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浩-第9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有了一点大罗气象,想必他在悟道之时感悟宇宙法,已经明确未来道路。日后只需坚定行道即可。”姜元辰转念一想:“八卦之道,暗合天道演绎枢机,万道元法。他又是以乾卦为首,此后封号当为‘乾元’,也暗合他道场山名。”
证道封号,这是仙道流传下来的传统,外人称呼仙君封号,亲近者称呼道号,再亲近者才有资格称呼本名或者别称。
一般来说都是长辈或者自己选择。姜元辰当年没有几个长辈在。所以自己取名,以九证之法命名自己的封号。非但前无古人,同样也后无来者,九证之人放眼寰宇仅此一人。
但纪纯熙有姜元辰这位师尊在,封号自然是姜元辰来取。
纪纯熙证道结束,冥冥中就感觉到自己的封号落下,同时伴随一道天书法旨,赐号“太乙乾元仙君”。
直接称呼太乙。无形中也是一个期望。虽说目前没有大道君的说法,但姜元辰无形中便是太乙之首。位列仙帝。他自然想要让门人保持自己的传统。
纪纯熙收起本命法宝,垂垂老者起身走出洞府拜见两圣。
这些年寿元消耗一空,他又不肯服用仙药延寿,凭借自身大毅力生生在寿元耗尽之前强行证道。不然按照他的心思,还准备再等些时日,再选两道法门用来印证八卦大道。一口气达到姜元辰昔年的成就。
一步一脚印,这位老者不断变化外相,慢慢恢复青春,最终化作一俊朗青年:“弟子向师尊、师叔请安。”
“罢了,如今你既证道。我门下五位太乙仙真归位,虽说天钧座下这些年也有两位弟子得道,但也不逊色多少。你随我去蟠桃宴会,杀杀他的威风。”
纪纯熙身穿金霞宝衣,身上还有点尚未消散的天道玄气,姜元辰当即带着几人前往仙帝宫。
“诸位,朕这大徒儿证道时刻,有所来晚还请诸位勿怪。”
“不敢。”诸仙起身,清虚和圆明下意识看向姜元辰右侧的纪纯熙,两人面色微变。如今那一点玄气正慢慢散去,但他们能够清楚感觉到那股天道的力量。
二人偷偷以法眼探视,只见纪纯熙如同一片金霞般朦朦胧胧,但核心有一团光辉闪耀,自成体系,八卦运转,秩序衍生。
“宇宙观?不对,还没真正形成,不是他自己的宇宙观,是本宇宙的宇宙法理,但已经不远了。”圆明和清虚对视一眼,对纪纯熙的道贺更多了几分真心实意。
“果然是一代更胜一代,在我等仙道初开的时候哪里有什么宇宙法的概念,能够证道就是好的。”清虚默默想道。
而圆明也暗思:“在我那个时代虽开启多证的道路,但仅仅是少数人如此做,还未形成风气,但如今看来倒也成了大家最喜欢的方式?借助证道太乙道果,一口气将自己所有法门提升至太乙境界。这乾元仙君参悟宇宙法理,隐约和我的圆明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虽没有奠定自己的宇宙观,但我们的道都是宇宙基石,未来形成自己的感悟就可超脱出去。”
“不过现在的证道目标是宇宙法,在太乙道果时预先演练大罗宇宙观。不知未来又会如何?是不是会有人一步登天,证道大罗?”
