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若的红楼生活+番外 作者:leidewen(起点大封推超高人气vip2014-01-08正文完结)-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贾政做不主,直接看老爹,这钱贾家又不是出不起。让王家出,这就属于两家联合办学了,这个好像不太好。
代善笑笑,“世兄家的孩子想来附学,还谈什么其它,来就是了。”
王子胜,王子腾兄弟一听也知道,他们两家的孩子来没问题,但是真的让王家的孩子都来,就不好说了。
“岳父,我倒是觉得,大可不必非要拘泥于族学之上。可以取个名字,就是办学。除了贾王两家的孩子,还可以收些贫寒的聪慧的子弟。”林海忙说道,“费用,林家也可出一些的。”
代善盯着女婿,之前觉得他挺聪明的,怎么现在越看越不顺眼了呢?
“有教无类,虽说是圣人之言,不过呢,还是先管好自家之事为好。”代善笑了笑,还是给了女婿面子。
张家兄弟一怔,本就不是什么大事,怎么代善会拒绝?转头看王家兄弟倒是很平静的样子,一点也没觉得生气,马上明白了。自己和林家联合办学是没问题的,因为他们几世清流,干的就是这个,但贾家和王家是军功起家的,他们联合办学,或者说施恩于民,那就是麻烦事。生怕上头不烦他们吗?
林海也不傻,马上想到了,忙敲了敲脑袋,笑道,“小婿孟浪了,小婿孟浪了。”
大家不再说办学的话题了,改说各自喜欢的话题了。
因为客人很少,女眷们就在内堂坐的。孩子里,除了小胖墩,贾瑗,其它的都在外面跟男人一桌。
小胖墩哪里知道生日是什么,反正看着漂亮的衣服,然后很多人对他笑,他于是很乐呵的对谁都笑得跟小傻子一样。看得惟一还没孩子的贾敏又是一阵的眼热,把贾瑗抱在怀里,喂她吃东西,不看任何人,省得心情复杂。
“琏儿真是爱笑啊!”王老太看着都欢喜,让人别让他坐夹椅了,自己拢在怀里,贾琏也习惯了坐大人腿上,靠着老太太的怀里,等饭吃。能胖成这样的人,怎么着都能吃上东西。边吃边笑,哪怕王老太‘哦’一声,他都能笑得直咯咯。
张老太就坐在边上,看贾琏那样,倒是觉得孙子都是别人家的了,看看这亲热的样子,心里涩涩的。
“所以可爱,我们瑗儿小时候还不错,到了现在,除了不爱说话,连笑也不笑了。”艾若顺便瞪了贾瑗一下。贾瑗把头埋进了姑姑的怀里,表示自己只是很羞涩。
不过艾若很了解女儿,得到弓箭的主,能是羞涩的主吗?此时装呢,不过也不再拿女儿逗趣了,请大家吃东西。
有小吃货的人家,菜怎么会做得不好吃。再说红楼菜本就很出名,艾若也不是那一味的用自己的口味,倒是把贾家的水牌菜整理了一下,每天让他们做一样,她来试味道,顺便叫上小吃货,这小子用南方的话说,就是有一条皇帝舌。一说到吃,就滔滔不绝。然后,红楼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直接汇集成册。连调味料放的时间、用量都被确定下来。
所以此时,摆出来,加之摆菜的人,都是受过训练的,先上什么,后上什么,摆出来的宴席无论从荤素、还是色彩搭配上,都是很有看像。本来贵族之家,看的是底蕴,贾家之前,张老太是看不上的,觉得贾母装过了,神髓在哪,还没弄清楚。
张老太太家里虽然不富贵,但是,也是见过世面的主,看看这席面,再看看这些下人们。前后对比。此时此刻,张老太真不敢小看贾家这位二太太了,此消彼长,再看看不知所谓的媳妇们,张老太觉得心都灰了。
客人终于走了,贾敏算是自己人,于是多留了一会,怀里抱着已经困了贾瑗,看得艾若心都痛了。
