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脉武神-第5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辰此时终于明白大司谕没有骗他,观星台是一个神秘的空间入口,但就连大司谕自己都不明白如何进入观星台,否则绝不会把易辰单独留在观星台上。
磅礴的混沌之力,不断改造着易辰的身体。
易辰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觉得自己的实力节节攀升,他的境界还是武域,没有因此突破武神,混沌之力改造的只是肉身,真正突破武神,却需要他感悟天道法则。
易辰肉身正在巨变,他的精神却无比平静,甚至想着一些其它的事情。
他之前的疑惑一扫而空,能够进入观星台,肯定是因为混沌之力,而在星光之门前,他自己还没有意识,但身体里面的混沌之力,却已经开始和这里面的混沌之力产生共鸣。
易辰更进一步想到,在下界,并不是没有混沌之力,而是本就不多的混沌之力被封印在这个奇异的空间里面。
混沌绝脉也不是不能修炼,可惜没有混沌之力的存在,便无法扩张
越来越多的混沌之力融入易辰体内,他浑身颤抖不休,怒吼声不断从喉咙里传出。
但那只是肉身上本能的反应,他的心神一直保持着宁静祥和。
在这个过程中,易辰忽然有种魂体分离的感觉,仿佛身体和精神,变成了两个完全**,互不干扰的存在。
身体的巨变,对灵魂没有丝毫影响。
而灵魂则漠然的看着肉身的疯狂进化,就好似看着一件于自己无关的事情。
这个过程不知道持续了多久,肉身没有精神,最多也就只有一些很原始的直觉本能,完全没有时间概念,它只知道贪婪的吞噬和释放混沌之力,完成自身的进阶。
而精神却对肉身的变化漠不关心,对它来说,时间完全没有意义,武者的武道精神和灵魂,原本就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而存在的,否则武神教宗的武魂冢里面,便不可能存在纯粹的陨落武魂。
所以在易辰看来,也许只是一瞬间,也许已经数万年,他忽然精神一震,肉身完成了进阶,再次灵肉合一,变成一个完整的人。
这时候,易辰觉得自己身体拥有无限的力量,随意一拳可以破天,轻松一踩可以穿地,那种强大的感觉,只有亲身体会到了,才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
易辰忽然理解了,为什么说武道之路永无止境,没有尽头。
它不是简单说境界由低到高,当然境界由低到高不断突破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永无止境,从武相、武域、武神、大道武神一路突破,突破之后还有更高的境界等着武者去突破,没有尽头。
但除此之外,所谓的“永无止境,没有尽头”,还是一种感觉,更具体的来说,就是易辰现在拥有的这种感觉,实力不断提高,进步,超过以前。
具体来说,易辰斩杀多目族武神之后,觉得自己很强;突破到武域之后,更强了;斩杀皇甫羿之后,再次变强了;而进入神秘星空后,又一次的变强。
每一次在变强之前,易辰都觉得自己处于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时候,但在每一次变得更强大之后,发现以前的“最强大”其实只是自己在武者道路上的一个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最强大不断褪色,被新的“强大”感觉替代
武道之路,强者之路,是一条不归路,永无尽头,没有止境。
即便是武道境界存在极限,但是在境界不变的时候,武者本身依然可以变得更强。
“不断战胜自己,这才是武道修行的本质!”易辰忽然顿悟,眼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紧接着,易辰突然觉得脑子“轰”的一声炸响,仿佛有什么东西碎裂了。
与此同时,他全身的气息发生巨变,无限拔高,变强,达到了顶点之后,突然收敛,归于平淡。
他随即注意到,全身覆盖着已成浅灰色的角质状薄膜,取代了之前极为鲜艳耀眼的神鳞,但是力量却比更加强大,散发出混沌的气息。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不灭金身,混沌圣体?稀里糊涂的就被我炼成了?”易辰忍不住惊诧道。
不过,易辰很快就明白,他现在的情况,最多算是混沌圣体的雏形,而且是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机缘巧合之下,被混沌之力灌体,被动修炼而成。
真正的混沌圣体,惊天地泣鬼神,不死不灭,天下无敌,一拳可以打死巅峰武神,一掌拍碎极品神器根本不可能在下界出现。
混沌圣体雏形就差远了,而且不是易辰主动炼成,理解上差了一大截。
当然,换一个角度来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易辰意外拥有了混沌圣体的雏形后,对力量的理解顿时大幅度提升。
但这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必然。
他修炼混沌之力,只要不断提升,总有一天会炼成混沌圣体的雏形,问题只是那一天或早或晚。
他的火炼金身、噬血**、金鳞九篇等炼体功法,则为混沌圣体成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否则换一个人来到这片神秘星空,也不可能像达到易辰现在的状态。
混沌圣体初成,这片星空对易辰再也没有排斥之力,把他当成星空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就像大海如果有灵智,把海中的鱼儿当成海的一部分。
易辰神念散开,无限延伸,直到星空的尽头。
在这片无边无际的星空内,无数星光之门星罗棋布,至少有数万座。
每一个星光之门,都代表了一座观星台,也代表了武神教宗控制的一片大陆。
