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欢 作者:元浅(起点大封推vip2015-03-27完结)-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葡萄不知该如何劝慰自家主子,搜肠刮肚只想出一个办法:“要不夫人您去找太夫人,把这门亲事给推了?”
吴氏越想越是羞愤交加,觉得自己被孙太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不。我不能就这样算了!”
吴氏双手死死扣住桌沿,神色决绝,一双眼通红得有些吓人。
葡萄被吴氏这副模样吓了一跳,隐约觉察到吴氏情绪不对。但一时又说不上到底哪里不对,只能怯声问道:“三夫人您打算怎么做?”
“孙家既不顾念我这个未亡人,那我也无需多替他们着想,我一定要替鸣哥儿求娶到孙家姑娘,且这个姑娘绝不能是品德有亏的晴姐儿!”吴氏眼神逐渐一片坚定。语气透着孤注一掷的决心:“替我研墨,我要写封信给鸣哥儿。”
第二天天色微亮,便有丫鬟疾步奔至宁寿堂,神色焦急的对守在外头的大丫鬟禀道:“兰苑出事了。”
里间的孙太夫人虽醒了,却还未起身梳洗。半倚在榉木海棠花围拔步床上。
吴妈妈听见外头动静不小,快步走了出来,训道:“大清早就吵吵嚷嚷,越发没规矩了!自去管事嬷嬷那里领板子!”
大丫鬟早问清楚事情原由,附到吴妈妈耳旁低声禀道:“说是兰苑出事了,三夫人她竟然……服侍她的丫鬟一刻都不敢隐瞒,即刻便报了上来。”
吴妈妈闻言脸色骤变,匆忙转身直奔内室,将兰苑发生的事如实禀告孙太夫人。
原本半倚在床头闭目养神的孙太夫人听了,猛地睁开双眼:“即刻替我梳妆,再派几个得力的人守住兰苑,我没到之前不许任何人进出!”
…………
孙太夫人从兰苑回来后,握着常戴的那串佛珠端坐在罗汉床,面色阴沉似水。
她目光落在手里捏着的那张金栗笺纸上,将上面用簪花小楷写的内容反复看了几遍,最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命人去将古氏请来。
古氏一到,孙太夫人就言简意赅的吩咐她:“我打算将三丫头许给吴氏娘家的侄子,孙吴两家很快就会交换庚帖,叫你来是事先知会你一声,你也好着手操办三丫头的嫁妆。”
“啊?吴家?吴一鸣吗?”古氏一时没反应过来,怔了半响方才发问:“不是早就定了让晴姐儿嫁过去吗?怎么突然变卦了?”
孙太夫人倒是不怕古氏反对,她反而比较担心孙妙曦这个不好驯服的傻子,破天荒的耐心解释道:“我原本也没打算让三丫头嫁过去,突然改变主意也是逼不得已,我也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好好的同三丫头说一说……鸣哥儿这孩子我瞧着是挺不错的,假以时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古氏费力的回想了半天,总算记起吴一鸣这号人———好像是个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少年,身上带着一股读书人才有的书卷气,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二十岁就中了举人,也算是个颇有才华的。
除了家底单薄了些,旁的古氏倒是挑不出什么不好。
古氏出自市井,内心没由来的对读书人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因此吴一鸣倒也算是能入古氏的眼。
不过古氏晓得自家闺女是个有主意的,想回去好好同孙妙曦商量、商量再说,并未一口应下这门亲事:“娘这事儿提得突然,我看这庚帖且先别急着交换,容我回去仔细想想,免得曦姐儿不乐意闹腾起来。”
“这事由不得……”
“太夫人,吴表少爷来了,执意要您出去相见。”
孙太夫人刚想说这事由不得孙妙曦的性子,就听得小丫鬟一脸为难前来禀告,只得带着古氏一同前去偏厅见吴一鸣。
古氏才到偏厅,就见吴一鸣负手立在下首,身后站着两位穿红戴绿、做媒婆打扮的妇人,看样子竟是连媒婆都已经请好了。
古氏暗觉奇怪,心想哪有结亲结得这般着急的?