“要不,跟你婆婆说说,去过继一个?”艾若让人把贾瑗抱出去,把人弄出去,轻轻的拉着贾敏的手说道。
“我们成亲才多久,现在过继?”贾敏头摇得跟什么似的,也是,才成亲半年,此时过继孩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中间有一个没有生育吗?而且连妾都没一个,简直就是不打自招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57 婆婆和孩子
“说什么婆婆病了冲喜,或者公公的冥寿快到了,有个孙子给老太爷做做脸……由头还不好找,弄个孩子回来再说!”艾若随口说道,这世上理由还不好找,达到目的就好了。
“二嫂!”贾敏真的无语了,真的当外头那些都是傻子不成,莫名其妙多一个孩子,说什么理由,人家都会猜测的。然后各种猜测就会充斥着上流社会。而且是怎么难听,怎么说。
“算了!”贾敏摇摇头,想想看真的说要过继孩子,林海得多痛苦。再说了,此时她真的不想过继。而艾若想想,敲敲自己的脑袋,也是,自己真的太疏忽了,就算在现代,丈夫有事,一般来说,也会瞒得死死的,生怕让人知道,更何况这时了。
“对了,他在吃药吗?给你婆婆看病的齐老太医,现在没事也来家里教教我针灸。他跟我说,他给林姑爷开了方子,但你家那位好像没再找过他了。我跟你说,病急乱投医的事别乱干,真的乱吃药,把身子弄坏了,你才真的没地哭去。”不让过继,总得问点有用的吧,既然知道有病了,总不要讳疾忌医吧。她在现代真的看多了,相信什么祖传秘方,结果病上加病了。
“这话怎么好问?”贾敏张嘴,这比要过继更难开口吧?说‘你去看看大夫吧?’林海能从此恨死她了。
“你们是夫妻了,这些事不谈,你们平时谈什么?”艾若真的被气死了。过继怕林海觉得没面子。让他吃药,怕他难过。想想看,他们成亲半年了,还这么客气吗?
“你呢。和二哥谈什么?”贾敏不想谈这个了,本来就是夫妇之间的私事,就算二嫂是关心。却怎么好说。
“多了去了,谈孩子,谈各种事。对了你去看过老太太吗?”艾若也知道,这些事真的也不好对人说的,只好算了,换了一个话题。这段时间她们太忙,当然了。就算不忙,她也没打算去,但当着贾敏的面,总得说说看。省得说她这个媳妇太不像话,从来不说去看看婆婆。怎么都说不过去的。虽然她从来不去,可是关注却从来不敢放松。她其实也知道了一些事,只是没跟贾政说过,现在问问贾敏。
“去了,怎么啦?”贾敏不知道艾若想说什么。她是定期去看老娘,老娘被老太爷赶出去了,嫂子不能去,只能她去了。再说,她也知道了。二嫂各方面做得都不错了。人不到,也是情有可源的,毕竟家里还有老太爷不是!
“没事,今天我让人送了素面过去,说送东西时,老太爷脸色很差呢。”艾若表示自己不是忘记了。也不是不去,只是老太爷不干。
再说,她也没说谎,早饭时,她特意跟老太爷说,她会送些素面到庙里去。老太爷本来是很开心的,听这话,直接板脸了。贾政也知道老爷子的习惯,低头无语。所以艾若继续只送东西,不过,有时想想看,自己真的是啊。送的东西,够一百个婆婆吃了。而且又不是只送一次、两次,家里有点什么事,就要送点东西过去。贾母一个人住馒头庵里,然后,馒头庵上下都被贾家养得白白胖胖了。
“老太太身子挺好的,说是和庙里的师太很照应她;那里常有各家的太太去拜拜,也会聊聊天的。”贾敏想想看,觉得老太太好像现在挺不错的,瘦了点,但精神不错。每天也没什么事,天天跟着师太们在山上逛着,吃的喝的都是家里准备的。素是素了一点,但都是好东西,谁也没刻薄她。
艾若想哭了,她收到的消息果然不错,贾母果然不消停,就知道,馒头庵不是好地方,跟馒头庵来往的人,只怕真的挺可怕的吧?
