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绝-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敖丙身形一动,如风般的身形已然飞上平台。
耀阳与倚弦却不敢施展遁术,生怕异能发动引起敖丙的感应,只能相互默契的点点头,寻了珊瑚台阶迂回而上,站在一株巨大的珊瑚台一角,隔了数丈观望台上情况。
珊瑚台不远处的席台上,正有二人侧身倚肘,兴致勃勃的观赏眼前这场艳舞,其中身形高大的年轻男子一身龙磷战甲耀目生辉,熟悉的面孔笑意盎然,赫然是杨戬。而土行孙猥琐的身影居然也出现在杨戬对席,瞪着两只绿豆小眼,一边吞咽口水,一边色眼眯眯的看着场中美女。
倚弦与耀阳看得不由震惊非常。一来是因为土行孙跟在杨戬屁股后面,让他们倍感惋惜,心中更涌起对土墼的愧疚之情;二来敖丙身为神宗龙族王室、未来的四海之王,竟然与妖魔二道的人相互交好,这怎能不让他们心生震惊。二人不自觉又向前拉近一段距离,很想听听这几人究竟在做什么勾当。
杨戬见敖丙前来,忙长身而起,扯起土行孙同时揖了一礼,然后道:“小弟今日奉师命东行办事,恰巧经过东海,方知哥哥吉日将至,可怜小弟身无旁物,暂时并无贺礼奉上,实在感到惶恐不已!”
敖丙哈哈大笑,挥手让众女退下,笑道:“戬弟这话可就见外了,你我兄弟一场,应该知道我的为人才是。难道我还看重那些凡俗之物吗?再说了,我家老头子的东西我都还没挖完,戬弟再送小兄贺礼岂不是浪费?”
“那怎么行!就是因为你我兄弟一场,小弟岂能在大哥婚宴在即却没有一点表示?”杨戬肃容道,“既是如此,哥哥现在如果有什么需要,或是有什么不方便办的事情,只要有需要小弟的地方尽管说,鞍前马后、刀山火海小弟都在所不辞!”
敖丙心中一喜,脸上流露出感动非常的神色,上前握住杨戬的手,道:“小兄确实有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不能解决,只是……”敖丙说着瞥了土行孙一眼。
杨戬会意,转身对土行孙道:“土行孙,你第一次来龙宫,不妨先到处观赏观赏,不过切不可惹是生非。如果待会儿不见我去寻你,你便自行离去,只要记得在东海口等我,切记莫忘了宗主的吩咐。”
土行孙一副唯唯诺诺的表情,应声离席,转身便下了珊瑚台去了。
看到这里,耀阳与倚弦才明白过来,揣测到土行孙一定是因为失去爷爷的依靠,不敢再呆在轮回集,才会被闻仲利用的。
敖丙见土行孙远去,欣喜道:“戬弟不愧是为兄的好兄弟,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想请兄弟帮忙去乾元山走一趟。”
杨戬略一低首,思索道:“乾元山乃北明元宗高手太乙真人修真之地,小弟愚钝,实在不知哥哥此举究竟是为何意?”
敖丙再次旁顾左右,轻声道:“只是想请兄弟去金光洞,将前世灵珠子的金身毁掉而已。”
“哥哥说笑了!”杨戬闻言面色骤变,失声道,“相比太乙真人地仙级数的玄门高手,小弟的修为着实低微,怎堪如此重任,所以还请哥哥不要为难小弟!”
在旁偷听的倚弦与耀阳面色巨变,想不到这敖丙心肠太过狠毒,他与灵珠子本是同宗门下,抢了人家的女人还不算,竟然还想捣毁对方的金身,简直是罪不可恕!
敖丙如同智珠在握一般,笑道:“你我相交百余年,小兄又怎会陷害戬弟哩,你大可放心,那太乙真人早已被我派人请来龙宫参加婚宴,现在金光洞只有二名童子和一对扁毛畜生而已,相信此事只要戬弟出手,定可一举成功!试问魔门年轻一辈的高手中,又有几人修为可以与戬弟相提并论!”
