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 >

第678部分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第6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双方的战斗处于半胶着半对峙的状态时,莫国突然又横插一脚。

毫无预兆,莫国的虎贲军突然参战,由桓军的后方展开进攻。三水军就够让桓军难以招架的了,现在再加上虎贲军的偷袭,桓军哪里还能支撑得住?被二军杀的大败,虽然死伤并不大,但四十的大军被打散了。

突然出兵偷袭桓军之后,莫国这才对此做出解释,称莫军之所以进攻桓军,并非是要援助风国,也并非是要与伐风联盟的诸国为敌,而是因为桓军在途经莫国领土的时候,曾有掠夺和杀害过无辜的莫国百姓,同时还列举出了一些证据。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莫国硬是说桓军杀了百姓,抢了财物,桓军也解释不清楚了。

莫国一改坐山观虎斗的姿态,直接参战,一是因为唐寅派出的使节上官元武已到镇江,并且见到了莫王邵方,将目前的战局详细讲述给邵方,请他支援风国。其二,便是贞军曾屠杀莫国百姓并将其尸体制造瘟疫的事情已在莫国广泛流传开来,使得莫人对贞军恨之入骨,连带着,把川军也一并恨了进去。莫国援风的声音越来越高,尤其是军方将领们,皆认为贞军在莫国的所做所为对莫国而言是奇耻大辱,若不能讨回公道,莫国今后还有何脸面存于列国之内?

邵方本就是主张参战的,只不过是朝中大臣们反对,现在他得到军中将领和全国百姓的支持,再无顾虑,正好上官元武又来求救,邵方便顺水推舟,令虎贲军协助风军,进攻身处于莫境的桓军。

四十万的桓军就这样成为贞军的替罪羔羊,做了莫国泄愤的对象,在三水军和虎贲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全军溃散,一败涂地。

在此战中,梁启可算见识到虎贲军的厉害,十万骑兵,发起进攻时,真好象排山倒海一般,不用交战,仅仅是十万骑一起向前冲锋的声势,就足可以威慑住任何一个对手。

桓军还未到风国,便被三水军和虎贲军联手打回本土,原来还对其抱以重望的任放大失所望,而且最令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莫国最终还是站到了风国那一边,得到莫国的支持,风国的军力倍增,己方取胜的希望已微乎其微。

李呈部队下落不明、合围锦阳之计失败、金卓入高川郡作战不利、四十万桓军大败回国、莫国对风国的援助已浮上水面,这些接踵而至的打击让任放萌生出退兵之意。

不过,即便任放是全军统帅,但伐风之战可不是他想打就打,想退就能退的,要撤兵,必须得得到川贞二国王公的首肯,任放心中明白,远在千里之外的两国朝廷又能会理解前方战事的吃紧,大臣们只会单纯地看双方的数据,而在数据上,己方还确实占有优势,自己若是提议撤兵,没准就会被扣上个怯敌的大帽子。

任放经过深思熟虑,给川王肖轩写了一封私人信,在信中他未为提退兵之事,只是详细讲明己方大军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补给问题,已到了十分危急的程度。

他的信件传到上京,没过多久,得到肖轩的回复。

肖轩在信中并没有给出他明确的指示,但却下放给他极大的权限,也充分显示出对任放的信任。肖轩的信中写明,让他随机应变,将在外,所遇的大事小情,皆可自己做主,无须顾虑君主和朝廷的意见。

看到肖轩的这份回书,任放心情又是激动又是澎湃,同时也彻底安心了。

接到肖轩回信的隔日,任放派出一名使节,去往锦阳,邀唐寅出城相谈。

任放已打定了主意,即便要退兵,也得通过谈判的手段在风国身上占得最大的便宜。

川贞联军的时节打着白旗,来到锦阳城下,其随从向城上高声大喝,先是报出自己的身份,而且提出要进城见风王唐寅。

城上的风军将士闻言,鼻子都差点气歪了,己方的城池是你说开就开的吗?自己的大王又是你说见就可以见的吗?有性情冲动的士卒举起弓箭,就要射杀城外来使,多亏守城的将领闻讯及时赶到,阻止那些要放箭的士卒,然后令人马上回城内向大王禀明情况。

第880章

川贞联军的统帅任放派出使节,邀请唐寅出城相见,风军众将的第一反应都认为这是敌人的圈套,暗中肯定图谋不轨,绝不能答应对方。唐寅也觉得莫名其妙,两军相争之际,任放找自己要谈什么?

唐寅有让川国的使节进城,但没有马上请他进入议事厅,他在考虑,自己到底有没有见对方的必要。

这时候,邱真出列,对唐寅说道:“大王,川国一向重礼仪、重诚信,若真是任放相邀,想来也不会暗中搞鬼,怕只怕……贞军假借任放之名,骗大王出城。”

贞国和川国可是截然不同,野蛮、狡诈又凶残,反复无常、惟利是图,毫无信誉可言,如果是贞军假借任放之名,唐寅又信以为真,后果将不堪设想。

唐寅眼珠转了转,问道:“邱真,你说如果使节真是任放所派,他又要和我谈些什么?”

邱真认真考虑了一会,说道:“不外乎两点,一是劝降,二是谈和。”

“哦?”唐寅眼睛一亮,己方刚刚在莫国打了一场大胜仗,与莫军联手击退了四十万众的桓军,现在己方已逐渐在逆转敌我双方的形势,任放欲向自己劝降是不太可能,他也不会那么自以为是,如此来说,任放是要与自己谈和?

议和这个诱惑对于唐寅来说可太大了。经过这段时间的激烈交战,风国已被折腾的伤筋动骨,尤其是军队,损失惨重,伤亡已超过数十万众,称得上元气大伤,若是再打下去,恐怕再过数十年风国都难以恢复元气,若能休战,使己方得到喘息之机,可就再好不过了。

他两眼放光地看着邱真,疑问道:“使节若真是任放所派,那必是来邀我出城议和的?”

