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重生手记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vip09.12完结,宅斗,朝廷)-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日的神,许凤佳道,“我看,要找出那么一块可以先占了再和南洋本土朝廷联络的土地,实在是有点难。”
林中冕亦咳嗽了一声,一本正经地道,“不错,真有这样肥沃无人的土地,当地土人怎么也会过去几个的。除非要从荒地开垦,但那样的话,花费的时间就多了。”
他不禁又瞅了蕙娘一眼――此人和封锦相比,完全是两个极端,封锦毫不在意蕙娘的美色,林中冕却是一见蕙娘便惊为天人,差点没当场失态。还是看在权仲白就在一边,才没盯着蕙娘直看――又正色道,“我刚才看到婆罗洲一带的探子回报,恍惚看到那一带**频频,好像他们的殖民者国势已经衰微,有些自顾不暇了,又要排挤当地的华人……嗯,叫什么来着?排挤当地的华人公司,那里本来住了有两万多华人,正在打仗呢,双方摩擦频频,已经死了不少人了。”
在座的可以说没有一人是政坛初哥,均都明白了林中冕言下之意,许凤佳长长地哼了一声,意兴阑珊般道,“这个婆罗洲,就是从前所说的渤泥国吧?的确离我们也不远,那里的土地,是否适合耕种呢?”
杨七娘查看了一下表格,道,“那里就是以农业、矿产为主的,当地土人不是种地,就是在荷兰人――他们的殖**――手下做矿工,林兄说的那些华人,也是在当地开矿业公司的,就是因为他们也采矿,荷兰人想把他们排挤走,这才打起来了。”
林中冕翻了个白眼,自言自语般道,“大秦眼皮底下,也容这些跳梁小丑逞威?婆罗洲离大秦这么近,这些华人,难道就不是大秦的子民了?敢欺负我大秦的子民,是瞧不起我们的天威炮么?”
众人均是一片沉默,过了一会,权仲白才轻声道,“小林,你也顶厚脸皮啊,一张口就是这么大义凛然的,你不慎得慌吗?”
林中冕耸肩道,“婆罗洲这么大块地,够我们种粮食的了,如果还不够,周边还有地嘛,那一带现在南洋土人就是傀儡,全听那什么荷兰人的话,既然现在荷兰人不行了,不乘势而起还等什么?再等下去黄花菜都凉了……虽说南洋也不是什么好地儿,但毕竟离咱们近,多占几块地又不会吃亏,以后流放犯人还多个地儿呢。”
许凤佳笑道,“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才是水师将军吧,成天尽想着打仗。我看,荷兰人要是打过来,你就该开心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大秦刚发明了天威炮,对这些泰西人的水师,他们也不是不熟悉的,就这些小打小闹的所谓舰队,在广州水师跟前根本就不够一碟菜。大秦要欺负人,还真不用看谁的脸色,就是皇帝之所以不想一开始就宣战,不也是因为怕耗时间么?荷兰人打过来?跨洋而来、劳师远征,面对大秦这么辽阔的国土,可不是自找死路?
“既然如此,不如速战速决。”许凤佳才损了林中冕一句,旋即也整了脸色道,“南洋一带,一年三熟、两年三熟都是有的。明年的这个时候,若能有稻米在田里,就是江南出事也不用害怕了。表哥你看如何?”
封锦微微颔首,眼神在婆罗洲一带游曳不去,半晌方问,“二少夫人怎么看?”