吴一鸣果然十分心急,丫鬟们才奉上茶,他便捧着一个方形锦盒跪到孙太夫人面前:“太夫人,小侄想求娶孙三小姐,庚帖奉上,望太夫人看在小侄姑母的份上成全。”
古氏见他虽出言求娶孙妙曦,人也跪下了,但背脊却挺得直直的,脸上的笑容冷冰冰的,甚至还透着几分讥讽……哪有人家求亲,由新郎官自己亲自捧着庚帖上门的?
还用一副敷衍了事的姿态求亲?
孙太夫人虽早已做出决定,但见吴一鸣眼含讥讽之色,心里十分不悦,故意不接他递上的庚帖:“事情太过突然,我们还未和伯爷商量过,一时无法给你答复。”
“是因为事情太过突然,才无法给出答复吗?若是小侄求娶的是孙大小姐,太夫人是否就不会觉得突然?”吴一鸣语气越发嘲讽轻蔑,目光直逼孙太夫人:“莫非我姑母为你们孙家付出的还不够多?!”
吴一鸣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声音倏然拔高,一扫斯文之态,气势凌人,隐隐带着一丝逼迫。
“有你这么跟长辈说话的?!”孙太夫人重重一拍桌案,怒喝吴一鸣无礼。
吴一鸣冷笑了一声不再多言,室内突然一片沉默。
古氏越看越觉得奇怪,刚想开口质问,孙太夫人竟率先妥协,冷冷给出答复:“我们孙家嫁女从不马虎,有些事宜还需准备,你三日之后再带媒婆上门,届时孙、吴两家再交换庚帖也不迟。”
吴一鸣冷哼了一声,毫无畏惧的迎上孙太夫人的目光:“我想我姑母已把话说得十分清楚,希望太夫人不要弄错人选———小侄求娶的是孙家二房的三小姐,不是孙家大小姐。”说完竟连礼都不行便告辞离去。
古氏这下就有些瞧不上吴一鸣了:“吴家这小子怎么这般不懂礼数?”
孙太夫人摆了摆手:“不必理他,你自去替三丫头备嫁就是。”
古氏嗤了一声,干净利落的拒绝:“备什么嫁?这门亲事我不答应,那小子我瞧不上!”
“千鸾,此事已不是你我能左右,希望你以大局为重……罢了,我让伯爷同你说吧!”
这时,有丫鬟来禀,说是古氏娘家那边来人了。
古氏只得暂且丢下心中疑问,前去相迎。
来的是同古氏关系亲密的表姐张氏。
张氏一和古氏打了照面,就拉着她追问道:“你实话同我说,你家老太太是不是要将我们曦姐儿,嫁给你三弟妹娘家的侄子?”
“真是奇了怪了了,这事儿你是如何知晓的?我可是刚刚才得到消息!”古氏一脸讶异。
“你个呆子!孙家都要把我们曦姐儿卖了,你还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张氏没好气的举起团扇拍了古氏一下,语气颇为气愤:“外头已传得沸沸扬扬的,都说……”
ps:求粉红,(*^__^*)
☆、第六十二章 投缳(二更求粉红)
“都说你家三夫人因思念亡夫,留下一纸遗书后投缳追随亡夫去了!她还在遗书上将孙家狠夸了一番,说这些年你家老太太对待她视如己出,从未亏待过她……但她对亡夫的思念一日胜过一日,是真心想要去和亡夫团聚;只是……”
张氏一气说了一长串的话未免有些气喘,缓了缓才接着说道:“只是她临走前实在放心不下唯一的侄子,恳求孙家今后帮着照看一二,并留下一个遗愿,希望侄子能够娶孙家三小姐为妻。”
张氏越说越气,很是瞧不上吴氏以死相逼的行径:“那短命鬼在遗书上说这是她唯一一个心愿,也是她最后求婆家的一件事,希望婆家能够看在她对夫君一片痴情的份上,圆她的心愿……我呸!什么‘心愿’、‘遗愿’的,说白了她这是摆明了以死要挟!”
古氏听完先是一愣:“你说三弟妹追随三弟去了?”
