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 作者:天光映云影(起点vip2013-12-14完结)-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让。
相较之下。李湛却没那么多忌讳,这些人看李湛好说话,便拥了上来。李湛是官,他们不敢骚扰,就去求管事的。
这种官家的管事向来不拿正眼看商人,不过李湛吩咐了,只要检查好了是正经商户就让带上,商队带的人必须有身份牌。管事也只好带着人一一检查那些人的身份。好在那些商人出手大方,让他的怨言减少了几分。
行进在路上,偶尔会迎面碰上马队,好几次看起来都是疑似打劫的,站在路上冲着他们过来,前面带队的骑着马,后面跟着不少人,却没有马车和行李。不过他们也没有叫唐国公府的马车停下,只是从他们身边穿过并没有停留,但看向唐国公府一行人的眼神之中多少带着些不怀好意。李湛知道他们很有可能是贼人,但是也没有上前盘问,只是让护卫们小心戒备。他不是行侠仗义的大侠,不管往后想怎么解决匪患的问题,都要先赶到凉州刺史府上任再说。
李光弼骑着马、扛着自己的大刀在车队的最前头,每次遇到这样的人都很兴奋,两眼冒着精光盯着这些人,仿佛只要那些人表情有变化,他就有理由冲上去和他们较量一番似的。
那些人并不傻,虽然过得是刀头舔血的日子,但也没必要跟自己的命过不去。唐国公府的车队是块肥肉,但是绝不好啃。看打头阵的大汉就不是什么善茬。一般来说,贼人都是几个领头的能打,后面跟着的喽啰大多不过是跟着壮声势的,自己的老大打赢了,他们就一拥而上抢东西,要是输了,他们就会立刻一哄而散,跑得比谁都快。
莫说这些乌合之众了,正规的军队除了特训的精兵,也都这一个样子。因此,一个李光弼在前头晃悠,足以震慑住群贼了。
而且,贼们也很少主动招惹这等官宦人家,引来了官府的围剿可并不是每伙贼都吃得消的。之前,陇山的何老大是因为独霸一方,被官府剿了几次都没事,加上又得了李光弼这样一个宝贝,心里飘飘然,自信爆棚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去打劫唐国公府的车队。
而在陇右地界,马贼们则完全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除了官府、军队,他们最大的敌人便是其他马贼。一旦实力减弱,便很快会被其他马贼团伙吞掉。
因此他们还要估计打劫对象的实力,如果跟他们拼,自己的实力会损失多少。因此,当他们看到身高八尺的李光弼,便不敢贸贸然的动作了。
涵因在车里坐得闷了,便换上胡服戴上帷帽,从车上下来,跟李湛一同骑会儿马。
就这样又走了十来天终于快到凉州地界了。
到了驿馆,都是来往的官员,县里的茶馆酒肆,聚集着出入凉州的客商,凉州的消息也便渐渐的多了起来。
李湛碰上了从凉州神乌县卸任的一个县令,借此机会粗浅的了解一下时下凉州的情况。那人已经走人了,也没有需要讨好上官之说,只不过搭上个人情关系,便把凉州的情况说了个大概。两人说到很晚方散。
“少则一个县,多则全州,这些年几乎没有不旱的时候。”李湛跟那人聊完,回到屋子对涵因说道。
涵因笑道:“伱不是早就知道么,这也不是就这一两年的事了,不是说这里就算是年景好,出产也并不丰厚么。”
“并不止这些,今年的匪患闹得尤其厉害,连做生意的商人都比往常少了不少。”李湛说道。
“是啊,咱们这一路上,跟的人越来越多,迎面路过的也没有几个,各商队怕被打劫,宁可晚走几日,也要等大波一起走才安全。”涵因笑道。
走了这大半个月,一路上一滴雨也没有下,天气越来越燥热,早晚尚好,中午则很是难熬。大家都为行路越来越艰难叫苦不迭的时候,老天终于给了入夏以来的第一场雨。
而且还是倾盆大雨,从晚间开始下了一整夜,到了清晨才停下。正当大家为雨水带来的清凉欢欣不已的时候,前面却传来了坏消息。
原来这里的植被比较少,每每下大雨,水不能很快吸收入土里,便容易形成泥石流。昨天的大雨,带来了清凉的同时也带来了泥石流。
前面的路就被从山上滑下来的泥土和石头堵住了,县里已经派人去清理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通。
六月一般是官员上任的时间,有一个月的时间供调职的官员赶赴各地,离得越远时间也越宽裕。李湛接了皇帝的任命,办完了家事,就从长安出来了。夫妻两人都想尽快离开长安,因此行动尤其迅速,现在到了凉州,也就只是到了五月末。
据县官说,这种道路要想打通,没有个两三天是通不了的,李湛虽然不着急赶路,却并不想把时间耽误在这里小县城里面。驿丞是当地人,熟悉当地路况,于是便给李湛指了路,到下一个县除了官道还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行,也是当地人常走的,只是要绕个大远,而且刚下过雨,道路泥泞,不通马车,只能步行通过。
李湛谨慎,又派人找了其他的当地人打听,说的确有这条路,如今官道被泥石流封了,大家都走这条路,商队中也有人老行商说可以带着马走这条路,但马车就不行了,其他没有什么问题,李湛这才放下心来,对涵因笑道:“我有了一个主意,不知道愿不愿意。”
“什么主意?伱先说说看。”涵因笑道,不知道李湛想要做什么。
李湛的眼中闪出兴奋的光:“让车队接着在官道上走,咱们自己骑马……”(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三十八章 微服
听李湛说要甩开车队,涵因很是诧异:“你想微服私访?”
