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变成猫 作者:陈词懒调(无女主,变成猫的酷男和一群男人的故事,推荐)-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里,硬是被几个徒弟逼着卧床休养了段时间,这次卫棱和二毛也没想让老人家长途跋涉跑过来,结婚的时候老人家都参加过,现在老人家只能通过电脑传过去的图看看俩小家伙,不过卫棱想着,啥时候大家一起过去那边看看,师徒都聚聚。
现在几个师兄弟都各自当爹了,二毛结婚那时候参加婚礼的几个师兄弟就说着找个时间大家一起去老人家那边聚聚,分开这些年了,聚少散多,往后各自更忙,其他的也说不准。
“我也知道,年后我去那边有点事,顺道去过一趟,他老人家精神状态很不错。不过,我想着,等我家二元再大点儿了一起抱过去给他老人家瞧瞧,现在二元还太小。”二毛道。
“嗯,到时候我把小胖也带过去。”
“哦,师傅他老人家还说过,要是咱去的话,能带就把黑炭也带过去一趟,跟大山玩玩。”
“真带去啊?”卫棱看看旁边的郑叹,想了想大山那凶残样,觉得这不是个好主意,他去年年底出差顺道看望老人家的时候见过大山一面,那时候正看到大山咬着只兔子吃得满脸是血。
郑叹也琢磨着二毛和卫棱话里的大山,早就听闻大山的大名了,就是没见过。
想得太专注,没注意,等郑叹察觉到的时候,卫小胖子正靠在沙发边沿站着,手里抓着郑叹的猫尾巴往嘴里送。
郑叹:“……”相比之下,当初的卓小猫真是好孩子。
第三二八章 老猫
见到卫小胖抓猫尾巴,二毛笑道:“这要是其他猫的话,早一爪子上去了,卫师兄,你得多注意点,我老婆他家一亲戚的孩子就这样,三岁大了,咋说都不听,家长也不会总盯着,有次那孩子又跑去抓他家猫的尾巴,被猫挠了。你知道的,小孩子也不知道个轻重,猫那反射性的一爪子当时就见血了,要不是那孩子穿的衣服多,别说手了,手臂上都会有挠伤。”
二毛这还是捡好的说的,这类事情没少发生,挠手挠胳膊的这还算幸运,要是被挠脸挠伤眼睛那就难办了。
卫棱点点头,这确实得注意,以前就听说过不少,不过他熟悉的猫都还好,没出过这类问题,所以也就忽略了一些,现在想象,还真得多费些心思,总不能让儿子养成这种习惯,得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毕竟,不是每只猫都是“黑哥”,它们可不会容忍。
想到什么,二毛又嘿嘿得意一笑:“不过我家俩闺女相处得都不错。”
二毛口中的“俩闺女”指的是他家猫黑米和他女儿二元,还将手机掏出来给卫棱看了看“俩闺女”合拍的照片。看着确实挺和谐。
对于卫小胖子抓猫尾巴这种熊孩子表现,郑叹决定在这家伙八岁之前都离他远一点。周岁宴也不会靠近。
晚上在卫棱家吃完饭,二毛先将郑叹送回大院去,路上还说着等卫小胖周岁宴抓周的时候放个假的猫尾巴,想一想会有的场面二毛就忍不住乐。不过他也只是说说,现在很多小孩周岁宴并不会整这个,但卫棱既然要办,二毛也不会去捣乱,真要坑了卫小胖,他还怕自己女儿周岁宴的时候卫棱反过来也坑一把。
郑叹听着二毛抱怨,看了看车内,和去的时候相比,二毛车里少了几样礼品,多了个盒子,盒子没盖严实,郑叹扒开看了看,里面还放着两条跟送给卫棱的红绳差不多的编织物。
二毛搞这些是去送人的?
“黑煤炭,别把那红绳毁了,这玩意儿五十块钱一条呢,今天最后几条都被我拿了,到时候送出去。”二毛说道。
五十块?!