这些星光之门,相互之间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阵法,笼罩整个武神教宗的辖区。
天碑位于阵法的核心,散发出浓郁的混沌气息,以及无穷的道韵,它只有百丈大小,与整座星空阵法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没有它,庞大的星阵不可能存在。
每一个星光之门,每时每刻都从自己所在的那片大陆吸取力量,输送到天碑里面,而天碑同样时时刻刻都在释放出另一股力量,反馈输送到星光之门里面,构成一个动态的力量回路。
看的时间久了,易辰隐隐觉得从天碑里输送出来的力量,竟然拥有一股淡淡的佛韵。
很明显,这是一座绝世神阵,范围差不多覆盖了整个下界。
如此庞大的阵法,不可能是哪一个人独力建造而成,肯定是某个大神通者聚拢一个势力庞大的集团,花费了漫长的时间以及难以想象的巨额代价,才有可能成功。
此阵的入口在武神教宗殿的观星台上,那么主人也就呼之欲出,除了武神教宗之外,不作第二方想。
第639章 天碑下的古尸
并且不太可能是大司谕等后来者建造,很可能是武神教宗的创始人,建造了这座阵法的核心骨架,继任的历届武神教宗大司谕则是不断完善此阵,并维持着阵法的正常运转。
星光之门越多,星阵的威力越大。
难怪武神教宗自从创教的那一刻起,便热衷于对外扩张,征服各片大陆,却又不在自己征服的大陆上建立国家进行统治,只是在大陆上建立武神教宗殿,并且要求当地的土著国家诚服于武神教宗殿。
武神教宗真正需要的其实就是观星台,当然,也许连现任大司谕自己都不知道,他仅仅是执行武神教宗的传统。
另外一个疑团也随之有了答案,武神教宗第一铁律,是只有纯粹人族才能担任大司谕,易辰虽然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条规则,但显然也与这座神秘而庞大的星阵有关,大司谕是武神教宗历任主持阵法之人,只要掌握了这座神阵,纯粹人族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其它分支人族,以及下界其它足以与人族分庭抗礼的妖族、魔族,不管它们如何强大,都只可能是昙花一现,因为有且只有纯粹人族,掌握着足以毁灭整个下界的大杀器,这是武神教宗的最强底牌。
依靠着这座星阵,纯粹人族会有低落期,如同自然界中的潮起潮落,花开花灭,可是根基永在,一旦出现天才,便将重新登临绝顶,俯瞰下界万族,绝不可能出现族中某个天才被外人阴死,就导致族群无法重新崛起的现象。
易辰不断靠近天碑,混沌之力和道韵都越来越强,天碑上的道纹也渐渐的清晰可见,看它一眼,易辰体内响起轰鸣之声,仿佛随时都有可能突破武域境界,成为武神。
佛韵也渐渐明显,但它显然被压制了,只能以一种被天碑“允许”的形式缓缓的释放,然后被磨灭。
“难道不是一种共存,而是镇压?”
易辰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奇怪的想法,然后似乎“看”到了一具巨大的古尸。
说看到其实不准确,应该是一种感应,他只觉得自己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天碑背后的画面,他的目光无法穿透天碑,可是神念却已经被天碑、以及天碑所在的这座神阵所接受,所以能够感应。
当易辰看清楚脑海中的画面,顿时震惊了。
一具庞大无比的古尸,飘浮在虚空中,若是比较起来,易辰只有这具尸体的一个脚趾头大大小。
尸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黄色的佛光,如同液态的黄色火焰,被九条紫青色的锁链状道纹栓出。
那九条道纹锁链,从天碑里面牵引出来,以九宫八卦的形式排列,每时每刻都在震动不休,犹如九条吸血蚂蟥,顶在古尸上面。
随着道纹的蠕动,古尸的身体明显出现一阵阵抽搐,但紧接着又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一缕黄色的佛力从古尸中被抽取出来,沿着道纹锁链进入天碑,佛力不断消散,然后消失在神秘星阵空间里面,只剩下一股若有若无的佛韵。
但那古尸显眼不是完全没有反抗之力,虽然早已死去,却尸身不腐,而且还不断的从虚空中抽取力量,仿佛已经蜕变成一件法宝。
古尸无法抵抗天碑通过道纹锁链,从它自己身上抽取力量,但天碑也无法完全阻断古尸从虚空中抽取力量,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如此循环不断,周而复始之下。
不过天碑与古尸的争斗中,天碑显然占据了上风,它配合着神阵,一起牢牢镇压古尸,以这种方式不断的炼化古尸,而古尸只是勉强抵抗,不至于被立即消灭。但长此以往,古尸必将被彻底炼化。
易辰呆了一下,越看越是心惊,此时他无法确定这座巨大的星阵刚建立时,目的到底是为了守护武神教宗,还是为了镇压古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碑下的古尸,已经毫无疑问成为这座阵法运转的力量来源之一。
易辰观察了许久之后,慢慢收回自己的神念,此地太诡异了,背后蕴含着惊天隐秘,他不愿意牵涉太深,心中有股难以言传的危机感。
只是,正当易辰神念回收,想要离开天碑时,古尸突然一抖,发出一声似有若无的求救声:“救我!”
天碑紧跟着猛地一震,传出“嗡嗡嗡”的声音,化作一圈圈天道波纹,朝四周扩散,神阵之中突然亮起一个个光团,散发出惊天之力,凝聚出一条条星光巨手,涌入天碑。
恐怖的力量轰然爆发,道纹锁链狠狠锁紧,重新把古尸牢牢压制住。
易辰见到如此景象,不由心惊肉跳,哪里还敢停留,立即收回神念,二话不说的转身离开。
以他混沌圣体初成的实力,竟然感觉毫无抵抗之力,无论是星光巨手,道纹锁链,佛韵古尸它们的强大都远超想象,易辰即便是想要救人,也有心无力。
古尸震动,天碑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