她愣完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后,立刻怒了,猛一拍案:“她居然以死相逼,替吴一鸣求娶我的娇娇儿!她若是光明正大的前来求娶,我兴许会考虑一二,她非要这样膈应人,那我定是不会答应这门亲事!”
古氏虽然恨透吴氏,但心里还是对她的做法很是不解:“不过,她干嘛放着孙家那么多姑娘不挑,偏偏挑中我的娇娇儿?我的娇娇儿这会儿还装着傻呢!她竟想给唯一的侄子讨个傻老婆?”
“还不是因为娘您太大方了,给我备下十里红妆!”孙妙曦正好掀开帘子进来,顺嘴接上话替古氏解疑:“吴家家底单薄,三婶娘之所以选中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您替我准备的丰厚嫁妆。”
孙妙曦已早古氏一步得到消息,且得到的消息还十分全面,这还得多谢展灏———消息全是他派人给她送来的。齐全仔细到让她忍不住怀疑展灏比她还要八卦。
孙妙曦得到消息后就先细细分析了一遍,推测出吴氏之所以选中她的原因———她嫁妆丰厚只是其一;
其二则是因她虽傻名在外,但到底没做过发癫发狂。或是什么不堪入目之事,在众人眼里。她的傻不过是言语如稚童般真诚罢了。
有孙妙晴那样瞧不起吴家的人在前头,吴氏迫切想给侄子找一个既不会势力瞧不起吴家,娘家又不会势弱,且又能被侄子拿捏得住的妻子。
孙家有权,古家有钱,孙妙曦是个傻子既好哄又好拿捏,传宗接代更是没有问题。就是傻病也没听说过会遗传给孩子……
吴氏如此一琢磨,可不就独独相中孙妙曦?
孙妙曦把她的猜测一说出来,古氏立刻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瞬间歪楼:“我们娇娇儿真是聪明绝顶!”说着用胳膊肘子捅了捅张氏。语气得意洋洋:“雅澜你瞧瞧,娇娇儿这般聪明,外头那些人的眼睛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居然敢笑话她傻!”
张雅澜:“……”
立在一旁的元宵看了自家姑娘一眼,默默吐槽———是姑娘她自个儿喜欢装傻好不好?她非要装傻。别人又没火眼金睛,当然只会笑话她傻了。
孙妙曦则十分无语,默默的提醒亲娘不要歪理 “娘,现在可不是议论我傻不傻的时候!三婶娘留了两封遗书,一封在祖母手里。一封在吴一鸣手里;吴一鸣不是已经公开手上那封遗书,借着完成姑母遗愿的名义,带着两个媒婆上门提亲了?”
孙妙曦一提醒,古氏这才记起正事:“没错,你祖母已经答应他三日后便交换庚帖。”
孙妙曦早料到孙太夫人为了安抚吴一鸣,一定会干脆利落的答应这门亲事,她也不觉得吴氏以死相逼亏了———吴氏和孙三老爷的感情原就很好,早在孙三老爷去世时,她就曾多次试图自我了断殉情;
若不是孙太夫人想要吴氏守节,替孙家再挣一座贞节牌坊,用吴一鸣这个唯一的血亲劝住她,她怕是早就追随孙三老爷而去了。
如今吴一鸣已长大成人,吴氏最关心的便是他的亲事,若是她的死得以替吴一鸣换来孙家今后无可推脱的扶持,她自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走这条路。
大历朝女子的教化,以强调贞洁奇烈为主,且越奇越苦,朝廷赐下的表彰就会越高,从而促成衍生出许多惊世骇俗、不惜性命的节妇。
大历朝律法还明文规定,民间寡妇,三十岁之前夫亡开始守节的,到五十岁不改初衷者,表彰其家族,免其家族杂役;守节守到六十岁的寡妇,则可由当地官员上报,朝廷最高等级可赐予祠堂,次一等也可树立贞节牌坊,以供世人瞻仰。
还有一种情形也能够得到朝廷嘉奖———寡妇先替亡夫守寡十年,十年后不但初衷不改,还殉情随亡夫而去,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