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农夫发现芦苇地里的芦花纷纷扬扬,他不禁疑惑,既没有人又没有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呢?他觉得芦苇中有野兽在活动。这么一想,农夫立马起了身,提高了警惕,向苇丛中张望,好一会才看清楚原来是一只老虎。那只老虎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蹦蹦跳跳的,看上去兴奋异常。
“老虎为什么会这么撒欢呢?农夫一想,老虎肯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因为它得意得忘了形,完全没有注意周围是否有危险,所以才会屡次在芦苇丛中跳起,将自己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拿起了土铳,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再一次跃起时,放了一铳,老虎立刻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叫声,倒了下去。
“农夫走过去一看,老虎的前胸已经血肉模糊,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你想想看,老虎在捕到獐子的时候会是多么高兴,但是它却没有料到自己会被铳射杀,真是乐极生悲。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应该谨慎从事,千万别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至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埋下灾祸的隐患。
“说实话,对于你目前的状况,我总体还是满意的,年轻有为,事业有成。然而,这也正是我一直放心不下的。
“一个人在创业初期,更多的是警备,总是思前想后、寻找出路、事事谨慎,总是害怕跌跤、害怕挨饿、担心失败,虽然不能有很大的成就,但也不至于产生大的过失。随着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小的成就,人就容易得意忘形,就开始享受。一旦日子过得安逸了,人就会失去斗志,就会暴露出许多不足,就会被别人抓住弱点,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事业就会付之东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家庭风水(3)
“要成就大事业,必须学会自我控制,既要控制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感情,还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想归想,能不能做到,就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了。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能无往不胜,许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不为而为,不争而争就是这个道理。”
老师笑了笑,看着舒童:“还记得吗?这在易经里面也有一卦,叫什么来着?”
舒童马上接上了:“老师,这与易经的第十四卦大有卦很是接近,大有卦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还记得象辞吗?”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老师把卦辞说完后,看着舒童说,“你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机遇,当然在商言商,就应该抓住,而且应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使利润最大化,这是合乎常理的。但往往利润越大的地方竞争越激烈,甚至会出现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自古就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古训,所以,只能智取,还得迂回接触,你才有可能成功。当你取得了成功之后,千万别得意忘形,一定要懂得回报社会,多行善事。”
“谢谢老师的教诲,学生明白了,得知我命,失之我命,我会努力去争取。”舒童明白老师是希望他避开锋芒,柔得尊位,只有那样才会出现“大中而上下应之”的喜人局面。
“你可以从整块地的规划和方案上着手,在考虑企业利益的同时,兼顾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分忧,别把心思都放在提升地本身的价值上。这样你就能胜出一筹,这是你自己可以主观控制的。当然,在中国这个国度,关系还是要走的,我也帮你想想办法。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帮你多取得一些参与竞争的机会。”
“谢谢老师,学生会好好把握的。您老要多保重身体,我忙完了这阵子再来看您。”
“舒童,切记,无论经商还是从政,我都希望你别丢了风水和易经,好好地研究它,对你的事业和人生都会有帮助。我还等着你将它们发扬光大呢。”
“我一直是用易经指导自己的行为,只是很多问题理解得还不够透。”
回到洪都市的第五天,季老就来了电话,告诉他有一个师兄在建设部,正好过些日子要去洪都市。到时候,师兄会把他引见给市政府的相关领导,为他争取平等竞争的机会,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他的实力。
舒童感激不已,连声称谢。
就这样,事情在建设部的师兄李涛来洪都市后办成了,当然,他的规划方案及自身实力起了决定性作用。
尽管舒童不喜欢官场上的那一套,但是他也绝不迂腐,人情世故还是懂得的,毕竟在商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
他知道师兄不会惦记他什么,但是他也不能装糊涂。否则,别人会觉得你是一条白眼狼,不懂得知恩图报,这条路就会被截断。
那次舒童花了很大的心思,毕竟中国是一个人情关系根深蒂固的社会,谁都不是圣人,上到领导干部,下到平民百姓,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表示,既在情理之中,又合理合法,能够让人觉得自然,无法拒绝,所以送礼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既要看对象,还要了解对象;既要做到不是刻意,又能表达到意思。这个意思,就有一个性价比的问题了。礼太重了,别人不敢接受,所谓无功不受禄;太轻了不对等,对方会觉得你在藐视他的作用;太俗了,是小瞧他,没品位;太雅了,有些人又不懂得它的价值。 。。
第九章 家庭风水(4)
舒童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因人而异,合情合理,情理兼顾,做活做细。
他想起了自己的一个远方亲戚,舒君。论辈分,舒童应该叫他爷爷,但由于他的年龄和舒童的父亲差不多大,舒童一直叫他伯伯。
