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有点田 作者:八喜小丸子(潇湘vip2013.06.17完结,种田,宠文)-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这夜大家又沾了小洋的光,享了一次特殊待遇。
欢笑声中,新的一年悄然而至。子时,整个杏花村爆竹响声震天,天空中绚烂的焰火,也在这一刻相继绽放。
爆竹声中一岁除。
黎花枝在云国过了自己第一个除夕之夜,也是过的最幸福的一个除夕夜。
而大年初一,就是孩子们走亲串门子和要压岁钱的日子。小洋和小柱子初一这天起了个大早,两人一起给文家小院的人都拜了年,也不知道哄了多少压岁钱后,又乐呵呵的到了文洋和黎花枝的房间,就在文洋和黎花枝各自给了两个孩子,一人五两银子的压岁钱后,文家小院就收到了一份来至京城的礼物。
送礼物来的是望江楼的小石头,他牵着望江楼专门的马车,拉来了整整十只大木箱子,黎花枝赶紧招呼了廖顺他们,帮小石头卸箱子,小石头这才上前递给黎花枝一份帖子。
黎花枝打开看了,是一份道贺的帖子,里面还夹了一封写给小宇的信,不用问,黎花枝都知道,这一定是云谦墨让人送来的。
小石头见东西已经全部卸下,便要跟黎花枝告辞,黎花枝知道正是过节,望江楼的生意指不定怎么样的好,当下也不留他,只是从荷包里拿了十两银子递给他,有分别给了与他一同前来的几个伙计一人一个银裸子,让他们回去买酒喝。
送走小石头的时候,黎花枝让齐忠包了一包花草茶,又同以往一样装了两坛子稻花香,让小石头一并带给冯掌柜,小石头每次到文家都得了黎花枝的好,自然是满口答应着离开了杏花村。
小石头走后,黎花枝打开了院子里,其中的一只木箱子,里面是整整齐齐叠着的上好锦缎。她盖上箱子,也没继续看下去,她可不认为,云谦墨会那么好心,看着大年初一来了,就平白无故的给自己送这么些贵重的东西,这些八层都是要给小宇的。
所以,吩咐了身旁的齐忠和廖顺几人,把木箱子都抬进屋去,自己则拿着云谦墨写来的书信,去二楼上找小宇去了。
------题外话------
亲们,丸子是带病在写文啊~求票票,求花花~总之各种求~
第65章
小宇看了黎花枝送来的书信,随着她去了大厅,让廖顺他们将抬进来的十只箱子全都打开了,十只箱子里就有三只箱子装着上等的织锦布匹,其他的箱子基本上也是十分精细的日常用品,光是里面的一套茶具都是最细致的青花瓷,还有几只箱子却是送给黎花枝一家的礼物。
于是,小宇从箱子里拿出一只檀木的盒子,递给了一直跟在他们身边的小洋,小洋刚一拿到盒子,就乐不癫的打开来,黄色的丝绒里躺着一把镶嵌着红宝石的匕首。
小洋一脸惊喜的拿起匕首,拔掉上面华丽精美的外壳,一把泛着青辉的匕首就出现在手里。一旁的小柱子一见,脸羡慕的上前,抢着要看小样的匕首,齐忠也走了过去,拿过小洋的匕首,拔了一根自己的头发向着刀刃吹去,头发一粘刃口,立马断成了两截,果然,是真真的吹毛断发的宝贝。
“我就知道,三爷出手,绝非凡品,小洋,你可要好好的收着哦。”齐忠一脸喜色的将匕首还给了小洋。
而后,小宇又拿出几个盒子,分别递给了黎花枝和在场的其他几人,黎花枝看了看,她收到的是一套琥珀色的红梅花形状的琉璃杯。黎花枝记得,琥珀色的琉璃代表着财富和事业飞黄腾达的意思,倒是合了黎花枝的心意。
文洋收到的,是一本书页已经泛黄的《玲珑局》的孤本,齐忠和晚玉收到的是同一件礼物,那是一对老坑帝王绿的翡翠鸳鸯扣,晚寂精通音律,他收到的礼物则是一柄黄龙玉洞箫。
就连王大柱和二愣子两家都毫不例外的收到了礼物,可以说这天文家小院的人,几乎都有收到云谦墨送来的礼物,文家上下一片欢腾。
就在黎花枝一家享受着喜悦的时候,老村长就带着人来文家小院串门子了。
小厅的门口,老村长站在最前面,原本该是老管家站的位置上,出现的是一个陌生的男人,而老管家则退在他身后两步的距离。
黎花枝仔细看了看,男人看起来应该和齐忠差不多年纪,玉带束发,着一身青纱直缀衫,腰间一块玲珑玉佩挽一梅花络挂在身前,步履沉稳,眉眼风流,俊逸的脸上带着儒雅的笑容,活生生一个温润公子的模样,男子对老村长明显恭敬有加。
这人,该不会是老村长的儿子吧!
