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靠近一点看西方 >

第6部分

靠近一点看西方-第6部分

小说: 靠近一点看西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富裕后很快学会消费西方名牌,却也常常引来怀疑的目光,因为假的东西在国内毕竟太多了。我的朋友当了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副总以后,有一次吃饭时穿了一套名牌西装,笔挺笔挺的引来赞扬声。我故意问他那牌子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得意地说那件西装是真的,花了好多钱呢。另一位朋友则在一旁揶揄道:“关键是现在人不一样了,当大官后气魄也大,穿了假的别人也会认为是真的;没当大官以前则不一样,穿了真的都被认为是假的。”
  富得让西方人侧目
  富裕的中国人往往集体出行,到巴黎团购,去高档店买东西时也大声喧哗,旁若无人般地挤在一起,让法国人侧目。于是后者干脆成立了中国部,专门请了在巴黎的华人在那里导购退税,方便了游客,也是为了把中国人隔离开,免得影响商店的生意。我专门去“巴黎春天”和“老佛爷”店看过团购的场面,熙熙攘攘一片中国人,弄得在高级商店购物没有高级的气氛。
  多年前日本人游客多,也不讲法语,法国人也设立日本部为他们团购提供帮助。但他们安静得多,又相互谦让,让法国人很受用。
  有些中国人在国外餐馆吃饭时也会像在国内般的大呼小叫,把服务员指使得团团转、随叫随到,那其实是不可取的。西方人的服务员都很在意自己的尊严,他们愿意提供服务,因为他们就是干这个的,但他们希望与食客平等相处。而西方食客都是以眼神和隐蔽的手势让服务员注意到,后者就会自动走过来。如果大叫几次,那他们可能会故意装听不见,把你晾在那里一阵,若无其事地干别的事。法国的服务员尤其如此,他们甚至不在意你给不给小费。

5。别让老外烦我们(2)
富裕的国人还好故意露富,东北人称这种行为叫“的瑟”。我一个辽宁的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位女朋友因为吃饭和男友吹了,就是由于后者付钱时特意将万元一叠的百元大钞掏出来,再从里面抽出几张付账。那位女士结果吃过饭就不再理他了,因为他太“的瑟”。一些中国人在海外也“的瑟”,认为自己付钱了,就应该享受自己想要的服务,结果适得其反,反而被人嫌弃。
  当然有时国人“的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那是制度原因。国内银行在卖外汇时常常不愿意给零钱,只给大钞。出国的人也不愿意带零钱,以为整钱方便携带,结果关键时候买不到东西。我认识的一个人拿两百欧元大钞买几块钱纪念品就遭到过冷遇。法国人借口说找不开,其实也是怕遇见假币,而他们又没有我们国人无处不在的验钞机和千锤百炼识别真假的过硬本领。面对几元钱营业额的损失和百元假钞的风险,权衡很简单:他宁可选择不卖。
  前些日子在巴黎“老佛爷”店里发生一件针对中国人种族歧视的事,一对中国游客手持大额现钞被巴黎售货员误认为是欧元假钞,不仅侮辱了他们,还叫来警察把他们送进了班房。
  留学生的困惑
  出国的中国观光客有钱却时常遭遇歧视,而出国的留学生也遭到排挤。10年前美国的大学就有人提议限制中国学生的人数,美国人绿卡抽签也将大陆出生的中国人排斥在外,但是他们却不限制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数量。这几年英国人也有这种倾向。
  英国《泰晤士报》前一段报道英国一些私立中学开始对中国留学生设限,以免影响英国家长送孩子入学的意愿。根据英国私立学校协会的统计,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从2000年的数百人增至2007年的2345人,加上来自中国香港的则达到8652人,占整体外国学生的40%,远超过位居第二的德国的1888人。
  许多学校不希望中国学生超过全校总数的10%,以便保持英国传统。因为有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小孩在自己国家的学校成为唯一的外国人。为此,有的学校已经竭力将中国学生的数量减少一半。有的计划将中国人限制在15%到20%,尽管对不少私立学校说来,中国学生已成为他们的经济命脉。
  当然也有的国家对此不以为然,还加大力度吸引中国留学生。加拿大联邦政府就将吸引中国留学生当成支柱性的出口产业,希望学习澳大利亚,因为澳大利亚按人口平均是吸引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读过一份加拿大对中国人留学国外的调查报告,我才知道教育出口的概念。以我们经商人的角度,狭义的出口是指产品和服务被实质性地输出到国外,进口是指产品和服务被实质性地输入到国内。教育出口则是广义的,指吸引有钱的外国学生到自己国家学习和消费,虽然产品没有出国,外汇却流进了国内,就跟真的出口效果一样。
  圣约翰是加拿大东部的一个小城,十多年前我去那里时,我们几个中国人是仅有的有色人种。我喜欢运动,在游泳池里看到的都是白花花的一片,当地都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后裔。可是去年我到那里的大学参观时,在走廊里碰到的学生用汉语回答我的问题,参观教室的时候,发现教室里一半以上是亚洲人,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大陆。虽然是一个临海的、花团锦簇的校园,但毕竟是一个不知名的学校,从10年前一个中国留学生都没有,现在却有300个来自中国的学生在里面学习。

