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网络 作者:土豆蒜泥(起点2013-12-31vip完结)-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王坤搞的萧城学院到底培养出来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妖孽啊!
十天学习时间,直接让学生们达到了普通大学数学专业毕业生的水平,虽然,按照这本书来看,至少,数学这一门,还要再分出三本书才能够讲完,但是,再怎么算起来,大家,也不过需要花费个四十天时间,就能够达到数学系本科毕业生的水平。
这是在打脸吗?还是赤果果的挑衅应届的专业毕业生。
是骡是马,等到两个月之后那些被淘汰的学生出来了之后,大家也就能够知道了。
虽然网络上,电视上,许许多多的人,在讨论着萧城学院的教学教育模式,但是,在里面上学训练的人,可没有这么闲,考试结束后不但旧书被收回去了,新书也是被发放到了学生的手,同样是数学,看来,王坤是铁了心的,要将这门学科,都让学生们吃透。
因为大家都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军训强度,所以嘛,在侯耀武的坏笑,学生们的苦笑,全部的学生,一视同仁的,全部在训练带上了负重,男生十公斤,女生五公斤,不将他们全部累趴下,那侯耀武是绝对不会甘心的。
反正王坤说过了,只要不将学生训练的出毛病来,那就没有任何问题,反正,都有医生在一旁看护着,也不怕出毛病。
镇里的医院也是被王坤给全额收购掉了,直接从全国各地招来了各种知名专家,负责着医院的运转,哪个学生累倒了,当场就有医生对学生进行检查,脱水的补充水分,有其他毛病的,直接进入医院,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治疗。
学生们就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氛围努力的汲取着课本的知识,上一次没有考及格的,也是吃口馒头赌口气,发誓下一次一定要考出更好的成绩出来。
数学,几乎是现代所有学科(部分科专业例外)的基础,在研究、开发、设计等等专业,数学更是重之重,否则,王坤还真不愿意将数学放在第一个要被攻克的学科之,因为有许多人,在两个月之后,是必须要离开学校的,而数学,这个基础的学科,无论他们在哪里,都是能够使用的上的。
“王总,您确定需要采购这些零部件自己用?”带着上头传过来的资料,姜伟铭找到了王坤说道。
“恩,这些零部件,国家确定能不能制造出来,我的所有要求,都已经提出来了。”王坤点了点头,他知道姜伟铭说的是什么,还不是上次要他传上去的资料,那超过十万个的精密部件。
“可是,你要制造这种东西干什么?”姜伟铭脸上带着苦笑的说道,实在是,他被总理说的话给震惊呆了。
不说是他,就算是总理,都是被王坤的这种要求给震住了,因为他的要求太高,所以,资料是被传递到了国家精密仪器制造实验室里面,外人看不懂,那不怪,即使是从事机械制造的人,也同样看不懂。
但是,放在那些真正的专家眼里,王坤要制作的东西,是一目了然的,虽然这个设备缺少了分装设计图、总装设计图和最终设计运行的原理,但是,常年和高精密技术制造打交道的专家们可是非常熟悉。
更何况,能够让总理这种二三号巨头的人,直接管理的,又可能是一般的研究所吗,只能是那些在研究着高精密制造技术如何改良达到更高层次的研究院,在他们眼里,王坤这里许多的零部件,显然,就是为一台非常高端的工业母机所准备的。
即使和国家正在使用的工业母机之间,也有着百分之35%的相似度,而且,在许多高精密部件上面的要求,甚至,比国家拥有的,还要高上两个层次。
当这些信息被透露给了国家的最高层,顿时,大家都是被这个消息给惊呆了,泥煤的,原以为,王坤给予国家的东西,已经是够好了,毕竟,那些铝合金配方,真的是世界最顶级的东西。
但是,现在他们才发现,自己,似乎小看了王坤这家伙的能耐,和工业母机相比,那铝合金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对华夏来说根本就是垃圾了,而且,工业母机的设计与研究,没有哪个国家会将详细的资料放在网络上,甚至,一些突破的方式、方法都不可能在网络上搜寻的到,王坤即使拥有再高的技术,也不可能获得如此机密的信息,如此一来,上头,自然是再一次的提高了王坤的等级。
有关他的信息,除了那**个人之外,只有寥寥的几人,拥有着查看有关他的资料,姜伟铭得到的命令,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也要从王坤口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
“这些设备我用来制造生产线啊,没有生产线,我怎么能生产新产品,现在进口生产线又这么难,我还不如自己造了。”王坤一副你这么傻的眼神说道。
丝毫不知道,姜伟铭的心不断的在抓狂着,泥煤的,你就想生产一点生产线,就要搞个工业母机出来,这是什么道理,这世界还有没有天理了。
姜伟铭却不敢对着王坤发牢骚,只能说道:“你要买生产线,可以问国家买啊,虽然,咱们国家没有美国那么先进的技术,但是,要制造一些生产线,也是没有问题的。”
“还不如我自己制造了,那样就不用求人了。”王坤嘟哝着说道。
“这个,你弄的这个东西,最高加工精度能够达到多少?”想了半天,姜伟铭才泄气般的,直接向王坤询问着说道,和王坤拐弯抹角的说,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真不知道,如果和王坤呆久了,再回到总理办公室,自己,还能不能游刃有余的游走在各方之间,姜伟铭泄气的想着。
“0、05m吧,好像是这样的,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应该不会比这个精度低的。”王坤挠了挠脑袋说道,他还真不是很清楚,那边给自己传过来的是什么层次的机械加工设备,只知道,那边民用的是这个标准。
但是,看这台机器的零部件,好像规格很高的样,应该不是普通的民用机械加工设备。