像是要印证黎花枝的猜想一样,一旁的老村长一脸骄傲的开口,“文洋,快来,给你认识认识,这就是我儿子陈凌云,他是户部侍郎,平日都没空陪我这个老头子,还是昨天刚从京城赶回来。”
村长的话说得有些委屈,不过却难掩那一丝骄傲。也难怪老村长会觉得骄傲了,这陈凌云也不过就是二十来岁,就已经是个从五品的官员了,老村长是该觉得与有荣焉。
就在老村长说话的时候,文洋已经来到几人面前,谦和的行了一礼,将老村长父子请进了小厅,又让晚玉去拿了八宝茶来。
“文洋大哥的家里果然别致,也难怪我一回来,父亲就一直对你赞不绝口了。”
陈凌云这话说的十分诚恳,他刚一进门的时候,就将小厅打量了一圈,尤其对自己此时坐的木头沙发,觉得特别的新奇。
对与陈凌云的赞扬,文洋却只是谦和一笑,“陈大人说笑了,这都是我夫人闲时琢磨的,算不得什么。”
陈凌云一听到黎花枝,眼睛更是亮了起来,他这次刚一回来,就看到村里的田里,搭建的一个个大棚,问过自己的父亲后,才知道这个是黎花枝说的两季水稻。
这水稻他是知道的,可是两季种植的水稻,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当下就来了兴趣,而后,又得知村里的三口奇特的水井,也是出至黎花枝之手,他的好奇就更甚。
所以,今天才会专门登门拜访,心里对这个总有许多奇思妙想的女人,也是佩服的紧。
“文夫人的美名,我也是早有耳闻的,父亲也带我去看过村里的几口压水井,当真是奇思妙想,我也是佩服得很。”
不得不说,村长这个老狐狸不咋滴,生的儿子倒是个好的。这混迹官场的人,就是比较会说话。再加上,这个陈凌云本身就是一个偏偏的佳公子,那骨子里透出的儒雅倒是有几分像文洋。
所以那几句夸奖,倒是叫一旁为几人煮茶的黎花枝,难得的面色一红,她笑了笑,将刚刚煮好的茶端给他们,笑道:“陈大人谬赞了,不知道大人今天过来,可是有什么事么。”
“他能有什么事,就是对你说的两季水稻来了兴趣,所以,才硬拉着我过来问问。”
一旁的村长接过黎花枝递来的八宝茶,老不客气的喝了一口,这才又对着自己儿子说道,“这是文家新制的八宝茶,你也尝尝看,是不是,一点都不比你在京城喝到的差。”
听到老村长的解说,黎花枝明白了,难怪之前她和村长提起的时候,老村长也很是感兴趣,原来是因为他儿子是在户部上班,感情他们这都是职业病。
“家父说的没错,我就是专门来请教这个两季水稻的,如果可以在云国广泛推广,以后百姓就不会因为每年的粮食产量太低,而每到年关的时候就出现青黄不接的时候。”
黎花枝知道,在云国,户部本来就是掌管天下钱粮的部门,想必他听到这两季水稻的好处,怕是对此早就动了心思吧。
不过黎花枝倒是不介意让他知道,这毕竟是关系天下人生计的事情,能够推广流传也是一件好事,当下也就顺水推的给他讲了许多关于两季水稻的事情。
当陈凌云听说再过十来天育在大棚的秧苗,就该正式移植到田里了却是一脸的遗憾,因为,他只能在家呆两三天就得赶回京城。
