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十四'“长生殿”,《唐会要》卷三十:“华清宫,天宝元年十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
以祀神。”
'四十五'这两句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当年在长生殿的誓词。“比翼鸟”,雌雄相比而飞的鸟叫
“比翼鸟”。“连理枝”,两探树不同根而枝干结合在一起的叫“连理枝”。
'四十六'未两句极言生离死别之恨难消。
以上是第五段,记杨贵妃的话,点明“长恨”。
宿紫阁山北村'一'
'二'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
'三' '四' '五'
来入门。紫衣挟刀斧 ,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
'六'
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
'七' '八' '九'
其根。口称采造家 ,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
'一'本篇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 (八○九),作者官左拾遗时。
诗中揭露唐德宗时神策军扰民劫物的罪恶。作者《与元九书》中曾说:“闻《宿紫阁衬》诗,
则握军要者切齿矣。”“紫阁山”,在今陕西省鄠县东南三十里,是终南山的一个山峰。
'二'“尊”,同“樽”,盛酒器。
'三'“紫衣”,此处指唐代低级官吏的粗紫布服色而言。 《唐会要》卷三十一《杂录》:“通
引宫许依前粗紫及紫布充衫袍,……其行官门子等,请许依前服紫粗充衫袄。”与“朱紫尽公侯”
(《歌舞》)之紫服不同。
'四'“草草”,乱纷纷。
'五'“掣(音彻)”,取。“飧(音孙)”,熟食。
'六'“敛手”,拱手,交叉双手拱于胸前,表示恭敬。
'七'“采造家”,采伐木材为官家建筑房屋的人员。当时因土木工程人力不足,临时调遣左右
神策军协助修建工作,所以这里说自己是“采造家”。
'八'“神策军”,《旧唐书·职官志三》:“贞元中,特置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中官宦官为之,
时号两军中尉。贞元以后,中尉之权倾于天下,人主废立,皆出其可否。”所谓“左右神策军”、“左
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同是保护皇帝的卫兵。“神策军”归当时中宫管领。本篇“中尉”即指
神策军护军中尉。
'九'最后两句是作者劝告主人不要发话,因为皇帝正宠信中尉,权势很大,是惹不得的。
新制布裘'一'
'二' '三'
桂布白似雪 ,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
'四' '五'
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这巡 。
'六'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
'七'
无寒人 。
'一'这诗大约作于元和初年,大意说新制绵衣颇能御寒,因而想到天下“寒人”很多,如果只
满足于自己得到温暖,就有负于平时所抱的“兼济”之志。
'二'“桂”,唐代“桂管”地区,属于当时的岭南道(令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当地出产的
棉布叫“桂布”。这种布在那时还不普遍,比较珍贵。
… 页面 77…
'三'“吴绵”,指吴郡(今苏州市一带)所产的丝绵。
'四'“支”,同“肢”。“支体”,四肢和身体。
'五'“中夕”,中夜。“逡巡”,有所思虑而徘徊。
'六'“兼济”,《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作者《与元九书》中说: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所谓“兼济”、“独善”,是有些封建士大夫所秉承的立身处世哲学:如果能被国君任用,有职有权,
能做出一些使国人受益的事,就叫“兼济”,如果没有做官的机会,就只管个人的修养,叫做“独善”。
'七'“安得”,如何能得到。“周”,遍。“四垠”,四边,指全国范围以内。与未句“天下”
意同。“稳暖”,安稳、和暖。末四句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脱化而出。杜的原句是:“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同李十一醉亿元九'一'
'二'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三'
。
'一'元和四年 (八○九)三月七日,元九(元稹)奉命前往东川(东川节度使署在今四川省三
台县)复查狱刑案件。在长安的白居易和李十一(名建,字杓直)、白行简同游曲江慈恩寺。白居易
在饮酒时思念元稹,写了这首诗。
