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元旦,金火根在家人的支持下,重又操起了旧业,带起了宣卷班子。他用一年时间,抄写了几十本宝卷,有的是根据自己的回忆写成,有的是他出高价向别人买来的复印本,如:《游龙卷》、《江流卷》、《龙灯卷》、《斩龙西游记》、《寿生宝卷》、《天仙宝卷》、《显阴桥》、《翠莲卷》、《猛将卷》、《白鹤图宝卷》、《妙英卷》等等。
宝卷还在收集、回忆中编写。金火根现在担心的已不是宝卷的流失,而是宝卷的失传,老一辈人已经所存无几,存者亦已口齿不清,需要培养接班人。可是年轻人不肯学,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创业的道路,这是不能勉强的。金火根忧心重重,说:“到我们两眼一闭、两脚一挺,宣卷在我们这一代手里要断脱哉!”说罢,露出一脸的无奈和失落。
吴中戏馆的掌故
苏州戏馆始于何时,首创者是谁?循着这个问题,可以寻索一段吴中掌故。
昆曲由南而北盛极一时的明代中期,士大夫或招戏班,或养家乐,演剧于客厅红氍毹上。
明代江南松江人范摅所撰《云间据日抄》云:“苏人鬻身学戏者甚众,又有女旦、女生,
插班射利,而本地戏子十无二三矣。”范摅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所述为万历末叶及其
后的情形,那时苏州卖身入戏班学艺者很多,且已不全是男性,有了女旦、女生,苏州人
学昆曲较他乡人有其便利处,以致“本地(松江)戏子十无二三”,几有取而代之的样子。
苏州戏班,从业人员虽多,但明末尚无戏馆;公众看戏的场所是有的,那是在山塘,
戏台设在塘河,河里的戏台,就是河船,观众席在塘岸,也有另外坐了船看的,算是包厢了。《清人逸事》记吴县王鹤琴言:“(吴中戏院)明末尚无此。款神宴客,侑以优人,则
于虎丘山塘演之。其船名卷梢,观者别雇沙飞牛舌等小舟环伺其旁。小如瓜皮往来渡客者,
则曰荡河船。”演出的场面亦很可观:“或所演不洽人意,岸上观者抛掷瓦砾,剧每中止。
船上观客过多,恐遭覆溺,则又中止。一曲笙歌,周章殊甚。”演演停停,停停演演,看
来没有几个时辰,收不了场。
有人要来改善这种状况,到清雍正年间创建了戏院。《清人逸事》又引耆宿王鹤琴语
云:“雍正间有郭姓者始架屋为院,人皆称便,生涯甚盛。自此踵而为之者至三十馀家,
卷梢船于是遂废。”
清乾隆、嘉庆时,无锡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对苏州戏馆的某些情状作了描述。他说:
“今富贵场中及市井暴发之家”糜费惊人,“暴殄之最甚者莫过于吴门之戏馆。当开席时,
哗然杂沓,上下千百人,一时齐集,真所谓酒池肉林,饮食如流者也。尤在五、六、七月
内天气蒸热之时,虽山珍海错,顷刻变味,随即弃之,至于狗彘不能食。”这段话至少提
供了三项史料内容:第一,苏州的戏馆自雍正年间创设之后,至乾嘉时规模已经相当大,
可以容纳千百人;第二,那时的戏馆沿袭士大夫之家宴饮观剧的风气,戏馆里也有酒席,
来客则多为暴发户,成为摆阔的场所,暴殄天物莫此为甚;第三,演出时,场内秩序混乱,
照样划拳吃酒,人来人往,“哗然杂沓”。轻歌曼舞的昆曲,显然无法在这种环境里继续生
存和发展。
如果说,昆曲的兴起是在官僚士大夫的客厅,那么它的衰落,则在市井暴发户的戏馆。
这种戏馆不是欣赏艺术的场所,它自身自亦难以生存下去。戏馆和饭馆,连体则成怪胎,
分离则为两宜。后来,戏馆单作演剧之用,但是已经不再专供昆曲演出,而是由逐渐兴起
的京戏等杂剧取而代之了。如今有的剧种进大酒店清唱,评弹到星级餐厅演节目,被认为
是扩大阵地,回顾吴中戏馆的这段掌故,似乎可以悟出它未必是戏曲和评弹之幸。
太湖狮舞
春节是农村聚亲会友的最佳时节,在此时操办婚事,更是喜上加喜。我曾在此时此地吃过喜酒,躬逢盛会。
