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阀1909-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当他们听见具体任务时,你可以想象他们的震惊。然而很少有人因为如此感到害怕,在报名参加此项秘密任务时,每个人几乎就抱着必死的觉悟。
他们都是可以无畏赴死的勇士,军人最害怕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病死医床。这是华飞曾经最常说的一句话。
默默注视着四艘潜艇驶出锚位,缓缓潜入长江口。华飞拿起望远镜,虽然在黑色的夜幕中,很难看见什么,但华飞还是看啊看,直到拿着胳膊的双臂都开始酸痛。
如果不是潜艇太少,华飞多么希望派出更多的潜艇啊!长崎,吴港,神户,横须贺只是日本的四个重要造船厂。其他诸如佐世保,舞鹤,大阪等等许多地区,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官方,民营造船厂。
华飞以一地之资源对日开战,除了主场优势外,并不占据多少胜算。虽然日本国在此时还不算强大,无论是工业还是经济,都只是一个起步,远远不能和二战前的日本相提并论。但日本比较全面地完成工业革命多年,而且借助甲午战争赔款和日俄战争的胜利,建设了一支富有作战经验,而且在东亚罕有对手的强大海军。
华飞以一个穿越者的身份,历经多年潜心展扩充,和日本对抗。虽然陆军方面华飞自信可以与日本一战,毕竟我们占据地利人和之势,
本各方面补给从海路运输要优越地多。最重要的是
回后方,后方的新兵也能对前方的损失进行快的补
但在其他方面,除了华飞领先的空军是日军目前无法赶的,整个海军,也只有潜艇部队,可以与日本海军一较长短。但即使如此,最大地问题,潜艇数量问题,依然存在。
随着战争机器的运转,日本比自治区强大的工业优势一旦全运转,华飞明白,战争不能迅结束的话,他就越来越处于被动。而且华飞清楚地知道,日本这个国家,在此时充满了一种扩张的野心和韧性,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服输地,所以战争可以陷入持久消耗战。
列强忙于欧战,是否会调停很难说。美国因为对日本的限制,对调停可能最感兴趣。但此时的美国国内,孤立外交氛围浓厚,也不见得会出多大地力气。调停不是最终目的,况且华飞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是?
华飞固然明白对日开战假如失利,对他的实力和威望,都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此战不仅是短期主权之战,利益之争。对于中华民族地未来来说,也是必须的国运一战。
历史上一战期间,日本国力大增。整个国家工业,钢铁、造船、机械、电力、化学等都有突出展,增长度逐年成倍。尤其是日本的造船业,1914年日本造船79艘,总吨位8万吨,1918年增加到43艘,总吨位545万吨,增长六倍多。
如果说一战爆前,中国的造船工业和日本有些差距,但这点差距,还是可以够得着的。但经过一战的高展,中日之间地造船工业差距,已经完完全全地拉开了距离。
尤其对于日本这样的岛国来说,造船工业就是他们工业基础中地基础,也是他们经济的生命线。对日战争要想取得决定性地战略胜利,那就是海战的完完全全胜利,彻底击垮日本海军地实力。
这就是华飞思虑已久,冒险采取深度打击计划的缘由。把战争的硝烟引向日本本土,尽可能地破坏他们的造船工业,延缓他们军舰和商船的建造度。
密布水雷,对他们的海运造成影响。
作用或许有限,但却可让日本有限的海军力量不得肆无忌惮地全部南下,减轻第一舰队和潜艇部队的压力,从而加大对日本商船队的威胁。
一旦外运的海路贸易受到影响,就会对日本的经济,工业产生影响。此次战争不仅要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哪怕在军事上得不到胜利,只要可以压制日本经济,阻碍他们的工业在一战中迅猛崛起,对华飞来说,这就是无比巨大的胜利。
接连有日本商船被劫,日本当然也迅采取了措施。日本外务大臣大;重信正式通告各国,要求各国停止与自治区的相关贸易,各国商船不得进入自治区海域,不得在自治区港口靠岸!同时,自治区内的一些小商船,也不断遭到日本海军的炮击,俘获,一时间自治区贸易大受影响。
虽然英法德奥等国提出意见,但毕竟他们不愿花太多精力在远东问题上,也只是色厉内荏,徒在口头上表达一些忧虑而已。
而与日本并不密切的美国,对日本的外交交涉警告并不理会,照常出入自治区上海港口。在华飞的走动下,史密斯等人因为之前的退股事件大为愧疚,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华飞竟可有实力与日一战。为了继续维持与华飞的亲密关系,免得美国的利益在自治区内遭到削弱。在海运方面,他们给了华飞很大的帮助。华飞不仅通过史密斯租界了多艘美国商船,深蓝海运的远洋商船,挂的也是美国国旗。
日本如果想要搜查,即使自治区输出的是军火,那也是支援欧战。如果日本胆敢扣留,那就是对美国地挑衅。虽然美国不会因此参战,但这是华飞的预言结论,日本人却并不敢肯定这点。美国,也是他们目前所得罪不起的!
在日本一边加强对自治区海运封锁的情况下,一边派遣特使,秘密联络袁世凯政府。开出许多条件,要求袁世凯出兵对华飞进行牵制,甚至许诺帮助袁世凯出兵自治区,完成中国的大一统。日本特使开言,只要袁世凯出兵攻占津浦线济南至浦口段,切断铁路线的运输,日本就会在战后给袁世凯政府提供高达五千万日元的优惠贷款!
