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陔馀丛考 [清]赵翼 >

第38部分

陔馀丛考 [清]赵翼-第38部分

小说: 陔馀丛考 [清]赵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完节之臣,何以又不为立传,以附于熙载之后?南唐徐铉、北汉杨业,后皆仕于宋,既入之宋臣列传矣,南唐之周惟简,西蜀之欧阳迥,亦皆仕宋,历官多年,何以不入宋臣列传,而以附南唐、西蜀世家之后乎?此皆自乱其例者也。
  ●卷十四○《金史》《金史》原有成书,修史时又参以刘祁《归潜志》、元好问《野史》,故文笔最简洁。然亦有过于简略者。《卫绍王本纪》赞云:卫绍王被弑后,记注亡失。元中统三年,王鹗采当时诏令。又金有令史窦详,年九十余,询之得二十余条。又礼部尚书杨云翼日录四十余条,陈老日录二十余条。又有金女官所纪资明夫人授玺事。因此数种编成。是《卫绍王纪》本属事后追述,宜其疏略。其他则各有原文,应亦详备,乃本纪天会三年宋徽宗内禅,钦宗即位,七年宋高宗为苗、刘所废,传位太子,改元明受,此皆邻国大事,而《金史》竟不书,岂授《春秋》列国不赴告则不书之例耶?十年,刘豫徙居于汴京,此又本国之大事。十一月〔年〕,宋潘致尧南还,言金欲遣重臣以取信,宋乃命韩肖胄等使金。此为两国议和之始,亦皆不书。刘豫僭位后,与宋交兵,此于金无涉,不书可也。天会十二年,金、齐合兵入宋,韩世忠击败之于大仪镇,论者以此举为宋中兴武功第一,《金史》亦不书。十五年,王伦还宋,言金许还梓宫及太后。天眷二年,王伦受地于金,得东、西、南三京及陕西、京西之地。此亦金国大事,徒以不逾时即悔前议,拘执王伦,遂并此事亦不书,则王伦又何为被执乎?归地之后,复兴兵取故地,命兀术趋汴,撒离喝趋陕。据《宋史》则有刘顺昌之捷,岳飞郾城、蔡州、颍昌、朱仙镇之捷,韩世忠淮阳军之捷,王德宿州之捷,吴、李师颜等扶风之捷,王德青溪之捷,诸将以奉诏班师,遂复失故地。而《金史》皆不书,但云:秋七月,宗弼遣使奏河南、陕西捷。其明年,兀术复兴兵,则有杨沂中、刘等柘皋之捷,王德昭关之捷,李显忠舒城之捷。《金史》亦皆不书,但云:兀术遣使奏捷,秋,和议成,兀术以便宜画淮为界。而其时所定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亦国中一大事也,亦皆不书,无乃太简乎?庆山奴,即承立也。乃传中忽云庆山奴,忽云承立,竟似两人。又张觉既列于《逆臣传》矣,其子张仅言,在世宗朝终始一节,恩礼兼至,何妨另入列传?乃次于《觉传》之后,竟似逆党附入者。又韩庆民尽节于辽,其妻又尽节于庆民,则应编入《辽史》,乃反载入《金史》。此编次之失检也。又按《宋史》岳飞、刘、吴等传,兀术用兵皆与韩常俱。如富平之败,韩常拔兀术于重围中;仙人关之战,兀术陈于东,韩常陈于西;顺昌之败,韩常以大将亦被枷责;柘皋之战,王德先败韩常军于昭关。《金史》宗弼等传内亦错见其事。又《高福昌传》:许州都统韩常用法严,遣吏送囚于汴,或道亡,监吏惧法,乃尽杀之以灭口。则韩常者,固金朝一大将,历有战功,自应专立一传,乃《金史》并无其人。此又编辑之疏漏也。至其书法之直笔,则有可取者。凡本朝人修前代史,其于前代与本朝交涉事必多回护。乃元人修《金史》,如《完颜陈和尚传》叙太昌原之战,陈和尚以骑四百破元兵八千,《杨沃衍传》野猪岭德安寨之战,力破元兵,《禹显传》扼龙猪谷,攻元兵,获元帅韩光国等,皆直叙不讳,此犹存古法也。
