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

第3部分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第3部分

小说: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窝!”美国再好,不是自己的家。我最
初产生去美国的想法,就是想学到尖端的先进的知识回国,武装自己,武装社会。
真是只有出过国的人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爱国!我这不是在唱高调,真的,我现在明
白邓小平、鲁迅他们那些人在国外的感受了。听到别人谈论中国的落后,先是感到
耻辱,又恨中国不争气,接着就很想为祖国干点事。中国要强大,必须提高科学生
产力。我在美国这三年,是学本事的三年,没有一天不感到自己在成长。三年,多
苦,多累,都熬过来了,什么都尝过了,该回去了。
    我回国后在深圳休养生息了大半年;也小打小闹做点事。一直在想有什么是可
以长期做下去的呢?
    那时候互联网在中国还很新鲜,我和一个以前的朋友搞了一个公司,专门为企
业设计网页,很快越做越大,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但是你们知道,设计这个东西
是非常麻烦的,接一个单就得有那么多时间和人去做,还有售后服务;一会儿地址
要改了,一会儿经理名字要换了,多一个客户你就得多一个人去做,投入和产出老
是成正比的增长。我想这样不行啊,这样怎么做?

                        美商网的创意源于广交会

      你参加过广交会吗,看到会上各商家此起彼伏吆喝不止的热闹场面有什么想
法?我当时想如果把这一套搬到网上,让中国的各企业在网上展示自己的产品,促
成国际上的交易,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以前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大大到超市购物,看中了一个竹制的书架,是
中国四川一个小镇上制造的,再看价格,把我们吓了一跳,竟然比国内高出十倍之
多!也难怪,中国中小型企业要做出日贸易,必须通过层层关系,多次转手后,商
品才能最终进入美国市场。而电子商务则可以避免这些环节,使卖家和买家亘接在
网上接触,进行业务洽谈。
    在互联网上做生意在美国大公司中早已流行,在中国则还很新。
    我做投资市场分析已经很久,对中美的两地市场动向都十分了解。办这样一个
网站应该不会很难。当时还没有B to B 的概念,我们就把我们要做的这件事取了一
个名字叫做互联网经济。在97年底,酝酿了大半年的美国商务网(简称“美商网”)
出台了。它的创意应该说来源于广交会的启发。一个专门为中国企业提供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服务的B to B 网站。
      美商网是全球首家唯一只做跨国B to B生意的公司。截至2000年9月止,
美商网拥有了4万家国内客户和1万多家海外采购客户;为中国企业提供从贸易交
流、洽谈成支持B行、仓储、运输。质量认证 信用调查等一条龙进出口贸易服务,
成功地把2800多家中国企业产品销往海外,实现网上贸易成交额6000万美
元。

    他用100万美金买了三分之一的股份,我乐疯了

    在美商网成立初期,大家都有创业者极大的热忱与耐心,一个客户一个客户来
做,但规模始终做不大。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想把这块蛋糕做大,就要融资。
    我又回了美国,华尔街那些风险投资人都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写那些报
告对我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炒起来,跑了一圈一家也没
融到。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两个月发不出工资,我只好回家找老婆要钱拿出来垫上,
老婆说怎么忙了半天没挣到钱还从家往外拿;想想也觉得挺对不起家里的,看你一
个大男人天天在外面忙,没往家里抱钱回去还要拿家里的钱去发工资。真没出息。
    第一次融资是美国一个老头;跟我也是老关系了。要我将公司估个价,我壮着
胆子说了个300万美金。他说好呀,就用  100万买了三分之一的股份,我乐
疯了,以为检了个大便宜。后来才知道自己卖得实在是太便宜了!象美商网这样的
在那时估个千把万没问题。
    后来中华网总裁叶克永找过我,他的公司马上要上市,想收购美商网。我当时
就觉得应该把公司卖给他,但其他两个美国合作伙伴死活不肯,什么预期价值还很
高啦,什么要自己上市啦;我只好作罢。后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价飙升到
100多,掀起了中国概念的狂潮,我后悔得不得了,心想以后做生意这事儿,还
得自己决定,不能听美国人的。
    但中华网上市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世界上的各家大公司见中国的网络公司
一上市这么红火,于是纷纷找上门来,要给我们投资。包括花旗银行、摩托罗拉、
斯坦利、美国第一数据集回公司(First Date Group) 、日本款银、华润集团和美国
前总统布什基金会等等。总共的投资额达4300多万美金。这样,美商网一跃成
为B to B同站中的龙头老大。