'二'据当时同游者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作 《三梦记》的记载,第一句作“春来无计破春愁”,
第二句“当”作“作”。“酒筹”,饮酒记数的筹码。又行酒令的签也叫酒筹。
'三'“梁州”,元稹《梁州梦》诗云:“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
忽惊身在古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城固等地在唐为梁州。《旧唐书·地理志二》:“梁州兴元府,
隋汉川郡。武德元年置梁州总管府。”汪立名本作“凉州”,实误。
重赋'一'
'二' '三' '四'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 ,所求活一身。身外充征赋 ,
'五' '六'
上以奉君亲。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 ,明敕内外臣:
'七' '八'
税外加一物,皆以在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
'九' '十'
敛素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遣巡 。
岁暮天地闭'十一',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十二'。幼者形不蔽,
老者体无温。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十三'。昨日输残税'十四',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馀物'十五',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
尔眼前思。进入琼林库'十六',岁久化为尘。
'一'《秦中吟十首》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
命为 《秦中吟》。”这一组诗,一题写一事,反映了社会的不平,讽刺了政治上的弊病,是作者“为
时为事”而作诗的重要实例,和他的《新乐府》一样,继承了《国风》、《小雅》、汉魏乐府以至陈
子昂、杜甫等诗歌中现实主义传统。作者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中有“十首《秦吟》近正声”之句,也就是指继承了上述的优良传统。本篇是《秦中吟十首》的第二
首。《才调集》题作《无名税》。此诗对当时统治阶级加重农民贱税的残酷剥削予以揭发和讽刺,当
时皇帝除国库而外,还另设私库,储藏群臣贡奉的财物。许多地方大官僚在正税之外用“羡馀”的名
义,向皇帝进贡,以供挥霍,因此而得提升高位。广大人民由于沉重的剥削榨取,不能生活下去。可
是那些官僚们却把从人民那儿夺来的财物放在仓库里,听其腐烂。作者进行揭发当然必要,可惜讽刺
… 页面 78…
的笔锋仅仅指向贪官污吏,而且还说贡奉财物之风与皇帝无关。这种不敢直接揭露的态度,是作者阶
级局限性的表现。
'二'“厚地”,和“大地”意同,语本《后汉书·仲长统传》“高天厚地”。“厚”,即厚大
之意。“济”,在此处只是供生涪所需之意。
'三'“理布帛”,治布帛,即制作布帛。唐人避唐高宗李治的名讳,用“理”字代替“治”字。
唐代人以麻织布,以丝织帛。这句是从上旬“植桑麻”直贯下来的。
'四'“身外”,指自己生活必需之外的布帛
'五'“两税”,在唐玄宗开元以前,赋税制度是用租(粮谷)、庸(力役)、调(布帛)法,
有田则有租,有力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开元后,户籍破坏,户口和田产都无法稽查,从德宗建中元
年 (七八○)二月起,始用杨炎议,改行“两税”法,即将三者合并而统收钱帛,一年分夏秋两次征
取,所以叫“两税”。“忧人”,一作“爱人”。
'六'“厥初”,其初。“淫”,过度,在这里指滥增税目税额。
'七'“枉法”,违法。“以枉法论(读平声)”,以违法论罪。
'八'“因循”,这里指沿循旧制度,仍在两税定额之外勒索实物。
'九'“浚(音俊)”,有取出、煎熬两义,在这里都可通。《国语·晋语》:“浚民之膏脂以
实之。”引伸为剥削、压榨之意。“无冬春”,不论是在冬天或春天,就是一年到头的意思。
'十'“胥”,晋吏。“里胥”,即里正。唐制,一百户为里,设里正,掌管督察及“课植农桑,
催驱赋役”等事 (见《唐六典》)。“纳”,交纳税物。“逡巡”,徘徊不前。“不许”,指交税不
许迟延。
'十一'“天地闭”,有冥塞不开之意。古代人对自然现象、季节气候的一种想象的解释。
'十二'“霰”,雪珠。
'十三'“悲端”,悲绪。《才调集》和《唐诗别裁》均作“悲啼”,汪立名本《白香山诗长庆
集》作“悲喘”。这里从绍兴本。
'十四'“残税”,一作“馀税”,指还没有缴清的税捐。
'十五'“羡馀”,盈余的赋税。据《唐会要》卷八八,贞元中,盐铁使以盐铁税收“市(买)
珍玩时新物充进献,以求恩泽。其后益甚,岁进钱物,谓之 ‘羡馀’。而经入益少,及贞元末,遂月
献焉,谓之 ‘月进’”。
'十六'“琼林库”,唐德宗曾于奉天(今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