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当代-2004年第3期 >

第104部分

当代-2004年第3期-第104部分

小说: 当代-2004年第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扶丧的,带给上塘人的看点,其实只是一个母亲如何和傻儿子抗争的看点,人们只在刚听到谁家死人时关心一下小二份儿去没去扶丧,仪式正式开始,就把她忽略不计了。 
  提姜水罐的,和扶丧的有点类似,所谓类似,是说人一死,一定得去把这个人找来,因为人死了,必得上山神庙上报到,告诉谁谁死了,大概就像人生下来要报户口。报到也不是一次就行,一天三次,直到出殡,大概登记户口的人耳朵有点背,一遍听不清。 
  报到的人,必得是死者的全部亲属,站着一溜长排,哭嚎着蹲在庙前。那提姜水罐的,每次必随在报到人群的前边,手里提着一个装着姜水的小罐,一到庙前,赶紧把姜水洒到庙门前,嘴里念叨着,山神老爷,某某某向你报到来啦。报到时为什么要泼姜水,不知道,大概怕死人把病菌带到阴间去传染,因为在没有青霉素之类药物的早先,姜水是当药物用的,能杀菌消毒。 
  可是早已经有了药物,为什么不改用药物,大概都是习惯在作怪,人的习惯是不好改的,关键是又没有人到阴间里去搞改革开放,万一他们不认药物呢? 
  看上去是遵守阴间的规矩,其实都是阳间的人墨守成规,因为所有的规定,都是阳间的人规定的。宁木匠的儿子宁玉刚死在从俄罗斯回来的路上,拉回家里时,当爹的坚决不主张请姜水罐先生,理由是他的儿子是屈死,没有病。可是春天分化肥,村长在称化肥时,挨到宁木匠了,就是不给他称,让他一直等着。问为什么,就有人告诉他得罪了村长。用心去想,怎么也想不出得罪村长的细节,就有人告诉他,是儿子死了没请姜水先生。这么说,好像这阳间的村长还主持着阴间的公道,错了,是那提姜水罐的,是村长的叔叔。他的叔叔在他没当村长之前就提姜水罐了,没跟他沾什么光,可正因为没沾上他村长的光,他才要不失时机散发自己的光。 
  所以,在上塘,提姜水罐的规矩是不能改的。不管是谁家,只要死了人,赶紧去找村长叔叔刘秉祥。那刘秉祥,为了提姜水,很少到远处出民工,都是在镇边上就近干点活,害得老婆动辄就抱怨,说让死鬼牵扯的,哪也动不了。老婆抱怨,外人还抱屈:要不叫你侄子是村长,早就不用你了,你怨什么怨!七尺孝布拿着回家乐去吧。 
  这么一怨一屈,真正冤屈的,就是刘秉祥了,他提着姜水罐走走在前头,跪跪在前头,人们根本不怎么看他,他也实在没有什么好看的,佝偻着腰,低着头,像欠着谁似的,不如小二份儿,哭也要昂首挺胸地哭,那样子更像别人欠了她。问题是,小二份儿这样一个角色都被人们忽视了,没人在乎她,他被人忽视,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在丧事上,和小二份儿刘秉祥一样被人请来的,还有吹手。这吹手,当然不是一人,是三个人,吹喇叭的,吹唢呐的,吹笙吹笛的,他们是一个班子,要请就一块请。请他们,可不是一块孝布就打发了的,得给钱,也就是说,是有偿服务。因为他们的活儿,是一种技艺,不像小二份儿,哭两嗓子谁都会,也不像刘秉祥提个姜水罐谁都会提。 
  上塘外边,这样专为死人吹奏音乐的班子有好几个,坎子有,八里庄有,转角楼水库附近的村庄也有,但上塘人习惯请坎子村的。一来,坎子近,死了人,用不上一小时就可以请到,二来,那班子成员,都是义气人,只要请来,不管茶水供上供不上,都狠命吹,不像别的班子,一侍候不好,就偷懒耍滑,声音低不说,还吹吹停停,一停就是个把小时,叫人以为这家人,死了人就真的偃旗息鼓了。 
