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当代-2004年第3期 >

第34部分

当代-2004年第3期-第34部分

小说: 当代-2004年第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孔宪政告诉岑立昊,考夫特这家伙很倔,听说他去年还是少将,因为对一次考核有意见,同上司闹翻了脸,结果被抠掉了一颗星。
  岑立昊说,那厉害,光凭敢跟顶头上司闹别扭,不惜降衔一级,就可以看出此人的胆量和胸怀,无所畏惧,不患得患失。连乌纱帽都不怕丢,那他还有什么怕的呢?
  孔宪政说,所以啊,斗争将是长期的,艰巨的。
  后来岑立昊对考夫特又多了一份关注,他觉得考夫特这个人挺有代表性,除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使命职责的区别,就人格而言,他还是能够认同考夫特的。作为军官,他有理由认为考夫特的身上有一些他说不具备的东西或者说是被压抑了东西,也自然有些值得学习的东西。学学考夫特没错,这也算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吧。
  尽管他在嘴上很硬,所谓最大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可是扪心自问,他的心灵比考夫特更自由吗?难说。回想在国内下部队,几乎所到之处,各级主官们都流露出那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这个词几乎是各级主官都时时刻刻挂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上的。干吗要如履薄冰呢?到底谁是冰?谁把冰弄得这么薄?一支作战部队,提高战斗力是首要的任务,决定个人命运的,只能是战斗力标准,这应该是很明白的事情,甚至是可以量化的事情,是可以用政策衡量的事情,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情。如果一切规范了,按照标准,按照程序,那还会出现如履薄冰的情况吗?
  岑立昊想,回国之后,他一定要向唐云际部长汇报这个想法,要为中国的军官解决这个如履薄冰的问题。有薄冰横亘在前,就不可能脚踏实地,就只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像走钢丝那样摇摆平衡,像绕暗礁那样见风使舵左右逢源。只要如履薄冰的感觉存在一天,他们的手脚和心灵就会被捆绑一天,战斗力的提高就会耽搁一天。
  考夫特对岑立昊也很关注,认为岑立昊是一个很清醒很理性、同时职业精神也很强的军人,尤其是岑立昊的单元论文《论现代战争进攻、对峙和防御之转换》,就联合作战指挥以及未来陆战发展,地面步兵的任务及战术,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学术评估委员会十一名专家几乎全部给了最高分,这就让考夫特格外重视了。
  其实在这篇论文里,岑立昊还打了埋伏。为了解决落后国家陆军师(旅)数字化作战单元在没有卫星保障前提下的体系支撑,他设想了一个便携式区域载波建设方案,已同国内有关专家交流过,被认可是可操作的。如果这个便携式区域载波网络对接成功,中国的陆军的数字化建设将大大提前。但这个设想岑立昊是不会公开发表的。
  不久,考夫特在他的《东西方陆军发展比较》一文里,引用了岑立昊的许多观点,考夫特说:倚仗有传统的博大精深的传统的兵法理论就能打赢现代战争是可悲的;倚仗有现代理论和装备而忽视传统兵法对于现代战争的深远影响是可笑的;而把传统的兵法精髓和科学的战争指导原则同现代战争特点加以结合运用则将是十分可怕的。
  从考夫特的身上,岑立昊悟出了一个道理,政治优势也好,经济优势也好,军事优势也好,说到底是一个文化的优势。考夫特所在的国家,独立的时间并不长,谈不上有多少文化积累,看起来这是劣势,但是也恰好因为他没有多少成固之见,也就少了一些包袱,他没有自己的文化优势,那么你的文化优势就是他的优势,他可以心悦诚服地向你学习,学习的都是你的精华,鄙弃的都是你的糟粕,集众国文化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我们的文化倒是根深蒂固,其中不乏人类文明的精华,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其中还有严重影响民族发展的糟粕。从四书五经到科举八股,都在鼓励中国人“学而优则仕”,鼓励当官,鼓励斗心眼,鼓励互相算计或者防止算计,于是乎千百年来“天下之争”延绵不绝,军阀混战此起彼伏。我们在这里一味自己跟自己打打杀杀,而且都是拳打脚踢的雕虫小技,还津津乐道沾沾自喜,而身边的那些过去根本不值一提的小兄弟一个个终于财大气粗了,冷不防就把高科技搞起来了。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话,那么在信息时代,军事科技就是第一战斗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明天战争》第九章四
  学年的第三个季度,在完成了主要学科之后,YKT军事学院组织留学生们旅游邻国俄罗斯的圣彼得堡。
  在乘火车前往圣彼得堡的路上,中国留学生兴致盎然,惊叹俄罗斯辽阔的幅员和人口稀少,火车往往行驶两三个小时见不到人影,只有大片大片的白桦林急速后退。秋天的草原像无边无际的海洋,于天穹浑然一体。过了小城卡路伽,天空豁然开朗,原野的上空飘荡着鲜艳的蓝色,白云如梦如幻。
  对于俄罗斯,岑立昊从心里并不感到陌生,尽管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但是,在他童年和少年时期,对这里就有过心灵的亲近,从《静静的顿河》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从《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唤起过多少梦想啊!他记得一位军队作家说过,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文学是中国军事文学的养母,他想何止是这样啊,它还是中国军官的奶妈呢。
  这块神奇的土地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苍凉,在这里上演过人类最大规模和最长时间的战争,那些战争风云人物因其卓越的战绩或非凡的战争创举而千秋存名,但这里又诞生了几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也诞生了一群伟大的艺术家,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巴甫洛娃,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闪耀在人类的夜空上……
