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精选-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器皿弊陋而不易,天下称颂,以为文景之所不若。今一旦奄弃臣下,而有司
乃欲以末世葬送无益之费,侵削先帝休息长养之民,掇取厚葬之名,而遗之
以累其盛明。故洵以为当今之议,莫若薄葬。窃闻顷者,癸酉赦书既出,郡
县无以赏兵,例皆贷钱于民,民之有钱者,皆莫肯自输。于是有威之以刀锯,
驱之以笞箠,为国结怨。仅而得之者,小民无知,不知与国同忧。方且狼顾
而不宁,而山陵一切配率之科,又以复下,计今不过秋冬之间,海内必将骚
然有不自聊赖之人。窃惟先帝平昔之所以爱惜百姓者,如此其深,而其所以
检身节俭者,如此其甚也,推其平生之心,而计其既殁之意,则其不欲以山
陵重困天下,亦已明矣。而臣下乃独为此过当逾礼之费,以拂戾其平生之意,
窃所不取也。且使今府库之中,财用有余,一物不取于民,尽公力而为之,
以称遂臣子不忍之心,犹且获讥于圣人。况夫空虚无有,一金以上,非取于
民则不获,而冒行不顾,以徇近世失中之礼,亦已惑矣!
然议者必将以为古者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于先帝
之葬,于人情有所不顺。洵亦以为不然。使今俭葬而用墨子之说,则是过也。
不废先王之礼,而去近世无益之费,是不过也。子思曰:三日而殡,凡附于
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
之有悔焉耳矣。古之人所由以尽其诚信者,不敢有略也,而外是者则略之。
昔者华元厚葬其君,君子以为不臣。汉文葬于霸陵,木不改列,葬无金玉,
天下以为圣明,而后世安于太山。故曰莫若建薄葬之议,上以遂先帝恭俭之
诚,下以纾百姓目前之患,内以解华无不臣之讥,而万世之后以固山陵不拔
之安。洵窃观古者厚葬之由,未有非其时君之不达,欲以金玉厚其亲于地下,
而其臣下不能禁止俛而从之者,未有如今日之事,太后至明,天子至圣,
而有司信近世之礼,而遂为之者是可深惜也。且夫相公既已立不世之功矣,
而何爱一时之劳,而无所建明。洵恐世之清议,将有任其责者,如曰:诏敕
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复改。则此又过矣。盖唐太宗之葬高祖
也,欲为九丈之坟,而用汉氏长陵之制,百事务从丰厚。及群臣建议以为不
可。于是改从光武之陵,高不过六丈,而每事俭约。夫君子之为政,与其坐
视百姓之艰难,而重改令之非,孰若改令以救百姓之急。不胜区区之心,敢
辄以告,惟恕其狂易之诛,幸甚幸甚,不宣,洵惶恐再拜。
… 页面 35…
苏氏族谱引
苏氏族谱,谱苏氏之族也。苏氏出于高阳而蔓延于天下。唐神龙初,长
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而谱不及焉者,
亲尽也。亲尽则曷为不及?谱为亲作也。凡子得书而孙不得书,何也?以著
代也。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几、某日卒,皆书,
而他不书者,何也?详吾之所自出也。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皆曰讳某,
而他则遂名之,何也?尊吾之所自出也。谱为苏氏作,而独吾之所自出得详
与尊,何也?谱吾作也。
呜呼!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情见于亲,亲见于服,
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
庆、忧不吊。喜不庆、忧不吊则途人也。吾之所以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
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此吾谱之所以
作也。其意曰,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势,吾无如之何也,已幸其未至于
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
呜呼!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系之以诗曰:
吾父之子,今为吾兄。吾疾在身,兄呷不宁。数世之后,不知
何人。彼死而生,不为戚欣。兄弟之亲,如足于手。其能几何,彼
不相能,彼独何心!