“呃,这么高!你有部件组装安装图纸吗?”姜伟铭压制住心的兴奋,虽然努力的控制,但是,脸上依然带上了意思的微笑。
“你说的是这玩意吗。”王坤将电脑转了过去,顿时,一台组装完成的加工心的三维立体图像出现在了姜伟铭的眼前。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 领养
整个图片似乎被做成了一个类似城堡一般的东西,拖动鼠标,可以像进入城堡之一般,从各个方面,看到每一个部件所放置的位置,甚至,还有一个按钮,可以让这幅图片动起来。
让你真实的了解到,这个机械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在运行过程,每一个部件又是如何紧密而又顺畅、自然的工作的,从开始的原料进入,到最后,出来成品的部件,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这个,能给我一份吗?”姜伟铭有些心虚的说道,从整个画面来看,这幅图是非常凌乱的,毕竟,这么大一个图纸就显示在笔记本一个小小的显示器上面。
但是,如果将图纸放大了,以人类去观察真实设备的视角来进行观看的话,这个设计图纸,又是如此的井然有序,其工作起来,又是多么的给力,如同城堡一般,给人一种极其震撼的感觉。
“还没有给我制造机器,我为什么要给你。”王坤连忙将电脑转过来说道,虽然,这幅三维立体图,即使给了他,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这是整台机器装配好了之后才能够看到的效果图,真的给他了,即使交给国家,那些专家们,也不可能凭着这么一个动态画面就组装好一台加工心,但是,如果,好东西现在就交出去,显然的,国家肯定不会那么尽心尽力的帮自己生产,他们肯定要自己组装一台先试试。
当真的组装不好,才会和自己开启会谈,寻求自己的帮助,或者说,给自己提供一批零部件,在自己组装的过程学会组装这台加工心。
这一来一回的。至少一两年的时间就要浪费掉了,王坤可不喜欢这种事情真的出现在自己的身上,国家浪费的起,因为一两年对国家来说,也就那么回事,但是,王坤却浪费不起。
“这个。”姜伟铭无语了,不过,他也知道。和别人说,为国家做贡献,因为国家需要,所以,你就要将东西贡献出来。
可是。面对王坤,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没用的,他爷爷本身,就没有占过国家的便宜,反而,国家有些对不起他。毕竟,战争过后,并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他的功绩,即使死亡了。也没有进入那个非常荣耀的地方,甚至,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在什么时候死亡的。
王坤呢?向国家提过什么要求了没有?即使有要求,也不是为他自己求的。而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为普通民众、为孩们祈求的,甚至,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他还拿出了各种的资料,去跟国家交换,真的说起来,王坤,是在拿自己的利益,换取别人的福利。
“想要这东西,要么拿别的东西来换,要么,东西生产出来了,组装的时候,你们自然就知道了,还有,我需要国家帮我培养这么一批能够具体操作机器的员工出来,虽然,这机器我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但是平时的保养什么的,还是要专业的人才的。”王坤顿了顿说道。
这些,都是他以前想好的,如果,国家不派人与自己进行交流,那些话,自然是不用说了,那纯粹是说明,国家并不重视自己,只有国家主动安排人与自己交流,才说明,这些东西,是真正的对国家有用,否则,以国家那么精明的态度,怎么可能如此的热切。
姜伟铭脸上带着失望的神色离开了,至于他内心到底是失望还是高兴,到底谁搞的清楚。
工业母机这种东西,无论放在哪个国家,无疑,都是该国家最先进的东西,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特别是那些需要高精密加工的国防尖端事业,更是需要这种东西的推动。
王坤不相信,国家会不在乎这么一个加工心,即使,这个加工心的精度只能和国家现在的技术差不多,但是,因为两边技术层次的原因,有许多东西,相信,都是值得那些研究人员借鉴的。
而真实组装完成的加工心,能够给他们带来的灵感,相信会更加的多,在这个所有高精端科技,都是靠半自动化的年代,自己的这个被设计成了完全自动化的加工心,给他们带来的震动,估计会非常的大。
不提姜伟铭去给上头汇报工作,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王坤则是慢慢的闲了起来,新的一批婴幼儿们到来了,所带给孤儿院的压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因为前面来的孩们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是适应了孤儿院的生活,在经历过水土不服事件之后,并没有更大的事情发生。
经过上一次的教训,新到来的孤儿也是暂时的被相互隔离了起来,比如,南方地区的,暂时生活在一起,北方的,又是另外一个区域,这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再次出现大规模的集体性水土不服发生,先让他们大家都适应 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当身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完全调整好了之后,才会将所有的孩打乱,然后,南北交杂,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一批的三千七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