  在上塘,死人请吹手,本是为死人送行,可是振奋的,却是活着的人的精神。你吹不好,就显得活着的人没脸面,没精神。而坎子村这个吹手班子,从不为活着的人丢脸面,要吹就拼命吹,三天三夜,很少停歇不说,他们吹的曲调,从古到今不重样儿,有《二泉映月》,有《花为媒》,有《布谷迎春》,《步步高》,也有《小白杨》,《走进新时代》。他们吹的曲调,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这些曲调中,有许多是欢快的曲调,可是上塘人并不在乎是欢快还是悲伤,只要吹,只要显得门庭外边不是冷落,你就是吹《庆丰收》也不管,万元新女儿万平平死时,吹手真就吹出《庆丰收》,曲子欢快得恨不能让人跳起舞来,但没人管。所以你与时俱进不与时俱进,都无所谓。 
  当然这只顾卖力吹的一班人马,也遇到过麻烦,那麻烦不是出在年轻人的丧事上,而恰恰出在老年人的丧事上。在上塘,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死,叫喜丧,大概能活到七十,已经不错了,不必那么悲哀。可是老申太太,八十二岁就躺到炕上,躺到八十四岁死了,吹喜乐,五媳妇姜淑花坚决不让,非要吹悲的,心里分明是乐开了花,却反而不想让外人看到自己的乐,这吹手就有些为难,就只得将一首《二泉映月》吹一遍又吹一遍。可是这悲的,又和老申太太活时的悲惨太接近太吻和,吹到第五遍时,姜淑花又不让吹了,说:“悲也不能这么悲呀!” 
  到后来,就只得吹不悲也不喜的,比如那支老曲子“东方红太阳升”。 
  不过,这样的人家,总算少数,多数的,都由吹手班子自己定,他们想吹什么吹什么,只要在吹。你《小白杨》就《小白杨》,你《走进新时代》就《走进新时代》,反正都忙得一塌糊涂,也听不见,反正都是看光景的人在听。那看光景的人家里又没死人,又不悲哀,喜点有什么不好! 
  所以,看上去是为死人送行,其实都是为了活人,看上去是为了死了人的人家门庭热闹,其实都是为看光景的人心里舒服。倒也是,也只有看光景的人心里舒服,觉得你门庭挺热闹,弄得挺好,才显出你的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忽视扶丧的小二份儿,不在乎提姜水罐的刘秉祥,不在乎吹手吹什么曲调,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丧事这件节外生枝的大事中,有人们最在乎的事,人们是厚此薄彼的。那件人们在乎的事,不是别的,是扎纸活。 
  扎纸活和高跷不同,是绝对要与时俱进的,人们看高跷,看的是它的不变,人们看纸活,看的是它的变。人们不在乎吹手的曲调变不变,却在乎纸活形象的变不变。不光要与时俱进,时兴自行车了扎自行车,时兴电视了扎电视,上塘的婚礼上,开来了轿车,这一系列纸扎的物件中,就也有了轿车,还要家家有别。那万平平活着时喜欢电脑,就扎出一台电脑,那宁木匠的儿子死前就想在上塘盖一幢带客厅衣帽间的房子,就扎一个又有客厅又有衣帽间的房子,老申太太死前就想一个电话,就扎电话。只不过轿车房子之类,比例上要比实际的小好几倍,电话,要比实际的大好几倍。凡是大的东西,都要缩小,凡是小的东西,都要放大,因为太大和太小,都扎不了。 
  除了这些各不相同的东西要扎,有一些东西是必扎的,比如金银山聚宝盆,比如躺厢柜迎面柜,就像歌曲中有主旋律,菜席中有主食,这些是自古留下来的东西,是不能忘的。不管你进步进到哪一步,对钱财的追求总不会变,你只有有了钱财才谈得上进步,所以金银财宝永远不会过时。 
