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员工的危险书:员工危机-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你感觉到危机了吗(1)
在夏日枯旱的非洲大陆上,一群饥渴的鳄鱼挣扎在即将干涸的水塘中。
较强壮的鳄鱼开始捕食同类。这时,一只弱小但勇敢的小鳄鱼离开了快要干涸的水塘,爬向未知的大地。
干旱持续着,池塘中的水越来越少,最强壮的鳄鱼已经吃掉了不少同类,剩下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了。然而,这时依然看不到还有别的鳄鱼像那只小鳄鱼一样离开。它们更愿意等待迟早会被同类吃掉的命运,也不愿意离开这个水塘。
池塘终于完全干涸了,唯一剩下的大鳄鱼也难耐饥渴而最终死去,直到死还守着它那残暴的王国。
那只勇敢离开的小鳄鱼呢?在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后,它找到了一条食物充足、水源丰富的河流,而并没有像同类原来猜测的那样——死在半途上。
在这群鳄鱼里,大多数没有感觉到生存危机,即使有的已经意识到了危机,却也不肯对危机做出正确的反应,只有那只小鳄鱼勇敢地面对了危机,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最终,也只有它寻找到了新的幸福。
事实上,作为现代都市人,我们很少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但我们却有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就必须面对饭碗、工资、升迁、人际关系、前途等各类问题。处理得当,自然顺风顺水;处理不当,则会面对职场危机。这些危机,就像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一样残酷。
那么,身在职场,你感觉到危机了吗?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你具备了足够的危机意识,并学会了如何应对变化了吗?你的工作“安全”吗?你是否有办法应对职场中日趋激烈的竞争?
正如这群鳄鱼的生存环境一样,我们的工作其实很“危险”!
有调查者对跨国公司的高层进行过这样一项调查:如果他们可以将公司中所有他们认为没有价值的员工都裁掉,那么他们会裁掉多少人?结果显示,这一比例占员工总数的60~90%!如果数据是真实的,我们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不可替代,我们随时都有被裁掉的可能!
为什么公司职员们要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那是因为一个企业所要面对的,远比一个职员所面对的残酷千万倍。在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每过十年,就会有超过1/3的企业从这个名单上消失。而那些长期驻足500强之列的老牌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推行以“末日管理”为代表的危机式管理。百事可乐公司的负责人韦瑟鲁普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反而提出了末日管理理论,他经常以大量令人信服的信息让员工体会到危机真的会来临,“末日”似乎不远,以此激发员工不断积极向上的斗志,并要求公司的年增长率必须保持在15%以上。近几年百事可乐快速追赶并超过可口可乐的业绩,充分说明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微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但比尔·盖茨却总是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那么,一个企业面临的最大危机到底是什么呢?
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企业最常面临的三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服务危机,分别有高达、50%和的被调查企业曾经或正在面临着这三种危机的困扰。其中人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中国企业最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一,有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危机主要包括高管人事危机、接班人危机、劳资关系危机、企业人才危机等。而对中国企业来说,更多的是中高层人事管理危机和跳槽危机,最典型的就是“集体叛逃”。中高层人员是企业的骨架,一旦成建制流失,势必给企业带来伤筋动骨之痛,使企业元气大伤,深陷危机。
基层员工的流动也是大多数企业所苦恼的问题。从高校招聘来的应届毕业生,都有这样那样的适应、磨合问题,辛辛苦苦招聘来10个人,经过入职培训就会淘汰掉至少5个;剩下的5个人,在试用期内大概会流失掉3个;最后那两个人,在工作一两年之后,可能也开始考虑跳槽了。即使是有可用之材,企业通过几年的投入,把他培养成中层骨干,可能又会有竞争对手高薪挖墙脚。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序:你感觉到危机了吗(2)
当今的人力资源市场,看似供大于求,但实际上却是人才缺口严重,人才危机严重。企业老板、公司领导者、人力资源主管们,面对这种状况,也只能是有苦难言,无奈一笑。
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来说,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一个人从二十几岁大学毕业后进入职业市场,到五十多岁退出职场,至少会遭遇以下三种职业危机。
刚毕业时,你会遭遇“定位危机”。能不能找到工作?进入什么行业?有没有明朗的发展前景?如何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必须考虑的。
三十而立,你可能会遭遇到“发展危机”。有了几年工作经验,有了跳槽的经历,有了在不同职位上的历练,心中的想法就多了。在行业内做了好几年,却发现自己并不是合这个行业;眼看着新人已经追了上来,自己前面却还有一堆人挡着升迁之路;如何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公司的中层甚至高层?女朋友谈了好几年,早该结婚了,可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存款少得可怜,拿什么结婚?进而就会怀疑自己在这个行业内到底有多大发展前景?能不能赚到足够的薪水?是不是该换个行业?
