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天下:南明痛史(全文)-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明成祖朱棣是以藩王身份反叛得天下,故而明朝制度对藩王防备极严。依照明朝规制,藩王尽可在王府内恣意享乐、醉生梦死,惟独不能兴兵拥将离开藩属。即使朱聿键动机纯粹,仍使当时在位的崇祯帝大怒,派锦衣卫把这位唐王关进凤阳皇室监狱。
再牛逼的王爷,只要变成了“罪宗”,也只能认倒霉。由于掌狱太监索贿不成,就往死里整这位唐王朱聿键。幸亏他从前有多年坐牢的“经验”,熬了七年,终于能保住性命。
崇祯十六年,明朝的凤阳巡抚路振飞到当地巡视,前往监狱拜见这位有名的王爷。唐王当时已经被磨掉许多锐气,待路振飞彬彬有礼,使后者对他非常有好感,并派人对这位王爷加以特别护理。
崇祯帝在北京自杀后,弘光帝继位,下发特赦令,释放高墙罪宗,朱聿键才被放出来。
这位金枝玉叶真是倒霉,活到43岁的年纪,在囚牢里倒有24年之久。
弘光朝并未恢复他的王爵,责其往广西平乐府居住。但朱聿键刚刚走到杭州,短命的弘光朝已经玩完。朱明又一个王爷潞王朱常汸在众人推戴下于杭州称“监国”(代理皇帝)。三天后,清军杀到,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潞王与属下没做任何抵抗,向清军献城投降。
此前一天,朱聿键已离开杭州。潞王被俘消息传来,黄道周等明朝大臣上疏劝朱聿键监国。
在郑芝龙家族拥护下,朱聿键在建宁(今福建建瓯)称监国。二十天后,他在福州正式称帝,改元隆武。
隆武政权,就成为南明的第二个政权。
其实,如果依据伦序,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该轮到广西的明朝桂王,但桂王当时距离江南太远,远水不能解近渴。众明臣齐推唐王朱聿键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他的封地是南阳。这地方是从前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起家之地。在心理暗示影响下,众臣推唐王为帝,想把他当作重振大明的标志,很想让他暗合天意,争取做一个明朝的“光武帝”,复兴明朝。
隆武帝举行大典仪式当天,大风雾起,拔木扬沙,尚玺官的坐骑受惊,玉玺摔落,碰坏一角。众人心惊,皆认为兆征不祥。虽然如此,隆武君臣还是很有平复天下的决心,锐意恢复。
由于身世坎坷,隆武帝和弘光帝的荒淫无耻作为迥然不同。他善于抚慰群臣,乐于纳谏,甚至同意招纳“大顺军”(李自成军)余部,以共同抵抗清军。这一点,尤显大度和富有远见。同时,针对南明军杀害剃发的汉族平民一事,他予以严厉阻止:“兵行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这一谕旨,使得一般百姓欢呼鼓舞,纷纷来投。
虽为英明之主,隆武帝却一直为郑氏家族集团所架空。以郑芝龙、郑鸿逵、郑芝豹、郑影为首的郑氏家族,都是大海盗头子出身,数十年横行福建、广东、浙江一带沿海,兼商兼盗。他们在崇祯初年受招安后,趁天下大乱之际一直忙于扩大地盘,充实自己的私人力量。
郑芝龙等人推举隆武帝,其实也是看上了这位爷“奇货可居”。朝中一切实权,都掌握在郑家手里。
两个太阳照南明(2)