“嗯,咱们快到了凉州地界了,就让车队在这里等着路修通,反正去刺史府就任也不差这一天两天,咱们两个趁着还有时间,一路微服到姑臧去,趁机了解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到了当地,都是两眼一抹黑,等着下边人把事情报上来,那消息都不知道过了几层了。还是要亲自下到乡里才能了解到实情。我要趁他们都还不认得我的时候去。”李湛说道。
涵因想想:“再往前走可是到了凉州地界了,你是上官,路过驿馆,各县的官员都要给你接风洗尘,你不在可怎么办?”
“把唐国公府的旗子拿下来,能不说就不说,实在躲不过,就说我急着赶路,一切从简,都一概不见了,就叫管家去应付就得了。再说,还有贾先生他们,叫他们稍稍应付一下,应该没有问题。” 李湛笑道。
“不过这边地面上并不安定,民风又彪悍,会不会不太安全呢。”涵因不了解这边的情况,所以比较谨慎。
“没事,凉州虽然我多年没来过了,基本的地形我还有些印象,一群人前呼后拥的有什么意思,就咱们两个,谁也不带,骑两匹快马,遇上贼咱们就跑。”李湛胸有成竹的说道。
涵因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和李湛自结婚以来,似乎还真没过过二人世界,好容易去一次温泉,全家都跟着,好容易休假一次,还要带着一群孩子,这一次出来就好像度蜜月一样,她露出笑容:“好,我相信夫君能保护我,咱们就这么办吧。”
事实证明。想象总是太过美好,而现实却经常格外无情。
第二天李湛跟几个亲信说了自己带涵因“私奔”的计划,让他们继续随车队在官道前行,却遭到众人一致反对。理由是路上太不安全,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连个传信的人都没有,李湛只好答应带上盼晴和卫恒,一路保护。
贾敞听到他们要骑马先行,想了想说道:“我是凉州本地人,这里情况我比较熟悉。我必须跟随主公一起去,万一有什么问题,也能机变。”
不等李湛拒绝,竹心先生便说自己要考察这里的民风民情,水土地形,坐着车在官道上走,看不出个所以然,硬是加了进去。
钟瑞则是很坚决的认为主人出行。不带仆役不像话,并且很是坚决的说不带谁都行,就是不能不带自己。
涵因看着越来越庞大的队伍。心中一片郁闷,自己期待了半天的“二人世界”怎么可以成这个样子,她冲着李湛一使眼色,让李湛找借口推脱过去。谁知那几个死皮赖脸也要跟着的家伙们,瞅见这俩夫妻相互递眼色,在李湛刚要开口拒绝的的时候,一溜烟跑回去收拾了几样随身物品,就在马厩等着李湛了。
因他们都要跟着,只有卫恒和盼晴保护便捉襟见肘了。李湛一看,一个羊也是放。两个羊也是赶,于是让云际和李光弼也跟着,带着李光弼还有一重意思,就是怕自己不在,他又和护卫们不熟,出问题。涵因见事已至此,至少要把李光弼和沁雪分开,因此也只好的答应了。祈月、沁雪不会骑马,一边略带怨气叮咛涵因路上要小心,一边帮她把随身用的东西收拾了出来。
李湛带着涵因、贾敞、竹心先生、钟瑞、卫恒、盼晴、云际还有新来的李光弼,一共九人,乘九匹马,沿着之前打听的路向前走。
一行人上了路,这条路夹在两座山之中,的确很细,不过还算平整,只是晚间下过雨,未免泥泞。
果然这路要绕很远,太阳西斜也没有走到下一个县城,找了个过路的樵夫问了问,那里居然离下一个县城还有20里的样子。不过这里已经划到凉州地界了。
好在附近有村落,那樵夫见李湛一行人衣着华丽,气度不凡,而且人人骑马,便知是贵人,不敢怠慢,遂引着他们去了自家的村子。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村落,村里有百十户人家,其中有四五户是大户,听说李湛一行人是从长安来的,便很是热情的争相接待。
这个村子的人都姓阴,是武威阴氏的一支,自入隋起,便在此地定居,在本县也是有影响力的大户。不过是旁支,又没有出什么当官的,算不得这里没有什么豪门世族。
最终李湛和涵因在村长家歇下,村长请李湛喝酒,想问问李湛是要去什么地方,做什么,李湛全都给含混带过了,他刻意隐瞒了自己要到姑臧出任凉州刺史的事情,只说自己是去姑臧走亲戚的。
李湛也趁机问起村长换防之后这里的情况。
“哎,作孽哦。本来去做府兵是为了免掉租调,谁想到现在连祖地都没有了。”村长一提起这事就愤愤不平的说道:“我们村的男丁就走了不少,他们还想把我们的族地收回……”
土地有分等,只有六等以上的丁户才能去应征当兵,因为要自己负担平时的口粮和兵器,这些人家里的土地还算是当地比较好的。
如今这些地眼见着就要被官府收回去分给外姓人,当地人自然都不乐意。
村长跟李湛发着牢骚。
而这边村长夫人则和涵因聊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家长里短。
“哎,光我们村就走了好几户了,不走可不行,官府三天两头来催,还说要治罪,根本连听都不听,抓了人就走。我那大侄媳妇把家里的房子和地卖掉了,花了足足三十贯才将她公公赎出来。”村长夫人是和很和气的妇人,说起村里发生的事,话音里面带着哽咽。
这一村的人都是亲戚,几辈子住在一处,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忽然被官府这样粗暴的撵走,说起来又是伤心又是气愤。
“庄户人家,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