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美] 不详-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说明:本书借用【云中孤雁】制作的模板
第十四部 第一章 序言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从表面的地理环境来看,与其说是个地球,倒不如说是个水球更确切些。众所周知,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70.78%,可是,人类对于海洋的知识却十分浅薄,对难于趋及的深海更是茫然。
攀登世界屋脊的顶尖—一珠穆朗玛峰,虽说其难如上青天,然而人类的骄子早已涉足其间,领略过那里的无限风光。
海洋却不然,水深每增加十米,压力就大约增加一个大气压。
一万米深的海底,压力就要高达一千零一个大气压,也就是说,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要承受一千公斤的压力。因此,人类窥视万米深海,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得以实现。
勇敢的札克·皮卡尔和华什花了五个钟头的时间冲破了死神的法网,到达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这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了!他们虽然只在那逗留了二十分钟,可是他们却为后人闯开了深海禁区的门户;同时他们发现,这里的一切完全出乎人们所料,在这墨黑如漆、无一丝光明的深海,并非唯死神所独霸,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生命世界。
从此以后,神秘有趣的深海成为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新天地。
《大西洋底来的人》作者:'美' 不详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说明:本书借用【云中孤雁】制作的模板
第二章 快乐的新伙伴
海军部的“大同一号”探测船,就是向深海进军队伍中的一员。不过连续在玛里亚纳海沟这样的深海里进行科学考察,世界上也属这次为首创。他们已经在水下连续紧张工作了三天。船上的人虽然不多,但是考察的项目却不少。
“检查温度。”大卫注视着眼前的仪表,连头也不抬。
“华氏三十八度半。”奥因利回答道。他坐在带扶手的软垫靠背椅上,半侧着身子,把脸转向嘉保罗。
“一个钟头之内,温度就上升了一度。”嘉保罗十分惊讶。
“好,通知总部。其个的奥妙让他们去伤脑筋吧。”大卫问,“溶岩分析怎么样?”
“分光器工作正常。”奥图利胸有成竹,眼睛盯着万花筒似地闪烁着的数字显示器。
他们那是经过海军部精心挑选的、稳重而熟练的中年科学家。不苟言笑,谈话总是力求简明而准确,绝无废话。他们专心致志地各司其职。
“咳,咳! 各位,你们好!”一个矮胖的老头嘻皮笑脸、奶声奶气地向他们问好。不知何时他人不知鬼不觉地,从底舱的扶梯上爬了上来。他走路一顿一顿的,活象穿着一双弹簧鞋。他的出现立即把大家惊呆了,没有特殊保护,谁能进入万米深海呢?
“你是谁? ”奥图利打量着这个大嘴巴、黄眼睛、秃脑门、留着两撇小胡子的小老头,警惕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卫、嘉保罗也被眼前的事实惊奇得茫然不知所措,象两个衣架子似地木然站立着。
小老头则不然,他象个五六岁的淘气娃娃,看到实验舱里有那么多发出红光、绿光、黄光、白光的小泡泡,兴奋得手舞足蹈,他伸手就要去摸:“噢,真好玩,我对以玩玩这个吗?”
“不行,快走!那是……”
嘉保罗正要抓住他的手,小老头立即把手转成握手的姿势,握住嘉保罗的手,并自我介绍:“保罗,保罗!”嘉保罗回答着,情绪和声调立即兴奋得象个孩子似的。
马利更是乐得两撇小胡子直往上翘,咧着一张嘴,把手伸向奥图利:“噢,哈哈!你好!”
奥图利不知如何是好,正要把手伸过去,大卫立即吩咐:“快通知本部!”
“他是马利!”看到大卫和奥图利不友好的态度,嘉保罗在一旁急了。
奥图利按了一下电钮,向着对讲器呼叫:“这里是‘大同一号’!‘大同一号’叫总部!”
他还没来得及往下说,马利已经热情地把手伸到了跟前。常识和教养使人们养成了尊重老人的习惯,更何况马利是个和善得象小孩似的老人,一点儿也看不出他对任何人含有什么危险和威胁,奥图利和大卫都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和马利来了个习以为常的握手见面礼。马利的手就象搔着了小孩的隔肢窝似的,大卫、奥图利和嘉保罗一样,立即跟孩子似的嘻耍、欢笑起来,开心的、无拘无柬的笑声立即充盈着整个实验舱,严肃、紧张、宁静得近于寂寞的实验室立即变成了嘻嘻哈哈、热热闹闹的幼儿园。扬声器里传来总部的呼号,他们好象压根儿就没有听见:“‘大同一号’,这是总部!”
“他们在干什么?”马利仰着头看着那个奇怪的小盒子问。
“我能跟你一块儿玩吗?”奥图利讨好地缠持马利,仿佛要弥补初见面时对马利的冷淡和不礼貌。
“我们一块玩好吗?”大卫也十分亲热地拉着新朋友的手,使劲的摇晃着,恳求他答应。
马利咧着大嘴:“可以,可以,都可以!”他把脸转向嘉保罗说:“先生,你也可以玩,你们都可以玩!”
“啊,我们都可以玩罗!”
他们三个人乐得跳了起来,连嚷带跳,恨不得在地上翻几个跟斗才过瘾呢!他们孩子般的串串笑声淹没了扬声器里的阵阵呼叫:“‘大同一号’,这是总部!‘大同一号’,请你说话!”
“那是什么?”马利再—次好奇地问。
“他们——在上面!”大卫往上指了指,答非所问,心不在焉。
“马利,我们来玩什么呢7 ”嘉保罗也似乎对这些仪器早已腻烦了。
“我们,”马利咬着食指有些作难,忽然想了个好主意,“我们干吗不出去游泳呢!”