郑芝龙此人,从小就不是好货,不到二十岁,就因为勾引后妈被父亲驱逐出家门为盗。郑家惟一的明朝忠臣,其实只有一个郑成功还算够格。
郑成功原名郑森,是郑芝龙和日本老婆生的儿子。郑芝龙有一次带郑成功入宫,隆武帝见之大悦,以手抚其背,说:“恨无一女配卿,卿为尽忠吾家,毋相忘也。”赐郑森姓朱名成功,命为御林军都督、仪同驸马都尉,时人称之为“国姓爷”。隆武帝此举,也有笼络郑氏家族的意思在里面。
郑氏家族傲慢无上,卖官鬻爵,大肆搜刮百姓,横毒凶暴,甚至超过弘光朝的马士英。他们在败走江南时候,依然大肆抢掠,以至于当时造成这种现象:“受害者延颈待清兵,谣曰‘清兵如蟹,曷迟其来!”(计六奇《明季南略》)
这群郑姓海盗奸商,经营朝政仍同于经营生意一样。如此,其后果可知。同时,由于当时另一个宗室鲁王朱以海在绍兴也称监国,两个朱明同姓政权产生龃龉,最后竟闹出互杀来使的事情。
偏处一隅难抒怀
——鲁监国抗清屡战屡败
由于清廷剃发令下引发了血腥杀戮,浙江大地抗清斗争如火如荼。大凡起事兴兵,一定要有个象征性人物。
明朝诸王杀的杀,降的降,走的走,当地只有鲁王这个明朝宗室可以拥戴。于是,原本降清的明朝浙江防倭总兵王之仁重新举起义旗,与张国维等人在绍兴推举鲁王朱以海为“监国”,时为七月十八日。鲁王政权仍旧沿用“弘光”年号。
此时,他们一伙人并不知道隆武政权在福建成立的消息。
朱以海是朱元璋第十世孙。本来其兄朱以派嗣封鲁王,崇祯十五年,清军攻山东,朱以派在封地兖州被杀。朱以海有幸逃出,一年多后袭封鲁王。他和唐王一样,都属明宗室疏宗(第一代鲁王是朱元璋第十子,第一代唐王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也正因两个人都为疏宗,所以,鲁监国一方得知唐王称帝消息后,并未立即退位归藩。双方各自手下的大臣为争拥立之功,自然都紧上疏要求不要退位,硬顶各自的“招牌”。
隆武帝起先很有诚意,他派人来信携赏银要鲁监国承认自己天下一统,并笼络浙东的明臣明将,答应个个要加官晋爵。
一般人可以接受隆武帝,鲁监国手下最得力的张国维、王之仁等人却不答应,因为如果这样,他们就没有“拥立”大功。鲁监国本人在给隆武帝的回信中,也称隆武帝为“皇叔父”而不称“陛下”,表明他不承认隆武政权。
当时的鲁监国君臣,很想快速攻下南京这个象征性极强的城市。如果南京在手,“监国”成为“皇帝”,自然名正言顺,这样的话,鲁监国比起远在福建的隆武政权,要“合理”“合法”得多。然而鲁监国一帮人军力不行,进攻杭州大败而归,占领南京更是痴心妄想,只能局促于浙东一小块地方窝着,根本不可能有所作为。
鲁监国当时手下力量最大的将领是镇东侯方国安,但这个人人品不好,把到处碰壁的阮大铖和马士英收留在自己军中,并想把二人弄入鲁监国朝中,导致了朝臣的分裂。而且,方国安打仗也不行,屡屡溃退。由于鲁监国宠信贵妃张氏,她的父亲张国俊得封伯爵,小人得志,作威作福,把国政搞得乱七八糟。
这些还都是小事,最要命的是鲁监国手下的军队耗饷严重,糜费无度,把治下的八郡人民搞得筋疲力尽。
1646年夏天,清朝的征南大将军博洛率数万大军从杭州对鲁监国军队发起进攻。不巧的是,一向水深浪急的钱塘江突遇数十年不遇的大旱,江流干涸,顿失屏障,清朝马队从江中旱地以及水浅处尽数渡过,明军不敌,绍兴失陷。鲁监国逃往海上避难。其手下文臣如谢三宾,武将如方国安,纷纷向清军投降。至于大学士张国维,自杀殉国;督师大学士朱大典,全家阖门自焚而死;督师余煌,投水自杀;大臣陈函辉上吊自杀,死前作诗:“生为大明之人,死为大明之鬼。笑指白云深处,萧然一无所累!”