杨戬依旧面露难色道:“不是小弟不愿去,只是听闻灵珠子当年身为神帅,一身修为高绝盖世,比之神玄二宗众多成名高手亦不遑多让。虽然现在他的魂灵魄体已去,身内却仍残留他的神能,外加太乙的玄门至宝抑或法阵封印,小弟实在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敖丙再度阴魅一笑,自腰间掏出一样拇指形状、黑黝黝的长圆形之物,放置在席桌上,面带微笑道:“戬弟可否识的此物?”
杨戬小心翼翼地拿起那物,端详半响,微微动容道:“莫非这就是‘摩元筒’?”
看到杨戬这副模样,倚弦与耀阳俩人心中大骂杨戬意志不够坚定,这么简单就被敖丙打动,他们根本不知敖丙拿的这件宝贝对魔宗任何人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敖丙得意道:“不错!这便是上次神圣大战时,家祖意外所得,据说乃是一位羽登摩诃界的圣门前辈所遗。里面所记载的都是一些圣门炼制圣器的法阵卷籍,相信戬弟应该会感兴趣的!”
话到此处,敖丙看了看正对摩元筒爱不释手的杨戬,适时说道:“小兄已经把关于破解太乙结界的方法摄进此筒内,只要戬弟答应帮为兄这个小忙,此物便是你的,他日若能炼出圣器,名扬天下之时可不要忘记为兄啊!”
杨戬手握摩元筒,仿佛在思忖什么,一语未发。
敖丙也不着急,在一旁自斟自饮,胸有成竹的模样颇为悠闲。
良久,杨戬才站起身来,揖礼道:“小弟愿意一试!”
敖丙大笑起身,道:“事不宜迟,戬弟不妨速去速回,小兄这就送你一程!”
于是,二人一前一后步下珊瑚巨台,远远去了。
目送敖丙与杨戬远去,耀阳叹口气道:“想不到咱们可以想到的,臭虫也都想到了,而且现在又有杨戬那个家伙插手,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
“现在去通知俊小子,已经迟了!”倚弦皱眉思量片刻,道:“不管怎样,咱们必须想办法阻止杨戬,无论如何都要试上一试,谁让我们欠了俊小子一个人情,现在只能见一步行一步吧!”
然而等兄弟俩人商量完毕,这才发现敖丙与杨戬施展遁术,早已去向不明。他们人生地不熟,哪里知道乾元山在什么地方,不由同时慌了神。
还好耀阳机灵,紧急关头想起婥婥留下的三眼怪蜂。倚弦舒了一口气,双手暗捏印诀,嘴唇缓缓念动真言,打开腰上小囊,三眼怪蜂立时飞出,也许是因为许久不曾吃食的缘故,围着耀阳与倚弦绕了二圈,直到倚弦破指喂血,它才肯飞到杨戬方才卧坐之处盘旋数圈,而后对着倚弦嘶鸣数声向外飞去。
倚弦见小家伙直冲水晶光罩,连忙将它唤回,再次藏回囊中。兄弟俩循原路出了“东皇殿”,径直往水晶宫外行去,好在现在正是四方水族络绎前来贺庆之际,二人不费丝毫周折便出了水晶宫。
正当兄弟俩行出宫门外时,忽听外面有虾兵大声报礼道:“蜀山剑宗弟子幽云仙子携礼来贺!”
“幽云?”倚弦与耀阳闻听这个让令人心伤的名字,均不由自主浑身巨震,讶然对望一眼,循声望去——
宫门处,龙族礼卫兵士如潮水般朝两旁分涌开来,一名玄白长裳的美貌女子踏浪行近,衣带飘飞,翩然出尘,身后两个俏丽女童怀抱长剑,御水相随。
当那名女子飘然掠至兄弟俩身前不足丈余,耀阳与倚弦终于看清她的样貌,那秀美绝伦的容貌,仿若深海的双眸,清雅不俗的气质……试问谁能忘却像这般出尘脱俗的美貌女子?此女正是他们心中时常记忆犹新的幽云公主。
立时间,震惊、疑惑与惊喜等诸般情绪翻江倒海般涌上兄弟俩心间。
但是一再仔细凝视之下,两人终于发现此女与幽云虽然样貌酷似,但神态气质均迥然两异。眼前女子如冰玉雕铸般的脸庞,不拘言笑的肃然表情,与幽云公主的凄婉哀怨有着极大的反差。尤其此女不怒自威的凛然姿态更是将二人唤回现实当中。
望着那名唤幽云仙子的女子缓缓行进水晶宫,耀阳与倚弦这才平复激动不已的心情,相视苦笑一番,带着心中种种疑问,并肩遁入浩淼深海之中,径直往岸上游去。
第四卷 陈塘秘事 第十三章 灭度金身
倚弦与耀阳浮上水面,爬上岸旁的礁石。看看天色,正是下午申时时分,二人略微歇了一口气,倚弦施咒放出三眼怪蜂,小家伙见了两人便欢鸣不已。
耀阳好奇的用手戳了戳三眼蜂,笑道:“小家伙,你能听懂我们说话么?”