                            不要钱还会惹来官司

    说起来还好笑,当初是拼命敲门没人理你,后来是个个争着给你钱,不要还不
行。
    之前我到美国融资的时候见了一个好莱坞的公司,和他老板谈得还好,他愿意
拔两百万,说好在一个月内把钱汇到我的帐户,一个月后钱也没到,我以为他不融
了。这事后来也就忘了。后来形势好转,各家公司争着找上问来没钱的时候,有一
天,我们财务告诉我帐上多了两百万美金,我让她去查查出处;说是好莱坞的,我
才想起还有这么一回事,我让财务把它退了回去。过几天钱又来了,找们又再退回
去。结果过不多久我收到了一张律师函,要告我。我头一回听说不要钱还会惹来官
司的!要打就打咯,那一阵每天半夜三点钟我就把电话打开,美国、香港和深圳几
个地方就开始吵,听那些律师吵架,搞笑得很。花了几十万美金打这场官司,最后
双方庭外和解了。
    资金融回来后,大家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公司搞上市。本来已经一切都安排
就绪,计划2000年9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没想到互联网经济却走向了冬天。2
000年6月起,纳斯达克股票狂跌,特别是中国概念,一泻千里,这个时候上,
等于自杀。风险投资认为放弃这次机会,还可以在私募市场上有机会,于是就决定
不上了。 

                            我希望女儿嫁出去

    我作为企业的创始人,从经营这个企业的角度;要为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是
想从销售中盈利。何况创办美商同的初衷,是要帮助中国企业扩大出口,并从中赚
钱。这样既能赚到钱,又能为中国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做点贡献。但风险基金不这么
想。公司能上市时是希望上市后股票能套现,不能上市了就想尽快把公司卖掉,卖
个好价钱。经营者是想追求长期的发展,而风险基金只希望在短期内盈利。
    既然大家有了矛盾,并且这个矛盾无法调和;我选择了离开。
    我想请一个更好的经营者来经营这家公司。找新的国际级管理人才代替我。本
来这是件很理智的事情,但后来却闹得不愉快。女儿长大了当然要嫁人,你尽管感
情上不愿意,还得帮她找女婿;如果你找了个女婿他反倒后来把你赶出来了,那你
内心就更难受了。我离开美商同的心志跟嫁女儿的心态是一样的。对女儿的爱使我
对她几乎难以割舍,但这又是必须承受的,除非想女儿嫁不出去。
    我和新浪的王志东有点不同,王志东是想做百年老店的,但我不是,我希望女
儿嫁出去。    我所不满意的是美商同的裁员方式。从原有的600多人裁减到不
足100人。很多老职员都是当年跟我一起打江山的兄弟,照样是48小时之内离
开,问锁换掉,电子邮件关闭,刹那间全没有了。包括我,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如
此。也许这是国际大公司的惯例,但在中国,我认为这种做法大简单了,不符合中
国国情。我受不了。    企业中应该包含两种资产。一种是有形资产,即投入的资
金。另一种是无形资产,包括客户、人才、品牌等。有形资产固然很重要,无形资
产也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认为企业应该要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员
工负责。
    辞去美商网总裁后,我还是它的第二大股东、中国区的董事长、全球董事,但
与日常的运营管理已经没有瓜葛了。

                            人生就是体验

    可能找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职业经理人,以前在美商网的时候也有人说过
我太感情用事。离开了美商网,我又跟人合伙创办了商振网。美商网不做的事我做,
美商网不要的人我要。商振网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中国出口型企业。
    个体创业时期所利用的资源有限,除了头脑里的一些想法和浑身的干劲以外,
没有其他的资源可以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创业人应该是想尽一切办法,
调用所有可以找到的资源,包括通过匕市和卖出的方式尽快融到资金。这种做法,
我个人不认为是一种投机行为,是经营手段高超的表现。至于说在经营当中,有没
有投机行为?我觉得,任何企业都需要做一些市场宣传,酒好还怕巷子深,也不能
认为这种宣传是投机行为。有人觉得公司,尤其是网络公司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上
市,这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上市本身我并不认为是一种投机。
    糊里糊涂做人是我的生活观,不是工作观,如果工作上难得糊涂,不把自己的
公司当一回事,就麻烦了。为什么在生活上要让自己尽量放低姿态呢?一个朋友跟
我说,你现在离开美商网,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怎么调整你自己。我说好象不是这个
问题,我从来就没有怎么把自己当人,或者太当人,为什么有这种生活观呢?实际
上跟美国的生活阅历有关。我见了一些美国著名的,或者是比较富有的成功人士,
我发现他们在事业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是返理归真。回来以后,我最受不了
的就是那种在国内稍微有点钱,觉得自己整个的说话、与朋友相处、与同事相处都
是居高临下、肤浅的做法,我深恶痛绝。
    我觉得一个企业的文化,往往是创始人性格的体现。比如说微软,是一个比较
锋芒毕露的公司,这实际上是比尔盖茨的性格。比如说甲骨文,给大家的形象和在
市场开拓时的做法和策略,往往是桀骛不驯的做法,公开在自己的广告上,直接攻
击他的竞争对手,在美国是非常少的做法。如果看他的网站,他可能认为ARRBA一年
以后都不存在了。IBM的做法是比较稳健的。个人的生活观、价值观会体现在公司模
式上。
      我还是认为电子商务在中国是有发展前途的。特别是中国人世以后,随着国
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渐渐接轨。中国人对新事物追求的速度很快。我对电子商务的
前景充满信心。商振网走上轨道以后还是需要融资,现在互联网的资金当然不象以
前那么好融了,但我已经融到了。当然这次会吸收很多上次的经验。从做企业的角
度融战略基金和行业基金的资金好一点,对风险基金要慎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