“真的?”奥图利兴奋得叫起来。
“看谁先到!”大卫抢先下了扶梯。奥图利笑逐着争先恐后地奔向扶梯,一溜烟似地钻出了潜艇。
“等我,等我呀!……”嘉保罗也追了下去。
“喂,嘉保罗,你们干什么? 奥图利!大卫!”在后舱写综合考察报告的指挥官路德来到实验舱,看见他们正急急忙忙地跑向底舱,又听见扬声器里传来总部急切的呼叫声,一时摸不着头脑。
马利不慌不忙地从椅子后边转出来,伸出手向路德问好:“朋友,你好!”
“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路德转向对讲话简,想把眼前发生的事情向总部报告,“总部,这里是‘大同一号’,这里是……”
“我的名字叫马利,朋友,让我们……”马利从后边踮起脚尖握住了路德的手。
路德马上转过身来,象有人格了他的隔肢窝似的乐不可支。他和马利好象久别重逢的一对小伙伴,手拉着手连蹦带跳地笑个不停,笑得那样天真,那样开心。瞧这情形,谁都不会怀疑他们是天底下最无忧无虑、最快乐的一对伙伴。
《大西洋底来的人》作者:'美' 不详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说明:本书借用【云中孤雁】制作的模板
第三章 奇异的笑声
一辆黑色的“皇冠”牌轿车正行驶在高速公路的中速跑道上,它线过风景如画的海滨,爬上一个平缓的山坡,离开高速公路驶近一条浓荫覆盖的叉道。车子跑了一公里左右,前面又显出了一片海湾,路尽头站立着一座十多米高的海蚀柱,活象个倒立的纺锤挡住了去路。绕过这个纺锤,往左一拐竟又是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一直通向绿荫浓郁的山助。伊丽莎白把目光从远处收回来,把左胳膊塔在靠背上,欣喜地望着专心致志开车的麦克·哈里斯。
一缕金黄色的卷发,象龙爪槐似地盖住了麦克的半个前额。微微翻卷的长睫毛,与其说是真的,倒不如说象是假的。他专注的神情、充沛的精力,以及鼻子的线条,下巴的轮廓,丰润的双唇,乃至于粗壮有力的脖颈,都无法不使人想起米开郎琅罗酌艺术珍从——大卫的完美形象……伊丽莎白正为自己心猿意马的联想而略感脸红的时候,麦克无意回过头来瞥了她一眼,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一笑。
“麦克,我觉得你比我第一次学开车的时候开得好多了。”伊丽莎白急中生智,找到了最好的话题。
“我还来不及弄懂他的于势,他就……”麦克还在想刚才被警察拦住罚款的事,“现在该转入停车场了吧?”
“对,贾志伟就在那边。”伊丽莎白接着他的话题又补充了一句;“以后你要记着那些手示。”
他们走出了停车场,贾志伟按时等在大楼前厅的电梯旁迎接他们。电梯门额上的数字正从“7 ”、“8 ”继续往上升,他们只好稍待片刻。
“麦克学习驾驶顺利吗?”贾志伟把两条长胳膊交叉着抱在胸前,笑着闷道。
“贾志伟,说来你都可能不会相信。”伊丽莎白以赞许的幕光看着麦克。
“那张罚款的传票……非常抱歉。”麦克显然有些难为情。
“太不公平了,现在还有谁会用手示来指挥交通?”伊丽莎白却悻悻然,咽不下这口不平气。
“伊丽莎白,我觉得交通警察的态度倒是挺好的。”
“是呀,他太友好了!他将来会把整本罚款传票都寄给你的!”
“伊丽莎白!”贾志伟看她太不冷静,想制止她。
伊朗莎白却越说气越大:“哼! 他们不去抓强盗,对我们这些纳税人却处处吹毛求疵!”
可以看出,对伊丽莎白来说,今天的罚款只不过是个引子罢了。直到电梯门开了,她才猛然清醒过来,止住了还要继续泛滥的愤怒的感情波涛,带几分歉意地问道:“贾主任,你等我们很久了吧?”
贾志伟没有回答她的问题,他不愿意让一些琐事来冲淡他们将要讨论的主题。
他们走出电梯,在走廊的尽头穿过两扇玻璃门,来到贾志伟办公室。没等他们坐下来,贾志伟就开了口:“海军部要我很快找到你们。”
“什么事? ”伊丽莎白突然精神紧张起来。
“因为路德发来一个讯息……”
“是海底基地‘大同一号’上的那位指挥官吗?”麦克没有见过路德,却早已耳闻。
“他们的实验才进行了三天,按计划他们是没有必要和我们联系的,”伊面莎白象是预感到了问题的严重。
“按说应该是三个星期以后。”贾志伟说。
“出问题啦?”麦克问。
贾志伟走到他写字台左边靠窗户的一张书桌旁,上面放着一台白色的“NGL ”牌瑞士录音机。他用手轻轻地按了一下“速退”的电键,把录音带倒回去,一边说:“这是我今天早上收到的传话录音,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贾志伟知道,不仅这次实验的结果,而且连路德指挥官的生命也是和伊丽莎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伊丽莎白和麦克赶紧围拢过来,他们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慢悠悠转动的胶带转动着,就象乒乓球裁判员的目光追纵着银色包的公球。此时此刻转动的胶带象一根已经点燃的导火索,越接近爆炸源越叫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上,简直要把人紧张得窒息了……他们还没将来得及从感情上作出选择——究竟是早听到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