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企女秘书的日记-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物!”
姜总问的肯定是这件事。
作为秘书,必须要了解自己的领导在工作和私人方面的交际范围。如果不了解领导的交际范围,分不清他朋友亲戚的亲疏,不仅在工作日程上不好安排,就是许多电话也不好处理。“我找某某!”对方电话打进来,不仅不报姓名,而且对领导直呼其名,如果你听不出这是领导的太太或老爸的声音,只是公事公办地反问“请问您是……”则有可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因为要了解领导的一些私人生活,或者是在给领导家送材料的时候,或者是在转接电话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了解一些领导的隐私。由于领导的私生活一般与工作无关,因此,作为职业秘书的操守,对于领导的隐私,看到了的要当作没看见,听到了的等于没听见;只有这样,领导才能真正放心让你协助他的工作。
我该不该说?芽我稍微迟疑了一下之后,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对姜总说了:“上星期四下午,王总到香港去出差之前,他让我第二天到王府井某某大厦取了一包东西,送给住在亚运村的一位女士。那位女士收到东西后说:‘谢谢王哥送我的生日礼物’。”
“哦,知道了。”姜总平静地说。
从姜总的办公室出来,在走廊上,我的心情如释重负。我知道,王总是因为信任我,才让我去办这件事的。当姜总刚问我的时候,我也问了自己:如果把事情的经过对姜总说了,是否对得起王总给我的那份信任?但很快我否定了这种想法。的确,我们中国历来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美德,对于王总这份信任,我理应像金庸笔下的那些刀侠剑客一样,替王总隐瞒过去,为王总两肋插刀,在所不惜。但是,我们现在不是生活在艺术家笔下那种虚无飘渺的江湖之中;如果说金庸笔下的江湖充满了险恶,那么,现代职场的险恶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己必须小心谨慎。如果说当年的刀侠剑客能为后人所景仰,是因为他们视当时的江湖规矩如生命,义薄云天,那么,在现代的职场上,我们必须遵守现代职场的江湖规矩,即国家法律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否则,我们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柯德,举着大长矛去刺风车一样,过时且可笑。作为现代企业的职业秘书,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利益,这就像军人必须服从上级命令一样,也是一种天职;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现代版的江湖规矩。
………
老总的隐私(2)
………
在这种现代企业中,职业经理人与职业秘书的关系,既不是封建庄园里的主人与奴仆的关系,也不是江湖武林中那种师徒关系,更不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那种桃园结义的关系。秘书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交响乐团中的乐手与指挥的关系一样,乐手不是为指挥而演奏,而是按指挥的手势与指挥一起,共同为观众而演奏。秘书不是为领导而工作,而是与领导一起共同为企业而工作,只不过秘书是根据领导的指令而工作。因此,尽管秘书与领导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些私人情谊,或者其他的恩恩怨怨,但秘书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工作关系,不存在任何人身依附关系。既然是一种工作关系,那就必须优先考虑公司利益,而不是个人之间的关系。
姜总作为公司的总经理,主动问起了这件事,就不能说送生日礼物这件事与工作无关。姜总掌管着我们公司几十亿的资产,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繁纷复杂,现在抽出专门的时间来过问王总给人送生日礼物这件事,不仅说明它与工作有关,而且关系很大;至于这件事与工作是一种什么关系,姜总会怎样处理这件事,那就不是我这个秘书过问的事情了。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件事是姜总主动问起来的,也就说明姜总不是在捕风捉影,肯定是有备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想像金庸笔下的侠客一样为王总两肋插刀,自己承担风险,把事情瞒住,也是瞒不住的。这不仅对王总没有任何意义,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后,又反复想了想,心情还是有些沉重。现在我把事情的经过对姜总都说了,王总知道后,会不会给我小鞋穿?即使王总不打击报复,将来别的领导又会怎么看我呢?
回到家里,我对事不对人地把这件事情的大概对老爸说了,他想了想后说担心也没用。听他一劝,心情舒畅一些,也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担心。即使王总知道了事情的经过,王总也应该能谅解我。王总自己是位职业经理人,作为职业经理人,他们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作为职业秘书,我们也有我们的职业操守;既不添油加醋,也不掐头去尾,如实向领导汇报,这是我们做秘书的天职,也是自己做人的良心。
前些天,在美国ITM公司当秘书的师姐说,他们的美国老板就有意利用公司一些领导人的私生活来测试秘书对公司是否忠诚;如果要是这样,那我更应该如实地向姜总把情况说清楚了。
………
求和不求气(1)
………
三月某日
离夏天还早着,可今天的天气很热;似乎是因为气温骤升,一些人的脾气也大起来了。
早晨一上班,研发部的鲁天明来找我。他怒气冲冲地对我说:
“我们部与美国吉姆公司合作项目的批文怎么还下不来?你们当秘书的办事,怎么这样拖拖拉拉?这个项目要是黄了,你来负这个责?!”
“行,我帮你催催!”
我和颜悦色地说。
其实这个报告早就送给孙总了,但这几天孙总天天开会,根本没时间看。
看着鲁天明怒气冲冲的背影,玛丽有些幸灾乐祸地说:
“什么项目黄了?就是怕夜长梦多,自己去不了美国!一天到晚都这么牛皮哄哄的,于姐,再晾他几天,让他着着急!”