条件不可谓不优厚,但袁世凯此时压力倍增,已经不是在考虑牵制华飞,而是考虑到底对不对日本宣战,出兵山东的问题了。
事态展到这一步,已经完全出了北洋幕僚们地预料。他们本以为华飞的军队会很快败在日军手中,那样一切谋划,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施行了。可不曾想华飞不仅不败,还接连取得九二九海战大胜这样的战绩。即使与华飞并不共处同一阵地,袁世凯也不禁为这场胜利大声喝彩。
身为北洋军领,清末民初新军元勋,袁世凯当然明白日本对中国的野心。并且在借重日本的同时,也处处限制日本在中国地展。历史上日本出兵山东时,袁世凯也曾考虑过出兵。只是实力的制约和保存武装的心思,最终只是在外交上个照会,声明取消战区,请撤退英、日军队。
可自从华飞在海上取得大捷后,陆上激战也互有胜负。全国在舆论地造势下,掀起空前的抗战热潮。有人甚至捐出全部家产,只身投军,为得就是上得山东前线,抗击日军,保卫国土,捍卫国家主权尊严。
全国上下涌起的投军热潮,不仅使得新军第四军第五军迅满招,还有大量的外地青年赶来,踊跃请求加入国防军。自治区内地工人们加班加点,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工资,全部拿出来捐助军资。
学生们掀起一阵阵游行示威,抗议中央政府置身事外,声援自治区国防军的正义勇敢行为。北京的游行虽然几经镇压,但此刻再也按捺不住,轰然爆了一次又一次的抗议游行。学生,工人,商人,甚至普通的市民都走上街头,要求中央政府立即对日宣战,出兵山东战场。
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学校等高校地学子们,对中央政府大为失望。高声喊出,区区地方自治政府,为了国家的尊严,都义无反顾地出兵。堂堂中央政府,竟然保持沉默,如同不存在一般。到底谁才是国家大总统,到底谁才能为国家谋取利益?
这样的质问不可谓不振聋,
些诛心了。即使是袁世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此+去了。
十二月六日,袁世凯中央政府布最后通牒,正式通告取消战区,限令英日军队三日内撤出山东,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袁世凯地通牒,不仅让英国人大为意外,日本人也极为意外。虽然他们不惧袁世凯对日宣战,但在山东战场陷入僵局后,袁世凯再对他们对立的话,许多从中国地原材料进口,将全面中断,使得原本就因南海海路受阻的日本,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如果袁世凯手上的北洋军出兵旅大,将会直接危及日本在东北的利益,甚至危及日本在朝鲜的利益。要知道北洋军可是中国国内仅次于自治区国防军力量的新式军队啊。
十二月九日,英国最终通告答复,立即撤出山东战区,不武装干涉山东事宜。但其与德国乃是交战国,所以海军依旧维持对青岛的威慑封锁,并同时略尽英日同盟的义务。
日本对袁世凯的警告置若罔闻,不但不从山东撤兵,还倒过来警告袁世凯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扩大战争态势。同时公开第三波增兵计划,国内也迅召集预备役,招募新兵开始训练。另外驻扎在朝鲜的日本军队,也强行征集组建一支五万人的伪军,增援辽东,对京畿构成威胁。
午时,袁世凯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身份,公开正式宣布对日宣战。同时命令北洋第一军,第二军镇守京畿。第三军第四军进驻葫芦岛,锦州一线,对旅大及辽东的日军进行牵制。
至于一直徘徊在山东边境的第五军第六军,则立即进入山东,寻机作战。
同时任命华飞为山东战场联军总司令,统管山东地面一切军马,对日作战。
袁世凯的宣战声明,立即在京畿等地掀起一阵又一阵地欢呼,有人甚至激动地大喊万岁起来。只有冷静的人们现,袁世凯虽然了一个宣战声明,但几乎没有做多大的战争态势。就连进入山东地面的北洋军队,也一直没有开赴前线,躲在国防军第二军的背后,一副伺机而动的态势。
十二月的季节,已是深冬时节。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使得气温急下降,大量保暖衣物从自治区运抵山东前线。一场大学后,双方地交战都暂时停歇,皑皑白雪覆盖住所有的硝烟与疮痍的战场,让这前一刻还枪炮声震天的战场,顿时如人间仙境一般,那般的安详美丽。
虽然山东并不是极北地区,但今年地寒流还是非常强大的。许多来自南方的士兵们一时间难以适应这种气候,加上战壕地环境,可算有些糟糕,不少的人相继病倒。
病人加上伤病员,轻伤的战士却又不愿离开前线,回到后方。即使南京军医学院的新学员及护士们全部上阵,医疗人员也严重不足。
收到此种状况地华飞大急,战士们不能在战场上燃尽自己的能量,却病倒在无人照料的医床上,这即使在华飞看来,也是难以忍受的。
他一方面命令参谋部在自治区内征集中西医生,为军人临时服役。一方面亲自上街演讲,呼吁更多的女同胞们加入国家建设富强的队伍中来,请求具有一定护理常识地女同胞们自愿加入战场护理队,提高前线医院的护理人数。
虽然女权觉悟已经在中华大地悄然崛起,并且华飞对于提高女性地地位也一直很是支持。但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家中,类似王子夏这种特立独行地女子,毕竟还是极少数的。而女性特有地细腻温柔优势,又是她们担任护理工作的极佳选择。
上海震旦大学院的校园内,朱若音,陆幼云及几名女同学正在商议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