那老太婆真狠!
郑叹使劲盯着那几条红绳编织物,连块石头都没串上去,凭什么卖这么贵?
听二毛这话,买的人还挺多?
真是个能忽悠人的老太婆,难怪当初被二毛找到之前一个人在小乡村里没耕田没犁地生活得依然好好的。
五十块钱不算多,对很多人来说压根就是小钱,但一想想那看起来跟地摊上几块钱就一大卷的红色绳子,再想想翻了几十倍价钱的编制成品,郑叹就忍不住腹诽那老太婆坑人。
不过,腹诽的同时,郑叹也想着,自己要不要也买条?
小柚子今年十二岁,因为同年级的很多人都比她要大上一两岁,再加上孩子们对本命年这说法也不怎么在意,大院里也没听哪个孩子说起过本命年的事情,一般说这个都是大人,所以,除了焦妈给小柚子买了一些红色的衣物之外,郑叹并没有看到什么刻意的针对本命年这一说法的东西,毕竟,在年轻人中,注重这个的人虽然不少,但也不是太多。当初焦远就没注意过这方面,郑叹也只是听焦妈提过,焦远压根不在意,穿红内之类的事情,焦远就没干。
郑叹回家后翻了下自己放钱的抽屉,年前攒的钱大部分都包了红包送出去了,年后有几次加班,又捞了点,小郭现在也慷慨,五十的都没几次,基本上是一百的给。
翻了钱确定钱还够之后,郑叹决定去老太婆她家附近蹲点看看,是不是真像二毛说的人很多。人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凑热闹,大家都买,咱也跟着买。
抽了个天气不错的上午,郑叹跑湖边别墅区,在老太婆住的附近一棵树上趴着。
虽然老太婆总坐在轮椅上,平日里也没见到处跑,但去找老太婆说话的人却挺多的,大部分都是中年妇女或者上了年纪的老人,以郑叹的听力,能够听到那边老太婆忽悠人的声音。
还别说,这老太婆忽悠人的时候确实有那么点高人的样子,忽悠得那些人一愣一愣的——至少在郑叹看来这老太婆是在忽悠人。
忽悠人的时候,老太婆手里也没闲着,拿着红绳编织着东西。虽然现在上了年纪,手也有些抖,但编起来还不慢,郑叹离得远,看得不真切,但等那老太婆跟人聊天聊完,手上也完工了,成品放到一旁,再继续编。而跑过来聊天的人多半都会出钱买一两条。
郑叹决定下午继续蹲点,看看那老太婆能忽悠多少人,至于中午的午饭,郑叹想了想,还是不回去吃了,跑来跑去麻烦,就近的话可以去冯柏金那儿蹭一顿,李婶做的菜还不错。
郑叹正打算着去冯柏金家蹭饭,就见到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一副做贼似的往老太婆家那边跑,怕被别人看见似的。
这应该是中午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这附近有一所小学,这个小区和附近一些社区的孩子们很多都在那里上学,听说教学质量还不错,自然相应的一些费用也比较贵,虽然是义务教育,但其他费用也有不少。
俩小孩手上都拿着装碗的袋子,那是他们带去学校吃早餐的碗,中午再拿回去洗。
那个小女孩的穿着像是这个别墅区的孩子,而那个小男孩就要寒酸一些,应该是附近哪个社区的。
看到这俩小孩的行为,郑叹也不急着下树蹭饭了,继续蹲这里看看那俩孩子要做什么。
一般去找那老太婆的不是想聊一聊面相八字五行风水等方面的东西,就是慕名去买红绳的。这俩小孩不应该是前者,至于后者……这俩孩子不会去找坑吧?五十块钱一条呢!