姜元辰等人落座,元清和纪纯熙坐在右手第一二位。穹光看了看纪纯熙,暗中对廉彪道:“你看如何,日后你还敢非议这位大师兄?他虽刚刚证道,但我能够感觉到,他的道行比我要高。而且,八卦融汇天地,只要是天地界域,就是他的主场。”
纪纯熙没有领悟自己的宇宙观,他的宇宙观便是本宇宙八卦之道,无形中暗合大道。在本宇宙中占尽优势。
姜元辰一来,天钧、玉恒、地玄三大罗立刻降临,同样看到纪纯熙的情况。
天钧脸一黑,不由看向自己证道的两位门人,清歌、淼笙两位仙君比起纪纯熙而言逊色不少。
然后在看看纪纯熙之后的几人,从沈静荷开始,木莲、姜天维、方胥一一扫过,皆是太乙之流,最终目光落在天仙一排的周元身上。
“不过,他门下没有都证太乙。相比起来,我门下嫡传尽是太乙,还有一位再传弟子证道,胜他多矣。”(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长生之术
在仙帝和三位大罗仙之后再无人来,姜元辰直接开席宴请诸仙。
姜元辰的蟠桃经过这数万年的培养,分两种。一颗是祖木,昔年天门界的灵根衍生,唯有一株,树结三千灵桃,可延寿万载,增进道行。另一类是借助万年紫纹蟠桃孕育的新木,树生金青之桃,可延寿千年,增进法力。
诸多天仙只能食用千年金华青纹仙桃,那祖木紫纹蟠桃是大罗和太乙上仙们享用的圣品。不过姜元辰单独拿出数颗紫纹蟠龙仙桃作为添头,让天仙们比斗道术,讨论道法,胜者可享用紫纹蟠桃。
还有对仙帝的贺礼,若是姜元辰看上眼了,也会赐下些许灵物仙桃作为赏赐。
可对诸位仙君而言,此不过是前宴小戏,真正让诸位仙君在意的是几位大罗仙家的讲道。
三位大罗仙真外加姜元辰,皆可讲解大罗之道,对他们明确前路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姜元辰,他目前还没有证道,但他如果证道,必然是本宇宙第一位大罗仙,对所有人都有启发意义。比三位古早之时就证道的仙人更能指引道路。
天钧最先讲道,无疑仍然是说的玄真之法,讲解天网的玄妙,劝导众生借助天网感悟大道。
天网中有诸位仙君的大道理念,有无数玄真法门的功法仙诀,甚至还能在此兑换法宝仙器,彼此间进行交易,是目前修士不可或缺的便利品。
足不出户,只需感应天网就可进行交易,灵祈神君会主动将交易的仙器物品送到洞府门口,所要的仅仅是一点跑路费。
对于天网系统,姜元辰持默许态度,既不鼓励也不反对。门人们可借用其中交易系统,但不会将自身真灵寄托天网。
这也是大多数仙人的态度,可以用,但不会彻底依赖天网来感悟大道。
只是天钧天天对别人宣传天网的好处,加上此刻以天网演绎大道,除却大罗道果外隐约还有更玄妙一层的理念。
“若是能汇聚诸多大罗真仙联合推演。或许我等都有更近一层的可能性。”
天钧说完,只见地玄子低首垂眉,玉恒盯着酒杯,而姜元辰拿着仙桃把玩,谁也不接话茬。
“果然,这仨人都靠不住,我若想将玄真大道真正定鼎,恐怕还需在天地大变革的时候。”天钧瞥了乾阳天王一眼,心中有了盘算。
接着是玉恒讲道。除却符箓之外还再度强调了三灾九难,其中九难劫法如今共计八百种。在宇宙晋升后劫法无形,甚至不用玉恒亲自动手,只需监察诸仙行为,不让诸位太乙仙君干扰便可。
“不过随着日后太乙上仙越来越多,仙帝陛下所言的‘劫不落太乙’恐怕要就此废除。日后杀劫卷动,太乙之仙也在劫中。”
闻言,诸位太乙仙君色变。通明道:“玉恒仙尊的意思是,我太乙仙真也要不断历劫?”