记得是年初二拂晓,南厍村喧闹起来。街上的鼓声、锣声、唢呐声,加上南厍江中机船起动的“扑扑”声、村子上空爆竹的“嘭啪”声,此起彼伏,组成一曲民俗乐章。
中午时分,盼来了迎亲船,鞭炮声中,新郎上岸,河边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此时,忽见两个身着彩服的汉子拨开众人,向女方亲人双手一拱,就地一滚,一头威武的狮子,张牙舞爪站到了人们面前。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里狮子开始走场子,时而伏地假寐,时而前爪理须,时而伸腿搔痒。一会,唢呐声起,醒狮起舞,欢快地抖动跳跃,或张开血盆大口向观众冲去,引得观众大笑着“逃”走。
这时,女方家人搬来竹梯,将一个装有喜烟和喜糖,用红绸包好的“红封筒”高高地钉在屋檐下,众人等的就是看狮子如何取红封。
密鼓紧锣,舞狮已经蹿到了檐前的桌子上,顾自一脚高一脚低地绕桌面转圈,还故意捉弄起自己的尾巴,人群里欢笑声、叫好声四起。
突然,锣鼓声俱息,狮子站立起来,可怎么也够不着“红封筒“。其实,这也是主人为使场面更精彩而故意如此安排。舞狮并不恼怒,只见它用劲一收身子,“呼”地一蹿,凌空而起,“啊……”众人惊叫一声,说时迟,那时快,舞狮已从空而降,着地一滚,狮身里蹦出一个壮实男儿,手中高高擎着“红封筒”。
掌声四起,众人惊喜之余都想知道:“他们……?”
“这是太湖舞狮!谁家有喜事,就前来道贺,送上祝福,送上吉祥。”南厍人骄傲地回答着外地的亲朋好友。
“嘭啪……”前面又有一位新郎上岸了。人们拥着太湖舞狮向前涌去……
苏州习俗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岁朝,男子开门放爆竹三声
,叫作开门炮仗,象征“高升三级”。家家悬挂神轴,点香烛,供粉圆茶食糖果于祖先神位前,长幼依次而拜,称为“拜喜神”。之后,幼辈依次向尊长叩头拜年,尊长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早餐吃年糕、春饼、汤团、圆子,取高兴团圆之意。
初三叫“小年朝”。女婿和寄儿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
初五,财神(或称路头菩萨)生日。初四晚上家家接财神。从初五起,多数商店开门营业。
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吴中有“闹元宵”旧俗,寺观庙宇鼓乐献新,人声鼎沸。街头巷尾,锣鼓铙钹声不绝,称为“走马锣鼓”。正月十三夜上灯,十八日落灯,各街市店辅出售各式花灯。“苏灯”精奇百出,闻名遐迩。灯节之时,悬彩,杂引流苏,大街通跟,灯彩遍张,夜则烯灯,火光烛天,光怪陆离,争奇斗研,游人如潮。灯节还有打灯谜的习俗,人们将谜面粘诸花灯,任人猜射,中者,以巾扇香囊、果品食物为赠。
正月底,二月初,光福邓尉册梅花盛开,冷艳清香,花团锦簇,迤逦数十里。苏州仍有“探梅香雪海”的习俗。
二月初二,称龙抬头日。要吃油煎年糕,吃了腰脚轻健,称“撑腰糕”。
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又称花朝。凡种花果树的,都要给树枝扎红绸条,或插红纸小旗,名为赏红。农家以为这一天如天气晴朗,则百物成熟。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这朋黄河以北,渐次解冻,周期性释放冷空气南下,因而有二月初八“张大帝吃冻狗肉”,二月十九“观音暴”,二月二十八“老和尚过江”等谚谣,前三后四必有风雨,十分应验。
清明节,有上坟祭祖之俗。祭毕,挑新土压坟头,并挂白纸。凡新娶媳妇必同行,称作上“花坟”。人们往往借此踏青游春。
