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千年财经 >

第9部分

千年财经-第9部分

小说: 千年财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嵛⑷绮萁妗�
  开国群雄的理财道路
  汉初的开国群臣绝大多数均出身平民、起于微末,生命一开始的经济状况都不是很好,将军百战,三年抗秦、四年灭楚,七年轰轰烈烈的战争过后,一个个位极人臣、大富大贵,典型的爆富族群,纵观这些人的理财道路,如何一开始贫贱度日,到后来如何应对暴富后的生活,是非常有意思的。
  抢钱抢粮抢地盘
  劫掠,是汉代开国人物中最主要的致富方式。
  《投名状》里金城武演的姜舞阳有句台词说的好,“抢粮抢钱抢地盘!”从村子里出来的纯朴农民工就是在这一原始驱动力的作用下,勇敢成为敢死队,打舒城、打苏州的。
  《投名状》演的是晚清的故事,呵呵,可这“抢钱抢粮抢地盘”的剧本可是老剧本了,二千年历史中经常上演、公映,每次剧情大体相同,只是时间、地点、人物换换而已。
  《史记》、《汉书》里有多条这种战争抢掠的记载,“项羽为人剽悍祸贼,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噍类”是指能吃东西的动物,一般引申指活物,看看这句话,意思是项羽破城之后,城中不留活物,屠城啊,那城中的金银细软自然也就掠夺一空了。
  项羽如此,刘邦同样如此,《史记》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刘邦在本次军事行动之前,还专门强调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这是占领秦国首都,大家要注意形象、要注意长期效应,最后就这实际效果——“诸将争走分之”。
  汉军的开国名将中,曹参在造反前,和萧何一样不过秦朝的一个小吏;樊哙在造反前,不过沛县的一个屠夫;卢绾和刘邦是发小,一个胡同的,铁磁,卢、刘两家经济实力相差不多;周勃在造反前,是个葬礼上的吹鼓手;灌婴在造反前,是个卖布的商贩。
  灭秦战役中、楚汉争霸前,韩信还没入伙呢,但曹参、周勃、卢绾、樊哙、灌婴一干悍将,怕都没少发战争财、死人财。战争劫掠是人类财富的主要转移、积累方式啊,可惜一般草民都是被劫掠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将功成,那金山银海那就是刀山剑海、尸山血海啊。几场仗打下来,将军、将士们都逐渐跨入了先富裕的人群啊。
  韩信也是靠这条道路致富的,众多周知,韩信家里穷得厉害,这哥们还不务正业,不考公务员、不做个体户,天天背把剑胡混,连饭都吃不上。有一洗衣服的大妈看他可怜,周济过他。等韩信功成名就后,给这个大妈“赐千金”,这千金哪里来的?这种个人报恩行为,会走公款账目吗?怕是够呛,就算汉军账目不明,也不能这样玩“机要费案”啊,那大妈也出具不了发票,这点阿扁、英九他们都有体会,哈哈。这千金要是来自韩信个人腰包,呵呵,可以想一下,从军前还是一个穷小子,连饭都吃不上,不过几年光景,出手就是千金,战争财啊。
  

汉帝国的总管家+总账房(1)
有的人因为职务原因,不在前线打仗,抢不到东西,但他自有来钱的路径,更是财源茂盛达三江,这人就是萧何。
  萧何一开始和刘邦是同事,都是秦帝国巨大行政架构下,最基层、最不起眼的两个小公务员。
  从平民时代起,萧何就经常扮演账房的角色,刘邦去吕公家白蹭酒那次,吕公酒宴就是萧何管帐的。这一点可以看出,社会舆论对萧何这个人的人品还是比较放心的,敢把银子托付给他管,同时也说明,萧何还是很精明的,没听说过大家放手让傻子管帐的。
  刘邦、萧何两个人的私交也不错,刘邦出差,其他同事给刘邦搭份子,都搭三文钱,只有萧何搭了五文。这情谊,让刘邦记了一辈子。
  楚汉争霸时,萧何坐镇巴蜀、汉中、关中,稳定大后方的经济,建立汉朝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廷、县城等等。另外又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按现在的角度看,这就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发展,调控、鼓励农业增长,有效地搞活了经济。
  平定天下后,奉刘邦令,萧何全面负责营建长安,中国历史上最灿烂夺目的历史名城就在萧何的主持下、设计下,出现在了三秦大地上。
  可以说,萧何终其一生,承担了帝国总管家、总账房的角色,生平过手钱财,那真是无法统计。
  大型公建的价值争论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纷纷上马、动工,一些项目造价昂贵、成本惊人,引发了“节俭”的呼声,关于这种大型项目的节俭、高造价理念冲突,其实古已有之。
  萧何营造长安时,那就是花了大力气、大成本的。
  建成后,刘邦觉得修的太华丽了,光未央宫周围就有二三十里,东西两方,阙门最广,殿宇规模,亦皆高敞,尤以前殿最为豪华壮丽。武库、太仓,分建殿旁,气象巍峨。
  刘邦责备萧何道:“朕之起义,原为救民。现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怎将这座宫殿造得如此奢华?”
  萧何则回答:非壮丽无以重威。
  这个对答很有意思,刘邦考虑的是经济问题,而萧何回答的是政治答案,讲的是政治效果,最后刘邦也就不言语了,长乐未央去了。
  熬尽心力 守得亿万家财
  管了将近十年的粮草、军需,给偌大个帝国建了个新的首都,这种肥差在手,家里会没钱吗?呵呵。
  萧相国家里那钱,很是不少啊。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财富,萧何费尽了苦心。
  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在前线、萧何在后方,有一阵刘邦经常刁难萧何,萧何很纳闷,这老板怎么老挑事啊,一人给萧何建议说:王数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兄弟能参军者,悉赴军所,上必益信君。萧何从其计,刘邦大悦。
  在此后数次大小战役、*中,刘邦还多次把怀疑、审视的目光投到了萧何身上,比如诛杀韩信之后,刘邦赏萧何食邑五千户,派了五百将士做相国卫队,在高人的提点下,萧何认识到这种封赏、以及五百人卫队的出现,背后隐含着杀气,于是拒领封赏,同时还把家私拿出来给刘邦支军,刘邦看了萧何的行动后,又是大喜。这种给公司贴钱的经理,哪个老板不喜欢啊。
  拿出部分家私,就能够支援部队的,想象下人这家产规模,呵呵。。 最好的txt下载网

