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西方哲学史-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想和言词非常重要:引发听众情绪078的正是剧中人物所表达的思想,如果这些思想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演员就必须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不过,性格与情节真正能够开启悲剧诗人的天才。亚里士多德用一长节专论性格,用至少五节专论情节。
正文 亚里士多德论修辞与诗(3)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9:09 本章字数:1238
剧中主要人物或悲剧主人翁,既不能是至善的,也不能是最坏的:他应当基本上属于好人一列,是因某种大的过失(hamartia)而遭不幸。一位女性会有悲剧女主人翁所必具的那种善,甚至一位奴隶也可以成为一出悲剧主题。无论什么样的人作为悲剧的主人翁,最重要的是他或她应当具有他们应有的特性,应当在整个剧作中保持一致(15。1454a15ff。)。每个剧中人物应当具有某些好的特征;他们的所作所为应当符合他们的性格;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应当是他们行为的必然结果或或然结果。
在所有因素中至为重要的是情节:人物为情节而造,不是情节为人物而设。情节必须是一个自足整一的故事情节,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必须短小简易,能使观众在心目中把握其所有细节。悲剧必须具有整一性。你不能把一系列段落用一个主人翁串联起来构成一出悲剧;恰恰相反,整个情节所表现的是一个具有意义的行动(81451a21…29)
。在一出典型的悲剧里,故事在转折点到来之前,逐渐变得愈加复杂,亚里士多德称其为“突转”(peripeteia)。就在这一时刻,幸运的主人翁突然间遭难,这或许是经历了一场“发现”(anagnorisis);他发现了某种至关重要的和迄今不为人知的信息(15。1455b24ff。)。突转之后便是收场或结局,期间,早期引入的复杂剧情便逐渐得到阐明(181455b24ff。)。
这些见解通过不断举证实存的希腊悲剧予以说明,特别是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KingOedipus)。在本剧开头,俄狄浦斯享受着荣华富贵。他基本上是一好人,但命中注定具有暴躁冲动的毛病。这种恶习使他在一场扭打中杀死一个男人,使他轻率地与新娘成婚。后来“发现”他杀死的男人是他的生父,他婚娶的女人是他的生母,这便使他的命运“突转”,他因此自我放逐,离开自己的王国,在羞愧与悔恨中戳瞎自己的双眼。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使他能够应对柏拉图的抱怨,后者认为剧作家像其他艺术家一样,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模仿者罢了,而日常生活本身只不过是真实的理念世界的摹本而已。亚里士多德在比较戏剧与历史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或然或必然的原则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区别,不在于是用散文还是韵文写作——你可以把希罗多德的作品改写成韵文,但仍然是历史。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记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后者描述的是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更富哲理且更有意义;因为诗告诉我们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仅仅告诉我们带特殊性的事。(9。1451b5…9)
亚里士多德此处对诗和戏剧的论说,也自然适用于其他种类的创造性写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经历的许多事,都是纯粹偶然之事。只有在虚构小说(fiction)中,我们可以看到性格与行动所铸成的必然结果。
正文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作(1)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9:12 本章字数:1267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作
如果我们从创制科学转向实践科学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在于他所撰写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著作。他的全集里包括三部保存下来的论著,即:十卷本的《尼各马科伦理学》(NiacheanEthics)、七卷本的《优台谟伦理学》(EudemianEthics)和两卷本的《大伦理学》(MagnaMoralia)。举凡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发展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这些文本是饶有兴味的。在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论著中,可能会发现修正和重写的痕迹;而只有在伦理学论著中,我们发现亚里士多德有关同样论题的学说,是以三种不同的、几乎完整的话语予以陈述的。不过,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并未达成共识。
在亚里士多德逝世后的早期几个世纪里,后世作家并没有大量使用他的伦理学论著。对《优台谟伦理学》的引用多于对《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引用,后者实际上并未录入亚里士多德全集的最早目录之中。《尼各马科伦理学》是属于亚里士多德的真作还是其子尼各马科的作品,的确存在某些令人质疑的迹象。但不管怎么说,自从公元2世纪评注家阿斯帕苏(Aspasius)时代以来,人们几乎一直普遍认同《尼各马科伦理学》不仅是亚里士多德的真作,而且是三部伦理学著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在整个中世纪,自从古典学术研究复兴以来,《尼各马科伦理学》一直被视为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而且确实是其所有幸存著作中最流行的著作。