  ○《元史》《元史》列传三十卷及三十一、二卷已具载元末死事诸臣泰不华、余阙等传矣,乃三十三卷以后,又以开国时耶律楚材、刘秉忠、史天倪、张柔、张弘范等传编入,几于前后倒置。盖《元史》本两次修成。洪武二年二月开局,八月成书。后又以顺帝无实录,再遣使行天下搜采史事,至明年二月开局,七月成书。今三十二卷以前,当是初次进呈,三十三卷以后,则第二次进呈者。诸臣以太祖威严,恐干烦渎,遂不敢请将前后两书重加编订耳。期日迫促,疏误尤多。列传中第八卷之速不台,即第九卷之雪不台。第十八卷之完者都,即二十卷之完者拔都。三十七卷之石抹也先,即三十九卷之石抹阿辛。顾宁人已尝言之。然不特此也。《直脱儿传》既详载其从子忽刺出矣,乃后又有《忽刺出传》。《杭忽思传》既详叙其子阿塔赤矣,乃后又有《阿答赤传》。可见其匆遽不暇复校也。又如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四人事太祖,当时号为掇里班曲律,华言四杰也。其后子孙为四怯薛,世领宿卫,则四人之勋勤相等可知。乃木华黎等三人皆有传,而赤老温独无。按《太宗本纪》元年赤老温帅师围庆阳,金移刺蒲阿来救,围始解。六年,太宗欲自将伐宋,赤老温请行,许之。由此以推,则赤老温亦非无事迹可纪者,乃独遗之,何也?孟珙《蒙达备录》谓:先有蒙古斯国,雄于北边,后绝衰灭(《辽史》有磨古斯国,即珙所称蒙古斯,磨、蒙声相近也。又《辽史。挞不也传》阻卜酋长磨古斯来侵,则磨古斯只阻卜酋长之名)。成吉思起事,慕蒙为雄国,乃改称大蒙古国。此可见建国号之由,而本纪亦不载。《续通鉴纲目》:严实据青崖崮,其将李信乘实出,杀其家属降宋。而《严实传》但云有王义深者尝害实族属,而不载李信其人。贾良伯《死节记》谓余阙妻蒋氏从阙死,而《阙传》作耶律卜氏。按张毅所记,耶律卜氏乃阙妾也,今以当其妻,而反遗蒋氏,亦属疏漏。按《扎儿传》谓木华黎家所出玉玺,杨桓辨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而《杨桓传》则曰“受天之命,既寿永昌。”一事也,而何以岐互若此,《床兀儿传》:至大二年受封句容郡王,《武宗纪》则以此事系于至大三年,而《仁宗纪》延三年复载此事。一事也,而何以重复若此?又如一乃蛮酋长也,《太祖本纪》作太阳可汗,《塔塔统阿传》又作太攵可汗。一博尔忽也,本纪作博罗浑,本传作博尔忽。一班珠尼河也,本纪作班珠尼河,《速哥传》又作班术居河。一笃列河也,《雪不台传》作笃列河,《速不台传》又作秃刺河。又拔都者,本勇士之称,即今国语所谓巴图鲁也,乃史天泽、赵阿哥潘等传则曰拔都,《拜延传》则曰八都鲁,阿术鲁及苫彻传则又曰拔都儿,亦何其不划一也。诏令有用蒙古字者,当时译以汉字,固不免近俗。然既以入史,自宜稍加改订,乃泰定帝登极一诏,最为村俗(另载“史传俗语”条内),独不可稍加润色乎?顺帝本宋德帝遗体。德降元,封瀛国公,后学佛于土番,娶迈来的,有娠。适明宗(和世疏)。逃于漠北,与瀛国善,索迈来的为妻,遂生顺帝。见陈克勤《宋遗民录》及权衡所撰《庚申帝大事记》、余应所撰《合尊大师》诗、袁忠彻所撰《符台外集》,是皆元末明初人所共见闻者。即《元史》本纪亦载:文宗至顺元年,以顺帝乳母夫言:明宗在日,素谓长子非己子,命翰林书其事于史馆。明年,复召奎章阁学士虞集作诏,播告中外。顺帝登极,因此事彻去文宗庙主,诏曰:“文宗私图传子,乃构邪言,谓朕非明宗子,俾出居遐陬。”《虞集传》亦见此事。是则顺帝之非明宗子,当时已播人口,故文宗崩后,卜答失里后宁立明宗次子宁宗(名懿质班),而不立顺帝。迨宁宗夭而顺帝始立,则《庚申帝记》所云未必无因。作史者纵不便确指其故,而于《明宗后迈来的传》(史作迈来迪)亦何妨略见其由瀛国公归于明宗之源委,所谓疑以传疑也。乃并不书,岂以其不经耶?然《南史》梁武帝纳东昏妃,八月生豫章王综,亦未尝不书也。又泰定帝后为燕铁木儿娶作夫人,《燕铁木儿传》既载之,而《八不罕后传》不言其事。虽作史者意存忠厚,然《北史》魏孝静后再嫁杨为妻,亦未尝不书也。(按元制,宫中称皇后者甚多,泰定后八不罕外,尚有亦怜真八刺皇后、忽刺皇后、也速皇后、卜颜怯里迷失皇后、失烈帖木儿皇后,俱见表内。作史时当是不知燕铁木儿所娶者何后,故不便书耳。)
