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之谜: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要寻找下一个接棒者
叶楚华:我很佩服曹老师,不像有的地产专家仅仅把矛头引向地产商,避而不谈更大的庄家——地方政府。事实的确如此,不但大城市人们深受其苦,就是县域之内,那些打工仔辛苦积蓄二十年,到头来都城里买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县城房价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一下子就花光了,而这其中的十万元以上是到了地方政府的腰包,相当于打工仔为地方政府劳作了十年。中国的劳工真是很辛苦,受到双重盘剥:资本家和地方政府。
谈了这么多国内问题,现在我想转换一下角度,中国已经日益走向一种大型的开放经济体,在全球视野下,中国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定为呢。刚才邹老师也谈到美国,谈到中国要向美日欧学习,我觉得除了学习他们的福利和社保制度,学习他们的技术创新和藏富于民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习他们的“剥削”精神——把自己的富裕建立在虹吸别国的物质资源和产品的基础之上,这是所有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也是一个国家之所以发达的必要条件,离开了这一点,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比重高被当做发达国家的标志,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上的国际分工的问题,关着门来讲提高某国的第三产业比重,是一个伪命题。
打个比方说,发达国家A国人口是10人,发展中国家B国20人,A国7人从事第三产业,3人从事一二产业,B国14人从事第一、二产业,那么A国正是利用其先进的品牌、技术、金融服务业等,以大大超出其价值的垄断价格大规模交换了B国的物质形态产品,A国才成其为物质丰富、百姓富裕的发达国家。
说白了,富裕国家之所以富裕,之所以大多数人可以从事非物质形态的行业而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乃是因为,发达国家用具有垄断性的、稀缺的、无形的东西去大量交换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性的低价物质产品。这不但在国与国之间使用,就是在一国之内,农民比城里人穷,很大原因也在于城里人的产品比农民的产品更具垄断性和稀缺性,而农民只能生产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农产品,经济学告诉我们,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是最低的,低到利润为零。
现在假定B国就是中国,中国要转变为A国那样的国家,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拥有了品牌、技术和服务业优势,第二是中国成功找到一个接棒者C国为中国生产物质形态产品。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需要国家意志的引导。这一点要向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看齐,当年他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中国就是他们的接棒者,直到今天他们仍然是寄生在中国大陆的无数物质产品劳动者身上的,我们不能永远安于被人寄生,而要找下一家接棒者。
非洲会是一个好的选择。经济危机条件下,发达国家正在从新兴市场抽离资金;这是中国的机会,我们对非投资;可以大规模转移国内过剩产能。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矿业将进入新一轮衰退期;矿产品价格进入低位;使以出口矿产品为主要外汇来源的国家外汇资金更加紧缺。非洲对外资、外援的需求更迫切。这就为我国国内企业投资非洲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国内部分产业生产加工能力的富余;增加了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力和压力。从目前看;非洲是我国比较理想的投资地。最近几年中国对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投资增长较快。截至2008年年底;中方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50亿美元。
此外,朝鲜将来如果能够实行开放政策,也将产生千万计的上好劳动力。
还请曹建海老师指正。
曹建海:这个提法不错,中国的确需要寻找下一家。按你的说法,寻找接棒者就是用我们的垄断性的、稀缺性的、无形的东西去大量交换他们的物质产品,这一点基本可以同意。但不能把寻找接棒者归结为新殖*义,也不能简单地界定为对穷国的剥削,这应该是双赢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也是通过接发达国家的棒来完成的,我们也曾经承受了这么多年的被剥削,今天中国找下一个接棒者,也是一种经济正义。中国的发展多亏了被剥削,中国的下一家如果要发展,也需要被剥削,除了这样他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道理很简单,他们只有劳动力、物质资源这些到处都有的东西,也就是你所谓的竞争性的东西,靠这些不可能要到一个好价钱。
宏观经济学有一个趋同理论,就是说世界各国的经济最终会趋同,起步阶段的经济体都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心甘情愿接受别国剥削,待到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就会丧失这一优势,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如果它能实现技术和品牌转型的话,仍能保持稳定的地增长,同理,这时它寻找的下一家具有劳动力优势的经济体开始迅速发展,最终,这种传递性会使得世界经济趋同。当然这种趋同仅仅是趋势,如果受到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趋同的环节就会被破坏,有些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可能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状态。
叶楚华:总之,中国要成为一流国家,就要有一流的制度,一流的发展战略,要学习一流国家的一流经验。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刘德华星路历程的经济学原理(节选)
按:本书在谈到明星娱乐经济时,都是从国与国之间的宏观角度分析,为了让各位更好地理解这样一种当代经济形式,特收录一篇从微观角度谈明星经济的文章,它发表于《经济学家茶座》第30辑。
一、刘德华是什么?