蕙娘道,“林大人都开口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我又不是南洋通。从纸面上来看,婆罗洲是极好的,若非当地被荷兰人完全控制,宜春也想过去开分号呢。你们也知道,现在大秦开埠,各方来往通商,因此宜春号才能在南洋许多国家落脚。不过,荷兰人的买卖倒是做得不大,和大秦来往少,在婆罗洲,我们没这个体面……听从泰西做生意回来的掌柜们说,现在他们在泰西的确是不行了,有点后院起火的意思,泰西各国都在打他们的主意呢。其中就包括了和我们往来比较最多的英吉利人。”
这等于是在含蓄地支持林中冕,但又把自己摘得比较清楚:荷兰和大秦关系疏远,得罪了也就得罪了。说不定还能和英吉利联手趁火打劫他们一番,瓜分一下荷兰人在南洋的殖民地。反正有广州水师在手,大秦在南洋基本就是横着走,其余各国,只有看其脸色行事的份。
封锦又拿眼睛去看杨七娘,杨七娘犹豫了一下,道,“这件事很难兵不血刃地办下来,估计是一定要动武的了,只看是在前还是在后了吧……”
她又说,“还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烟土这东西,绝不能流传进国内一星半点。从前我们只是固守广州也罢了,还好守一点,英国人碰了一鼻子灰,也没再动运毒上岸的主意。但就我所知,这些年他们开始在南洋种、卖烟土了,这东西的危害,我给你们都仔细说过很多遍的,现在我们要和南洋有更多的接触,一定不能让这东西流进国内。”
她难得如此疾言厉色,双眼锐似尖刀,蕙娘看了都吓一跳,她对此事竟是一无所知,忙道,“什么烟土?这是什么东西,和烟草有什么关联?”
杨七娘还未说话,许凤佳已道,“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瘾头很大,比烟草大很多,就是我们叫鸦片的东西。这东西从前很贵,是当药用的――”
他看了权仲白一眼,权仲白点头道,“鸦片、罂粟都是国内原有的,不过提炼不易,种植也不广泛,不都知道是有瘾头的东西吗?如何又和英国人扯上关系了?”
“英吉利人把天竺给全占了。”杨七娘皱眉道,“现在那里就是个大毒窟,种了无数罂粟,他们几年前就想向大秦倾销鸦片了,不然,国内银两都涌入大秦,他们没银子使了么。那里的鸦片,质量又好、又纯,货又足,又只是国内价格的零头。你想想这多么可怕?还好,我们大秦现在还没多少人抽这东西,起码皇上和勋戚们没有碰这个的……”
“这种害人东西,谁会去碰?”权仲白有些不以为然地道,“李晟敢碰一口,我再不会给他看诊了。鸦片上瘾的人,往往倾家荡产的,那东西太贵了,用量还要逐次增大,最后死的时候痨病鬼似的,谁家愿意自己孩子变成这样?”
杨七娘不知想起什么,忽然带着嘲讽意味地微微冷笑了数声,才续道,“我记得开埠后三四年,英国商船里就查出了三十多箱烟土,夹带在货物里运上岸。被狗闻出来了,问他们是什么,不肯说,好么,那一船人我是一个都没放回去。”
她面上煞气一闪,却没往下说,许凤佳代她补充道,“杨棋令我把那些人全都活剥了皮吊在港口,以儆效尤。当年所有英国人来广州必须经过搜身和狗嗅,查出有藏带鸦片的,全都活活剥皮处死,在港口风干。所有英国商船进港,税加三成。在那次以后,英吉利人被吓住了,到现在还没敢有什么动静。当然,也是因为这东西还没有多少人吸过,他们随便也卖不出去……”
他说来还是若无其事,可众人看着杨七娘的眼神,均都不由一变:活剥人皮,这是多可怕的事。就是蕙娘自己,平时自诩心狠,此时也不免打了个寒颤。杨七娘却行若无事地道,“非常事非常手段,你们到了南洋,看看当地那些权贵不人不鬼的样子,就知道鸦片的可怕之处了。立夏在南洋开庄园,手下有谁查出来吸鸦片的,立刻就沉海处死,就这样严厉,她的庄园里每年都还要死上几十人。当然,是以土著人为多,但你想,这些土著人多么穷困,都要设法去吸鸦片,就可见这东西的厉害了。”
众人都继续报以一片敬畏的沉默,封锦半晌才道,“那年你给我写信,却没说活剥皮的主意是你出的。”
“我出这主意,不过是因为凌迟的师傅不好找罢了。”杨七娘微微皱了皱眉,低头啜了一口茶,续道,“现在开埠口岸也多了,虽说英国商船还是必须在广州交易,但表哥还需注意,这种事还是要防微杜渐的好。等到这东西流传进来了,那可就来不及了。”
封锦有些不以为然,但看杨七娘脸色,却还是点了点头,又把话题转了回来,道,“既然定了是婆罗洲,那就商议一番行动纲领吧。”
这事就要牵扯到许凤佳和林中冕的职责范围了,两人也认真了起来,都站起身仔细地端详着南洋海图。蕙娘此时反而成了旁观者,她坐了一会,见杨七娘正在出神,便冲她使了个眼色,两人悄悄起身,走到角落里去,蕙娘低声道,“怎么,这烟土就这么可怕?你平素里温文尔雅,刚才忽然那样杀气四溢,好像比你夫君还嗜血似的,吓了我一跳!”