舒君从小就热爱书法,几乎达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练习,舒君如今已是闻名全国的大书法家。如果能求到一幅他老人家的墨宝送给在建设部工作的师兄,那可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礼物了。
说办就办,第二天,舒童就登门拜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伯伯。当然是以看望的名义切入,然后求得了舒君的两幅字,分别是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和李白的“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舒童非常满意,和李涛联系后,第二天就飞往了北京。
那是舒童第一次上门拜访师兄李涛,给他开门的是李涛的妻子刘洋。
这位副部长的妻子,给人的感觉很是随和,没有一般官太太的专横跋扈、傲慢无礼。细心的舒童却发现刘洋的脸色不是很好,没有富贵人家太太的富态,尽管很有气质,但不精神。
舒童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只是很客气地叫了声嫂子好,便随着李涛进了他的书房。舒童把自己带来的两幅字拿出来,对李涛说:“听说李部长很喜欢字画,我特意回老家向我的伯伯求了两幅字,希望李部长能喜欢。”
李涛是个名副其实的书法迷,他赶紧打开一看,是著名书法家舒君的字,想到舒童也姓舒,也就没怀疑,很高兴地接受了。
那次他们谈了些什么,舒童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他只记记得临告辞时,李涛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舒童觉得李涛有话要说,便试探性地问了一句:“李部长是不是遇到什么为难事了?有用的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千万别客气。”
李涛叹了口气,说:“我虽然官居高位,最近却被一件事所困扰,我从不相信迷信,但自从去年搬进部长楼以后,做事一直不太顺利,心里也一直不踏实。我曾听季老说过,你精通风水易经,我想请你帮我看看我家的风水。”李涛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没问题,在看风水之前,我想更正一点,风水不是迷信,而是一门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身体密切相关。”舒童定定地看着李涛,他觉得李涛对风水是持怀疑态度的,或者说是将信将疑的。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打消李涛的疑虑,亮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一谈到风水,舒童就变得格外自信,他不紧不慢地说:“如果我说得对,李部长您就听,说得不对,您以后就别再信风水了,如何?”
“哈哈,我不是那个意思,你但说不妨,但说无妨。”
李涛也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尽管从内心来讲,他是不相信风水的,可很多事情的发生是没有来由的,自己和妻子最近的状况让他有种病急乱投医的茫然。
反正舒童也不是外人,让他看看也无碍,何况自己对风水一说,一直都很好奇,今天正好可以体验一下风水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多么神奇。
舒童认真地察看了各个房间,又到阳台看了看房子周边的环境。
之后他坐了下来,喝了口茶,说:“李部长,你最近是不是经常失眠,感觉到身体疲乏,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而且记忆力也有所减退,还有便秘现象,视力也下降了,情绪很不稳定,易躁易怒?”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家庭风水(5)
舒童的话一出口,李涛的眼球差点没掉下来,他半天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等舒童说完之后,他站起来双手紧紧握着舒童的手,激动地说:“神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可从来没对谁谈起过。我已经被失眠折磨了差不多一年了。你说得很对,这些现象是我搬进这房子之后才出现的。”他赶忙打开书房门,把妻子刘洋叫了进来,让她一起来听听。
舒童呵呵一笑:“李部长,没有任何人告诉我这些,也不需要谁告诉我,我是根据风水学的原理判断的,你现在对风水的认识是否有了一些改变呢?”
“我倒要听听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李涛看了一眼妻子。
“神了,风水什么都能知道呀?”刘洋也觉得很新鲜。
“看来您还是不信,呵呵,没关系,待我分析完,你就会知道风水与建筑物、家居以及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密切的关系。
“其实风水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的文化特性就在于,注意到了大地山川对人的客观效应,注意到了利用阳光、气流、地势、色彩、房屋造型、室内装饰格局和布置等等,自然的、人为的因素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我们只有了解这些,才能使之更为适合人的身心保养与健康需要。它甚至还注意到了复杂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心理的恐惧情感,所以我们就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风水知识。”
“哈哈,还真的给我上风水课了?这些都是理论吧?还是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李涛觉得这些还不能让他信服。
“好的,我首先把风水的基本内核告诉您吧。其实太简单了,就是一个 ‘气’ 字。所谓气,是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气,又分为阴气和阳气,阴阳两气相结合,又生成五行,金、木、水、火、土,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五行之气。如果将气进一步推演的话,就有了六气。这六气,指的是自然变化的六种现象,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六种现象分别是,阴、阳、风、雨、晦、明。还有一说是,燥、暑、风、湿、寒、火。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现象。我们如果用这些现象来解释风水你就会觉得非但不是迷信,还十分科学。”
舒童索性拿起一支笔和一张纸,边写边说,“我和您说说,这‘气’与人的关系,你就更清楚了。不知道你是否看过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