人们对于其他伦理学著作的看法相当不同。长期以来,《尼各马科伦理学》拥有广泛的读者,而《优台谟伦理学》则不然,即便在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中间,钟爱此书的读者一直为数寥寥。这部书在19世纪被视为伪作,故以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优台谟(EudemusofRhodes)的名义再版。到了20世纪,学者普遍赞同耶格尔(WernerJaeger)的看法,将《优台谟伦理学》视为亚里士多德的真作,但不成熟,后由写于吕克昂时期的著作《尼各马科伦理学》所取代。就《大伦理学》而言,一些学者追随耶格尔,否认其为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著作,而有些学者则热烈争论说此书为亚里士多德的真作,是三部伦理学著作中最早的一部。
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与《优台谟伦理学》之间的关系中,还存在进一步的问题。在手稿相传过程中,有三卷相同内容在两书里分别出现:它们作为《尼各马科伦理学》里的五、六、七卷出现一次,作为《优台谟伦理学》里的4、5、六卷出现一次。在没有确定这三卷的原本归宿之前,要想解决上列两书之间的关系,那是一种错误之举。从哲学和风格学的角度可以表明,这三卷与《优台谟伦理学》更为接近,而与《尼各马科伦理学》较为疏远。一旦把这三卷归于《优台谟伦理学》,那么,将此书视为不成熟的低等作品的看法就站不住脚了:譬如,耶格尔的论证因此就无从谈起了,他认为《优台谟伦理学》更接近于柏拉图的作品,因此稍早于《尼各马科伦理学》。另外,内在的历史典故暗示,归属尚有争议的这三卷与现存版《优台谟伦理学》,均属于吕克昂时期的著作。
正文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作(2)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9:14 本章字数:1063
有些问题涉及《尼各马科伦理学》本身的思想连贯性。在20世纪初,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托马斯·凯斯(ThomasCase),在一篇刊登在《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的著名文章里指出:“《尼各马科伦理学》有可能是单行论述的汇集,是在此基础上组成的一部还算系统的论著。”这是非常可能的。简单的编年史方法解决不了《尼各马科伦理学》与《优台谟伦理学》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有些组成《尼各马科伦理学》的论述,可能写在《优台谟伦理学》之前,而有些则可能写在《优台谟伦理学》之后,但《优台谟伦理学》这部著作本身,则是一个更为系统的整体。风格差异不仅将《尼各马科伦理学》与《优台谟伦理学》分别开来,而且将其与亚里士多德的几乎所有其他著作分别开来;这些风格差异可借用古代的传统说法予以解释,即:《尼各马科伦理学》是由尼各马科编辑,《优台谟伦理学》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其他一些著作是由优台谟编辑。就《大伦理学》而言,此作一方面紧密追随《优台谟伦理学》的思路,另一方面又包含一些对《优台谟伦理学》学说的误解成分。假如这本书是由一位在吕克昂听课的学生的笔记组成,而他所听的内容恰是亚里士多德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在阐述与《优台谟伦理学》相似的思想,那么,上列问题就容易解释了。
这三部论著的内容基本上是非常近似的。《尼各马科伦理学》所涉及的论题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大同小异,夸张的说法是,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学就是删除理念论后的柏拉图的道德哲学。亚里士多德指出,善的理念不可能是伦理学所探讨的至善,因为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关乎人类能力所及的东西,而永恒不变的善的理念只能引起理论兴趣。
作为善的理念的替代,亚里士多德提出幸福(eudaimonia)即至善,认为这才是伦理学关注的对象;就像柏拉图一样,他发现在道德生活与幸福生活之间存在一种密切的联系。在所有这三部伦理学著作里,幸福生活就是一种从事道德活动的生活,每部伦理学著作都对德性概念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德性进行了分类。其中有一类是道德德性,诸如果敢、节制与自由,也曾经常出现在柏拉图的伦理学讨论中。另一类是理智德性,亚里士多德在此比柏拉图更加明确地区分了智慧与理解这两种理智德性,他指出智慧主导着伦理行为,而理解表现在科学努力与凝思(contemplation)之中。《尼各马科伦理学》与《优台谟伦理学》之间的主要差异如下:在前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至福完全是由哲学凝思活动构成的,而在后者,至福是由和谐地实施理智和道德等所有德性构成的。
正文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1)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9:17 本章字数:1143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
在《优台谟伦理学》里,“侍奉和凝思神”被设定为衡量道德德性实践是否合度的标准;在《尼各马科伦理学》里,凝思神被描述为我们人类神性部分所从事的一种超人活动。亚里士多德此处的结论是:我们虽是凡人,但我们会尽力使自己不朽。当我们从《伦理学》转向其续篇《政治学》时,我们就等于回归大地,转入现实。“人是政治动物”(politicalanimal),我们由此得知:人是有血有肉的动物,在城邦与社群中彼此交往密切。
就像其动物学著作一样,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是将观察与理论结合在一起。第欧根尼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收集了158座城邦的政制或政体制度文献,这无疑得到吕克昂学园研究助理的协助。其中《雅典政制》(TheConstitutionofAthens)不是作为亚里士多德的全集部分传承下来,而是在1891年于写在纸莎草纸上的古代文献中发现的。尽管与亚里士多德的其他著作存在一些风格上的差异,但如今基本上被视为亚氏真作。《尼各马科伦理学》有一补遗,读来如同《政治学》的前言,亚里士多德借此指出:在考察了先前的政治学论作之后,他将依据所收集到的政制文献,继而探讨什么构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