  岑立昊注意到一个现象,这一路上,除了中国人的动静比较大,外国留学生多数时间是在眺望,偶尔发出一两声会心的微笑,而考夫特始终坐在窗前,两只碧蓝的眼睛旁若无人地聚焦在一个角度上,让风景在他的视野里流淌。那副凝视深思的样子,像是要把这旖旎的异国秋色一点不剩地摄进他那深不可测的眼睛的海洋里。
  岑立昊突然有了了解考夫特的欲望,他在想什么呢?如果战争发生,这个考夫特会不会带着他的军队杀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来?会的,在战争中,军人是另外一种性质的艺术家。那么如果考夫特成为进攻的一方,他会不会成为守卫的一方?会的,因为他爱这片土地。
  岑立昊突然又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岑立昊会不会成为入侵者?他想这个问题可能是太复杂了,中国的军事战略始终是防御的,还是设想考夫特是侵略者而他是守卫者吧,那将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呢?不再是短兵相接的厮杀格斗,也不再是以沟对沟以壕的阵地战运动战了,像孙大竹那样光会扔手榴弹是不行了,像范辰光那样只会拿砖头拍脑门也不行了,首先你得保证能够接触到对手,手榴弹和砖头才能派上用场。诚如钟盛英当年说的,所有的战争问题说到底就是个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按时和到位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前提,现代高科技条件下同样要解决这个问题。考夫特的战争是个什么样子呢?孤军穿插?海底捞月?恐怕也不是了。不管作战对象是谁,战争形态都必然发生较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未来战争就是高技术战争,需要快速反应能力,远程机动能力,精确打击能力,综合保障能力。
  岑立昊在脑袋里盘点了他所指挥过的266团,在这些方面确实有很大差距,在有差距的情况下,一旦战争爆发怎么办?束手就擒?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假设现在真的给他和考夫特一支实力相当的部队,他能不能战胜考夫特?这既是一个抽象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他不能够马上确定两个人率领两支同样的军队在这片沉睡的土地上发生战争之后孰胜孰负,但他知道,仅就作战指挥能力而言,考夫特比他有更多的优势,他必须扬长避短。他想起了秦万竖说的,大洋马理论底子扎实,搞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战场瞬息万变,你这化那化搞多了,人也就成了机器化,教条化。我不跟你搞这化那化,我专门搞你一点化,我找到你的软肋,就一个环节,譬如运算系统,或者传输系统,或者反馈系统,一个环节把你搞乱,你全盘乱套。所以说,你打你的信息战,我打我的地道战,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到圣彼得堡了。下车之后,岑立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通过这一路旅行,考夫特再和他对视的时候,可能会不大自然。他注意着考夫特的动静,却发现考夫特早已下车,钻进轿车右边的行李箱里,正撅着屁股帮大伙卸行李呢。
  在涅瓦河畔参观炮兵纪念馆的过程中,留学生们自动按照国籍或者洲际分成各个团伙,各取所需地浏览。岑立昊和孔宪政等人由纪念馆负责人巴列耶夫少校陪同,只看了半个展厅,就有些目瞪口呆的感觉。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样式的火炮,大的小的,单管的多管的,人工扛的马车拉的,尤其是那几门制造于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的套炮,大小共十二门,最大的内径50厘米,炮身长十余米,巴列耶夫少校介绍说,这门火炮投入战争的时候最大射程为17公里左右,而且精度较好,这就不能不让岑立昊等中国军官愕然了17公里!16世纪!
  除了大口径火炮,纪念馆里还陈列了几尊样式古怪的小炮,一律紫铜铸造,造型考究,玲珑可爱,古怪就古怪在口径上。中国军官们从来就没有见过非圆形火炮口径,而这几门炮的口径偏偏没有一个是圆的,有菱形的,有椭圆形的,有枣核形的,还有长方形的,五花八门,闻所未闻,这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巴列耶夫少校是一个退役军官,很高兴地接待了这批外国留学生,说起话来,酒糟鼻子上面的两只小眼睛溢满了笑意,让人觉得十分可爱。巴列耶夫少校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他所掌管的这些战争艺术品,末了还带有感激和讨好的口吻说,你们中国了不起,是你们的祖先发明了火药,给我们的祖先提供了动力,才制造出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艺术品?岑立昊心想,这可是用来杀伤和摧毁的啊,他太清楚这种艺术品的功能了,也包括那几门看起来小巧可爱、上面还镌有圣母画像的小炮,当初制造他的时候,可不是打算放到今天来供人观赏的。
  就在这时候,考夫特像幽灵一样出现了。考夫特似乎一直就跟在中国留学生的附近的某个角落,一直不动声色的观察和研究中国留学生的反应。考夫特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给别的国家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岑立昊先生,你是不是感到遗憾?
  岑立昊怔了一下,旋即回答:那时候还没有知识产权这一说,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那就只好资源共享了。人类文化遗产,是整个人类的嘛,这一点我们想得开。
  考夫特说,此时此刻,我想岑立昊先生一定会同我一样想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在16世纪中期,在西方军事文化高度发展的时候,作为有着四大发明和孙子兵法的古老的东方军事文化圣地,贵国的军事家们在干什么?
  尽管已经听出了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