… 页面 36…
族谱后录 (上)
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
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
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人,长曰樊,为昆吾;次曰惠远,为参胡;次曰
籛,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芋姓。六
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数姓。昆吾始姓巳氏,其后为苏、顾、温、董。
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
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 《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
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六国之际、秦
及代厉其苗裔也。至汉兴而苏氏始徙入秦,或曰高祖徙天下豪杰以实关中,
而苏氏迁焉。其后曰建,家于长安杜陵。武帝时为将,以击匈奴有功,封平
陵侯,其后世遂家于其封。建生三子,长曰嘉,次曰武,次曰贤。嘉为奉车
都尉,其六世孙纯为南阳太守,生子曰章,当顺帝时为冀州刺史,又迁为并
州,有功于其人,其子孙遂家于赵郡。其后至唐武后之世有味道者。味道圣
历初为凤阁侍郎,以贬为眉州刺史,迁为益州长史,未行而卒。有子一人,
不能归,遂家焉,自是眉始有苏氏。故眉之苏皆宗益州长史味道;赵郡之苏,
皆宗并州刺史章;扶风之苏,皆宗平陵侯建;河南河内之苏,皆宗司寇忿生。
而凡苏氏皆宗昆吾樊,昆吾樊宗祝融吴回。盖自昆吾樊至司寇忿生,自司寇
忿生至平陵侯建,自平陵侯建至并州刺史章,自并州刺史章至益州长史味道,
自益州长史味道至吾之高祖,其间世次皆不可纪。而洵始为族谱,以纪其族
属。谱之所记,上至于吾之高祖,下至于吾之昆弟,昆弟死而及昆弟之子。
曰:呜呼!高祖之上不可详矣。自吾之前而吾莫之知焉已矣,自吾之后而莫
之知焉,则从吾谱而益广之,可以至干无穷。盖高祖之子孙,家授一谱而藏
之,其法曰,凡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父,世
世存其先人之谱,无废也。而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为谱者之父始,而存其
所宗之谱,皆以吾谱冠焉。其说曰,此古之小宗也。
古者有大宗,有小宗。《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
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之宗,别子之后也,宗
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别子
者,公子及士之始为大夫者也。别子不得祢其父而自使其嫡子后之则为大宗。
故曰:继别为宗,族人宗之,虽百世而大宗死,则为之齐衰三月,其母妻亡
亦然。死而无子,则支子以其昭穆后之,此所谓百世不迁之宗也。别子之庶
子,又不得祢别子,而自使其嫡子为后,则为小宗。故曰:继祢者为小宗,
小宗五世之外则易宗其继祢者,亲兄弟宗之。其继祖者,从兄弟宗之。其继
曾祖者,再从兄弟宗之。其继高祖者,三从兄弟宗之。死而无子,则支子亦
以其昭穆后之。此所谓五世则迁之宗也。
凡今天下之人,惟天子之子与始为大夫者而后可以为大宗,其余则否。
独小宗之法犹可施于天下,故为族谱,其法皆从小宗。凡吾之宗,其继高祖
者,高祖之嫡子祈,祈死无子,天下之宗法不立族人,莫克以其子为之后,
是以继。高祖之宗亡而虚存焉。其继曾祖者,曾祖之嫡子宗善,宗善之嫡子
昭图,昭图之嫡子惟益,惟益之嫡子允元。其继祖者,祖之嫡子讳序,序之
嫡子澹,澹之嫡子位。其继祢者祢之,嫡之澹,澹之嫡子位。曰,呜呼,始
可以详之矣。百世之后,凡吾高祖之子孙,得其家之谱而观之,则为小宗。
… 页面 37…
得吾高祖之子孙之谱而合之,而以吾谱考焉,则至于无穷而不乱也,是为谱
之志云尔。
… 页面 38…
族谱后录 (下)
苏氏之先自昆吾以来,其最显者司寇忿生。三代之事,其闻于今不详。
周公作,立政而特称之,以教太史。其后周室衰,司寇之子孙亦曰苏公,遭
谗,作诗以刺暴,公名曰彼何人斯。惟此二人见于诗书,是以其传至今。自
苏氏入秦而平陵侯建,典属国武,始显。迁于赵。而并州刺史章、益州长史
味道,始有闻于世,迁于眉而至于今无闻。夫是惟谱不立也!
自昆吾至《书》之苏公,五百有余年;自《书》之苏公至《诗》之苏公,
二百有余年;自《诗》之苏公至平陵侯建典属国武,七百有余年;自平陵侯
建典属国武至并州刺史章,二百有余年;自并州刺史章至益州长史味道,五
百有余年;自益州长史味道至吾之高祖,二百有余年。以三十年而一易世,
则七十有余世也。七十有余世亦容有贤、不贤焉。不贤者,随世磨灭,不可
得而闻,而贤者独有七人。七十有余世,其贤者亦容不止于七人矣,而其余
不传,则谱不立之过也。故洵既为族谱,又从而记其所闻先人之行。
昔吾先子尝有言曰:“吾年少而亡吾先人,先世之行,吾不及有闻焉。
盖尝闻其略曰,苏氏自迁于眉而家于眉山,自高祖泾则已不详,自曾祖釿而
后稍可记。曾祖娶黄氏,以侠气闻于乡闾。生子五人,百吾祖祜最少、最贤,
以才干精敏见称。生于唐哀帝之天祐二年,而殁于周世宗之显德五年,盖与
五代相终始。殁之一年而吾太祖始受命。是时王氏、孟氏相继据蜀,蜀之高
才六人,皆不肯出仕。曰 ‘不足辅’。仕于蜀者,皆其年少轻锐之士,故蜀
以再亡。至太祖受命而我祖不及见也。吾祖娶李氏。李氏,唐之苗裔太宗之
子曹明王之后世,曰瑜,为遂州长江尉,失官家于眉之丹棱。祖母严毅,居
家肃然,多才略,犹有窦太后、柴氏主之遗烈。生子五人,其才皆不同。宗
善、宗晏、宗升,循循无所毁誉。少子宗晁,轻侠难制。而吾父杲最好善,
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乡闾之人无亲疏,皆敬爱之。
娶宋氏。夫人事上甚孝谨,而御下甚严,生子九人,而吾独存。善治生,有
余财。时蜀新破,其达官争弃其田宅以入觐,吾父独不肯取。曰 ‘吾恐累吾
子。’终其身,田不满二顷,屋弊陋不葺也。好施与,曰 ‘多财而不施,吾
恐他人谋我。然施而使人知之,人将以我为好名,是以施而尤恶使人知之。’
族叔父玩,尝有重狱,将就逮,曰 ‘入狱而死,妻子以累兄。请为我詷狱之
轻重。轻也,以肉馈我;重也,以菜馈我。馈我以菜,吾将不食而死。’既
而得释。玩曰 ‘吾非无他,兄弟可以寄死生者惟子。’及将殁,太夫人犹执
吾手曰 ‘盍以是属子之兄弟。’笑曰‘而子贤虽非吾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