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引力-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央企危机的常态化。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舆论对央企的监督作用越来越突出,很多过去不为人知的信息或内幕迅速浮出水面,处于公众的舆论关注范围之内。如此一来,央企危机呈现出了此起彼伏的发展态势。导致央企危机常态化的原因是利益传导机制,过去单个央企的问题不会上升为整体全局性问题;而现在任何个体问题,只要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妥当,借助于舆论的放大效应,就有可能上升为央企整体性问题。
3.身份的特殊性不容忽视。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央企在资源配置、市场地位等多个方面拥有独特优势,由此形成与消费者等有关利益群体不对等的强势地位,这使得央企很容易成为舆论质疑的关注点。甚至在有利消息出现时,公众也会对个别央企进行指责,最终导致“无风也起浪”的舆论危机。
2010年5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石油以3293亿美元的市值超过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成为全球500强企业市值最大的公司,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登上该榜单的榜首。此消息经媒体发布后,中石油并未因此殊荣受到赞誉,反而受到了较大的舆论质疑,背负了沉重的骂名。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网友认为“靠垄断地位登顶,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不单单是一个企业,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制度、国家行政行为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一独特身份,当公众对政府机构的公信力、认同度、信赖度和满意度下滑的时候,央企就成为公众宣泄不满的直接对象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除央企这一特定企业群体外,多个地方性特色产业品牌的声誉,也曾受困于同行业企业危机事件。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温州制造诚信危机”、2003年的“金华火腿质量危机”及2004年的“重庆火锅底料风波”等,均是典型实例。
z米z花z书z库z ;http://www。7mihua。com
寻找企业的“安全方舟”
至此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公司能够无视声誉,没有哪个企业的声誉是坚不可摧的,没有所谓盔甲能刀枪不入地抵挡住公司声誉的打击。如果在危机应对处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等相关利益群体基本利益需求及广大网民心理感受而进行盲目应对,不论普通企业,还是行业巨头、业界精英等,都难逃声誉缩水的不良后果。整体来看,危机事件将为广大当事企业带来不可逆转的声誉创伤,而这正是广大企业管理者对危机事件存在心理忌惮的关键所在。在总结大量危机案例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各类危机事件愈发难以应对、企业声誉形象因此不断下滑的表象背后,问题真正的根源在于企业良性核心价值观的迷失及由此带来的声誉管理意识的缺乏。7米7花7书7库7 ;www。7mihua。com
2012,不会成为世界的末日,同样也不能成为广大企业的“末日”。但面临整体不良的声誉现状,广大国内企业必须要做出改变!各类企业应该如何改进才能摆脱声誉危机,找到属于自己、并能够驶向安全地带的“诺亚方舟”,不仅是广大企业管理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同样是本书探索、研究企业声誉管理的主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将国内企业因危机创伤而带来的不利声誉现状比作“冰冻”的话,那么,与此同时也要正视广大国内企业在价值迷失前提下的日常声誉“亚健康”状态,因为它也是企业声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