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我为死囚写遗书 >

第35部分

我为死囚写遗书-第35部分

小说: 我为死囚写遗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小到大,田林还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工厂:那些用红砖在半山腰砌成的围墙仿佛像万里长城一样从这个山头骑到那个山头,围墙里一幢接一幢的厂房像排队一样排列开去。在城里,抑或说在当今社会,占地面积如此之大的工厂,得花多少钱才能办到?奇怪的是,在宽广的厂区内,除了丛深的杂草和起起落落的鸟儿,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 
  申老板是这样给田林解释的:我们国家在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特殊的三线建设时期。在该特定的时期内,沿海和大都市的军工企业尽量往中、西部地区迁移,大多数的军工厂都以后人不可思议的不计任何成本地迁往荒凉、偏僻的群山之中,当时,有一句很流行的政治口号,叫作“备战、备荒、为人民”。为了保密,当年,这些特殊的工厂是没有厂名的,全部是以××号信箱作为代号,工厂内部的分支机构则叫作××信箱×号 分箱。   
  安得广厦:层层“转”运(5)   
  申老板说:“像这片兵工厂——对了,应该叫信箱,从建厂到现在,一天生产都没真正搞过。历史遗留问题啊!” 
  按申老板的说法:因这片可以建成一座小城镇的厂区属于军队,中央决定将这里改造成一座特殊的小城,不仅小城特殊,将来小城镇的居民也很特殊,中国西部那些生活在核试验场周围的居民,将部分地迁移到这里。 
  “小兄弟,”申老板一只手搭到田林的肩上,另一只手做着早先那个平行划半圆的动作,“先将这些厂房炸掉,然后再新建居民楼。你想想看,工程量有多大?一张一张的钞票该铺多远?” 
  田林闭上眼睛想了一下,似乎一座灯火辉煌的小城就在眼前。天哪,申老板的手里有一座小城的发包工程。他睁开眼,一把捧住申老板的手,兴奋起来:“申大哥,你当……兰姐当……我又当……”他猛然想起先前申老板说的信箱捡钱的话,于是问道,“我们该如何捡这些钱?” 
  申老板望着田林,说道:“小兄弟,我说过要报答你的,”顿了顿,“我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你只管在这些信箱里捡钱吧。” 
  3 信箱“转”运 
  若干年前,这本书的作者欢镜听曾经是一家建筑公司较为优秀的民用建筑预(结)算技术员。大凡建筑行业里面的人都明白,懂预(结)算就会施工(俗称包工头),而许多包工头却不懂预(结)算。外行的结果,类同于银行行长不认识美元或英镑。因为有了一点小小的本事,便有许多包工头主动找上门来请我替他们施工;又因为我对许多包工头的印象太恶劣,所以,在施工了几幢房屋后,便退避三舍,对包工头们敬而远之起来,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一个连美元、英镑都分不清的人,为什么会当上外资银行的行长? 
  ——以上这段题外话,算是对本篇故事上文与下文的补充。 
  1994年7月上旬的一天,一辆接一辆各种档次的小汽车首尾相连地奔驰在沉寂了许多年的那条山区水泥公路上,近百家本地和外地的建筑公司的负责人怀抱着资料袋兴奋地钻进××号信箱大门。 
  他们都是奔着年纪轻轻、刚刑满释放不久的田林来的——准确地说:是田林的一个电话就将他们召唤进了信箱。 
  前文说过,关于田林坐牢“坐”到财神爷、手里有许多转包工程的传闻早已被众多等米下锅的包工头们传来传去,炒得神秘起来。当然,他们感到神秘的并非是田林,包工头们从头至脚就没有真正瞧上过这位“小崽儿”,不过是借他这架梯子攀上那位身份不仅复杂而且特殊的申大老板而已。问题在于,重情重义的申老板摆明了架子要报答“小崽儿”田林,提携他一把,因此,无论众多的包工头们愿意与否,工程却只能从田林手中转包出来,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同样地,按建筑行业里彼此心照不宣的行规,双方一旦达成交易,在正式履行合约前,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信息费是提前用现金支付的。 
  “工程吹风会”是在一幢三楼一底的办公室里进行的,该办公室原是“信箱”的办公楼,现在则成了“中国三线建设投资发展公司巴蜀移民新村工程项目指挥部”办公所在地。 
  这一天,似乎天空上的阳光都显得格外特殊。当那些各色包工头们的小车一排排地停到办公楼前的广场上时,他们既惊喜又忐忑地受到了军人礼遇:每一辆小车刚一停下来,便有一位“准军人”立刻迎上前,先给他们立正、敬礼,然后动作快速地打开车门,将激动不安的包工头们引进会议室。为什么说这些人是“准军人”呢?他们虽然做着军人的动作,但服装却是没有任何标志的军服。 
  其中一位包工头卷起一只手掌对紧贴在身边的女秘书谐谑地说道:“格老子,当了一回首长。” 
  就在这天上午,挤满会议室的包工头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身份很特殊、很复杂的申大老板。 
  今天的申大老板与女秘书兰小姐同样的一身“准军人”装束,显得干净利索。在经过一阵必不可少的客套程序后,兰小姐将几位穿着中山服的北京客人领到主席台上就座,每一位北京客人面前都立着一块使众多的包工头们眼球发热的××部、××委的小牌子。不仅如此,使包工头们眼睛发红的是,年纪轻轻的田林也居然奇迹般地像一根嫩笋子一样插到一丛老竹林中。   
  安得广厦:层层“转”运(6)   