四十不惑,按说这时候该弄明白的也弄明白了,事业的路也走顺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困惑了,但很多人在四十岁之后,仍然有很多令人烦恼的职业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高原危机”。按照正常的职业发展路径,四十多岁的你应该坐上了公司高级主管的位子,或者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要面临纷繁复杂的人事问题、战略问题、资金问题……这些问题,其复杂性可想而知。另外,你还会面临知识结构老化之类的个人问题。
身处职场中的你,感觉到危机的存在了吗?
如果你觉得你的职位已经没有“安全感”,如果你已经对你的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如果你承认上面所言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希望在如此复杂的时代过得轻松一些、快乐一些,那么,本书将对你有所帮助。
也许我们都能感受到职业危机的存在,但能直面危机、享受竞争的却不多,很多人在面对危机时,只会被动地接受或者干脆逃避它,不知道该如何采取行动去解决危机或避免危机的产生。其实很多时候,危机的解决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难。本书将要告诉你的,就是应对危机的八种武器。
如果你愿意为完善自我而付出努力,那么本书将改变你的一生!
危机离你没多远(1)
丢掉“饭碗”,无疑是职场中人最大的危机。
裁员与被裁,在职场中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跟生老病死一样平常。但对作为当事人的员工来说,被裁的滋味的确很让人难受。
某天,在北京中关村一家网络公司,临下班前十分钟,老板召开全体会议,通报公司近况,然后让十几个员工留下来。五分钟后,这些员工木着脸从会议室出来,各自默默收拾办公桌上的物品,还有行政经理在一旁监督着,然后就永远地离开了公司。整个过程,从全体会议到被裁员者离开办公室,不超过二十分钟。偌大的办公室静悄悄的,连键盘声都没有,只听见收拾东西的琐碎声音,特别刺耳。
别以为在跨国企业就职就很自豪,这些大企业裁起员来往往也是“大手笔”!2007年,IBM公司计划年底前总共裁员3720人,两年前,IBM曾出台了一项13000人的裁员计划。摩托罗拉公司的裁员规模由2006年第四季度财报发布时的3500人扩大至7500人。阿尔卡特2007年年初宣布,公司将于未来三年内裁员12500人,目前这一计划正在实施之中。戴尔公司也将在2007年内裁员10%,约8800人左右。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增加竞争砝码,惠普裁掉了公司总人数的10%,即15000人。联想召开电话会议并宣布将在美洲、亚洲、欧洲和中东削减1400个工作岗位……
跟失业者相比,在业者过得也未必自在。我的一个在投资公司任副总裁的朋友已经三年没休过假了,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甚至董事会建议他休假时他也婉言谢绝。大家都赞扬他高风亮节、敬业忠诚,然而,私下里他对我诉苦道:“哪里是我高风亮节呀,我是怕这一休,会连职位都被休掉了。”他所在的公司连他一共六位副总裁,缺了谁都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因此,谁都不知道哪一天会被裁掉。
只要有一个被解雇的威胁悬在头上,坐在哪个职位上都不敢大意。一个跨国公司的亚太区总裁每次提到自己如何“勤政爱民”时,总要补上一句:“不然我怕我被解雇。”虽然以他的年龄和资历,这个危机发生在他身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的确还是存在的。
是啊,今天你还是老板跟前的“红人”,明天就有可能加入到求职大军的行列中去了。
任何人都会面临职业危机,即使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也有被别人取代的可能。或许从整体而言,某一行业是朝阳产业,但大多数从业者都知道,任何行业都会有被淘汰者。因此,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才能获得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坐过公交车或地铁的人都知道:你离开座位后后,马上就会有人坐到你坐过的位置上。其实,你在公司里的地位就像公交或地铁里的座位一样,只要你一离开,立刻就会有人补充上来。公交地铁的座位对你并不重要,但你的工作却关乎你的温饱与发展。
进入21世纪,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使我们欣喜不已,但与此同时,有一种危机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处在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社会对商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但是,科技的高度发达却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所以,在人口增长的同时,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这就意味着许多人无法通过就业的形式来获取生活必需的报酬。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压力。
然而,总还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手中握着各类文凭和证书,就可以轻松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能够安安稳稳地吃上一辈子安生饭。但是,并没有很多员工能够意识到,文凭、证书也许可以为你敲开职场的大门,求得一份工作,却并不能保证你不会被解雇。
还记得前些年“网络泡沫”破灭时的情景吗?
前几年,由于各种媒体盲目爆炒网络经济,一大批热血青年认定,只要投身于IT业就能成为富翁,于是,为了七八千甚至上万元的月薪,他们便一拥而上。是的,在这个浪潮中,有很多人淘到了金子,但真正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经济实质的人并不多,能够意识到网络经济危机并全身而退的只有极少数。直到今天,人们一谈到网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