5。别让老外烦我们(3)
但是去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鱼龙混杂,有的认真学习,有的拿父母钱买当地最好的跑车兜风,一天能吃两张罚单,让当地的老华侨觉得很丢人,他们辛苦打拼的形象被这些纨绔子弟毁于一旦。
  国人也烦自己
  中国人之多,满世界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国人还喜欢扎堆,相互竞争。纽约最好的公立高中叫史岱文森,有3000名学生,位于曼哈顿西南角的哈德逊河畔,和金融中心毗邻,考入这个学校是许多中国移民家庭为自己成绩优秀的孩子制订的目标。可是,一旦他们的孩子如愿以偿进入这所名校后,发现的问题却是中国人的孩子太多了。
  因为它几乎成了一所中国人的学校,3000名学生中一半是中国血统。这些华裔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考到这里来的,在各个学校都成绩优秀,经过千锤百炼的考试杀进这个纽约州最好的中等学府后,却好像进了人大附中,因为竞争对手全是中国人。
  这个学校的华人孩子如此之多,以致学生会主席参选的是华人,家长会主席参选的也是华人,因为他们至少代表了一半的群体,而美国当地的白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加在一起还没中国人多。一些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因为他们到了国外追求的就是一个西方人的世界,坦白地说,是一个白人的世界。
  为此有的家长将孩子送到远离华人的地区,甚至上私立学校。我一个朋友跟我介绍,他女儿去的是曼哈顿北部的私立学校。原因不仅是学校好、有名气,还因为孩子都是白人,只有两个华人学生,其中一个是他女儿,另一个虽然是华人面孔却是被美国白人家庭领养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只有他女儿是受中国传统熏陶的。在这样的学校中,中国的孩子反而容易出类拔萃,也容易在高中升大学的时候,被好的学校录取。毕竟占半数华人的名校,好学生太多了,华人学生之间“自相残杀”就会损失很多机会。而那些名校,比如哈佛、耶鲁,一般不会从同一所学校里大量招生。尽管择优录取,分散招生也一直是他们的传统。
  不让老外烦我们,目的不是取悦老外,而是自己修身养性、洁身自好、让他们从心里上佩服我们。实际上,提起中国人5000年的文明,没有老外不由衷赞叹,但是一两百年近代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尊重的是中国文化却不尊重中国人,这说明了什么?
  1890年时,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在上海英文报纸连载《中国人的德行》系列文章,把中国人不守纪律、没有公德、说话不算数的种种特点###无遗,轰动一时,让世人以为中国人就是这样没有教养。100年后的今天,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的我们,在精神文明上究竟有多少改进?
  

1。为什么风险投资都来自美国(1)
值钱的点子
  “如果你有一个能让双方都赚到钱的好点子,我们会支持你。”你要是听到这样的话,那很有可能是风险投资人说的。
  这句话的中心意思是,好点子是可以卖钱的,一个好点子可能是一项新的技术,一种新的组织方式,甚至仅仅是一个新的营销手段,而并不一定有房产和设备这些实物来支持。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双方都得获利。这意味着只对受资方,甚至只对投资方有利的事,风险投资人是不会做的。因为他们知道,只对一方有利的项目是不会赚钱的。
  风险投资不是捐助,其目的就是赚钱。风险资本从广义上来说,“泛指用来为新企业、收购企业或处于高增长中的已有企业的发展进行融资的、所有形式的高风险资本(这三种形式也分别被称为风险资本、收购资本和夹层资本)”。最近几十年,风险资本是指那些个人电脑、软件系统、互联网、新的通信手段和生物工程的投资者。
  早期风险资本的来源主要是富人,他们有富余的钱,又不愿意放在银行吃微薄的利息,所以就投给他们认识的人,或他们熟悉的项目。而这些项目要么会带来巨大的回报,要么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风险投资不是普通百姓玩的游戏。从这个意义上讲,风险投资人既是对未来有判断力的智者,也是地道的赌徒。
  物以类聚,风险投资人同样喜欢这样的投资者:当别人没发现商机的时候,他发现了;当别人发现商机但没有投入的时候,他投入了;当别人不敢承担风险的时候,他承担了。
  为什么是美国
  北京大学何志毅教授寄来的《北大商业评论》我每期都认真看。2006年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进行的风险投资,无论在金额还是案例数量上都远高于本土投资者,其中仅来自美国的就比国内的风险投资多好多倍。有一期《北大商业评论》的风险投资案例共有11个,除去一家是本土的创业投资以外,其他10个的风险投资都来自美国,一家欧洲或日本的企业都没有。
  人们自然而然地要问,为什么成功的风险投资都来自美国?
  无独有偶,我在看另一本叫《中国留学生创业》的杂志时,也提到了在中国的风险投资。但是他们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谈风险投资的,讲的是海归创业团队在中国。他们划分了几类创业团队:有资金主导型的,因为创业的最大问题往往是资金匮乏;有技术指导型的,因为即便有了资金而没有好的技术,一样难以为继;有技术和资本联合型的,因为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创造成倍的产出。那本杂志里谈到的项目,比如资金主导型的亚信,技术指导型的百度。只是这些创业者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去的留学生,而且都来自美国。
  人们会自然地发问,为什么创业者都来自美国?
  《北大商业评论》刊载11个案例中,除了盛大、百度、搜狐、新浪这些新经济式的互联网公司,和携程网这样的结合传统理念的网络公司以外,还有小灵通、大族激光和中芯国际等新兴的制造业,甚至还有像如家这样的连锁酒店,新东方这样的教育培训机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