立夏日,家家备多种应时食品和鲜果,如樱桃、青梅、元麦等供祀祖先,称作“立夏见三新”。饮食则有酒酿、海蛳、面筋、芹菜、咸蛋等,蚕豆也在这天尝新。各酒店过免费赠送酒酿和烧酒给老主顾,称馈节。这一天家家要用大秤称人重量。
四月十四日,轧神仙。
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的生日,他是民间信仰中很有影响的神仙。苏州阊门内中市下塘的福液观奉祀吕祖,俗称神仙庙,据说吕纯阳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贩,混在人群之中济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轧到他身边,就会得到仙气,交上好运,这样你挤我挤的,叫作“轧神仙”。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家家裹粽子,饮雄黄酒,门悬蒲剑、艾叶、蒜头,堂内挂钟馗像,妇女簪艾叶、榴花,小儿额头用雄黄书上王字,戴虎形帽,空虎纹衣,腕
五色丝线,胸前挂上网袋,内盛蒜头、咸鸭蛋,穿虎头鞋,庭院四周洒雄黄水,据说可以辟邪,避蛇虫之害。
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浴猫狗的风俗,“六月六,狗淘气浴”,据说可治蚤癞。寺庙在这天晒经,各户也在这天晒书籍图画,晒衣被,可以不生蠹虫。
二十四,荷花生日,有泛舟赏荷的风俗,其时葑门外的黄天荡和洞庭西山的消夏湾是观荷纳凉胜地。
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民间有乞巧之说。这一天每家以面和糖调匀,捏成蝶形油炸,名为巧果。女子用碗盛河水、井水,搅和。入夜在庭中陈瓜果、莲、藕等,木料香礼拜祝告“牛郎织女”,同时挥扇乘凉,仰看天际银河,盼见“鹊桥相会”。
十五日,中元节。这天俗称“鬼节”,旧时和尚道士在街头搭高坛,建盂兰盆会。入晚箫管歌吹,飞铙走钹,各显神通,形同杂技表演,技艺可观,或行舯河上,作法事,放河灯,祈谢鬼在暑天不为疠为灾。
三十日,地藏王诞辰。入晚,家家门前地上遍插棒香,名烧“地头香”,又叫“狗屎香”,是为了纪念吴王张士庄。士诚小字九四,谐读“狗屎”。
八月十五,中秋节。晚,家家置供桌于月下,案上置香斗,供菱、石榴、柿子、栗子、白果等时令瓜果及月饼,焚香点烛,叫“斋月宫”。中秋节有吃月饼、糖芋艿的习惯,月饼形如满月,象征亲人团聚。中秋夜,苏州妇女还有“走月亮”的风习,其时,皓月当空,金桂飘香,清风送爽,妇女们三五成群,盛妆出游,一路赏月谈笑,兴尽方。虎丘乇夜笙歌,游人如潮,称为“虎丘踏月听歌”,为一时胜景。
十八日,苏州有游石湖的风俗。石湖在苏州城西南郊上方册东麓,湖广二十五里。夜半,满月西偏,杏春桥九个环洞的水面上都有一月影,金波明灭,九月成串,蔚为奇观,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石湖串月”。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家家户户煮五色米糕,名为重阳糕或花糕。旧俗,这天父母都迎女儿回家吃花糕,故重阳节又称女儿节,同时这天市民都往北塔和虎丘登高。
十月初一,俗称十月朝,下元节。旧俗,要烧冥衣祭祖先,又称烧衣节。
十月底,城西天平山霜后丹枫,红艳如火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蔚为奇观,市民多往游赏。其时,西风乍起,菊花竞放,湖蟹肥美,有“九雌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