  《庚申帝大事记》:瀛国公降附后,为僧白塔寺中,后徙甘州。有赵王者怜之,赠以回回女。延七年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明宗适过其地,见寺上有龙文五采,访知其故,因求为子,并载其母归。
  《宋遗民录》:瀛国公降后,世祖妻以公主。世祖夜梦金龙绕殿柱,明日瀛国来朝,正立所梦柱下。世祖阴欲除之,公主以告瀛国,惧,遂乞从释,号合尊大师。余应诗云:皇宋第十六飞龙,元朝降封瀛国公。元君诏公尚公主,时蒙赐宴明光宫。酒酣舒指爬金桂,化为龙爪惊天容。侍臣献谋将见除,公主夜泣沾酥胸。幸脱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是时明宗在沙漠,缔交合尊情颇浓。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帐闻笙镛。乞归行营养为嗣,皇考崩时年甫童。文宗降诏移南海,五年仍归居九重。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宋德何其隆!
  《西湖志馀》:虞集在文宗时草诏,有曰:“明宗在北之时,自谓非其子。”及顺帝立,捕集赴大都,以皮绳缚腰,马尾缝眼。既至,集以文宗亲改诏稿呈上,遂得释。
  《庚申外史》:顺帝时,尚书高保哥奏:“文宗在时,谓陛下非明宗子。”帝大怒,究当时作诏者,欲杀虞集、马祖常二人。二人呈上文宗御笔,脱脱在旁曰:“彼负天下名,后世只谓陛下杀此秀才。”乃舍之。按:至元十三年瀛国公降,年六岁。至元二十五年,瀛国学佛土番,年十八岁。延七年,顺帝生之岁,瀛国公年五十。野史所云,或未必无因也。
  ◎《明史》○《明史》多附书《明史》事多而文省,最为简密。其法之尤善者,莫如附书之例。如忠义、文苑等传,一传之内,牵连书者辄数十人,盖人各一传则不胜立,而传此舍彼又嫌挂漏,故各从其类,一一附书,既不没其人,又不伤于冗,此史家剪裁法也。如《陈友定传》后附以元末死事诸臣,凡《元史》所不载者皆具焉。而明初南昌死事之十四人,康郎山死事之三十五人,则类叙于《赵普胜传》后。正统中死土木之难者,惟张辅等另有专传外,其他则类叙于曹鼐等传后。正德中谏南巡被杖者百馀人,则类叙于舒芬、夏良胜、何遵等传后。嘉靖中议大礼被杖之数百人,则类叙于何孟春等传后。李福达之狱坐罪者四十馀人,则类叙于《马寻传》后。皆此法也。又建文从亡诸臣,如台州樵夫、乐清樵夫、河西佣、补锅匠、马二子、云门僧、若耶僧、玉山樵、云庵和尚之类,皆据《从亡录》、《致身录》(史仲彬撰)、《革除录》(宋瑞仪撰)、《忠贤奇秘录》(王诏撰)诸书采入。此等野史,其真伪虽不可知,然皆附于殉节诸贤传后,所谓与其过而去之,毋宁过而存之,又见修史者之用意也。
  ○《明史》父子兄弟不同传《南、北史》、《新唐书》体例,凡一人有传,则其子孙应传皆附于此人之后。《明史》则不然,如周与其子金,耿九畴与其子裕,李遂与其子材,陈以勤与其子于陛,郑晓与其子履仁,王忄予与其子世贞、世懋,刘显与其子纟廷,皆父子也,而各自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