“玛丽,你肚子里怎么那么多坏水?”
我笑着问玛丽。玛丽是比我晚一届的师妹,所以说话比较随便。“我们也得替鲁天明想想。到美国去的报告老是批不下来,让他一直悬着,别说护照签证这些事不好办,就是项目本身的许多前期准备工作,他也不知该不该做,所以,他发火也能理解。”
由于要保证公司领导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公司的一些战略问题或核心问题,秘书有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像块纱布,过滤一些来找公司领导的电话、客人或文件。因此秘书就变成了一座各科室与公司领导之间的桥梁。正因为是桥梁,宽度有限,偶尔出现拥挤堵塞现象就是难免的。这样,那些暂时被堵塞的人不可能个个都能理解,于是,有人要找个地方撒气。在大多数情况下,必然会把怨气发泄到秘书身上。
也许是最近有关慈禧太后的电视剧太多了,许多人把李莲英当作老佛爷的秘书看待,所以在他们的印象中,秘书都有李莲英那样的本事,事情办不办得成,全在于秘书肯不肯帮自己的忙。不说外来的客人,即使是在公司内部,许多人也不一定了解秘书部门的工作,以为各种报告批不批,领导想见谁不想见谁,都是秘书部门说了算,所以像鲁天明这样,文件批不下去,就朝秘书部门发火。当然,也有人知道这并不是秘书部门的责任,但是他们又不好直接朝公司领导发火,所以只好把秘书部门当作出气筒。可以说,当出气筒似乎也成了秘书工作的一大特色。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秘书部门与科室发生一些矛盾,造成一些误会是正常的。比方研发部门觉得某项新产品必须尽快研发,不然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过,所以打报告给公司领导,要求尽快上马开始研发;而秘书部门可能从销售部门的报告中了解到,这种产品市场还没有成熟,用不着那么急,所以没有把研发部的报告优先送给领导。因此,秘书部门与各科室出现一些矛盾和分歧是正常的。只要加强沟通,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但是,秘书如果一听到别人讲你一两句气话,你就针锋相对,在桥梁本来不畅通的情况下,凭个人意气办事,再设一个卡,摆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把人家堵在桥头,将正常的工作矛盾转化为个人恩怨,人事纠纷,就会使事情越来越复杂,最后有可能变成死疙瘩。
由于你是领导的秘书,在别人的眼里,不管是做什么,你都是替领导在办事,有人甚至还以为是领导有意让你这么做的,所以,只要你愿意,你就有很多机会和办法,像只砂轮一样把对方磨得一点脾气也没有。但是,当你像只砂轮强行把对方磨平的同时,它肯定会给你带来隐患。人家口服心不服,今天斗不过你明天还会跟你斗;明里斗不过你暗里可以给你使绊;一有机会,人家又会把你当出气筒。所以秘书最忌采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态度跟人家治气。因为,你把人家的路堵死了,实际也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对于秘书来说,有被人求的时候,肯定就有求人的时候,而且求人的时候还很多,比方领导跟秘书要个资料,这就需要有关科室提供素材;领导外出办事,也需要各科室配合;秘书的工作都比较烦琐,就像胡雪岩说的八个壶七个盖,你要同时保证每个茶壶上都有盖,没有别人的帮忙很难做到。即使你百事不求人,你也会事倍功半……要做好秘书工作,不仅要得到领导的信赖,还要得到各科室的信赖,而且是长期的信赖,所以秘书必须知道自己的位置,为人宽容和坦诚。
………
求和不求气(2)
………
除开个别人是出于妒忌的原因,绝大部分是由于这种误会造成的,因此,一个称职的秘书,在承受这些抱怨的同时,应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强与对方的沟通,为使自己这座桥梁更顺畅一些,尽量帮对方的忙。
下午四点,孙总开完常务会,我去他办公室确认他明天上午的工作日程,顺便提起鲁天明去美国的报告:
“孙总,今天研发部派人去美国的事,他们来找我,问报告的事,我找了一遍,不在我那里,是不是已送到您这里来了?”
孙总在一大堆文件里翻出研发部的报告,一目十行地看了一下,便签了字。他把文件交给我,让我送到人力资源部去,并让我通知鲁天明,五点半到他办公室来一趟,他要了解这个项目的一些具体情况。
我把文件送到人力资源部后,就给鲁天明打电话。
“鲁天明吗?我是秘书科的于雪,你的报告孙总已经批了,我已把它送到人力资源部去了,他们马上给你办手续。”
鲁天明连忙说谢谢。
“另外,今下午五点半,你去一趟孙总的办公室,孙总想跟你谈谈,了解顶目的一些具体情况,请你好好准备一下。”
放下电话,玛丽就对我说:
“像他这种不知好歹的人,你说一句‘孙总找你’就得了,他已经占了那么大的便宜,还有必要跟他说那么多吗?”
“玛丽,别看鲁天明个头那么高,脾气那么大,可他实际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如果在电话里我只对他说‘孙总找你’这几个字,他心里说不定多紧张,甚至会以为孙总不让他去美国了;如果真是这样,作为一名新员工,他在毫无准备,心情又紧张的情况下去见孙总,他能把项目的情况说清楚吗?他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