一个人——刘德华,一个集歌星、影星、电视明星于一身的人;他主演的电影之“卖座”,令众明星望尘莫及;他的唱片销量之高,令歌坛天后天王为之逊色;他在娱乐界长期保持的极高人气,无人能企及。客观评价刘德华先生的演艺成就是本文的一个前提,后文的一些用语和表述纯粹是出于做学问的必要,无半点冒犯刘先生之意。
。一种商品——当人们习惯于探讨各类明星的身价时,其实已经默认了其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不是商品,何来价格?承认明星刘德华是一种“商品”,是本文立论的前提。刘德华不同于经济学中一般意义的商品,它的效用、出售方式均很特别,比如,一般商品是具有竞争性的,即它一旦被某人购买使用;它就不能同时被另一个人消费,而刘德华则不具备这一属性,刘德华可以同时被无数人共同消费和“使用”——可以数万人共同观赏他的演唱会而不相互冲突。
一个企业集团——从另一个角度看,刘德华又是一个企业集团。这个集团“生产”诸多产品:刘德华牌电影、刘德华牌歌曲、刘德华牌演唱会、刘德华牌慈善会、刘德华牌广告。一个人的企业集团,生产如此多的产品,你不能不对这种现代商业模式感叹!
二、刘德华的商品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类某种(些)欲望的能力,探讨刘德华的商品效用,须先探讨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那些需求。笔者认为,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如下几种需求(欲望):
性本能需求——这主要对女性fans和同性恋者有效,刘德华的歌影迷女性占的比例很多,这与刘德华的俊朗外表所决定的强烈异性吸引力不无关系。许多女性fans把刘当作梦中情人,能获得“虚幻”满足。
审美需求——刘德华具有俊俏的外表,美丽的歌喉,这些对歌迷来说是一种高度的美,能高度满足其审美需求。
归属感——为数众多的刘德华的歌影迷在事实上成为一个存在许多共性的“族群”,他们通过诸如加入刘德华歌迷会等形式获得一种归属感。刘德华的歌迷之间有一种“族群”认同感,他们倾心交流,他们为同一个名字撕心裂肺地呐喊,他们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归属。刘德华满足了fans的社会归属需求。
时尚需求——明星向来是时尚的引领者,刘德华对于其fans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超强的时尚号召力和影响力。刘德华在香港电影中使用的“Yes sir”短语,曾经带来全国上下一片“Yes sir”声;刘德华的衣着也是男性fans竞相模仿的对象;刘德华代言的各种服装、手机也风靡一时,众多fans竞相购买使用,引以为荣。
好奇心——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具有对于名人的强烈好奇心,尤其是对于影视明星的好奇心。明星的各种琐事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话题,人们对于明星的好奇心,使得娱乐媒体有了无穷无尽的报道资源。
荣誉感——fans无不以自己的偶像为荣,当fans讨论刘德华所获得的各种荣誉时,他们那种洋洋自得的表情,就好像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亲人得了奖一样。刘德华的光荣等同于fans光荣,可以说,他们之间是共存共荣的。风光无限、获奖无数的刘德华带给fans极大的荣誉满足。
虚荣心——刘德华作为一种昂贵商品,自然可以成为炫耀性消费的对象,富人即使并不喜欢刘德华,也有可能购买昂贵的刘德华演唱会门票去观看演出,以此炫耀财富,满足虚荣心。
浪漫梦幻需求——明星的歌曲、电影都可以勾起追逐者的浪漫的梦幻感觉,fans很容易沉醉其中。精神分析影视美学理论揭示,电影之所以吸引人,在于观众把自己融入电影情境,把自己幻想成影片中的角色,得到虚幻满足。
综上,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欲望,用经济学的语言描述,刘德华具有审美效用、社会归属效用、时尚效用、好奇心效用、荣誉效用、虚荣效用、浪漫梦幻效用等多重商品效用,刘德华是一种多重效用综合的名牌产品。
三、经济学分析:刘德华何以“长盛不衰”?
“型”与效用函数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明星的效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效用函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媒体经常报道各种明星“转型”的新闻,那么什么是“型”呢?“型”就是一种路线,它表明的是明星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给世人。具体地说,一种特定的“型”限定了明星在外型、言行举止、所唱歌曲类型、所演电影类型等各方面必须符合某种套路和风格。从经济角度看,“型”就是一种市场定位,是经纪人通过对明星本人特征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方面考虑,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为明星量身定做的一种发展路线。例如,一歌星如被定位为“叛逆型”,就应当表现得如同谢霆锋,当有在演唱会上摔“吉他”之举。
不同的“型”可以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其本质含义是不同的型具有不同的商品效用,不同的效用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从经济学出发,每一种“型”都对应一个效用函数。我
们发现,当一个明星走上一种“型”之后,其走红之后,马上又会逐渐冷下来。这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星的效用递减,于是,以时间为自变量,以效用为因变量可建立效用函
数,如图一所示。需要解释一下选用时间作为横轴的含义,其并不单纯指时间本身的流逝,其隐含的意义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种特定的“型”的各种因素“生产”效用的能力越来越弱,用通俗的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喜新厌旧,先前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