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

第43部分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第43部分

小说: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见到余立伟之前,就感觉他一定是个非常有趣的人。第一次通电话,他便
不失时机地幽了我一默。那天和他约见面地点,他说常年住在美国,对上海不是很
熟,让我来挑地方,我便随口说了个我常去的茶坊,叫寒舍,在上海有很多家分店,
人尽皆知那种。他马上回答:“寒舍?那就是说去你家?” 我开始一愣,随后才反
应过来他在开玩笑。当时我非常惊讶,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那些在商海摸爬滚打了
无数年的MBA应该都是成熟稳重、谨言慎行的,没想到会遇上这么一个素未谋面就大
开玩笑的,对他我一下子产生了兴趣。我倒很想见识一下这个毕业于芝加哥商学院,
现今在某财富五百强跨国公司任大中华区总经理,却又如此“顽皮”的MBA到底是什
么样的。
    听说是为写归国MBA人物而采访他,而且是怀着仰慕的心情,他转转眼珠,说:
我先给你谈一谈“海龟”的特征吧。“海龟”,有三气:第一,说话洋气。经常要
夹带英文单词,比如我还不敢SURE,或ANYWAY等等。诸如此类这些用中文表达没有
任何困难的话;第二是穿着土气。不伦不类,回来后显得特别土。第三嘛就是花钱
小气。弄得我不知道该怎么接下面的话。看着我尴尬的神情,他嘿嘿地笑了,补充
道:“我知道你一定要问我回国的体会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什么的,没有猜错吧?”
我当然只好点头称是,于是他脸上闪过孩童般狡黠的光彩,愉快地说:那我就先就
这两个问题给你讲两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吧。就说我刚刚拿到美国MBA学位时,也萌
生过回国报效祖国的念头,千里迢迢回来把村料递到人事局,接待我的人反复看了
我的文凭,沉吟半天对我说:小徐啊,目前工商局已经没有名额了。你这个工商管
理硕士,不大好找对口的单位哟!我不禁哈哈大笑,他也开心地讲了下面这个段子,
说是关于东两万文化冲突的:92年广交会,我出去多年后回国来做生意,有个朋友
帮忙要介绍徐经理与我认识,约好明天来找我。第二天一早,一个女声来电话问可
以上来吗,我以为是徐经理,马上热情地邀她上来,一开门,见一女,妖媚暴露,
我说:真不好意思,没想到你来得这么早,你先坐一下,我去冲个凉。女的说不用
了,你躺下吧。我整个傻掉了。你想想,我89年出国的时候中国哪有这样的事,现
在东西方文化开始有冲突了。
    听这么有趣的人回顾他的成长经历是件非常愉快的差事,感觉就像不花钱听评
书传奇似的。虽然细细听来,会渐渐发觉在他自我调侃的语气下,其实包含着种种
不为人知的艰辛曲折,但一个成熟男人的魁力也许正在于此吧。这种幽默不是少不
经事的胡吹乱侃,也不是游戏人生的夸夸其谈,而是一个历尽沧桑的男人在风风雨
雨的磨顾中逐渐释怀,逐渐洞明,逐渐走向海阔天空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的男人,
不管窗外阴晴圆缺、花开花落,他心中自有一面明镜,洞穿世事人情、超越万丈红
尘。
    我感觉,对于这个心态越来越成熟坦然的男人来说,他的成功人生才刚刚开始。

                                山城小顽童

    余立伟出生在四川重庆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政府机关的小公务员,
母亲是中学教师。他的父母并不是那种从小把孩子管得死死的家长,他们甚至对小
伟的将来都没做过太多的规划,只希望孩子能各方面都健健康康地成长;除此之外,
并没有别的太高要求。所以小伟小时候是个特别顽皮的孩子,每天一放学,不玩到
天黑决不回家,爬树、掏鸟窝、打弹子、玩弹弓……样样都是能手。不过因为他从
小就很聪明,不怎么读书每次考试也都能在班上名列前茅,所以父母也就更懒得去
管他了。
    




    当他说起童年往事的时候,脸上带着一种满足的神情,而且对自己当年因为调
皮而犯下的种种过失,比如说打碎了邻居大妈的玻璃窗、上课迟到被老师罚站等等,
都好象特别得意似的。我不禁和他开玩笑说:“你爸妈那么由着你去,你怎么没变
成不良少年,现在反倒成了成功人土呢?”他嘿嘿一笑:“我现在就是不良成功人
士,你不知道吗?”
    过了一会儿他正经了一点,说道:“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管教太多未必是件好事,
特别是男孩子,即便他以后很成功,心理还有可能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不健
全。我爸妈也许是放纵我过头了,但我想这是基于他们对我的了解,而且他们很注
意教育我如何做人,所以即使我再皮再捣蛋,也从没做过一件真正的坏事。父母能
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也就是做人的道理了,别的应该给他一定的自由,让他学会自己
成长。”
    我问他:“那你现在是不是这样对你的孩子呢?”““咳!”他一摇头,“我
倒是想多管管她,毕竟是个女孩子嘛。不过她住在美国,我除了大部分时间都要呆
在国内以外,还老是要飞来飞去的,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在她身边多。一年到头能见
上她几面,就已经算很不错了。”说到这里,他眼中飘过一丝伤感。采访过后几天,
他正好要回美国总公司公办,还打电话约我一起去帮他女儿挑礼物。这时我才真正
发觉,在这个男人玩世不恭的表象下其实藏着一颗很传统温柔的心灵。
    在六七十年代的男孩子心中,科学家和军人是唯一至高无上的理想。而好动爱
玩的余立伟打小就对宇航特别感兴趣,小学开始就加入了课余航模小组,还拿过不
少奖呢!一百到了高中,余立伟对宇航的兴趣还是没有减弱。其实当时他是个全面
发展的孩子,文科成绩和理科一样出色。知道我本科念的是中文后,他还来了劲,
和我大侃特侃了一番文学:从《红楼梦》到《长恨歌》,从王蒙到卫慧……没想到
学理科出身、一直在商场上打滚的人还会这么精通文学。而且博览群书的他看书还
看得特别仔细,一些细枝末节都记忆犹新,问起我来倒是有许多都忘却了,搞得我
非常汗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书海中倘佯流连的喜好,对
于他以后的成功必然也是大有跨益,知礼明事、口才修养都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
一份看透了世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之后再回过头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豁达心态。虽然如此热爱文学,但高考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自己从小的至爱——
宇航,结果被中国最专业的航天学校南航给录取了。