“怎么啦?”贾敏看到艾若的脸色一变,马上担心起来。
“没事,晚上回去要不要带上瑗儿?原本应该让你带琏儿的,只是琏儿现在有点粘人,晚上看不到我,会哭的。瑗儿其实也不好,太不爱说话了,性子太恼人了。”确定了,于是不想再谈了,贾敏是那嫁出去的女儿,贾母的事,贾敏还真的帮不上忙。知道了事情就行了,也不用让她跟自己一块烦。
“二哥舍得?”谁不知道,二哥现在是惯孩子的家长,真把他的宝贝女儿带回去玩,只怕二哥会给脸色的。
“又不是给你,让你带回去玩几天,你还得给我送回来。”她斜睥了贾敏一眼。
贾敏捂嘴笑了,能把贾瑗带回去住几天,倒是很开心的。家里有孩子的声音,总会好一点。
“过几天,我带琏儿去给你们家老太太看看,琏儿比较好玩,一逗就笑,不过看不到我,就羞涩。”艾若算算日子,贾琏也算是过了百日热孝期,出门玩玩,也是可以的。毕竟林家是亲戚,又不是自己的娘家,可以随意些。
“谢谢你,二嫂。”贾敏拉着艾若的手,虽然二嫂有时有点烦,但真的心很好。
“行了,你家老太太能多活一天,也是你的福气。”艾若轻轻的拍拍她的手背,此时婆婆真的死了,林海又得回去三年,好好的大好青春,就在守孝中渡过,那才是麻烦。
“我知道,我婆婆人不错。”贾敏微笑了一下,这是实话,因为婆婆,她和林海的关系慢慢的好了起来,正是因为感情好了,于是真的不想为了这点事,把夫妻的感情伤了。
“实在不成,你说你流产了。然后你家那位为了安慰你,抱了一个孩子回来给你。”艾若突然目光一闪,这样又不伤了林海的面子,又能尽快的弄一个孩子。有个孩子,他们心情会轻松很多,将来也不至于为了儿子死了,伤心欲绝吧。
“二嫂!”贾敏真的要抓狂了,这位怎么就这么锲而不舍的给自己弄个孩子呢?虽然她渴望孩子,可是问题是,她渴望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是过继来的那个。
“好了好了,我不说了。”艾若轻拍了一下。
“老太太那儿是不是有点不妥?”贾敏也知道艾若是为自己好,只是性子急了点,心是好的,于是也不怪她,直接又把刚刚说贾母的话题给捡了回来。不管怎么着,也是个话题,现在只要别跟她说孩子,啥都成。
“我听说馒头庵的那些尼姑们不怎么规矩,而老太太若是没事跟些小官太太们往来过密,只怕也不是什么好事,老爷还想劝着老太爷把老太太接回来,虽说满京城看着,但老爷好歹也是读书人,总不能被人戳着脊梁说任母住寺庙不是。可是……总之,各种麻烦。”艾若扶着额头,觉得头都大了。
贾敏是聪明人,马上明白了艾若的意思,馒头庵里的那些尼姑本就是走家串户,来往的也都是官家的内宅。她到林家这些日子,也是学了不少东西,之前也是在家里见过这些道婆、尼姑的。但是在林家却一次也没见过,就是去寺庙,也是去大庙,挑那正经的日子,做正式的法事。
和婆婆关系好了,也偷偷问过,答案就是,这些不是正经的出家人,污了出家人的清誉是小,走家串户,干得都是些见不得人的脏事,带累了自家才是大事。
此时母亲住在外头,反而没了管束,就算此时在京里的亲贵、勋贵、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