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矣。若如宋襄公一般,皆讲仁义道德,又岂能成大事乎?今每观人言如此,吾心甚忧之。须知史评一人,当以其功为先,而后计个人之德。岂能以个人德行之浅而谬论之?况备之德行,“三代之下,无出其右”矣!后明之谬尊素曰:“昔之读史者。每致撼于昭烈未竞其业,武侯未尽其用。不知昭烈以赤手起家,实与高祖同。当时与高祖为敌者,不过一项羽徒勇之夫耳,且有留侯、邓侯、淮阴诸人为之助。若昭烈,止武侯一人,而曹瞒又岂项羽之匹乎?
五
或曰:“备之成帝业,文仗孔明,武奈关、张,其己之能实不足具。”吾以为:“不然!此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备“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便是用兵之道,也必有其能。余试以以下之事论之:
昔其于许昌之际,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日,谓玄德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而孙权亦曰:“非豫州莫与当曹操者。”何其言之不谋而相合与?盖天下惟英雄能识英雄。不待识之与鼎足之时,而早识之与孤穷之日。何也?君子读文至此,当有此见地也。或曰:“备之为人,常泣之而未显男子之色,非丈夫所为也!”吾以为:“不然!备之泣,为真泣乎?为假泣乎?夫其以主公之尊而感臣下之行,流涕泣之,臣下敢不一死以报其万一乎?”为天下计者不顾家。玄德前败于吕布,遂弃妻小而不顾;后败于曹操,又弃妻小而不顾。与高祖委吕后于项羽,正复相同。彼袁绍室家情重,恋恋小儿,岂得为成大事之人?
观备之伐孙权,而知其必不赦糜芳。不以孙夫人之尚在而宽孙权,岂肯以糜夫人之既死而赦糜芳乎?而其既不赦糜芳,又何肯赦傅士仁?观其斩刘封之事,而知其必不以私废公也。观其托孤之语:“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其不以伐吴为重,终以伐魏为重。其以君才十倍曹丕而不言十倍孙权,盖以与汉为仇者曹魏,与吾为敌者曹氏,而非孙吴耳!
吾欲再论其用兵之能。虽其将兵之才不及曹操,然其早从军破贼,数有战功,除安喜尉,后从公孙拒袁,试守平原令。徐州助陶谦,北海救孔融,虽屡有败绩,然其能可现。操征乌桓,备向表进言袭许都。或曰:“操攻冀州之时,备不劝表袭许都。至操征乌桓之时,备乃劝表袭许都。”吾以为:“从冀州回救许都近,近则不可袭;从乌桓回救许都远,远则可袭,势不同也。”且有不救袁谭以示弱于前,操必轻表而不设备。趁其不备而袭之,此所谓“始如处女,后若脱兔”,真兵家之妙算也。刘表不用备言,失此机会,可胜叹哉?而以此观备之所算,何不叹其之能乎?
爱兵而不爱民,不可以为将;爱将而不爱民,不可以为君。故善将兵者,必能治兵,兼能治他人之兵者,于禁是也。善将将者,必能治将,兼能治他人之将,刘备是也。西取成都,玄德其不用壮之魏延,而善于用老之黄忠!何也?急于取川者,壮图大谋也,缓于取川者,老成之算也。魏延以壮而败,黄忠以老而胜。老成则急,壮图则凶。为将之道同然。将将者用兵之道,何独不然?观庞统之三策:一曰取成都;二曰取涪关;三曰回荆州。夫回荆州则是无策矣,不可谓之下策也。统之意本以袭杀刘璋于初迎之时为上计,而自葭萌关取涪关为下计。然杀刘璋而急取之,则人心不附,而附之也难;不杀刘璋而缓取之,则人心必可服,而享之也固。是故玄德曰:“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 其择自葭萌关取涪关之计者,乃其所以为上欤!玄德此见,当高于凤雏也!
或曰:“备之进位汉中王、登位大统未见献帝之明诏,乃篡逆所为。”吾以为:“不然!”备其初为左将军宜城亭侯,乃天子爵之者也。而后为汉中王,虽未见天子之诏,然其能讨国贼,又见上表于许都,大义昭然,炳若日月,虽自爵之而实与天子爵之无异也!况曹氏可王,而刘氏为何不可王乎?夫汉初高祖有禁:“非刘氏而王者,天下人共击之。”是故周、陈铲吕氏于后。君子由此可观备之为王而曹氏亦为王,错对于何?而后备之帝成都,乃行于曹丕篡汉之后,丕篡之而玄德继之,是献帝废而未废也。以刘继刘,续高、光之业而不坠其统,如尊祖一般,何患之有?
诚然,文中所论备之抱负、仁义、用人、权谋及其统治、军事之能无一不是为其封建政治服务的。民众长于封建社会,对其制度本身并不能否定。其仅仅幻想出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社会。而刘备在其以仁慈爱民的君主形象出现之时,就决定了其被民众、亦是统治者自身所推崇的优秀君王。然其与一般统治者无异,如唐明皇谓贵妃之所言:“情之所钟,于帝王家罕有”!