邱真点点头,应道:“劝降的可能性不大,议和倒是极有可能,关键的问题是……我方并不知道这使节是来自川国还是贞国。”

唐寅沉吟了片刻,环视左右,问道:“有谁对川国、川人比较熟悉?”

众人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说话,顿了片刻,唐寅的两位护将阿三、阿四双双拱手说道:“大王,末将曾到过川国,对川国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唐寅看了看自己左右的阿三、阿四,含笑点点头,然后扬首对门口的侍卫说道:“让川贞使节进来吧!”

时间不长,川国使节从外面走了进来。川国使节是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白面短须,相貌堂堂,别看他对风兵风将的态度十分傲慢,但在唐寅这位一国之君面前还是必恭必敬的。

不用周围的侍卫们阻拦,他走到距离唐寅还有五米远的地方自动自觉的站定,然后撩起衣襟,恭恭敬敬的对唐寅跪地叩首,施君臣大礼,“川臣于洋,参见风王殿下。”

唐寅上下打量了于洋一会,方含笑说道:“于大人,请起来吧!”

“谢风王殿下!”于洋应了一声,再次叩首,这才站起身,垂首而立。

周围的风将们暗暗点头,只看来人的礼数,不象是贞人,倒象是川人。

唐寅问道:“两国交战之际,于大人来见本王,有何贵干?”

于洋答道:“臣是奉我家将军之命,请风王殿下出城相见。”

唐寅仰面而笑,说道:“本王和任将军没有交情,邀本王一见,总不会是叙旧吧。”

于洋正色说道:“将军是想和风王殿下商谈双方议和之事。”

“哦?”果然是这样。唐寅眯缝着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于洋,问道:“这是任将军的意思?”

“没错!”于洋拱手说道:“还望风王殿下恩准。”

唐寅笑呵呵地没有再说话,这时候,在他身旁的阿三突然问道:“不知于大人的老家是哪里的?”

于洋先是一愣,转目看向问话之人,见对方虽然其貌不扬,却身穿将盔将甲,又紧邻唐寅而站,想来身份不寻常。他如实答道:“在下是川国汤明郡易丰县人。”

阿三哦了一声,眼珠转了转,说道:“我曾经还真有去过易丰县,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里有座双子山。”

呦?于洋心中一动,想不到风军当中还有人去过自己的家乡,他点头应道:“这位将军所言没错,双子山确在我易丰县,虽非名胜,但风景如画。”

阿三又道:“山下的阳阿湖也很漂亮。”

于洋想也未想,说道:“将军记错了,阳阿湖虽在汤明郡,却不在易丰县,而是在定阳县境内,双子山下的是子合湖。”

听于洋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又能准确的纠正错误,阿三暗暗点头,看来此人不假。他不再多问,转目看向唐寅,悄悄使了个眼色。

唐寅会意,抬起头来,沉吟了片刻,说道:“好吧!于大人回去之后,告诉你家将军,明日上午辰时,本王会在城外的迎香茶馆与他见面。”

他说的迎香茶馆位于锦阳外城区的中部,距离锦阳内城和川贞联军的大营都不远不近,把会面的地点选在这里,也是出于公正。

于洋对锦阳的环境不是很熟悉,也不知道所谓的迎香茶馆位于何处,他疑问道:“不知风王殿下所说的这间茶馆位于……”

唐寅说道:“本王会派人送你出城,并指于你看。”

“多谢风王殿下。”于洋拱手道谢。

唐寅和任放见面的事情顺利确定下来,消息传回川贞大营,任放自然很高兴,认为这是难得的契机,而贞军的反应则是截然相反,也直到现在,他们才知道原来任放与风国有议和之意,而且还付之行动。

贞军统帅聂泽亲自去找任放,质问此事。

任放知道双方议和之事,贞军方面一定会坚决反对,所以才没有事先通知贞军方面,果不其然,看到聂泽气冲冲而来,任放也就明白了他的来意。

任放向聂泽详细分析己方的形式,总而言之,结论就是再打下去,己方有全军覆没之危。

聂泽根本听不进去这些,在他看来,风国最难攻破的天险霸关都被己方成功攻占,还有什么地方是己方攻不下来的?只要能坚持下去,己方必胜。

这两位统帅的意见发生了根本性的分歧,一位主和,一位主战,谁都不肯做出退步,最后,还是任放的意见占得了上风,并非他成功说服了聂泽,而是他的军职比聂泽高,毕竟是他联军统帅,聂泽对他的决定再不服,再有成见,也于事无补。

争论无果,聂泽气急败坏的返回自己的营帐,贞将们也都纷纷跟了进去。

“将军,任放这次做的太过分了,与风国议和这么大的事,竟然不事先与我们商量,太目中无人,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没错!我军杀的敌兵比川军多,立的军功比川军大,将士们在前面拼死拼活的作战,而川军竟然在后面搞鬼,欺人太甚。”

听着众将们的埋怨和牢骚,聂泽肚子里的火气也越来越大,他征战一生,打过的大仗小仗不计其数,但还从未象现在这么窝囊过。

这时候,谋士郭松又站出来说话了,他眼珠子贼溜溜的乱转,说道:“将军,我看……我军是被川人给算计了。”

聂泽未太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不解地问道:“郭松先生此话怎讲?”

郭松说道:“我怀疑川国和风国早有勾结,至少两国之间互有通气,已产生一定的默契。”

又是这样的说词!以前就有贞将提出过这样的推测,但都被聂泽否定了,现在郭松又提出来,聂泽自然还是不相信。

知道他不信这样的事,郭松幽幽解释道:“平乡之战,我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