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眼之原罪降临 (未删节1-7卷125章)作者:神之残曲-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嘻嘻,对女孩就这么爽直地给出建议呀。被那位知道肯定会气得咬牙切齿哩,我残酷的美人玛琼琳·朵?”
从脚边的格利摩尔传出马可西亚斯的嘲弄般的声音。
这次玛琼琳没有一脚踢开,而是用手指玩弄着然后轻轻地笑道。
“那当然了。女孩子跟越挫越勇的男孩子不同,无论是身和心都必须小心培育,不然就会马上枯萎的呀。”
“哈哈哈,果然很清楚嘛。”
“嗯,当然很清楚。”
说完,玛琼琳一脚把格利摩尔踢开。
(这可是被摧残了十年的我的前车之鉴,不过,真是羡慕她们啊!卡俄斯,你对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六百四十六章 清秋节 学园祭
熬过残留的夏天尾巴,远离了游泳课,也远离了暑假的悠闲惬意,不经意间秋天如约而至。
在这样一个十月之初,人们换过了应季的衣服。光坂高校的学生们之间,甚至学校周围的商业街上,都开始洋溢着一股勃勃生气。白色的夏天校服已成为了过去时,不时见得到的浅黄色或深绿色的冬季校服,也成为了季节流转中一道养眼的风景。
而光坂高校的学园祭,同御崎高中的的清秋节合为一体后,就变成了所谓的清秋祭,即将到来。
原本两个学校还是分开的时候,虽然拥有相同的意义,可清秋节和学园祭的举行时间是不同的。无论是清秋祭的名称,还是举行的时间,为了这件事,据说学校的高层都大大的争吵了一番。
在经过商讨之后,伴随着清秋祭这个名字的出炉,这个每年最盛大的学校活动举行祭典的时间,也选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十月中旬的周六周日两天进行。
因此,今年的清秋祭与以往的有很多不同之处。不说两个学校的底蕴和文化聚集在一起,清秋祭的主办方不只是光坂高校,还包括了校园周围的商业街。因此本届清秋祭的筹备委员会也出现了由校学生会和商店街代表共同组成的特殊景象。
学校方面负责清秋祭的近乎全部相关运作,商店街并不真正介入。
但正是因为商业街的协办,这次清秋祭成为了和其他城市高校的学园祭相比,数一数二的大规模学园祭。与此同时,作为高校的学园祭,本次清秋祭结合商业街的创举带来了更多自由的元素和时尚展示的成分,并由此成为了一次特别而且具有地域特点的学园祭。
夏天的鱼鹰祭本来就吸引了不少外地人的到来,成为了远近驰名的一道风景。这个秋天的清秋祭也被寄予了大家增加乐趣,融合广大市民于其中的期望。并且由于是由一所高中所举办的大型活动,大部分市民都很重视。
暗中据说有人投去了大量资金的赞助(千草等人)足够这群学生挥霍一番了。
今年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们当然也都要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了。毕竟明年就是高二,到时候他们也是前辈了。
光坂高校一年级B班的教室里面,学生们正在利用放学之前最后的一小时活动时间聊天。
但是学生们想早点放学的呼声盖过一切其他,教室里充斥着喧哗的声音。
正在这时——“你们这群家伙,全都给我安静!”
一个非常响亮但却清脆的声音在教室里猛的响起,虽然很好听,可声音里蕴含的那股气势却让大家都情不自禁的压低了声音,然后看了过去。
在讲台上喊话的正是在班中声望颇高的班长,暗中被称为“暴君”的藤林杏。
明明拥有在学校也名列前茅的美貌和身材,但因为她那不输给男人的强势性格,导致男生们对她根本起步了一丝爱慕之心。而且,这位“暴君”已经名花有主了。
此时,虽然没有完全下课,可出于对她的信任,班主任却放心的坐在窗边,专心的备着课。
不知不觉中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半年,现在,学生们已经习惯了班主任这种放任自流以及不能善尽其职,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不满。只是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开始洗耳恭听杏的下文。
当然,此刻大家乖乖地安静就座,还有其他的原因存在——班级同学最近的一个中心话题,大家都很关心的某个事件的结果,今天就要揭晓了。
杏当然洞察到了同学们的内心所想,而且她自己也是一样,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将预定的事务迅速进行说明,最后则是……
“关于两周后马上就要到来的清秋祭的筹备,委员会关于大家提交的提案的评审结果,今天白天已经出来了,结果是……”
她一边继续说,一边打开了一个从委员会拿到的信封。
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剩下一种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
总是被敬畏的视线所看着的杏,此刻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慢慢地将一张纸从集中了大家视线的信封里面拿出来,半展开纸并大声宣读。
“我们一年B班所提交的,开办法式面点屋的计划被委员会批准了!”
话音未落,教室里就迸出了一阵欢呼——“噢——Yeah”“太好啦,太好啦!”
“现在才算是真正放心啦!”
“啊啊……”
“成功啦!”
