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1924莱蒙特:福地 >

第31部分

1924莱蒙特:福地-第31部分

小说: 1924莱蒙特:福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间的工头来了,看见房里没有动静,人们都挨在尸首跟前,他在门口就叫起来了。
  “开机器去!”
  人们就象一群被山雕吓坏了的小鸟一样散开了。不一会儿,房子里又活动起来,除了那台沾满了鲜血的犯了罪的机器外,其他的机器都开动了。而这台机器也有人马上在清洗着。
  “该死的①!这么多布料都报废了。”工头看着那被血染污了的印花布诅咒着。他诬蔑这是工人不小心,还威胁说要扣全车间工人的工资,以赔偿这段布料的损失。
  
  ①原文是德文。
  博罗维耶茨基没有听到这个,因为升降机象闪电一样很快地就把他送到了印染车间。
  这一次事故后来没有给他留任何印象,因为他对这是习以为常的。
  “索哈!”他叫唤着他的情人所保护的人。这个农民今天是第一天在工厂里劳动,他在推车运布。
  农民放下了小车,挺直身子站在卡罗尔的面前。
  “你干得怎么样?”
  “就这样,老爷!”
  “好!干吧!只不过要小心机器呀!”
  “啊!这些猪猡!”他开始要说,又想叫老婆把他的话说完,因为“这些猪猡”已经把他的大衣咬去了一块,可是老婆不在,博罗维耶茨基因有人告诉他布霍尔茨叫他去事务所,也已经走了。索哈只好垂头丧气地望着他那件由大衣在机器上改成的坎肩,搔着他的脑袋。他怕过往的人说他挡了路,便在手里吐了一口唾沫,把小车推往升降机那里去了。