三眼蜂闻言围在耀阳周围转了几圈,不停甩尾鸣叫,就像是在回答似的。
耀阳乐滋滋撞了撞倚弦的肩头,喜道:“小倚,你看到没有,这个小家伙还蛮有灵性哩!”
倚弦摇头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跟它逗乐子!”嘴上虽然如此说,但他无疑心中好受不少,幽云的影子也渐渐淡化掉了。
耀阳干笑两声,随即摇头晃脑地说道:“这就叫做苦中作乐,忙里偷闲。像你这样修为的人,是根本无法领悟到其中玄妙之处的!”
一切准备就绪,倚弦催动法咒,让三眼蜂追寻杨戬留下的气味在前引路,兄弟俩以风遁术随后紧跟,向乾元山方向进发。
乾元山,群峰环立,山高万仞,深谷沟壑,云横雾锁。其中南侧最高峭的一座山峰宛如利斧所劈,险峻万分。三眼蜂带着耀阳与倚弦从山间云雾中倏然穿过,闪电般朝南面那座山峰飞掠而下。
耀阳与倚弦随后朝下俯冲,风声呼啸而过,耳边突然听见嘹亮的鹤鸣声,清雅悠远,在空谷中久久不散,二人心中一震,知道目的地已经到了。于是二人收敛体内异能,缓缓立足在山巅之上。
只见稍远处的云雾缭绕中,一座金光四射的九角洞府跃然入目,洞府上方“金光洞”三字更是耀眼醒目,鹤鸣声便是从此处传出。
三眼蜂欢声鸣叫,展翅朝着金光洞飞去,俩人紧随其后。转眼便来到金光洞外,洞口处九块岩角高高翘起,岩角下无数碧绿色石玉风铃叮当作响,数只玄门异兽的图腾印记在九块岩上盘绕出一个特异的结界阵式。
此时,三眼蜂一直在洞外环绕盘旋,鸣嘶不已就是不肯入内。两人这才想起三眼怪蜂乃是魔宗异物,而此处又是玄宗之地,定然有所抵触。再者已经到了金光洞,也就不再需要它引路。倚弦默念法咒收回三眼怪蜂,继续与耀阳向洞内走去。
洞府不大,玲珑别致,因为是有道之士修行起居之所,甚为简朴,只是几张石榻而已。稍往前行,洞中央处矗立八根冰凌玉柱,晶莹剔透,玄光闪烁,数道符录雕刻其上,形成一道玄门独有的结界阵势。中间置有一座丹炉,丹炉下方早已移开本来位置,露出一黝黑洞口,旁边二名束髻童子业已昏迷在地,还有二只怒目展翅的仙鹤,呆立不动,正在鸣啼挣扎,显然是一副被人强制封印的痛苦模样。
这不由引得二人不约而同向丹炉行去。到了近处,兄弟俩才发现,丹炉下方一处以玄门道符勾画出的结界此时已被破坏,一处洞口显现出来。借着洞门外投进来的微弱光线,两人看到几缕森白寒雾从中徐徐飘出,却浑然看不清里面的情况。
耀阳兴奋道:“看来这里就是封印哪吒……不,应该是灵珠子金身的地方了!”
倚弦点点头道:“看样子杨戬已经进去了,咱们现在虽是灵身护体,但也要随时保持警惕,这可不是寻常一般地方。好在你我体内的归元异能可以调用了,只要攻其不备,咱们根本不用怕杨戬?”
“不错!”耀阳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