杨七娘看了她一眼,轻轻地叹了口气,忽然间,她又像是回到了那种令人难以理解的迷惘里,这份迷惘中甚至已经没有了恨意、愤怒等等能让她做出那样过激之举的情绪,仿佛只剩下纯然的疲惫、无奈与绝望,她低声道,“还是那句话,也许你们是永远都不会明白的……”
比起上回那高高在上的怜悯,这一次,这一句话,说得要幽怨无助多了。杨七娘在这一瞬间仿佛竟显得极为脆弱,蕙娘不禁惊讶地望着她,又狐疑而深思地皱起了眉头。
“不过,既然我知道这东西的害处,既然我现在在广州,那便不能让烟土流入国内一步。”但这脆弱也只是一瞬间,下一刻,她又挺直了脊背,柔声道,“你在南洋留心观察之余,也一定要戒慎小心,非但自己不能沾染那东西一滴,最好是连我们的兵都不让染上。这东西,现在没进入国内,不过是因为国内还没人吸,一旦有人吸,海关哪里禁得住?肯定会流传开来……这一步绝不能踏出,唉,可说来容易,做起来,又哪有这么简单……”
蕙娘虽然仍觉深深费解,但还是被杨七娘的反常反应给镇住了,她点头道,“好,我一定留心注意。你――也别担心太多了。”
对杨七娘如此看重的烟土,她现在也的确是有几分好奇了——
☆、305、志向
既然下定决心要图谋婆罗洲;诸位重臣自然也都行动起来;各有各忙。就连权仲白也买了许多烟土回来;要更深入地研究它的药性。倒惹得杨七娘紧张不已;屡次告诫权仲白道;“我虽不知是怎么抽的,但这东西就是闻着烟气也容易让人上瘾,神医万万要小心。”
权仲白毕竟是到过南洋的人,虽然和当地权贵没怎么打交道,但也模糊听说这东西是如何服用的;因道;“放心吧;我可不会烧烟泡。就是想,我也没有成套的烟具。”
这种测试药性的事;对于医生来说,也只能是找人来试药了。许多医生都是自己服药,但权仲白一般自己不吃――从前是受父母之命,现在有蕙娘在旁,自然更不会让他做这事了。只随意在死囚中悬赏一番,便找到了一些志愿挣钱的死囚出来服药。有时蕙娘过去看他,都能感觉到屋里那股令人作呕的生鸦片味道。
至于蕙娘,则成日和封锦商讨,该如何建立这个明面上的所谓‘公司’。如今对大秦周边的环境,众人也都不是一无所知,比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现在已经是天竺实际上的管辖者。据说曾经遍地黄金白银的安宁佛国,如今已是白骨累累、荒原尘漠,十**里竟能饿死三成到四成。便是活下来的那些人,也都是苟延残喘,从早劳作到晚,都只能吃一两口稀粥。而英国人手头却囤了数额惊人的大米,预备分批运回国内,作为他们在战争中消耗军资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