“一元会一大劫。若是太乙仙人数稀少,不过百人也就罢了。只要超过百人,天道运转之下每一元会清理一番因果,除却削减一大批不合格的仙人外,太乙仙君也需了却因果。”
大罗才能自保。诸仙听了,心中哀叹。但老牌仙君们一个个了解玉恒的性格,知道这位既然开口,就没有回转的余地。
几位新晋仙君看看穹光,见他不说话,也只好作罢。
“日后大罗不入劫。但这个说法也仅仅是大罗真仙稀少的时候,若真有几个混元圣仙出世,大罗仙家越发多起来,即便是大罗之仙也要下界了却因果。”姜元辰抚掌笑道:“不过这是未来几个元会之后的事情,尔等无须在意。”
“你当然不在意了,四万年之后你若证道成功便是宇宙尖端的大罗真仙,不入劫数。若是证道失败,到时候身死道消,还跟你有什么关系?”诸仙君心中腹议,但也不敢质疑玉恒,参悟大道的心思越发迫切。
地玄子见了,便宣讲自己的玄黄之法,山河之道。只可惜,他的大道和在场诸多仙君不合,除却那些地仙外一个个颇为不耐,目光都定向姜元辰。
姜元辰笑笑,从地玄子手中接棒,宣讲元始之法,传开劫之道。
他讲的是自己的宇宙观。
“混沌之初,无光无音,无气无相,唯有一物,其名曰道。道者,运化万物,天地之法,鸿蒙之理,皆归于道。”
“道生一气,后衍形体,再化混洞,方有太极。”
这就是三天尊阶段?
诸仙都清楚姜元辰的三天尊理念,他将天地开辟之前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真正的道存,唯有道存在。第二个阶段是道至太极的过度,第三个阶段就是太极抱一,鸿蒙之态,阴阳似分未分,是天地即将开辟的阶段。
很少有仙君去研究天地之前的阶段,最多也仅仅是追溯至天地初演的时刻。故而对姜元辰的道半信半疑。
“毕竟按照他的理念,元始祖气是宇宙之初的元气,摆明是将自己的身价不断拔高,甚至还在玄清道尊之上。”
不少人刻意忽略这段混沌时期的讲解,专心听后面说起的天地演化,太极生两仪,两仪化四象,然后八卦生衍,触摸宇宙本质。
但仍然有一些人琢磨着混沌三天尊境界。玉恒默默思索:“这三个境界遥不可及,就算是我等大罗道果也难以逆推最后的元始天尊境界,更别说再往前的两个境界。”
对大罗真仙而言,他们曾经观测宇宙本质,能察觉元始混洞的的确确是宇宙开辟时最初的阶段。
但没什么用。
并非最初便是最强,宇宙的演化本身,便是另一种截然不同且毫不逊色的道。不然,姜元辰何必参悟星辰,演化宇宙之法?
姜元辰讲道之后,对清虚一指:“你有三化身感悟天道。也来讲讲自己对大罗道的心得。”
“我?”清虚一愣,顿时反应过来,又惊又喜。这无疑也是一个表明态度,圆明神色有瞬息暗淡,随后又恢复如常,对清虚道贺:“没错。道友讲讲玄清之道,三清之法,我等对此都很有兴趣。”
让清虚讲法,无形中也是仙帝指定未来接班人,若不出意外第二任仙帝就是清虚了。
清虚讲法,完全是三清化身处所得始元玄三道,是宇宙演化的三个阶段。和姜元辰的道,有不少契合之处。
这时,诸仙也隐约察觉到理念的不合。姜元辰的理念和清虚虽然说不上一脉相承。但彼此相同之处许多,甚至可以互补。但天钧道尊的理念截然不同,合道不朽,他仍然专注于契合宇宙本身,虽有不少地方和元炁道承接,但跟星辰道截然不同。
诸仙看出仙道盛世之下的暗流,也没心思听下去了,只是思考自己未来的阵营立场。
“诸修听了我五人讲法。不知有何感悟,在此盛宴尽可讨论一番。”
“弟子偶有所得。还请诸仙指点。”周元立刻蹦出来:“师尊曾言,先天道体暗合天地玄机,弟子从中悟出一门养生之术。”
姜元辰脸色一沉,但周元第一个蹦出来,快言快语直接讲出自己这些年的研究。
“天之道,可孕育不朽太乙之仙。以此推动宇宙晋升,而人之道亦可如此。道门先贤有言,人体由四亿八千万道虫组成。道虫乃人体所生,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