                                从洗澡到MBA

    我的一个好朋友曾经对我说过:“永远不要把你的兴趣变成专业。”当时年少
的我觉得她说得很没道理,因为成功人土不都是在说一定要矢志不渝将兴趣进行到
底吗?现在我终于明白她的意思了,把兴趣变成专业,成功的可能性是50%,但丧
失兴趣的可能性是99%。
    初出茅庐的余立伟也面临着这种困境。他满怀着乘火箭上天的青春梦想来到了
大学时,年轻冲动的他以为进了南航,就和宇宙拉近了距离,似乎连邀游太空、登
上月球也都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儿了。可一开学,他就发现自己完全错了:除
了课本,还是课本;除了理论,还是理论;除了图纸,还是图纸……连中学里的小
航模都没机会再造一个,更别提什么宇宙飞船了。天性好动的他简直被那些厚厚的
机械课本、理论资料、设计图纸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开始渐渐发觉了兴趣和专业之
间的距离。大学四年,他反复自问:难道这就是我一辈子要干的事吗?
    到了大四上学期,大家都开始为毕业以后找工作的事情做准备了,他却总是懒
懒地提不起精神来,因为他不知道凭自己现在所学的一点宇航皮毛、纸上谈兵的东
西出了校门到底能干什么?不如考研究生,给自己一个缓冲的三年时间考虑好未来
的方向。他思之再三,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办法,但一想到还要再过三年这样的生活
不由得又感到有些灰心丧气。就是在这种不进不退的尴尬心态下,余立伟开始准备
考研。不过和那些一门心思考研的同学不一样。他一向都不是那种为了应付考试没
日没夜苦读的人,他就这样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情有一搭没一搭地复习着。
    一天下千,宿舍里的人都去上选修课了,那是一门特别沉闷的理论课,余立伟
不想去,就躺在寝室里睡了个午觉。醒过来之后,他一看表,正是学校浴室平时开
放的时间,他想干脆洗个澡吧。想着,就从床上跳了下来,收拾完东西,随手从同
学桌上拿了张旧报纸把拖鞋一包,奔浴室去了。到浴室门口一看,恰巧那天锅炉坏
了,整修不开。余立伟当时觉得特委屈:怎么连个破浴室都欺负我?偏偏挑我来这
会儿不开。这都是什么事儿啊!一路上咕咕爆嚷抱怨着回寝室去了。到了寝室,火
还降不下来,书也看不进去,想找人说说话,寝室里又空无一人。当时他觉得特别
百无聊赖,一时种种不如意都浮上了心头,尤其是想到渺渺茫茫的前途时,他更是
感到郁闷。他在寝室里像困兽般转来转去转了好一会后,心情还是难以平静。他把
皮鞋一脱一扔,换上拖鞋,又在床上躺下来了,闲来无事,顺手把那张包拖鞋的旧
报纸拿起来看了看。没想到这一看,就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在报纸的右下角,登着一块巴掌大小的广告,内容是关于中国成立第一个MBA学
习班的。上面写着上海某某高校新办一个MBA学习班,聘请国外MBA教授上课,毕业
颁发硕士学位证书等等。下面还附了一段关于MBA这一名词的解释:这个词是什么意
思,主要学些什么课程,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如何、有哪些著名学校……
    这是余立伟第一次听说MBA这词儿,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一下子就被这条广告给抓
住了。虽然当时他还不是很明确所谓的工商管理到底要学些什么,学了又有什么用。
但年轻的他觉得由外国老师执教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条件,哪怕这个专业没什么用,
至少外语水平总提高了吧。而且他隐隐直觉这个对谁来说都很新鲜的东西将来说不
定会很管用。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他太迫切地想离开这所学校,换一种生活方式了。
一开始报名的念头冒出来时,他自己都吓了一跳,凭这么一条偶然看到的广告就决
定自己的前程,未兔也轻率了吧?但他盯着那块豆腐干广告看了半天,越琢磨越觉
得可行,他突然心一横,“呼啦”一下从床上跳了下来,决定马上写信去报名。那
天恰好是报名截止前的最后一天。
    人生有时就是这么充满了偶然性,如果那天余立伟没有逃课、如果那天他没拿
那张报纸包拖鞋、如果那天浴室没有关门、如果那天回寝室后他睡着了没看报纸、
如果他晚一天看到这条广告……有太多的如果都有可能就此改变他的人生,然而一
切就是这么巧合。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无数次偶然的机会,是擦肩而过还是牢牢
把握,真正的决定时间也许只在一瞬间。虽然余立伟把这一切都说得轻松简单,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