汉帝国的总管家+总账房(2)
在刘邦的不断猜疑下,萧何在高人的指点下,开始自污,强买老百姓的田地、住宅。
  刘邦出征回长安时,民遮道上书(能遮道,说明涉及的百姓数量不小),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看看萧何自污的这个财产数量级,出手就是“数千万”!排除*的因素,单从经济角度审视,仅从支军、强买民宅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萧何家的财富级别。尽管司马迁笔下春秋,没有直接点明萧何的财富数量,但支军、强买民宅千万这两件事需要多少财富才能做出来啊?而这不过是萧何家族财富的冰山一角。
  萧何经济问题大爆发
  对萧何的财产问题,刘邦早是一肚子不满,早看出了这位老同志这钱赚的轻松啊。
  在公元前195年,刘邦、萧何拉杆子、造反十五年之后、在汉十二年,刘邦在位的最后一年,就萧何的经济问题,刘邦来了一次大爆发、大发作。
  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而皇家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萧何便上奏,请刘邦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杆照样可以供养皇家养的野兽。
  刘邦听后大怒,“相国多受商人财物,为这个才来盘算我那块地的。”随后,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刘邦认为萧何与商人官商勾结、意图借老百姓的名义,占用皇家园林,好似现在那些勾结一些开发商圈地的*官员。
  后来,在人的劝说下,刘邦才把萧何放了。萧何出狱后,蓬头赤足的,先来谢恩。刘邦则说: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无道昏君罢了,而你却是贤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闻吾过也。
  看看刘邦最后说的这话,似宽恕、似埋怨、似了解,但又象是留了一堆尾巴。
  当时,萧何是政坛上,仅剩的能对刘邦地位进行冲击的显赫人物,对待这种具备冲击自己地位的潜在实力人物,很多政客的标准都是宁可错杀、不能放过,刘邦的此次发难,在*史上并不少见。
  但刘邦之所以给萧何冠以“多受商人财物”的罪名,怕平时对萧何所作所为也是有所耳闻,不是空口白牙的胡言乱语。最后*时,对受贿这个主要指控罪名,刘邦竟然毫不提及,就把人放了,萧何对此也毫不敢申辩,内里大有玄机啊。究其根本,刘邦此次借经济问题发难,主要是为了敲打萧何,要的是政治效果,家国天下,那点受贿的钱,对老百姓是巨款,是天文数字,对皇帝老子不过是个小小的次要问题。
  萧何经济问题的背后
  尽管现存的史书中,都没有完整、明确记载萧何财富数额的纪录,但从司马迁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出萧何是非常富有的。
  按正式的纪录,萧何的正规财产来源,应该是封邑两千户。这当然是笔大收入,开国第一功臣嘛,自然受赏丰厚。但封邑两千户能支持起拨家私支军吗?能支持数千万资金强买民宅吗?刘邦在走向生命终点前,对萧何的经济问题大问责,完全是空穴来风吗?
  历史没有答案。不过此次问责,到给后代留下了一个恶劣的操作模式。
  那就是在*中,这种以经济问题发难,以政治效果为实际诉求,明经济、暗政治的斗争策略,为后世无数次的继承。
  这种斗争模式虽然效果奇佳,可以毁灭性的打击对手,但混淆了经济、政治的界线,往往在政治因素的干扰下,很难给出一个经济问题的真实答案,在萧何、刘邦的此次问责事件中,就可以看到萧何最后是否受贿毫无定论,如果有人真去探求受贿真相,还可能会被这些政客们看作是傻子。 。 想看书来

汉帝国的总管家+总账房(3)
但这种*模式,实际上极大的伤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混淆了法律、经济、政治的界线,虽然政治上有了交代、有了结果;但法律上没结果,公众权力是否受损没结果,该模式的堪称贻害千年。
  傍款姐出头的陈平
  当然了,汉初开国人物中,也有一开始就身家富裕、不靠抢劫致富的,比如贵族出身的张良,比如傍款姐出头的陈平。
  陈平家里一开始也是比较穷的,有三十亩地,从小和兄长一起生活,兄长对他很好,耕地供他读书。陈平长的很帅,史记的记载是“长大美色”。
  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富人家嫌陈平家穷,看不上陈平,而陈平还看不上穷人家,不高不低,高不成、低不就,婚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陈平家乡有个名叫张负的富人,张负的孙女嫁了五次了,“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好女十八嫁》是港片恶搞,《白鹿原》里“白嘉轩死了六个老婆”那是小说家虚构,张负家这可是真人真事。
  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