第 九 章

  特拉文斯基十分沮丧地走出去了。
  他来找博罗维耶茨基时,满以为他的请求能够收到好的效果,因为他以为当一个人找不到出路,没有办法面对现实和事实时,是不会倒下去的。
  他坐上一辆马车,叫驭者直接去皮奥特科夫斯卡大街。他什么也不想了,只感到自己已经失败,已经无力去从事活动。他内心那折磨人的痛苦耗费了他的全部精力,使他就要倒下。他望着这座细雨纷纷的肮脏的城市,这些满是行人的人行道,这些好象白杨树一样伫立在屋顶上的无数的烟囱;它们在夜里是看不见的,只有那在屋顶和千百辆象一条条大铁链一样成群结队的小车上翻滚着的一团团白烟才仍表明它们的存在,这些小车将煤运往工厂,运往装卸货物的小站。他望着这些急急忙忙跑向各方的马车,这无数的事务所,这挤满货物和人的仓库,这街上人们疯狂的活动,这周围沸腾的生活。
  他感到自己处在濒于绝望的境地,没有力量,是一堆垃圾,一堆被汲干了水分的枯树枝,什么都不顶用了,对这个怪物——城市来说,已经不需要了。他马上就会从这个大的漩涡中,从这台称为罗兹的机器中被甩出去。他以无可奈何的仇视的眼光看着这些工厂,它们的成千上万的窗子在黑暗中闪闪放光;看着这条大街,它就象一条被蒙上了一层大雾和在肮脏的天幕遮盖下的运河一样,在喧嚣声中表现了自己的能量,它的灯光的巨流在到处泛滥,它的生命的脉博在有力地跳动。他张望着这些工厂的狰狞的面目,那燃烧在宫府庭院之上的电灯光使他感到刺眼,那来自工厂和作坊、响遍了大街小巷的低沉的、连续不断的轰隆声使他感到难受,那城市生活脉博的有力的跳动给他带来了痛苦,那危机到来的可怕的消息使他感到惊慌。这消息告诉人们在危机中能够活下来的还有多少,这消息就象一把看不见的利剑,猛刺着他的心脏。
  他无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适应不了这个环境。
  他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这么多的智慧、这么多的劳动,耗费了这么多自己和别人的资本,他遭受了这么多年痛苦的折磨——为了什么?……为了现在又从头开始?为了再盖一栋大厦,让它到头来又倒下去。
  他因为痛苦已极,在马车里已经坐不住了,便徒步走在皮奥特科夫斯卡大街上。照博罗维耶茨基的建议,他本来是要去找巴乌姆的;可是这个时候,他宁愿放弃这个行动,说实在的,他也离不开这条街。
  不一会儿,他就隐没在这流动于人行道上的人群之中,随着这些人群的推推搡搡而前进。他不由自主地看着一些商店的橱窗,还在一家他经常光顾的糖果店里给妻子买了糖果,和几个熟人打了招呼。然后他再看了看那许多的工厂,看了看那些明亮的窗子,里面闪现着机器和人们的形影,他的耳朵也慢慢被这里面的嘈杂声所震聋了,因此他对一切也就不感兴趣了,他没有注意那下个不停的蒙蒙细雨,连自己的伞也忘了撑开。除了那些挤满了人、堆满了货物的事务所和急忙工作着的工厂外,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晚安,特拉文斯基先生。”
  “晚安,哈尔佩恩先生!”
  他握了握这个子很高、衣服穿得很随便的哈尔佩恩伸出的手。
  “你是到城里来散步吗?”
  “是的,我想走一走。”
  “罗兹的夜晚很漂亮。我每天都要从事务所出来,随便走走,观赏观赏这座城市的风光。”
  “你是一个有爱好的人,哈尔佩恩先生。”
  “你想说什么。一个在城市里生活了五十六年的人,一个经常能看到它的人,一个对它的一切都很熟悉的人,是可以有爱好的。”
  “在城里有什么新闻吗?”
  “新闻?情况很坏,拒付期票成风;虽然可以用英磅买到它,也改变不了这种局面。”
  “这是怎么回事?”
  “加尔干们倒霉了,可罗兹还是存在。特拉文斯基先生,我在罗兹看到过更坏的时候,倒霉的时候过去了,好光景就会来的。现在也是这样,干吗要去蛮干呢?对聪明的人来说,好光景是常在的。”
  “正直的人什么时候才能交上好运?”他带讥讽地问道。
  “哎呀!要交什么好运嘛?特拉文斯基先生,他们有自己的天地。”
  “格罗斯曼的工厂好象被烧掉了。”
  “这很好,这很好。二十五万元的保险金就在他的金库里了。可是戈尔德斯坦德昨晚在自己的厂里却和警察闹了点小纠纷。他也干得很好,谁如果不会做生意,那他最好不要干这一行。”
  “还有人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吗?”
