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学生还这么多,肯定是有发展空间的。而且他们的齿科好像是刚刚办成,很需要宣传,他给我们赞助了几千块钱,是以代金券的形式,同学们可以去看牙。齿科这个算是谈成功了。
笔者:当时你们还住校呢,拉赞助不方便吧,还想过其他办法么?
苏小恬:我一般不出去,都是把对方约到学校来。还有,我们学校的食堂不是经常进货么,跟康师傅、辉山乳业、可口可乐都有联系,我就找管理食堂的主任,让他帮我联系到他们,我再跟他们面谈。
笔者:有没有失败的例子?
苏小恬:当然有。最开始,我是通过114查北方图书城、何氏眼科、佳生护眼灯这些企业的电话,但是因为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还说你是学生,感觉信不过;再有他们说一般年初的时候做出一年宣传计划,但是到了年底就很难再拿出钱做这个了。
通过这些实践,苏小恬了解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东西,她说:一位学生会的文艺部长曾经对我说,可能六年的育才生活之后我会忘记那些在日光灯下奋战到深夜的无数个晚自习,但一定不会忘记在学生会工作的日子。
“再也不会遇到这样负责任的大队长了”
小标题的那句话出自苏小恬小学时的大队辅导员运老师之口,当时苏小恬担任学校的大队长。苏小恬小学毕业时,运老师对赵宏说:“在苏小恬之前之后我都不会再遇到像她这样负责任的大队长了!”从苏小恬高中班主任宋老师那里我们也听到了类似的话:“她作为班长,班级管理特别周到、负责,完全能顶上一个副班主任的角色。”
。。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8)
其实这样的评价并不为过,苏小恬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说初中的学生会只是为了锻炼才干,那么高中的学生会则让我更进一步懂得了作为学生干部是为了什么,我意识到这其中远不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是让我学会奉献和承担责任。明确了这一点,我参加学生会的主动性更大了。
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苏小恬曾经组织过育才学校高中部第一届挑战杯主持人大赛,为了那次活动,她付出了很多。
“当时我是负责灯光和舞台的,我发现她做事有一个特点,先把大体的工作想好再分块分配下去,之后她跟每一块的负责人沟通细节上的问题。那时候我们在教育处一起检查主持人的走台和串词,虽然已经检查了很多遍,有时候我们都感觉没什么问题了,但苏小恬总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其中一个词用得不好就再换一个。她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有的时候我们只顾钻研细节了,她却能马上又回到大体上,总能在别人忽略的地方下功夫。”高中部第十八届学生会主席周沫说。
母亲赵宏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在组织第一次挑战杯主持人大赛的时候,有一天我接到她的电话,说没有时间取定做的奖杯,让我帮助取一下送到学校,当我晚上五点到学校的时候听说正在彩排,我在校门口足足等了两个小时,后来是两个学生会的同学出来取走了奖杯,那天晚上他们都没有吃上晚饭,晚上十一钟她给我打电话说彩排发现了很多问题,当时我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苏小恬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而她的责任心又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在家中,母亲时常会在干家务的时候听到来自她的提醒:小心别弄伤手、小心别碰了头,“她会处处让你感觉到有这样的女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国外,她看到那些本来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日本发扬光大时,她感到不平和焦虑,在一篇名为《日本之行有感》的文章中,她这样写道:一方面我在心里鸣不平,另一方面又实在无底气将事实说清楚并确保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说,许多时候中国的东西丢了,到了日本却能够生根发芽,这一点确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思考。
“这孩子品性好”
在“育才”的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熟悉苏小恬的被采访者提到她都会竖起大拇指,“这孩子品性好。”
学生发展指导处的高丹主任说:“现在在我们学校申请国外大学已经不是什么梦想,很多孩子也都开始实施,但很多孩子在实施过程中会向你提条件,比如要在家学习,不来学校等等,但苏小恬不会,她从没因为要申请国外大学而搞特权想不在学校,或者耽误社会工作、不遵守学校时间,因为她觉得她在学校是有示范作用的。”包括被耶鲁大学录取之后,母校请她回来给其他同学介绍经验,她依然是先回到本班教室等待老师安排,报告结束之后还回到教室去,不会提前离开学校,仍然严格地执行着学校对于其他学生的请假制度,就是要请假,她也会先找老师签个假条,从不给老师添麻烦。
“她是一个很正直的人”,苏小恬的几位同班同学张晗姝、郭芙、吴翔昱、马贺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们提起高一时全班参加学校广播操比赛时的一件事。在那次比赛的过程中,班上的男生对班主任老师有一些误解,并说了一些泄愤的话表示不满,班级局面一时弄得很僵。为了替老师澄清事实,让同学们摆脱偏执的情绪,苏小恬利用一次上体育课的机会——体育课男女生分开上——把女同学留到教室里。她首先澄清了那次误会,并且例举了她所看到的班主任老师为同学们的成长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倡议女生要多理解老师,不能像男生那样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采取偏执的做法。小恬在前面边说边哭,最后全班的女生也被感动得哭了。通过这次沟通,她争取到了占班级人数大半的女同学的理解和支持,至少阻止了偏执思想在班级的蔓延。苏小恬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现在同学们回忆起李老师也都觉得他是个好老师,他曾经在班会上跟我们说,‘我上大学时候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当一个好老师。’其实,他不知道我找同学们谈话,我当时也不知道这么做行不行,而且听说还有男生知道了这个事之后跟别人说,‘苏小恬也就是个女生,要是男生,我一拳头就打过去了。’我当时也很害怕,以至于当天的晚自习都很紧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9)