观备一生,“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虽有征吴之败,然其临危托孤孔明,“心神无贰,故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从斩张任看刘备的用人策略
俗话说“西蜀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西蜀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杀张任时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西蜀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
四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一度远离战火。刘璋虽然懦弱,却也能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依靠的是两群人,文的靠以法正、许靖为首的一班谋士贤臣;武的仗着张任、李严、严颜为首的一班武将。
对于刘备的入川,益州文武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文官以张松献地图为代表是热烈欢迎,刘皇叔的名望势力,雄才大略,对于有政治战略眼光的文人来说,更是“良木”,值得择而栖之。武将以张任为代表,从军人角度,只知道保家卫国,大摆“鸿门宴”强烈抵触刘备的入侵。
“攻城其次;攻心为上”,刘备进占西川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理应用怀柔政策安抚益州文武之心。大概是因为庞统之死的刺激,亦或是对于自己的“仁义”在西川没有取得他所期望的那种回应,刘备充满了复仇心理,当泠苞诈降再次被擒时,刘备气冲冲毫不犹豫地把他推出去斩首。可惜!泠苞的降而复叛确实理亏,他再次被绑入中军帐时脸上有惭愧之色,泠苞武功并不弱,可以和刘封、关平匹敌,如果刘备能给他一个机会,必定以死相报。同时也可以彰显刘皇叔的仁义,令人失望的是刘备没有这样的度量。
反而是粗暴好杀的张飞在捉住顽强抵抗的严颜时,没有去计较严颜的强硬态度以及让自己吃够苦头的旧帐,而是从大哥的西川大计考虑,好言相劝,终于使钢板一块,视死如归的严颜归降,留住了正在失去的益州武将的心,张飞入川进兵的速度因此超过了老谋深算的诸葛孔明,《三国志》中更是因此而称赞张飞有“国士之风”。只可惜严颜已经老迈,他的号召力和利用价值远不及张任。
《益部耆旧杂记》记载:“张任,蜀郡人,家世贫寒,少有胆量,有志节,仕州为从事。”张任是西川武将的首领,以忠勇而闻名,也是益州武将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他文武双全,白马银枪,弓刀石,马步箭无所不精,他的武艺和程普、于禁等在伯仲之间;且他兵书战策样样通晓。是一位不可多得帅才。《三国演义》中正是他的指挥部队在雒城外围设伏,巧妙利用地形将大军师凤雏庞统射死在落凤坡(史实中是有出入的)。而使刘备的大军进退两难,不得不向荆州紧急求援。涪城、雒城战役显示出了张任卓越,甚至超越身经百战、久历沙场的刘备的指挥才华和精湛的武艺。
经过增兵(其实《华阳国志》等资料显示,孔明方面军于建安十九年夏雒城攻破后才与刘备方面军会师于成都,并没有参与雒城攻城战。)后的刘备军在雁桥战役擒获了张任,张任厉声说,“老臣终不复事二主。”(和黄忠、严颜一样,)刘备还想劝说,而诸葛亮却阻止了刘备,命人把他推出去斩首,美其名曰“成其名节”。事后刘备后悔惋惜不已。是啊,这种所谓的“成其名节”并不能对刘备的霸业有太多补益。其实在张任问题上刘备完全有另一种更好的选择,暂时将张任收监,等到刘璋投降后还怕张任不降?当年老黄忠就是这么被招降的。在国家远远还没有统一的情况下,这样做既可以收买益州的人心,又可为西蜀保留了一员大将。
刘备为什么没有坚持劝说?张任很需要这样的名节吗?张任并非士族出身,恐怕是他被斩的另一重要原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三国时期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对于君主起用人才的影响。
我们能看得到这样做的后果,斩掉张任并没有使益州人很恐惧,起不到诸葛亮预想的那种吓阻作用,顽强的抵抗仍然在继续,有的人即使被迫投降后也不是心悦诚服,后来就有怀才不遇的彭漾竟然想出唆使马超谋反(未遂)这样明显带泄恨性质的事件,彭漾尽管一再表示忏悔,但仍然被处死。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再也看不到对于刘备“仁义”的歌颂了。只是因为后来发生了援兵马超部投降和另一位益州重量级人物李严的投降事件,才导致大批益州武将不假思索地倒戈,促成了西川的平定。
随着法正、严颜等得宠益州旧臣的病故,西蜀政权的任人唯亲,等级森严,派系斗争,山头主义的现象愈演愈烈。一朝天子一朝臣,翻开《三国志?蜀书》,除刘氏家族外,立传者有59人,其中刘备荆州嫡系派的有近40人,原益州本土系的只有19人。而在这19人中,所授予的官位也不过是一般的郡守、将军和谏议大夫等职务,没有几个人进入了西蜀的最高决策层,因而也不会有人去代表益州本土系的利益来说话。占其地而不用其人,西蜀的江山怎么可能稳固?在荆州嫡系派当权后,原西川文武和刘氏政权的离心离德更加凸显。
因此我们看看在战局或形势不利时,益州本土系的将领的表现和遭遇:
巴西阆中名士周群因为言语冒犯刘备,被刘备借故杀死。
因关羽被杀负有救援不力责任的孟达,害怕刘备的报复和部将申氏昆仲将上庸献给曹魏;夷陵战役中,刘宁、杜路投降东吴,倍受器重的黄权尽管有妻室在西川也选择投降曹魏;刘备尸骨未寒,南中西川旧将雍恺、高定就勾结孟获叛乱;西蜀在面对北面强大的曹魏进攻的同时,还不得不抽调兵力来安定自己的后方,并有数名重要将领死于平叛;后主刘禅与蜀中旧臣都乡侯刘琰的妻子胡氏有染,这种羞辱大臣的事一时闹得满城风雨;李严是西蜀后期的五虎将之一,武功略逊色于魏延,因为和诸葛亮不和,他从来就没有真正被重任过,最后在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扯谎被诸葛亮贬为庶民。
蒋舒向兵力并不占优的邓艾投降。
曹魏大将邓艾率军兵临成都,西川本土系唯一一个高官实权派谯周力主投降,后主听从,蜀汉灭亡。
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更是西蜀后期人才策略的一个致命伤。为了使刘禅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刘备不惜借关羽事件斩杀战功彪炳的干儿子悍将刘封;外来的”和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