另外一位尽显刚烈的,是大臣王之仁。这位鲁监国手下的“兴国公”派人把自己家属近百人所乘大船在海上凿沉,尽溺而死殉国。然后,他自乘一条旗帜鲜明的大船,身穿明朝官服,大摇大摆驶向松江。
在松江驻军的明朝叛将李成栋以为王之仁是投降,马上把他转送给南京的清朝“江南招抚大学士”洪承畴。洪承畴自然以礼相待,要王之仁剃发降清。
王之仁风度翩翩,侃侃而言:“我乃前朝贵官,国亡应殉,我怕死于波涛之中,后人以为我逃亡躲避。现在,我自投网罗,只求死个明白!”
洪承畴满面带笑,劝王之仁:“您对明朝竭尽忠诚,大事已去,天命有归,还应为大清效力才好。”
王之仁端坐唾骂:“先帝为你立祠修庙,亲自祭奠,封荫你一家,谁料你忘恩负义,引狼入室,真正猪狗不如!”
洪承畴老匹夫顿时无地自容。恼羞之下,他挥手让人把王之仁拉送刑场处决。
临刑,这位前明贵官神色自若,对左右观刑百姓讲:“活见人,死见尸,我不愧大明朝,青史有证,终不做负国叛贼!”
忠臣殉难帝星落
——黄道周出征与隆武朝的覆亡
两个太阳照南明(3)
隆武帝称帝之后,他一直处于三面受困的境地,一受制于郑氏家族,二要防鲁王军队,三则有李成栋率领的清军节节逼近。
清军中的汉将进展迅速。顺治三年春天,金声桓部队已经占领了吉安,很快推进到赣南。到了九月间,清军汉将高进库(原高杰部下)等人攻克重镇赣州。如此一来,这个联结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咽喉要地,落入清朝手中。
赣州失陷,全因为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等人私心所致。正是因为他安置处理先前的农民军不当,造成众心离散,协调不一,最终江西、湖南等地被清军各个击破。明朝文臣武将,国难当头,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报国忠君,而是个人和党社的利益。
无奈之下,隆武帝声言要亲自北伐,以挽颓势。当时,总领大军的郑芝龙冷笑一声,拂袖出朝,理也不理。这个海盗商人出身的明朝将领,已经抱定了向清朝投降的心,他只想割据福建,独享一方。
明朝老忠臣黄道周是个行动派。他以六十花甲之年,要先于皇帝北上抗清。
黄道周,字幼平,福建漳州人,乃天启二年进士,曾为明熹宗的经筵展书官。魏忠贤势焰最盛时,他都不为所屈。崇祯帝继位后,黄道周被起用为右中允,屡上忠言,上疏指斥奸臣周廷儒和温体仁,惹得崇祯帝老大不高兴。
黄道周名气很大,文章风节,为天下所瞩目,为人特别严刚方正,不随流俗,深为正人君子所拥戴。崇祯帝重用庸臣杨嗣昌时,黄道周极力谏阻,惹恼崇祯帝,被贬往江西穷僻之地。日后,杨嗣昌屡屡遭败,羞愤自杀。崇祯帝忆念起这位直臣,召黄道周回朝。他见帝而泣,心如死灰,请假回家。
这次假期,正好躲过了甲申之劫。
弘光帝继位后,由于黄道周名高天下,把他用为礼部尚书。马士英等人当国,黄道周救国匡时之策,皆不为所用,只是朝中摆设而已。南京陷落时,他正被排挤在外面祭告大禹陵,因而得免。
忧愤满胸,黄道周在衢州晋谒当时为唐王的隆武帝,奉表劝进。隆武爷十分敬重黄道周的为人,立刻拜之为武英殿大学士。
郑氏家族跋扈,郑芝龙一个武人得封侯爵,位居黄道周上。为此,文臣纷纷上疏表示反对,由此更激化了隆武朝廷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
眼见郑氏家族按兵不动,军队诸部怯懦观望,已过花甲之年的黄道周对隆武帝表示:“与其坐而待亡,不如君臣共出一拼。我为大臣,当先于皇帝而行,以为人臣表率。”
隆武帝非常感动,流涕送行。由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