“恬姐”的两面性
虽然苏小恬在班里年龄比较小,但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亲切地称她为“恬姐”,回忆起那个身高一米七二、始终面带笑容的苏小恬,这个名字还真的比较切近。“那是男生给起的,其实男生还是比较佩服苏小恬的,她是班长,而且什么事都能带头,就都跟她叫恬姐,其实她年龄比我们都小,在我们寝室是最小的。”与小恬同寝的姐妹郭芙说。
这个夹杂着尊重和亲近双重感情的称谓也让我们看到了“恬姐”的两面性。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的历练,虽然承担了学业和工作的双重重压,但苏小恬仍然保留着一种自然的天性,“别人都感觉她可坚强了,其实她非常感性,爱哭,有点事就可感动了,以前去同学家看电视剧,看到感动的地方她哭得自己都流鼻血了。笑起来也是,以前我们初中老师说苏小恬笑起来就像五岁的小孩似的,笑声可天真了。”小恬也是寝室里的开心果,“她平时跟同学在一起的时候特别能融入大家,她要是在寝室的话,寝室的气氛就特别活跃,她一笑就哈哈地,一点不像她在大家面前表现的那样,她一到前面讲话就很有领导风范。”
在室友的描述中,“恬姐”的两面性“暴露无遗”,一面是慷慨陈辞的学生领袖,一面是哭笑随愿的性情中人。曾经与她在学生会一同工作的周沫说:“她当学生会主席的时候,让你感觉她既是你的主席,你要尊敬她,而且她又是你的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你什么事情都想跟她讲,让你感觉有些怕她,又有些想接近她,又怕又爱的感觉。比如平时组织完一项活动,我们开例会的时候可以庆祝一下,那时候感觉她是特别热爱生活的一个人,平时看起来那么文静的一个小姑娘,可以在大家面前又唱又跳,而且她有时候给我们讲一些笑话,让你感觉根本不是你认识的她,完全有她自己活泼的一面。”
是呀,那么文静的一个姑娘怎么会在大家面前又唱又跳呢?但“恬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严肃沉稳的性情中人。这似乎有些矛盾,但人性不就是这样的么,本质的纯真和奋斗的艰辛往往相伴相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整的人性最终得以塑造。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育才学校学生的学习强度和深度在业界早有口碑,多年来几乎一直保持着每年二、三十人升入“清华”、“北大”的高考记录,并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入国外知名学府。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名校中,学业的压力自不必说,而且苏小恬所在的班级是日语特长班,日语班的概念就是把日语当作特长来学,其余的课程跟其他班同步,而且即使是特长科目,要求也很高,高中毕业之后日语班学生要求百分之百通过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据日语班班主任宋玉良老师介绍:“在初中,日语班的学生一周有十节日语课,其中五节外教课,到高中之后外教课更为偏重一些。这样无形中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带来很大压力,学生如果没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努力程度,学业方面难度很大。”
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下,苏小恬是怎样做到同时扮演好学生干部和学生的双重角色的呢?圣贤先哲曾经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真理总是相对的,在某种条件下,在某个人身上,奇迹是能够发生的。
苏小恬为我们介绍她的经验时,第一句话就说:“我的效率特别高,属于被逼出来的。”小恬的高效率在学习和工作两方面都有所体现,据高丹主任介绍,在苏小恬做学生会主席期间,学生会例会的效率非常高,以往这样的会议把握不好就成了聊天会了,“但她跟所有的学生会干部强调这样一个思想,作为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不能让学生工作冲淡了学习”,例会的时间常常安排在晚自习,大家在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之后就马上回到班级上自习。
对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苏小恬是这样说的:“上自习的时候可能别的同学学的时间比较长,但有的时候会犯困或者精力不集中,而我只要坐在那都是很专心地在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比如弹琴,两个小时坐下来就是在弹,这样无形中也是在节约时间。”小恬的专注在老师和同学中有口皆碑,班主任宋老师说:“在课堂上不管什么课都是跟着老师走,整堂课上,她一直很专注地听,眼睛雪亮地盯着老师,然后在下面记笔记。”同学郭芙说:“苏小恬要在那学习,你都不忍心打扰她,你叫她第一声她都不一定能听到,可专心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0)
用苏小恬的话说就是:“无论做什么事的时候都专心去做,不在上课的时候想着活动,或者在活动时又为作业担心。”
一方面是专心,另外一方面则是学会利用零散的时间。为了少占用大块的时间,苏小恬常常把工作分配到各个课间去做,每次下课她几乎都是第一个跑出教室,大家总能在走廊里看到她跟其他学生干部一起商量工作,“往往是一路小跑往返于东楼和西楼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