此时大家情不自禁,不约而同地一起拍起手来,混乱的欢呼声冒出来。
杏举起双手回应大家的狂热,对同时站在讲台旁边的一个和他一样戴着眼镜的女孩子说道。
“藤田!”“知道,好的,决定了做法式面点屋。”
哗哗声中熟练地在黑板上写出一项项事情的,班级的副班长,藤田晴美,在某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转学之后,她就继任为副班长的职位。
她的成绩不错,办事情又干练又有冲劲,只是在紧要关头有时会出乎意料犯大错误。从这一点上来讲的话,和做什么都可以称之为无懈可击的某个人相比的话,就略显不足了。不过现在,除了卡俄斯之外,大概没人还记得那位“眼镜怪人”了。
杏在旁边对她写在黑板上的东西加以说明。
“每年学园祭,计划好做法式面点屋的班级都有很多,听说今年却只有我们班和高二年级A班申请做法式面点屋。这样也不错了。至于地点嘛,二年级A班是在教学楼外做,我们被分配在教学楼内做。”
清秋祭的场地,是整个光坂高校。因为光坂高校那条远近驰名的坡道,根本不可能摆摊。当然,学校的面积也足够大,征用一下操场和庭院,就有足够的空地了。不过,如果是在教学楼外,那店铺就需要自己进行架构摆设,而教室里只需要装饰一下就行了。
把这些对于如何招揽顾客还并不熟悉的高一学生的模拟店安排在教学楼内,将活动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安排在教室外已经成为了学校的惯例。
“是二年级的水平呀?”
“是面对面的竞争呢!”
“白痴啦!这怎么比得了嘛?”
“你说什么?你说我白痴?”
“啊呀,等下等下……住手啦!”
在吵闹的教室还没有恢复平静,大家都没有注意的时候,杏又拿出那张纸,继续读起来下半部分不引人注意的几项注意事项。
“还有,教室内部的研究报告演讲,也是按照规定的《御崎市的历史》的题目进行。”
和先前完全不同的,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阵泄气的声音——“啊?”
“还是要做这个啊?”
“比起这个来还是开模拟店什么的好太多了!”
“无不无聊啊?”
大家的热情又忽然冷了下来。
可是从原则上说,即使是在原本两个学校里,有关城市和学校的历史举行认真严肃的研究报告会才是清秋祭的主题。对外开办模拟店什么的,不过是一种活跃这项活动的一种形式。
而这样的想法,当然是和学生们的意愿正相反的。
第六百四十七章 游行 剧目
“吵死了,都给我安静点,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杏用力敲了敲桌子,再次将众人的声音压了下去。
“学校的要求是,‘现在,大家都回去查历史资料,要认识到这个才是清秋祭的初衷,而且因为今年两所学校合二为一,所以要以这个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报告。可以去图书馆查找,但不能原文照抄。’因为筹备委员会有威胁在先,所以大家回去要各自想办法。至于具体的详细的分工部署,接下来的时间里再详细安排吧。”
“见鬼!”
听完杏的话后,无力的哀鸣顿时在教室里回荡。
对于眼前这预料之中的反应,杏并没有补充什么,而是开始说另外一件事情。这件事才正大家原本最关心的,但是被清秋祭的模拟店许可和研究报告会的话题打断了之后就完全忘记了的事。
“最后,说一下清秋祭第一天要进行的游行,关于我们班派出的参加游行的代表人选的事情。”
原本充满喧闹声的教室,忽然就安静了下来。
“在上次活动时间决定的‘班级代表’的男女生共同参与的节目以及角色分配,筹备委员会方面下来了通知。”
全班同学的视线,顿时集中在包括讲台上的杏在内的一部分学生身上。
所谓清秋祭第一天的游行,即是一年级各班的代表,从商店街的大马路开始,一直走到御崎市市中心的折返点再转回来,作为开始的清秋祭的巡回宣传,是他们这些高一学生最值得看的场面。
参加者们以神话故事或者著名的事件和人物为主题,华丽地打扮,化妆成那些故事里面的人物出场。高一学生迎来了高中的第一次学园祭。这是为了激起高一学生对于这次比起初中时的学园祭,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影响,抑或参与的程度上来讲都更高一层的学园祭,产生热情而想出来的方法。
御崎市的市民从前看过的几次清秋祭游行都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参加这样盛大又有意思的游行是高一新生已经成为高中生的一种证据,一向被认为是很有意义和趣味的活动。
不过最重要的,不是游行的准备,而是实际上可以参加游行的人数限制。每班只有六至八人,共计五十人可以参加。因此这些班级代表,理所当然地,要从平时备受大家瞩目的帅哥美女中选拔出来。
和其他班级一样,在高一B班这里,班级代表的选拔也不容易。
简单地选择一个人见人爱,风度翩翩,又不怯场的可谓是完美无缺的女生去参加的话,就要否决掉其他想要获得瞩目的候选人,如果推荐的话,被推荐的人也会因为不好意思而拒绝,这些接踵而至的麻烦也不好收拾。
最后,选定的一位女生就成为总是担任这种角色的人,成为了大家讨论到最后由于疲于争辩而做出的妥协。
这样总有一种被敷衍而推出来的花瓶一样的感觉,因此至少作为代表被选出来的她们和他们,其他方面应该也不差——大家只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那么现在开始宣布,协议的结果,符合男生三名,女生四名这样的人员构成我们分配到了两个剧目!”
杏又从另一个信封里面,拿出了另一张纸。
教室里的空气,不由得顿时紧张了起来。
“一个是由3名男生和2名女生演出的《绿野仙踪》”
听到这句话,紧张的气氛略微松弛了一点。
除了班级代表之外的全班同学,先是想着。
“什么呀,也没什么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