山山岭岭,还迅速传到了市里和省里,一时成为了热门话题,很多没有听说过阳山寺的人因这件事的传播,都知道了了丁县有个显圣的阳山寺。 
  阳山寺的真正闻名应算在头炷香的名分上,在此之前,它不过是一个山洲草县的小小庙宇,尽管有慧觉大和尚的捧场,毕竟资历太浅,还只局限于信徒们的视野中。就因一炷头炷香,就把许多资深的寺庙远远抛在了后面,连挂着省佛教协会招牌的全省名声最大的广德寺也一时被人冷落。经济指标和知名度,是决定佛事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已经是一个不容争论的问题。 
  阳山寺因头炷香而使得知名度迅速升温,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头炷香只能独家主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只能满足一个人的胃口。 
  因头炷香使得阳山寺和了丁县名声大震,也因头炷香了丁县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最难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本寂,一个是于长松。 
  自从本寂主烧过那场赞助三十万元香火钱的头炷香外,他这个发起人和总策划就已经没有了下届候选人的决定权了,因为他上面还有县政府,有民政主管部门,有省、市佛教协会,还有他的恩师慧觉大和尚,这些部门和人的话他不能不听。 
  自从落成典礼完成之后,这些部门很少和本寂发生联系。因头炷香的火爆,这些部门突然都对他表示高度关注。从此他不能安静地读经写字,从那些部门打来的电话谈的几乎都是与头炷香有关的事。那些为取得头炷香敬烧权的各色人等,就轻车熟路把官场和商场上的那些办法都拿来使用,中国的国情是人管人,你这寺庙建在中国的国土上,是中国人在做着主持与和尚,既然是这样,就有人管得了你。如此一来,阳山寺的头炷香便不再是一个钱多钱少和排队先后的问题了,就是有人将更多的钱一把拍在心念堂结实的红木桌子上,本寂也不能表态叫妙云师傅来将其收入囊中。 
  县长于长松想都没有想到,在他的工作职责范围内会增加一个敏感而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要求他把阳山寺头炷香的主烧名额,以政府主要领导出面的形式控制下来,显然这是周边各县的县长们没有的殊荣,同时也是没有的麻烦。 
  于是,阳山寺的头炷香就像一只刚烤出来的红薯,谁也没有一口把它吞下去的本事和可能性了。 
  以后于长松去市里或省里请示汇报工作,人们更乐于打听阳山寺烧头炷香的故事,想烧头炷香的很有身份的人士就间接或直接找到他。这些人都不是一般的人。可每年只有一个头炷香,他能答应谁呢?何况本寂那边还有不少排队的、上面打招呼的,这成了他工作中一件十分棘手、无法摆平的事情。 
  应付不过来了,于政委就在家里骂娘:照说这修庙也是件好事,可这个本寂他妈的吃多了没事干,怎么弄出个头炷香来?搞得我一身麻烦。要是还碰上剿匪,我先一枪顺便把他也给毙了。 
  郭如玉忙制止:莫乱讲啊,你不要前途了啊,你也没想想,这些来烧头炷香的都是些什么人?嗯,你毙人家,我看人家会先毙了你。 
  因为头炷香,于长松怕老婆的故事也很快流传。有人在于长松那里拿不下这事,便找郭如玉,希望通过郭氏来达到让于县长拍板表态的目的。 
  但郭如玉毕竟是一个大家闺秀,不是那种动不动就耍小姐脾气的世俗女子,至少在于长松看来,她从不插手他的政务。 
  但最终郭如玉还是插手了这件事── 
   
  第十八章磕下去的是头,翻起来的是浪 
   
  在郭如玉的印象中,自从侄子加儿子郭向阳去省里混后,回县里来就没有在家住过。每次回来,他事先便要通知他的狐朋狗友把县委招待所一个最好的套间给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