这时候也没人在那里跟老太婆聊天了,各家都要回去准备午饭,老太婆这里有人照顾,不用自己做,她仍旧在院子里编着红绳。那只三条腿的猫就趴在旁边,守着那些编制好的成品。
“阳奶奶!”那小女孩站在院门口礼貌地喊道。
郑叹听二毛说过,这老太婆祖上好像是姓欧阳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阳”,欧阳、欧、阳三姓同宗之类的事情二毛也说过,郑叹没兴趣,也没多听,不过回想起来,当初那玉牌上就是“欧阳”俩字,当时郑叹只认出了个“阳”字。
“哟,小妮妮啊。”老太婆看着站在门口的小女孩,露出笑意,一脸的褶,眼睛都眯了起来。
“阳奶奶,我带我同学过来买手链,不是,买……”小女孩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将落后一步的那小男孩拉上前,“你说吧。”
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也紧张,不过随着老太婆的一个个看似随意的问题,小男孩也放松下来,一一回答。
郑叹听着他们的话,了解到,这小男孩不是给人买这个,而是给猫。他家里人没谁今年是本命年,但家里那只老猫已经十二岁了,比那小男孩还大。
老太婆并没有什么很惊讶的表情,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对小朋友很和善的脸,听着小男孩说家里的猫,同时,手上也没停,一个编织的东西正在完成。
“阳奶奶,您看,能不能给它买个?”说完后,小男孩红着脸问道。
在很多人看来,他这种行为就是败家子,做无用功,傻不拉几的找坑。猫能跟人一样吗?
按照猫和人的年龄换算,很多人说七八岁的猫相当于人类的五十岁,像他家那只十二岁的猫,那就相当于人类的花甲、古稀之年,算是一只真正的老猫了。
“当然可以。”老太婆将手里编好的东西递过去。
小女孩凑过来瞧了瞧,“咦,跟我上次看过的不一样。”为了确定一下,她又看了看旁边盒子里面编好的那些手链,这个确实跟其他的不一样。
老太婆只是笑眯眯的,也不答。
小男孩小心将手上的红色编织品放进兜里,然后从装碗的袋子里拿出一个装过糖的塑料盒,里面是一些零钱,五块十块的没两张,一块五毛的倒是不少,还有一些一毛的硬币。
红着脸将钱数好之后,小男孩很不好意思地道:“阳奶奶,您……不介意这些吧?”
“没事,放这里就好。”老太婆不在意地说道。
离开的时候,小男孩又回过头看向老太婆,“阳奶奶,听说本命年是一个坎,它会过这个坎吧?”
“你希望它过这个坎吗?”老太婆问。
“当然!我听说城北有一只猫活到二十多岁还好好的呢!”小男孩激动地道。
“那就行了。”
小男孩有些迷糊,不过很快又笑了,朝老太婆挥挥手,“我们走了,谢谢阳奶奶!”
俩孩子离开老太婆的院子,一边走一边小声说着话,郑叹好奇之下打算跟过去看看,看看那只老猫长啥样。
“那二十块钱我一有钱就还给你。”小男孩说道。这事办得急,手头攒那么久的零花钱才三十,凑不够五十。
“这个不用急,你零花钱又没多少。再说,我也不缺。”生活在这片别墅区的孩子,大多家庭条件都很好,慷慨一点的家长会给更多,有不少玩游戏的小学生是“壕”级别的。
“下周……下下周我应该能还了。”小男孩肯定道。他想到了一个法子。
“先别说这个,你家那猫现在还好吧?”小女孩问。
“挺好的,听别人说,猫老了牙齿会掉,可我昨天掰开看了看,我家那猫牙齿一颗都没掉,胃口也不错。”
“但是我上星期见它的时候,它看上去没什么精神,拿毛绳逗它它都不跳,好懒的样子。”
“……它不是懒,它只是跳不起来了。”
第三二九章 捡废品的路人甲
出小区的时候只有小男孩一个,那小女孩本就住在这里,现在回家了。
郑叹跟在那个小男孩后面不远处,出了这个湖边别墅区之后沿着大道走段路拐个弯,那里有个十年前建起来的社区,小孩家就住在这里。
郑叹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