  望着埋头坐在主席台末尾的田林,包工头在一阵窃窃私语后,马上联想到“牢中结缘”的传说,似乎终于找到了他坐主席台的理由。 
  “狗日的,”其中一位包工头悄悄地对另一位包工头说,“该他龟儿子发大财。” 
  如同我们参加的绝大多数会议一样,在申老板的主持下,会议严格地按照主席台上就座的“嘉宾”级别高低进行着先后次序的发言。每位“嘉宾”的发言看似散漫,却无不围绕着“移民新村”这个中心转来转去。 
  其中,只有一位年近六旬的北京客人在发言时,一不小心泄漏了军机,他一只手指着申老板,另一只手指着窗外大片的厂房,动情地说道:“当年,我给他的父亲当警卫员时,这个厂址是老首长亲自选定的呀。”他一脸的皱纹似乎都在痛苦地颤动着,“没想到,父亲当初造厂房,儿子今朝炸厂房。我心痛啊!” 
  另一位北京客人接口道:“话不能这样子讲,老首长当初造厂房,是正确的;儿子今天炸厂房,也是正确的,都是服从国家的需要嘛。何况,儿子还要负责兴建一座新城,几十亿的资金从他手中流过。我高兴啊!” 
  直到这时,包工头们不仅明白了这里将新崛起一座移民新村,将增添若干来自中国西部核试验基地周围的兄弟姐妹,他们还若隐若现地窥视到了申老板的背景。 
  然而,拥有如此背景的申老板怎么会关押进地方上的小小看守所?这个问号刚一冒出来,答案立刻就有了:正因为小小看守所不了解情况,才有了田林在狱中的英雄举动和通风报信,也就有了出狱后的申老板的报恩故事。 
  临近中午,一辆豪华大巴驶到办公楼前,兰小姐将北京客人们一一扶上车去。 
  他们要回北京去了。 
  临分手时,那位给老首长做过警卫员的老头当着众多包工头的面毫不留情地“训”着申老板:“移民新村如果没有搞好,我饶不了你。” 
  “是是是,我一定搞好,一定搞好。”申老板双手捧起那位老头的手,却将脸调向满屋子的包工头们,大声问道,“弟兄们,移民新村能不能搞好,就看你们的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建设好移民新村?” 
  在一瞬间的迟疑后,平时万众万条心的包工头们这一次居然异口同声地答道:“有信心。” 
  许多包工头还想吼出一句心里话:转包点工程给我做。 
  送走北京客人后,兰小姐指挥着几个“准军人”抬来了几大箩筐白面馒头。 
  申老板对大家解释道:“我从小在军营里长大,艰苦惯了。我现在虽然掌握着几十亿建设资金,但那是国家的钱,用于建设移民新村的。请大家谅解,我今天中午只能请大家吃馒头。下午,我们坐下来谈具体的合作事宜。”接着,他将田林拉到身边,“这位小兄弟对我有恩,今后,请大家多帮助一下他。” 
  当天下午,申老板将兴建移民新村的各类手续一一地展现在众多包工头面前。 
  事情发展到后来,是年轻的田林做梦都想不到的:他居然成为六十多位包工头的特邀顾问,也就是说,从他手里意向性地转包了六十多项工程出去。什么叫意向性工程呢?某项工程在谈妥以后、签合同之前,包工头按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行规”交信息费。 
  田林代替申老板从这些包工头手里分别提取了三至六万元不等的现金。 
  每一次将钱交到申老板手里,申老板就会从里面抽出几张钞票拍到他手里,说道:“我先前给你说过,到时候,你只管在信箱里捡钱。” 
  他们从信箱里捡了六十多位包工头的近三百万元钱。 
  4 望乡台“转”运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发现,田林还会沉浸在成功人士的光环里,继续着他六十多位包工头的“顾问”生涯。 
  1994年8月下旬的某个周末,田林在几位兄弟伙的陪同下,包租一辆小车前往江津四面山风景区游玩。四面山风景区地处江津市与贵州省的温水县交界处。在四面山望乡台瀑布前,田林偶然发现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非常眼熟。他不是给申老板的父亲当过警卫员的那位北京客人吗?这个意外的发现使田林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在一个拐角处,隐身在岩石后面的田林突然间出现在那位老头面前,没等对方反应过来,一把牛角尖刀便抵到他肚子上。田林聪明地问道:“知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   
  安得广厦:层层“转”运(7)   
  “知道,知道,”那位老头毫不犹豫地说道,“你是田家娃儿,你叫田林。” 
  田林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顾问”生涯,不过是一场阴谋的游戏而已。 
  想到申老板经自己的手收受的近三百万元“信息费”,他顿时有一种要昏迷过去的感觉。 
  看到满头冷汗的田林,那位老头反过来安慰他:“田兄弟,胆大漂洋过海,现今这个社会,做正经生意还不够交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只有想歪点子整歪人,才有油水。你仔细想想,那些送钱给你的包工头,哪个不是黑心黑肠地搞黑钱?” 
  田林还没想到包工头们搞黑钱的地步去,他预感到自己已经大祸临头了:六十多位包工头并非每一位都愿意吃这样的哑巴亏,买一条像他这样的人命根本不用花三至六万元钱的。 
  田林真正害怕的是哪一天突然从人间蒸发掉。 
  他双眼直勾勾地望着老头,问道:“那些到后来发现被骗的包工头们肯定饶不了我的,就算他们饶了我,申大哥也不会放过我。你们是不是还有一套杀人灭口的计划?” 
  那位老头望了望轰轰作响的望乡台瀑布,想了想,没回答田林的问话。许久,他才轻轻地说了一句:“田兄弟,反正你还年轻,消失几年再回重庆也好。” 
  胆战心惊的田林立刻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