若是,黎花枝能种成,他就向云皇奏请,在云国大量的推广。所以,在离开文家的时候,跟黎花枝和文洋约好了,等这一批的水稻收成后写信通知他。
黎花枝倒没什么,毕竟她不是土生土长的云国人,对这里没有那么深厚的情谊,倒是文洋,他经受二十多年的礼仪教化,事关自己国家的民生大事,当下就义不容辞的答应下来。
快到春分的时节,天气回暖,许多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之前育在大棚的秧苗也已经长成,郁郁葱葱的惹人喜爱,在移植之前,黎花枝还用积肥池里发酵过的尿和石灰兑水,制成了纯天然的叶面杀虫剂。小宇年前带着大家在村里挖的水渠现在也派上了用场。
现在天气回暖,山上的积雪全都融化,山洞里的小溪水位升高,每天都有很多的水从文家小院里荷塘流出,顺着连接着每块田地的水渠,将所有的水田都续满了水,荷塘和水渠间隔挡的纱网里还有不少的鱼儿被截在哪里。
让荷塘里冬眠醒来的娃娃鱼们好好的饱餐了一顿,小洋和小柱子还将几尾三四斤重的大鱼捞起来,让婉娘做成了红烧鱼,一家人是美美的吃了好几顿。
水田的水蓄好后,村花村里的栽秧行动就正式开始了,问题也随之而来。
以往,大家种水稻那都是直接把种子往水田里一撒,等到出苗了,再往田里蓄水,也没管过种子撒得是疏是密,直接等到成熟的时候,收割了了事。可如今,这是培育好的秧苗,那就得一苗苗的载,这杏花村里的人都没做过,这谁也不会啊!
没办法了,黎花枝决定亲自示范给大家看,她刚要脱鞋挽裤腿,就被站在一旁的文洋和小宇拦住了。
要知道,黎花枝现在已经是六个月的身孕,先别说这下了水伤不伤身,就光是挺了那么大一个肚子,这下了田也没办法弯腰啊。
于是,小宇拉住了黎花枝,让她就在田坎上看着,若是他做得不对再指出来,自己则将鞋袜一脱挽起裤腿,把秧苗装在腰间斜跨的一只竹篓子里,就跳进了稻田。
黎花枝站在岸上,两腿分开,左右各两行,身体前两行的站立着解说了插秧的姿势,让小宇依照两苗一窝的密度载,栽好一窝,人就按着这种规律往后退。而小宇也依照黎花枝的指示,用三根手指捏着秧苗根部,稍稍用力往下一挤,就插好一窝。
一会儿工夫,小宇就插了长长的一路,大家见小宇插的秧苗像列队的士兵,都觉得新奇极了,黎花枝更是夸奖小宇有天分。想当初,她和孤儿院的小朋友一起去农村体验生活的时候,她刚下田载秧可没小宇现在做得这么好,那时候载的秧苗都立不稳,东倒西歪的,不是顾了东就是忘了西。
有了小宇的示范带头,村里的村民也都行动起来。大家三三两两的都拿上秧苗,集中在一起插秧,载完一块水田,再转移到另外一块。就这样,大家忙碌了三天,总算把杏花村里所有的水田都插好了秧苗。
因为,这样的种植方法还是头一遭,杏花村的村民都担心这样的方法没有收成,虽然黎花枝已经给了他们每家足够的银钱,可村民们都是个淳朴的,大家还是会担心,更多的是为黎花枝不值,就怕到了秋收的季节,让她吃了亏。
尤其是,在秧苗刚刚插好的时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