  有金银财宝,总得有东西装它,城市里时兴金柜,那玩艺是放在单位里的,放在家里总是不合适,所以还是躺厢柜迎面柜吧,老是老了些,但实用。再说,一个家里,有新的东西,就必得有老的东西,有老才显出新。 
  那纸活,是出殡那天才从外面抬回来的,为什么很早的就吸引了人们,是因为扎纸活的人就在上塘,张五忱的堂兄张五贵,外号张纸匠。如果赶上好天气,他扎一个,往院子里摆一个。谁家死了人,看光景的人往往不是上死了人的人家,而是先上他家。 
  这张五贵是不怕院子里聚人的,老早就把金银山聚宝盆抬出来,因为这些东西是纸活当中不变的东西,所以他老早就扎在家里,这些东西一抬出,观光的人们就络绎不绝,第一天来的总是孩子们,孩子们不知道稀奇的东西是要在后边。第二天第三天,估计稀奇的东西扎得差不多了,男女老少才一个个往张五贵的院子里聚。 
  聚的心情,是好奇,是想看看这死了的人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也看看张五贵能把那东西扎成什么样?比如电脑,那张五贵也没正儿八经地看过电脑,他怎么就能扎一个电脑?比如电话,电话倒是看到了,可是那听话的筒是弯弯的,怎么扎?这后一点,尤其吸引人,每当纸活从屋里抬出来,都能爆出哄的一阵喝彩声,有的孩子,先是聚到窗上,专等往外抬时,转身向大家报信:“好啦——成功啦——”好像那成功不是张五贵的成功,而是他的成功。 
  大人们,不好意思喊,转过身,只抿嘴笑,而你只要看他转过身又抿嘴笑,就知道有扎好的纸活要抬出来,就赶紧把眼盯进风门口。 
  那崭新的一样一样都被你看到了,那轿车也有方向盘,那电话的听筒上,也有几个小眼儿,那电脑屏幕的四周,也有按钮,出了院门跟大街上的人讲,回家去跟没看见的人讲。其实大街上的人都看到了,恰因为看到了,才容易共鸣,才能一起感叹和议论,说:“活一辈子没坐轿车,死了,坐一回张五贵制造的轿车,也算值!” 
  在家干活的人没有看到,是想等出殡时一块儿看,也因为没有看到,对出殡充满期盼。说,等明天再看吧。看到的人,知道有人没看到,出殡这天,就老早的聚到张家门口,跟着那抬轿车和电话的队伍一起走,和那轿车电话一起来到大家面前,好像若不这样,就看不出他们是先知道的,仿佛若看不出他们先知道,他们就白白浪费了时间,白白地先知道了。 
  如此一来,这纸活扎出的日子,上塘真是忙成一片乱成了一片,在死人的人家帮忙的人忙,无忙帮的人也忙。帮忙的人忙,一边忙着该忙的活儿,开圹,做棺材,或烧火做饭,一边还惦着看纸活。做饭的厨师和一些帮忙的重要角色,离不开锅灶,看不到纸活,竟然急得口干舌燥满头大汗,直吵吵急死了。那无忙帮的人,看了一百遍都不止,但因为自家还有人在屋子里帮忙看不见,急得里一趟外一趟,一会儿去告诉说:“来了!” 
  过一会,又告诉说:“电话比金银山还大。” 
  结果,越说那没看见的人越急,当最后一次跑回来说:“烧了!” 
  没看见的人往往当头一喝:“不烧留着干什么?” 
  那言外之意,是说不烧也看不见,烧了好。可是说完这句话,往往长长出一口气,万分难过的样子。 
  他哪里知道,他没看的,难过,看着的,更难过。那金光闪闪的物体,一瞬间就化成了灰烬,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滋味。关键是,烧了纸活,野地上光秃秃的,除了鼓出一个坟堆什么都没有,忙活了一大气结果什么都没有,只剩下一个土堆,怎么说也叫人接受不了,觉得扎这些金碧辉煌的东西,还不如不扎,如果原来就没有,也就无所谓秃,原来有,突然的没有,强烈的对比,一般人都要伤感。 
  不过对比一下,人都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