  “在大老板中,还有阿·雷赫泰尔和费·菲什宾。”
  “博罗维耶茨基对我也这样说过。”
  “博罗维耶茨基先生,哈!哈!哈!他熟悉罗兹,他知道谁需要什么。”
  “可是你也很了解罗兹。”
  “我?在我的脑子里全是它。五十年来,我一直看着这儿每个企业是如何开办起来的。今天我能把它们所有的情况都说出来,这些企业如何做生意,它们是否还能存在。特拉文斯基先生!你可以相信我的话,我的话不是放空炮,可以作为凭据,是信用最好的期票。”
  特拉文斯基没有回答,他沉默不语地在他的身旁走过。
  哈尔佩恩为了遮雨,把伞撑开了,他扫视周围那些房子和小工厂,对它们十分喜爱。他那苍白、瘦削的脸上的一双大黑眼睛象磷火一样熠熠生光,在这副脸的周围还生着一圈花白的胡髭。他的长在瘦小和挺不直的身躯上的头和脸看上去象一个家长的模样。他那又长而又很肮脏的外套披在他身上就象挂在一根棍子上似的。
  “我熟悉这儿的每一栋房子,每一个公司。”他开始激动地说,“我记得罗兹,它过去只有二万人,而今天有三十万人了,它将来会拥有五十万人。我等得到,我不会马上死。我要亲眼看到,我要为它高兴。”
  “如果它将来情况不好呢!”他表示厌恶地低声说道。
  “哈!哈!哈!特拉文斯基先生,你不要说这些可笑东西!罗兹现在在,将来也能存在。你还不了解它。你知道去年在这里周转了多少钞票吗?二亿三千万卢布。”他在阶梯上停了一会,十分激动地吆喝道,“这是很大一笔钱,你给我举出第二个这样的城市吧!”
  “这也没有什么可夸的。你说得对,在欧洲确实没有第二个象罗兹这样狡猾的城市。”他挖苦地说。
  “狡猾还是不狡猾,对我来说这不过是一张纸。我想的是另外的事,我想人们在这里能够盖起房子,建设工厂、街道,发展交通,修筑道路。我希望我的罗兹成长起来,拥有豪华的宫殿、美丽的果园,许多人活动在这儿,大大地发展贸易,钱也大量地增加。”
  “这首先是大的欺骗,大的廉价买卖。”
  “这并没有错,因为这样罗兹会发展起来。”
  “但愿闪电把它烧掉,晚安!达维德先生。”
  “晚安,特拉文斯基先生!这不是你对罗兹最终要说的话。”
  “是最后的话,完全是老实话。马车!”他叫唤道。
  “笨蛋!”站在特拉文斯基后面的哈尔佩恩轻蔑地喊道。他慢慢转过身来,依旧望着那些房屋、工厂、商店、仓库和那些被这座城市的雄伟所迷住了的人们。
  他神魂颠倒地走着,虽然大雨冲破伞的保护,打湿了他的身子,虽然人群把他推到房屋和建筑架上,虽然在大街两侧胡同里行驶的马车把烂泥溅到他的身上,他都没有注意。
  特拉文斯基回家去了。
  他的家住得很远,几乎要到孔斯坦蒂诺夫斯卡街的尽头,为了抄近,他叫驭者转弯抹角走进一条阴暗、泥泞的小街,可是那个驭者不愿意走这条路。
  于是他自己徒步走了进去,沿着一条略高于街心的人行道前进。这条街的路面由于没有铺砖,便形成了一条黑色的泥河。上面映着一条条从许多低小房屋的窗子里射出的金黄色灯光,这些房屋象绳子一样一排排延伸在街的两旁。
  它们是手工纺织者住的地方。在每个窗子里,都可以看到活动着的机床和人们,整个巷子充溢着机器单调的响声。甚至在一些地方立着的矮小的歪歪斜斜的楼房和一排排阁楼里,也可以听到劳动的声音。
  还有一些小巷一头和小街相接,另一头直通到附近的田地里。巷子里同样漆黑一片,到处都是泥泞。虽然纺织机也在这里嘎哒嘎哒地响着,可是许多房子都倒塌了,没有倒的房子的阁楼也是歪歪斜斜的,许多墙壁全都倒碎在地,人们看到的是贫困和一切无人照管。从郊野吹到城市里来的潮湿和刺骨的寒风也吹到了特拉文斯基的身上。
  整个这一浮动于泥泞之上的地区,和罗兹的其他部分很不相同,可是那儿却屹立着米勒的一栋四层楼的厂房。这栋楼房高踞于低矮房屋和果园的汪洋大海之上,它的许许多多窗子和电灯似乎以胜利者自居的姿态放射着万丈光芒。
  工厂就象一个强力的化身,它的呼吸似乎就可以把这一排排十分简陋、歪斜的房子推倒。人们可以看到,这些千百台轰隆隆响着的机器的大厂房在慢慢地扼杀这一手工纺织区的青春活力,它在吃着,而且会完全吃掉这一曾经兴旺发达,现在为了自卫仍在和敌人作绝望斗争的小手工业。
  特拉文斯基的工厂和米勒的工厂只隔一个狭窄的果园,相比之下,显得十分简陋。
  特拉文斯基走进了大门。守门人是一个断了腿的老兵,脸上疤痕累累,就象一块旧抹布一样。他看见特拉文斯基后,行了个军礼,等着他的命令,可是特拉文斯基对这个祖先遗留下来的古董只是毫无表情地笑了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